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汉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金鱼是中国原产宠物 宋代养龟成全民娱乐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650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4-22 14:53: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广州日报[微博]卜松竹2016-04-02 09:36
[url=]
[/url]






[摘要]从目前可见的鱼缸等相关文物看,可以推断宋代养金鱼大多是用比较大的盘或缸,不同于现代人更加常见的案头小鱼缸



寺院放生池里的老龟雕塑、巴西龟和锦鲤

寺院放生池 成金鱼进化地

金鱼是中国原产的宠物鱼。从上世纪20年代以来,我国著名生物学家陈桢、李朴通过文献学、遗传学等多方面的深入研究论证了金鱼是从野生鲫鱼驯化和选育而来的。所以在生物分类学上,金鱼仍是使用“鲫鱼”的学名。学者王风扬指出:“自然界中的鲫鱼多灰色,只有少数因为变异成为金黄色,最早的金鱼主要就是这些金黄色的普通鲫鱼,‘金鲫’是对金鱼最初的称呼。通过研究证明,金鱼的祖先是分布在南方的野生鲫鱼,位于长江下游的安徽、江苏地区可能是金鱼最早的驯化地。古文献的记载也支持这个观点,文献中最早的当属《述异记》(任肪,531~557年)记载:‘晋桓冲游庐山,见湖中有赤麟鱼,即此鱼也。’”

王风扬指出,到了宋代随着人们的重视,金鱼的记载就更多了。《咸淳临安志》曾记载:“金鱼池,在开化寺后山涧,水底有金银鱼。”(银鱼乃银灰色鲫鱼)吴曾在《能灰斋漫录》中言:“杭之西湖有金鱼,投饼何则出,然不妄食也。苏子美诗云:‘松桥叩金鲫,竟日独迟留。’东坡游西湖诗云:‘我识南屏金鲫鱼,重来拊槛散斋馀。’皆记其实。”这“说明当时野生环境下的金色鲫鱼已经受到关注,金鱼的家化也逐渐开始了”。

佛教寺院“放生池”的大量出现,成为金鱼进化的一个重要契机。由于金色鲫鱼的珍稀,使其成为最佳的放生对象。目前已知最早的放生池是唐代刺史丁延赞在嘉兴府修建的。据说丁延赞在这里发现了一条金鲫鱼。此外杭州南屏山、六和塔的两处放生池也都以拥有多条金鲫鱼而闻名遐迩。按照王风扬的说法,中国金鱼中最古老的品种“鹅头红”就是发源于六和塔放生池的。因为大量的金鲫鱼聚集在一处,为其繁殖和家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人们对于金色鲫鱼的热情迅速促进了相关养殖业的发展。根据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的记载,从宋代起,已有人专门饲养金鲫鱼。东京、临安等地,专门的行当——鱼儿活——已经发展起来,到明代时成为非常普及的产业。宋代皇室和贵族阶层非常喜欢饲养金鱼。据说南宋叛将、自称蜀王的吴曦酷爱金鱼,从杭州归蜀时带走了三大船金鱼,并掳走了大批金鱼养殖的熟练匠人。

王风扬说,从目前可见的鱼缸等相关文物看,可以推断宋代养金鱼大多是用比较大的盘或缸,不同于现代人更加常见的案头小鱼缸。不过也有用漆器养金鱼置于案头的记载。我国古代玻璃生产相对滞后,但得益于发达的海外贸易,宋代时国内市场上还是出现了不少玻璃器物。时人吴芾搞到几个玻璃瓶,用来养了几条小金鱼,一日忽发感慨,写成一诗:“闲随野鹤穿花径,静看游鱼戏玉壶。却愧此身犹束缚,未能归去老江湖。”不过此时的金鱼从外观上来说和野生鲫鱼差别不大,而且花色大概也只有金黄、银白、黑白花斑三种。

周文王已开始养鲤鱼 现代锦鲤从日本输入

小孩子们去公园,大多喜欢买一小包饲料在湖边喂鱼。现在广州公园湖中所养的观赏鱼,大多以锦鲤为主。数量既大,生境又无忧,它们通常都长得体大肥胖,霸悍生猛。中国是最早饲养鲤鱼的国家,著名的“四大家鱼”,从生物分类上来说,其实也都是鲤类。“锦鲤”一词最早也是出现在古代中国的文献中。但今天我们看到的锦鲤,即所谓“现代锦鲤”者,却是一种舶来品,是从日本输入的。

学者白明指出,历史记载,周文王就已经凿池养鲤鱼了。春秋时越国大夫、后来成为巨商的范蠡竭力主张发展池塘养鲤,认为:“蓄养三年,其利可以至千万,越国当盈。”说明当时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养殖鲤鱼的商业活动。甚至孔子的儿子就取名为鲤。到汉代,池塘养鲤已经非常发达,成为从皇室到民间都在经营的产业。汉代中期丝绸之路凿通,中国与中亚细亚各国商贸往来逐渐密切,波斯人将鲤鱼从中国带往波斯;1150年十字军东征,鲤鱼从波斯被带往奥地利,之后逐渐传入西欧;1367年,鲤鱼传入匈牙利;1496年传入英国;1560年传入普鲁士,随即传入瑞典;1729年传入俄罗斯;1830年从欧洲传入美国。

白明指出,当代意义上的“锦鲤”一词,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才确立起来的名称,用来泛指所有的观赏鲤鱼。在最早将鲤鱼作为观赏鱼类的中国和随后的日本,曾经先后使用过金鲤、锦鲤、色鲤、花鲤、模样鲤五个主要名称。唐代陆龟蒙《奉酬袭美苦雨》诗云:“丝禽藏荷香,锦鲤绕岛影”,黄涛《成名后呈同年》云:“虽惭锦鲤成穿额,忝获骊龙不寐珠”,“这是现今世界上最早的锦鲤名称使用记录”。之后,“锦鲤”逐渐取代“金鲤”,成为观赏鲤鱼的专门代称。

根据岳飞后人岳珂的记载,南宋时已经有专门的金色鲤鱼豢养。但这时“鲫为上,鲤次之”,观赏鲤的地位不及观赏鲫。不过还是有大量的诗文赞美锦鲤,可见其普遍性,以及受欢迎的程度。

虽然有学者认为今天随处可见的锦鲤的祖先是三国时期(日本的弥生时代)从中国传入日本的——从化石角度看,日本列岛没有原生鲤鱼,中国的黄河鲤鱼很可能是日本锦鲤的祖先——而且中国拥有对锦鲤的最早定名权,但现代的锦鲤,确实是日本人培育出来的。白明指出:“相传在1800年左右的一个寒冷的冬天,新潟地区的某个农民掀开他在土池上的草帘观看检查池中的鲤鱼时发现,有的变成了浅黄色,这就是锦鲤的最早的突变个体”。早期的锦鲤只是腹部有橘红色斑纹,逐渐发展到了背部、尾部和头部,锦鲤的身体也越来越白——这被称为“更纱”,作为锦鲤主要的发展方向加以强化,“1889年兰木五助培育出了五助更纱,就是现在红白锦鲤的原种。从那时开始,标志着日本锦鲤真正诞生了”。

而今天使用的“锦鲤”这个名词,是在1946年以后定下来的。日本人认为“锦”字不但能代表美丽还能代表刚毅的精神,从此花鲤、变种鲤等名称就退出历史舞台了。锦鲤也成为了日本的国鱼。

1938年,日本锦鲤第一次输入中国。这是日本锦鲤第一次输往海外。但由于中日之间的关系,锦鲤当时根本不可能在中国得到发展。1973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日本首相田中角荣曾将一批锦鲤作为吉祥物赠送给中国。但这批锦鲤也没有能够发展起来。直到1983年,香港商人将日本锦鲤引入内地,并在广州建起了中国第一个锦鲤养殖场,从此,锦鲤才逐渐在中国繁衍开来。

锦鲤为什么没有能在中国最早发展起来,白明认为与唐代避君王讳有关,到了宋代限制取消,但金鱼已经一家独大,锦鲤错过了最佳的发展时机。(文/卜松竹)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上述资料恕不公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5-10 14:09 , Processed in 0.07292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