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汉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0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王阳明96字家训,千年不灭一盏灯

[复制链接]

8244

主题

9798

帖子

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841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4-10 19:16: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6-04-09 财经早餐


  来源:儒风大家


  作者:儒风大家“重酬作者”计划


  这篇《王阳明家训》又称《示宪儿》三字诗,收录在《王阳明全集·赣州诗》中。全文虽然只有96字,却浓缩了为人处世的大智慧。


  “幼儿曹,听教诲:勤读书,要孝悌;学谦恭,循礼仪;节饮食,戒游戏;毋说谎,毋贪利;毋任情,毋斗气;毋责人,但自治。能下人,是有志;能容人,是大器。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譬树果,心是蒂;蒂若坏,果必坠。吾教汝,全在是。汝谛听,勿轻弃。”


  勤读书,要孝悌;


  王阳明在私塾读书的时候,就对自己的老师说:“我以为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一般人眼中,读书是人获取知识的最关键途径。但在王阳明看来,我们心中有良知,良知无所不能,无所不知。所以读书不是为了获取知识,只是验证、呼唤我们良知所已有的知识。由此可知,王阳明让人勤读书,和其他“要你勤读书”的古人有很大的不同。


  有人曾问王阳明:“读书却记不住,如何是好?”


  王阳明的回答是:“只要理解了就行,为什么非要记住?其实,理解已是次要的了,重要的是使自己的心的本体光明。如果只是求记住,就不能理解;如果只是求理解,就不能使自心的本体光明了。”


  而孝悌,《论语》中称“其为人之本与”。王阳明一上来就说了人生的两件大事,孝悌和读书。孝悌是人之根本,而读书则是发明本心,修身而成为圣贤的途径。


  


  学谦恭,循礼仪;


  谦恭不是一种姿态,而是一个人内在品德和修养的高度表现。它不因学问博雅而骄傲自大,也不因地位显赫而处优独尊,相反,谦恭者学问愈深愈能虚心谨慎,地位愈高愈能以礼待人。


  谦恭和礼仪,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内在的谦恭,化作外在的礼仪。假如只有外在的谦恭而没有内在的谦恭,这就是虚伪。


  现在人的毛病,大多只因一个傲字。千罪百恶,都从傲上来。“傲”的反义词为“谦”。“谦”字便是对症治“傲”的药。做人不但容貌举止要表现出谦虚恭谨,内心也必须保持恭敬、节制、礼让,要常常看到自己的不对,真正能够虚心接受他人意见。


  


  节饮食,戒游戏;


  《论语》中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黄帝内经》上也说“饮食有节”,这是古人对于饮食的态度。


  至于戒游戏,则主要是立志。游戏一类令人玩物丧志。王阳明曾说,“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如果一个人沉迷于游戏嘻乐,日子长了,志气都消磨尽了,最终也难成事业。


  


  毋说谎,毋贪利;


  说谎则不诚实,就是自欺欺人。《大学》中说,“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一个自欺欺人的人是无法真正做到慎独、无法正心诚意修身的。


  而贪图小利,则容易昏了头脑,被人利用。战国时期,秦惠文王想吞并物产丰富的蜀国,有人献计造能下金粪的石牛送给蜀侯。蜀侯中计,下令民工开山填谷,铺筑道路迎接石牛,秦惠文王让大军跟在运送石牛的队伍后灭了蜀国。人们嘲笑蜀侯是贪小利而失大利。


  崇祯十四年王阳明六世孙王贻杰进京入朝,后统管江西都指挥使司,去世后才发现其竟然囊无积蓄,最后靠官场挚友的资助才得以回乡归葬。一个朝廷的二品官阶,清廉至此,着实让人肃然起敬。


  


  毋任情,毋斗气;


  任情恣性,放任自己的性情,不受任何拘束。《增广贤文》中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追。这正是告诉我们,任情恣性的危害。


  斗气,意气用事。赌气,意为对别人有意见或闹情绪。只要一赌起气来,人类常会慢慢脱离“理性动物”的范围,做出一些损人不利己的事情。


  历史上有个很有趣的“赌气”轶事:明代有个才子解缙,小时候住在一个做官人家曹尚书的对面。曹尚书家中有个漂亮的竹园。解缙年纪小小,很爱吟诗作对,每天看着茂密的竹林,十分畅快,写了一副对联: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一直被朋友称为小博士。其实就是书读得多一些而已。

8244

主题

9798

帖子

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8417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4-10 19:16:39 | 只看该作者
  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

  很多人看了,称赞他是个天才,曹尚书知道了很不高兴,心想,竹林明明是我家的,怎么可以借给他当题材呢?于是故意教仆人把竹林砍短,愈想愈不开心,又全部砍去,给这神童难看。没想到,解缙又在对联上加了四个字,变成:

  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曹尚书无端毁了自家竹林,又让解缙证明了他的才华,全然是损人不利己,可见人在气头上,什么不理性的事都做得出来。赌气,可能只是因为小小的事情,却因为一时气不过,做出你死我活的决定。

  

  毋责人,但自治。

  东汉时期,有个清官叫杨震。他在荆州做官的时候发现了才华横溢的王密,就推举他做了昌邑县令,当扬震东莱出任太守途经昌邑时,王密为答谢杨震以前对自己的举荐之恩,趁夜深人静怀揣10锭黄金到驿馆拜见杨震。杨震对王密此举很是生气,毅然拒绝。王密四下瞅了瞅说:“夜黑人静,是不会有人知道的。”杨震义正辞严地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你怎么说没有人知呢?”说完他生气地将黄金掷于地上。好一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虽然你不说我不说就没人知道了,但心知道了就整个世界知道了啊。

  杨震说话的重点并非在责备王密上,而是在其自治方面。“自治”心知道了,整个世界就都知道了。如果我们自律自治能达到这种境界,还会担心自己德行有亏吗?

  

  能下人,是有志;能容人,是大器。

  那些盛气凌人,看不起别人的人,都是没有修养的目光短浅者。一个有修养的君子,不会因为别人的地位低,或没有才干而看不起别人;其次,他们看不起别人,无非是因为别人不如他,但是未必别人以后也不如他,所以说,这是目光短浅。

  一个有志向的君子,他知道自己的志向在高处、远处,即便处在比别人优胜的环境中,也会谦卑自牧,清静自守,绝不会盛气凌人。

  能容人,是大器。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王旦是宋代的宰相。一天,宋真宗向王旦“告密”说:“卿虽称其美,彼专谈卿恶”,意思是,你虽然总说寇准好,寇准却专门说你坏。王旦听后,也不生气,笑着说:“按道理应当这样啊。我任宰相时间久,处理的政事多,缺失也必然多。寇准对您从不隐瞒,可见他忠诚直率,这也是我最敬重他的地方。”

  一次,中书省的文件送到枢密院,因为文件不合格式,寇准阅后,便报告了宋真宗,王旦因此受责。不出一个月,枢密院的文件送到中书省,也有不合格式的地方,秘书觉得正好以牙还牙,高兴地把它呈给王旦,王旦却让秘书把文件送还枢密院,让寇准修改后再送来,寇准想起自己的作法,不禁汗颜。

  

  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譬树果,心是蒂;蒂若坏,果必坠。

  王阳明用的比喻非常贴切。他说心就像果子的蒂一样,而人的行为就像果子一样,如果蒂不好,果子会受到影响;如果蒂坏了,果子也会尚未成熟就坠落,甚至烂掉。

  “致良知”是阳明心学的核心。良知就是“好心地”。王杨明认为,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致良知就是将良知推广扩充到事事物物。致本身即是兼知兼行的过程,因而也就是自觉之知与推致知行合一的过程,“致良知”也就是知行合一。“良知”是“知是知非”的“知”,“致”是在事上磨炼,见诸客观实际。“致良知”即是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知行合一。

 
一直被朋友称为小博士。其实就是书读得多一些而已。

8244

主题

9798

帖子

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8417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4-10 19:19: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大千世界 于 2016-4-10 20:20 编辑

  延伸阅读:儿女5不怨,父母7不怨

  为人子女时做到“五不怨”,就能做到孝敬和体谅父母;为人父母时做到“七不责”,就能做到让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

  “五不怨”和“七不责”,就是最简单、最实用的家庭和睦之道。

  《爱父母的“五不怨”》

  1、不抱怨父母的无能

  没有人是万能的,也没有人是完美的!父母给了我们生命,费尽心力把我们养育成人,已很不容易,我们要感恩父母辛苦生、养了我们。不要抱怨说“爸爸应该是怎样的爸爸,妈妈应该是怎样的妈妈”,应该真诚地说:“我接受,你们就是这样;我接受,是我选择了你们;我享受你们给予我的一切。”

  ”俗话说,“狗不嫌家贫,儿不嫌娘丑”。父母含辛茹苦把我们生下来养大,这就是最大的恩德,凡是那些抱怨父母没有能力的人,真是比不上一条忠犬。

  2、不抱怨父母啰嗦

  父母比我们先来世上,他们先学取经验、照顾自己,再诞生我们。当我们出生,用自己余生的心力来照顾我们成了父母自愿选择的命运:嘱我们穿衣,教我们吃饭,盼我们平安……只有真爱你的人才会去啰嗦你,父母绝不会去啰嗦一个与他们无关的人。

  古语说“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对孩子的关注是无时无刻、无处不在的;因而,父母经常会觉得孩子的一些事做的不够好;他们会担心孩子三餐有没有吃好、天冷有没有加衣、工作顺心不顺心、人际关系好不好、有没有女朋友(男朋友)……凡此种种都成了他们对孩子的“束缚”、指责,特别是处于逆反心理时期的孩子,更会觉得老爸老妈确实太唠叨(太啰嗦)、管得太宽,而且还有点吹毛求疵的。 而父母一直含辛茹苦、受苦受累却又不被子女所理解。这种痛苦的心情,儿女又是否能体会、能理解?!

  3、不抱怨父母抱怨

  父母抱怨我们,只是不满足我们现在。当我们做得够好时,他们渴望我们更好!他们不是为自己,或许他们在生活上有很多不如意,或许他们在工作上非常辛苦,可又不能和谁讲,所以他们渴望我们更好,即便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父母也希望我们青出于蓝,不要像他们一样。

  4、不抱怨父母迟缓

  父母年纪大了,行动自然不便,永远不要嫌弃父母行动迟缓,因为我们永远想象不出我们小的时候他们是如何耐心地教我们走路。父母年轻时,可能比我们还意气风发!是为我们,父母才累弯了腰。如果有一天,父母已变老,腿脚利索不了,我们要切记:看父母就是看自己的未来,孝顺一定要及时。

  5、不抱怨父母生病

  不管父母多忙,不管白天黑夜、下雨刮风,我们一生病,他们马上会放下手头忙得不可开交的一切,赶紧着我带们去看病,彻夜不眠地爱护我们。当父母生病了,我们能做到多少?真的是久病床前无孝子吗?社会上经常会有儿女不赡养老人的新闻,我们能不能做一个尽心尽责照顾父母的人……

  生命不是用来抱怨的。我们渐渐长大,父母慢慢变老,直至离开我们……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抱怨父母,不如理解父母。若父母都容不下,何以容天下?百善孝为先,从现在起,千万别再抱怨父母了。

  《对孩子的“七不责”》

  明代吕坤在《呻吟语》中提出了“七不责”。原文中说:“对众不责,愧悔不责,暮夜不责,正饮食不责,正欢庆不责,正悲忧不责,疾病不责。”这“七不责”从健康育儿的角度来看,至今仍发人深省!

  1、对众不责:

  在大庭广众之下,不要责备孩子,要在众人面前给孩子以尊严。

  孩子虽然小,但是却已经有了自尊心。在众人面前责备孩子,不仅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因为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日子久了,不仅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父母和孩子的之间也会出现越来越多的隔膜。

  假如父母及老师经常训斥、辱骂甚至歧视、威吓、体罚孩子,可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孩子的身高发育。孩子经常被当众责骂,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压抑的状态,导致孩子心理压力过大,在大脑底部的下丘脑分泌促进生长激素减少,直接影响身高发育,甚至患上矮小症,西医称作“精神剥夺性矮小”。所以要想让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不至于在身高上“低人一等”,父母尤其要避免当众责骂孩子!

  2、愧悔不责:

  如果孩子已经为自己的过失感到惭愧后悔了,大人就不要责备孩子了。

  应该说大部分孩子做错了事只要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一般都会有悔愧之心的,但有的家长在气头上,难以控制自己情绪,还一而再再而三地批评已感到愧悔的子女,结果呢?

  只能是让孩子更加恐惧战栗,严重的还会让孩子对父母失望、疏远父母。所以,无论你有多大的怒气,只要孩子已经悔愧,知道自己错了,那你就还收敛你的责备,表扬他知错能改。

  3、暮夜不责:

  晚上睡觉前不要责备孩子。此时责备他,孩子带着沮丧失落的情绪上床,要么夜不成寐,要么噩梦连连。

  很多家长也做到了不当众责骂孩子,但是憋了一肚子的气,白天孩子上课自己上班没空去教育,晚上似乎是个好时间!尤其是睡前训斥一番,孩子说不定睡前还能在安静的环境中更好地悔改。但是,如果您这么想,就又错了!

  中医认为儿童脏腑娇嫩,神气容易因惊吓而怯弱,暮夜间的责骂的确会让孩子印象深刻,但正因如此,才更容易让孩子的心神散乱,进而出现夜不能寐,甚至夜啼夜惊的现象。那么,孩子因为暮夜责骂而出现夜惊等睡眠障碍会怎样呢?睡眠不好会对孩子的学习记忆造成不可逆的损害,慢性睡眠缺失对儿童学习记忆功能的损伤可能具有隐匿性。长期睡眠不足,还会造成免疫功能下降、体质下降、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因此,不想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不想让孩子在学习上掉队,请您不要再在暮夜责骂孩子了!

  4、饮食不责:

  正吃饭的时候不要责备孩子。这个时候责备孩子,很容易导致孩子脾胃虚弱。

  也有一些家长习惯在孩子吃饭的时候念叨孩子的不足,如果孩子顶几句嘴就会从念叨升级为严厉责骂,很多家长习惯以此树立自己的权威。但是孩子在喋喋不休的责骂声中能吃得好饭吗?孩子的肠胃受得了吗?他们的健康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呢?

  中医学非常重视“胃气”,认为“人以胃气为本”。胃气强则五脏俱盛,胃气弱则五脏俱衰,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孩子吃饭的时候批评他,其胃气则会逐渐虚弱。从西医角度讲,甚至会造成胃溃疡。这不是危言耸听。胃溃疡病以往认为小儿中少见,其实并非如此。人体的神经系统对胃液分泌、胃运动有重要调节作用,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植物功能也不稳定,孩子就餐的时候被父母责骂可引起其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胃肠平滑肌及血管痉挛,诱发溃疡的发生。

  5、欢庆不责:

  孩子特别高兴的时候不要责备他。人高兴时,经脉处于畅通的状态,如果孩子忽然被责备,经脉就会立马憋住,对孩子的身体伤害很大。

  6、悲忧不责:

  孩子哭的时候不要责备他。

  中医认为五脏中的肺对应七情中的悲,所谓“大悲伤肺”!人在悲伤忧愁时,可使肺气抑郁,耗散气阴,出现感冒、咳嗽等症状。中医认为肺主皮毛,所以悲忧伤肺,还可表现在某些精神因素所致的皮肤病上。情绪抑郁,忧愁悲伤可以导致荨麻疹、斑秃、牛皮癣等。家长们想一想,孩子不高兴的时候已经很悲伤了,你再这么去责骂他,是不是更加悲伤了?

  7、疾病不责:

  孩子生病的时候不要责备他。生病是人体最脆弱的时候,孩子更需要父母的关爱和温暖,这比任何药物都有疗效。

  孩子生病时一些家长也会训责。前面我们谈到了六个不责的原因,试想,孩子没病时责骂尚有如此多的健康隐患,孩子生病正气虚弱、抵抗力下降的时候又怎么经得起心灵的煎熬呢?这个时候责骂孩子不是病上加病吗?所以,希望家长在孩子生病的时候,更多地给予温暖,而不是训斥。

一直被朋友称为小博士。其实就是书读得多一些而已。

8395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6990
地板
发表于 2016-4-10 20:57:31 | 只看该作者
值得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4-19 04:57 , Processed in 0.05768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