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汉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6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象鸟:史上第一巨鸟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643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4-8 10:41: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发布日期:2016年04月06日    科学公园
17世纪末,当法国开始在马达加斯加岛建立港口后就一步步将这里变成殖民地。随着殖民的不断深入,法国人开始对马达加斯加岛的自然和地质情况进行研究,他们在岛上发现了一种大型鸟类的化石。1851年,法国动物学家伊西多尔·圣地莱尔·圣西莱尔(Isidore Geoffroy Saint-Hilaire)根据化石显示的巨大身材命名了象鸟(Aepyornis),意思是其具有大象搬的体型。由于翻译问题,象鸟有时也被称为“隆鸟”。


   象鸟复原图,图片来自网络



       上个周发了一张阿根廷巨鹰的图,引起了大家对史前巨鸟的热议,本来想介绍史前巨型飞鸟,但是一个网友看到百度上说象鸟已经不是最大的鸟类,为了再次确立象鸟“鸟中一哥”之地位,这次一期我们就介绍史上最大的鸟类:象鸟。


象鸟的发现

早期发现的象鸟骨骼和其巨大的蛋,图片来自网络


17世纪末,当法国开始在马达加斯加岛建立港口后就一步步将这里变成殖民地。随着殖民的不断深入,法国人开始对马达加斯加岛的自然和地质情况进行研究,他们在岛上发现了一种大型鸟类的化石。1851年,法国动物学家伊西多尔·圣地莱尔·圣西莱尔(Isidore Geoffroy Saint-Hilaire)根据化石显示的巨大身材命名了象鸟(Aepyornis),意思是其具有大象搬的体型。由于翻译问题,象鸟有时也被称为“隆鸟”。


象鸟属于鸟纲,古颚总目,隆鸟目,象鸟科,象鸟生存于今天的马达加斯加岛,是该岛特有的物种。我们现在不确定象鸟出现的确切年代,不过它们应该出现于更新世,到17世纪,象鸟才全部灭绝。象鸟的血统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最早祖先甚至可以追溯到恐龙时代。由于马达加斯加岛很久之前就与非洲大陆分离,岛上的动物很早便开始了独立进化,偶尔会有路桥促成物种间的交流。

属于象鸟的巨大骨骼化石,图片来往网络



鸟中巨人

象鸟是一种非常巨大的陆行鸟类,其外形就好像是放大了的鸵鸟。象鸟的身高超过3米,体重尽500千克,这种体型在鸟类中是名列前茅的。

象鸟的脑袋细长,一看就不是掠食性动物,图片来自网络


象鸟的脑袋较小,喙嘴尖长,脑颅膨大,上面长有一对眼睛。像其他大型鸟类一样,象鸟的脖子细长弯曲,呈现出“S”形。象鸟的脖子灵活,将脑袋高高的举在空中,帮助它们进食。象鸟的身体壮硕,甚至有点胖,它的前肢短的已经可以忽略不计了,但是后肢却特别强壮。别看象鸟身大体重,但是它的奔跑速度一点儿都不慢。

根据传说和近亲鸵鸟的毛发,研究人员认为象鸟身上长有厚厚的暗色羽毛,其脖子上毛发的颜色则比较淡。象鸟的羽毛作用主要是保温,而非伪装,毕竟它是没有天敌的。

博物馆中的象鸟模型,其身形巨大,很上披着毛茸茸的羽毛,图片来自网络



巨蛋价钱高

象鸟不仅体型巨大,它所生的蛋的体积同样大的惊人。象鸟一次只生一枚蛋,因此每一枚蛋都很珍贵。尽管象鸟已经灭绝,但是它的蛋却保存了下来。到目前为止,人们已经在马达加斯加岛上发现了几枚保存完整的象鸟蛋,其中一枚蛋保存在剑桥大学的历史博物馆中,另一枚蛋保存在伦敦大学动物学博物馆中。最著名的象鸟是在1967年由路易斯·马登发现的,这枚象鸟蛋长约30厘米,直径21厘米,其体积相当于100多枚鸡蛋,它是已知最大的鸟蛋。马登发现的象鸟蛋最珍贵之处在于里面有一只未生小象鸟的胚胎骨架。

正是由于胚胎骨骼的存在,马登的象鸟蛋具有极高的价值,在2013年4月伦敦举办拍卖会上,这枚象鸟蛋成为耀眼的明显,预计可以拍出高达30万人民币高价。

准备拍卖的象鸟蛋,与旁边的鸡蛋相比,象鸟蛋真是巨大无比,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上述资料恕不公开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6437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4-8 10:41:29 | 只看该作者

象鸟家族

象鸟生活场景复原图,图片来自网络


象鸟是新生代马达加斯加岛上最著名的原产动物,其实象鸟指代的并不仅仅是一种动物,这个名字在某种范围内是对马达加斯加岛上巨型陆行鸟类的统称,1853年,法国动物学家查尔斯·吕西安·波拿巴(Charles Lucien Bonaparte)在象鸟的基础上建立了象鸟科(Aepyornithidae),目前该科内包括有象鸟和雌鸟(Mullerornis)两个属。

我们熟知的象鸟属内有4个种,其中模式种为马氏象鸟(A. maximus),此外还有希氏象鸟(A. hildebrandti)、股薄肌象鸟(A. gracilis)和中象鸟(A. medius),有观点认为象鸟属内只有模式种一个种;雌鸟属内有3种:其中模式种为黑嘴雌鸟(M. agilis),此外还有贝齐寮雌鸟(M. betsilei)和斑雌鸟(M. rudis)。在象鸟科中,象鸟的体型最大,雌鸟的体型要小一些。尽管雌鸟更小更灵活,但是它们却早于象鸟灭绝,化石显示最后的雌鸟生存到距今1000年前。

博物馆中的象鸟骨骼,周围不同体型的化石都是象鸟家族的成员,图片来往网络



神话中的象鸟

象鸟曾经长期与人类共存,并且出现在历史传说和神话中,著名的旅行家马可波罗在登上马达加斯加岛后也见到了这种巨大无比的鸟类,他在游记中这样描述象鸟:“展开翅膀有16米长,羽毛约8米长。”显然,马可波罗夸大了象鸟的体型,不过可以显现出他看到这种动物时的震撼。

象鸟也出现在阿拉伯的神话中,它很可能就是捕象鸟的原型。神话传说中将捕象鸟描述一种如有大鹏般巨鹰,当它张开翅膀是遮天蔽日,挥动翅膀时飞沙走石。捕象鸟的力量巨大无比,它甚至可以抓起大象飞到天空中去。尽管捕象鸟是不存在的,但是这种神话动物很可能是在象鸟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不仅仅是在马可波罗的游记和阿拉伯的神话中,在马达加斯加岛居民的宗教信仰中,象鸟也具有崇高的地位。

博物馆中的象鸟模型,与今天最大的鸟类鸵鸟相比,它真的重量级选手,下面还有已经灭绝的渡渡鸟和大海雀模型,图片来自网络



象鸟的灭绝

正是由于象鸟在马达加斯加居民心中的崇高地位,它们并没有遭到人类的大量捕杀,这也是象鸟为什么能与人类共存这么长时间的重要原因。由于海岛资源有限,供养像象鸟这样的大型动物压力很大,因此其数量本来就不多。与象鸟的情况相反,马达加斯加岛上人类的数量却在不断增加,人类采用传统的刀耕火种的方式改造环境、开垦耕地,这使得象鸟的栖息地不断缩小,数量也持续下降。尽管人类不直接猎杀象鸟,但是却采集象鸟蛋作为食物,这对繁殖能力本来就不强的象鸟来说是重大的打击。就这样,在人类有意无意的影响之下,象鸟最终于17世纪灭绝,有记载最后一次目击象鸟的时间最后停留在1649年。

象鸟的灭绝带走了巨型鸟类最后的希望和梦想,今天的人类只能通过骨骼化石和蛋来想象这种动物的高大于优雅。

今天,人们只能在博物馆中一睹象鸟的风采,图片来自网络



最大的鸟

Kelenken是目前发现最高的鸟类,图片来自网络


2006年,南美洲发现的属于骇鸟科的Kelenken,其脑袋长71厘米,这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鸟类头骨,其身高3.2米,也是目前发现的最高的鸟类。有了最大的脑袋和最高的身高,新闻报道开始称Kelenken是新鸟王,把象鸟比了下去。

实际上,我们评价一种动物的大小并不仅仅看它是不是最高,体重也是非常重要的参考依据。别看Kelenken长得高,它的体重却只有250千克,远低于象鸟的500+,甚至低于同属于骇鸟科的雷鸣鸟(350-400千克),所以其还远远算不上是最大的鸟类。

正在追逐猎物的澳洲奔鸟,它是巨大有力的陆行鸟类,图片来自网络


按照身高和体重,目前最大鸟类的排名是:第一名,象鸟;第二名,澳洲奔鸟;第三名,雷鸣鸟。大家可以忘了Kelenken啦,这些都是鬼扯。

参考资料:

1.Mitchell, K. J.; Llamas, B.; Soubrier, J.;Rawlence, N. J.; Worthy, T. H.; Wood, J.; Lee, M. S. Y.; Cooper, A. (2014-05-23)."Ancient DNA reveals elephant birds and kiwi are sister taxa and clarifiesratite bird evolution". Science 344 (6186): 898–900.doi:10.1126/science.1251981. PMID 24855267.

2."BBC Nature - Elephant birds videos,news and facts". bbc.co.uk. October 2014. Retrieved 2015-04-10.

3.Etienne de Flacourt (1658). Histoire de lagrande isle Madagascar.chez Alexandre Lesselin. p. 165. Retrieved 21 May 2013.

4.Trevor H. Worthy, Warren D. Handley,Michael Archer and Suzanne J. Hand (2016). "The extinct flightlessmihirungs (Aves, Dromornithidae): cranial anatomy, a new species, andassessment of Oligo-Miocene lineage diversity". Journal of VertebratePaleontology. Online edition: e1031345. doi:10.1080/02724634.2015.1031345.

上述资料恕不公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5-5 12:08 , Processed in 0.13068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