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汉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0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從“蘇常熟,天下足”到“湖廣熟,天下足”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657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2-27 12:23: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新鲜人 于 2016-2-27 12:28 编辑

  太湖把最旖旎最嫵媚的曲線給了江南,更讓它成為活力之源、富庶之泉。
  明朝以前,江南地區曾是“天下糧倉”,糧食生產成為國家經濟命脈。后來,這一地位逐漸被湖廣地區取代,但江南的經濟地位並沒有降低,數百年來在全國一直保持領先地位。這與江南地區重視農業生產,同時重視集約用地有密切關系

  “魚米之鄉”的形成實屬不易

  從唐朝后期開始,中國的經濟重心不斷南移。隨著人口的增加和農業生產的發達,南方、特別是江南,在全國的經濟地位越來越重要。經過五代和北宋200余年的持續發展,江南的農業生產在全國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當地生產的糧食成為國內主要的商品糧來源。在陸游的文章中已出現“蘇常熟,天下足”這樣的說法,說明最遲到北宋末年,蘇州、常州(大致相當於今江蘇蘇州市、常州市、無錫市和上海市西北一帶)生產的糧食不僅能滿足本地日益增長的人口的需要,還有大量富余,可以保証中央政府的調撥並供應外地。

  江南的農業生產能達到這樣的水平實屬不易,因為這一帶雖然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但地勢低窪,洪澇頻繁,有時也會出現持續干旱,還容易受到台風和海潮的影響。隻是自晚唐、五代以來不斷興修水利,形成了比較完善的排灌系統,才形成“魚米之鄉”的格局。江南土地有限,在人口增加后更是地少人多,因此逐漸形成了精耕細作的傳統,復種指數不斷提高,土地利用達到極致。北宋初年從今越南引進的早熟雙季稻已在江南推廣,對增加糧食產量起了一定作用。

  當然,江南的農業生產能有如此重大的作用,還與北宋總的形勢有關,當時的首都開封一帶需要大批糧食,主要通過汴渠運輸,而汴渠又通過淮河至揚州間的運河與江南相連。沿線的豫東南、淮北、淮南、蘇北都無法提供大批糧食,江南自然成為最理想的來源。北宋的北界已退到今河北、山西的中部,西北又受到西夏威脅,今陝西已是前線,所以對南方的依賴性越來越大。西南今雲南一帶是自立的大理國,今廣西和湖南西部還是少數民族的聚居區。四川盆地雖已相當發達,但向中原的運輸相當困難。

  由於南宋的疆土局限於淮河和秦嶺以南,南宋后期川陝戰事不斷,經常交通斷絕,江南的重要性更加凸顯,蘇常的糧食生產成了南宋的經濟命脈。

  “蘇常熟,天下足”變成“湖廣熟,天下足”

  到了明朝中后期,卻出現了“湖廣熟,天下足”的說法,並且此后再也沒有改變。顯然,以今湖北、湖南為中心的長江中游平原已經取代蘇常,成為全國商品糧的基地。

  江南的農業生產並沒有退步,依然保持著“魚米之鄉”的美稱。但畢竟土地資源有限,除了圍湖造田、攔河造地或利用沿海灘涂外,已經沒有任何開拓的余地。而向水要地很快會導致水旱災害,而且成本很高,並非小農經濟所能承受。明朝初期全國已有約7000萬人口,到明朝后期突破2億,加上境外的蒙古、女真等民族也需要供應部分糧食,如此大的需求自然無法由江南一隅來滿足。再說江南本身的人口密度也在不斷提高,居全國之最,能夠提供的商品糧越來越少。像人口最稠密的蘇州地區,已需要從外地購買商品糧了。

  商品糧生產格局的改變,非但沒有降低江南的經濟地位,相反,在明清的大多數年代,蘇州府、鬆江府(今江蘇蘇州市、上海市一帶)承擔的賦稅額度是全國最高的。如果加上長三角地區的其他府州,經常佔全國半數以上,是朝廷最重要的利藪。清朝前期將江南的大多數縣一分為二,主要也是出於征收賦稅的考慮。如果說湖廣的糧食主要供應各地百姓,那麼充實國庫的主要還是江南的糧食。

  集約用地是江南地區持續繁榮的重要原因

  顯然,在如此人多地少的條件下,完全依靠糧食生產已經無法充分發揮當地人力資源的需求,甚至難以養活持續增加的人口。所以在繼續精耕細作,不浪費一寸土地的同時,大批勞動力逐漸轉向生產經濟作物和從事手工業、商業及其他服務業。這種轉變既是江南經濟發展的巨大進步,也是江南人有生存壓力下的明智選擇。盡管一部分由自己生產糧食轉變為購買商品糧,江南由糧食輸出地變為局部糧食輸入地,但經濟發展沒有受到影響,生活水平繼續提高,城鎮不斷增加和擴大,商業手工業持續繁榮。為了節約土地,江南的民居相當密集,就連富人的私家園林也以精致高雅取勝,佔地面積一般不大。

  在“湖廣熟,天下足”格局形成后的數百年間,江南的經濟在全國始終保持領先地位,說明江南由以糧食生產為主向重視糧食生產、發展多種經濟和服務業的轉變取得了完全成功。這也為19世紀后期上海的崛起准備了條件,中國的現代化首先在江南展開絕不是偶然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上述资料恕不公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5-16 09:28 , Processed in 0.06241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