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汉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新鲜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京大学与五四运动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16-2-22 16:31:54 | 只看该作者
新文化運動和文學革命的展開,遭到守舊派人物的咒咀和抵抗。一九一九年初,北京大學內流言四起,對《新青年》百般誣衊恐嚇。三月,劉師培、黃侃等人創辦《國故》月刊,以所謂"昌明中國固有之學術"為宗旨,反對新文化。嗣後,自稱"拚我殘年極力衛道"的林紓,寫了《致察鶴卿太史書》、《論古文白話之相消長》,攻擊新派人物"覆孔孟,鏟倫常",對白話文大加嘲諷。他還在上海《新申報》上發表文言小說《荊生》、《妖夢》,影射詆毀新文學倡導者,希望有"偉丈夫"出來禁壓新文化運動。對此,新文化陣營堅決給以反擊。《新青年》第六卷第一號發表《本志罪案之答辯書》,針對種種流言,猛烈地抨擊舊人物,正式提出"擁護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賽因斯(Science)兩位先生"的口號,表示"若因為擁護這兩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壓迫,社會的攻擊笑柄,就是斷頭流血,都不推辭。"這個答辯書實際上是"五四"前《新青年》全部主張的簡要概括,也標誌著刊物反封建的堅決性和徹底性更為增強。李大釗的《新舊思潮之激戰》一文,揭露林紓之流企圖假借軍閥勢力實行武裝鎮壓的陰謀;他以俄國革命的實例,說明"真正覺醒的青年,斷不怕你們那偉丈夫的摧殘",表示了同舊勢力作鬥爭的堅強決心與非凡勇氣。《每周評論》用特大標題刊出了"對於新舊思潮的輿論"專頁,轉載當時許多報刊支持新文化運動的言論。蔡元培在答復林紓指責新文化運動的公開信中,宣稱"循'思想自由'原則,取兼容並包主義"。這種"兼容並包主義",雖然屬於資產階級自由主義範疇,但在軍閥政府言論封鎖的情形下,卻有利於新思潮的傳播。魯迅則以一系列雜文諷刺和打擊守舊派。在"五四"前夕的這一場新舊思潮的激戰中,新文化統一戰線充分顯示了它的積極作用。
  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月,以巴黎和會拒絕中國人民收回山東主權的正義要求為直接導火線,在北京爆發了空前未有的愛國示威運動。六月三日以後,上海工人舉行大罷工,工商界也罷市。愛國浪潮迅速波及全國,形成全國範圍的革命風暴。在巴黎的華僑工人和留法學生也堅決響應。軍閥政府懾于廣大群眾的威力,被迫釋放示威中逮捕的學生,撤除了三個賣國賊的職務,在巴黎和會上不敢簽字。這就是使帝國主義者和封建軍閥為之震驚的"五四"愛國運動。"五四運動的傑出的歷史意義,在於它帶著為辛亥革命還不曾有的姿態,這就是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帝國主義和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封建主義"(注:《新民主主義論》,《毛澤東選集》橫排本第2卷第659、660頁)。從此,中國無產階級走上了政治舞臺,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揭開了。
  經過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的聲勢進一步擴大,以各種實際行動參加或支持新文化運動的知識分子越來越多,新的社團、報刊風起雲湧。早在一九一八年即已組織"新民學會"、團結湖南革命知識分子展開反軍閥鬥爭的毛澤東同志,"五四"後不久又創辦《湘江評論》,發表《民眾的大聯合》等文章,宣傳依靠人民群眾進行徹底反帝反封建革命的思想,宣傳走十月革命的道路;雖然這一刊物僅出版五期就被軍閥查封,但在湖南和長江流域各地發生了相當大的革命影響。李大釗、王光祈等人發起在北京成立少年中國學會,出版《少年中國》月刊,宗旨是"本科學的精神,為社會的活動,以創造'少年中國'"。先後在南京、成都和日本的東京等地設立分會,又出版分會刊物《星期日》、《少年世界》等。參加學會的成員有馬克思主義擁護者、無政府主義者和國家主義者,在刊物上所宣傳的觀點是很不一致的;但學會團結了不少知識分子,做了許多有益於新文化新文學傳播的工作。在上海,以孫中山為首的國民黨所指導和支持的刊物《星期評論》、《民國日報》副刊《覺悟》,也出現於"五四"高潮中。《星期評論》以介紹世界和中國的勞動運動著名,客觀上有助於馬克思主義的宣傳,但也散佈了不少反社會主義言論。《覺悟》宣傳了比較徹底的民主革命思想,反對舊道德和舊文學,並且在共產主義知識分子推動下宣傳了馬克思主義。此外,團體如周恩來等在天津成立的"覺悟社"、惲代英等在武昌成立的"利群書社",刊物如《新生活》周刊、《曙光》月刊、《新社會》旬刊,也都團結和影響了許多熱烈追求新思潮的青年知識分子,其中"覺悟社"在周恩來同志領導下還在反對北洋軍閥的實際鬥爭中起過重要的戰鬥作用。據有人統計,"五四"後一年之中出現的新報刊達到四百種之多,儘管它們思想立場各不相同,但都在不同程度上支持新文化運動和文學革命,具有反帝反封建的色彩。這正表明"五四"以後新文化運動極為廣泛的群眾性,也表明文化運動已日益與政治運動相結合。
22#
发表于 2016-2-22 16:32: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疯疯颠颠 于 2016-2-22 16:33 编辑

[size=13.3333px]五四運動後,民主和科學仍然是新文化運動的重要旗幟,與此同時,社會主義思想的傳播已形成為一股勢不可擋的潮流。馬克思主義學說的宣傳介紹在"五四"後占了最顯著的地位。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通過《新青年》及其它刊物,積極宣傳共產主義的社會革命論。《新青年》第六卷第五號在李大釗主持下登出了大量評述馬克思主義的文章,刊載了他自己的《我的馬克思主義觀》,比較系統地介紹了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他接著分別在《新潮》和《新青年》上發表的《物質變動與道德變動》、《由經濟上解釋中國近代思想變動的原因》等文,也在進步知識分子中產生了很大影響。在李大釗發起倡導下,一九二
23#
发表于 2016-2-22 16:34:52 | 只看该作者
 一九一九年至一九二一年間,中國思想界發生了三次重要的論爭,這些論爭清楚地顯示了馬克思主義思潮的主導作用。一九一九年六月,胡適利用軍閥政府對革命知識分子逮捕通緝的機會,接編《每周評論》,取消了刊物反帝反封建的政治內容,而以特大標題刊載杜威演講錄,並發表《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攻擊和污蔑馬克思主義的宣傳,主張研究一些瑣碎的具體問題,而放棄對社會問題的"根本解決"。李大釗在《再論問題與主義》一文中批駁胡適的改良主義觀點,闡明了馬克思主義的革命變革、革命改造的思想。胡適又發表《三論問題與主義》、《四論問題與主義》、《新思潮的意義》等文,繼續鼓吹"一點一滴進化"的改良主義。而李大釗和其他許多馬克思主義擁護者則積極宣傳社會主義,對實用主義的主觀唯心主義反動本質作了有力的批判。這一場"問題與主義"的爭論,是新文化運動中革命派與改良派、馬克思主義者與實用主義者分化的開始。接著,馬克思主義者又與研究系政客就基爾特社會主義展開了論戰,與無政府主義者就克魯泡特金的無政府主義展開了論戰。當時的馬克思主義者還不成熟,缺乏在思想戰線上進行階級鬥爭的經驗,對反馬克思主義觀點的批判是不夠徹底的,而且還不免夾雜一些錯誤;但在這些論爭中,馬克思主義者闡明了階級鬥爭的學說,明確地回答了要不要主義、要不要政黨、要馬克思主義政黨還是無政府主義政黨等根本性質的問題,幫助了不少人區分革命與改良、科學社會主義與基爾特社會主義及無政府主義的界限,為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和共產黨的建立掃除了許多思想障礙。這些論爭,特別是"問題與主義"之爭,也推動了一些新文學作者去接觸和思考中國革命道路問題,在新文學運動開始時期就引起他們對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思想的警惕和抵制。

  隨著新文化運動的發展,文學革命也不斷向前推進。白話文迅速取代了文言文在文化領域內的正宗地位。文學的語言形式、思想內容和文學觀念都起了深刻的變化。以魯迅、郭沫若為代表的新文學作家,用文學創作為武器,向封建制度和阻礙人民前進的舊事物展開了英勇的進攻。文學革命運動的蓬勃開展,促進了新思潮的傳播,帶動許多知識分子投入愛國運動和文化革命。

  新文化運動從"五四"前夕興起到一九二一年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其間經歷了一個發展過程。這個過程,是中國知識分子和廣大群眾日益覺醒的過程,是反封建的文化革命與反帝反封建的政治革命日益結合的過程,是中國先進分子由向西方尋找真理而轉到"走俄國人的路"的過程,是來自國外的各派思潮在中國同時傳播並引起思想界開始分化的過程,同時也是文學革命興起和獲得發展的過程。一句話,這是新文化運動隨著整個革命由舊民主主義階段向新民主主義階段發生偉大轉變的過程。五四運動和新文化運動,正因為是中國近代史上這樣一個分水嶺,而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

  毛澤東同志在《新民主主義論》中對"五四"新文化運動作了歷史的評價:"五四運動所進行的文化革命則是徹底地反對封建文化的運動,自有中國歷史以來,還沒有過這樣偉大而徹底的文化革命。當時以反對舊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對舊文學提倡新文學,為文化革命的兩大旗幟,立下了偉大的功勞。"
24#
发表于 2016-2-22 16:37:50 | 只看该作者
五四运动历史意义的回顾
——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
中国农工民主党北京市委宣传处长  张云新
2009年04月27日16:50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距今已经90周年了,这9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今天回顾这场运动的历史意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以及今天我们纪念“五四运动”现实意义,我想都会很有意义。

   一、“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近代反帝反封建的发展和继续

  1919年5月4日,以北京大学等校的学生,集会抗议列强在“巴黎和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学生们痛打了参加和会的北京政府代表之一卖国贼章宗祥,并烧毁了另一个卖国贼曹汝霖的住宅——赵家楼……。此事得到举国上下各阶层人士的响应,最终迫使北京政府妥协,拒签了丧权辱国的“巴黎和约”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个卖国贼的职务。史称“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不单单是迫使北京政府,拒签 “巴黎和约”罢免曹汝霖等三人的职务,她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群众爱国运动,她将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推向了新的高潮,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继续和发展。五四运动对20世纪中国的政治、文化、思想乃至社会生活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25#
发表于 2016-2-22 16:39:37 | 只看该作者
“五四运动”之前中国爆发过不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如太平天国、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等,但是历次的反抗斗争,或将主要目标集中于反对封建势力;或盲目排外,没有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而“五四运动”使中国人民开始觉醒,民族意识逐渐形成。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利,使中国人民彻底打破了对帝国主义的幻想。五四运动把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当时中国的两大敌人——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鲜明地高举“内惩国贼、外争国权”旗帜。广大青年学生和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及部分资产阶级的联合行动,不畏反动北洋政府的威胁和镇压,表现了一种不屈不挠精神。运动还表现在对封建主义的猛烈抨击和对“民主科学”精神的追求上。在封建主义根深蒂固的国度里,能够以无畏的革命气概,大声呼喊“民主、自由、平等”的口号,为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

   二、五四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革命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追求进步和光明

  以“民主与科学”为核心的五四精神,是一种革命的精神,是一种爱国主义的精神,是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追求进步和光明的不竭动力。 “五四运动”时期所倡导的“民主”,不仅仅是政治制度的民主,而是更广泛民主观念和民主精神,这是一种与封建伦理道德和专制制度相对立的精神。概括其涵义可用“法律上之平等人权,伦理上之独立人格,学术上之破除迷信,思想自由”。作为五四新文化旗帜的“科学”,也不是仅仅指提倡自然科学的具体研究,而是提倡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以民主和科学为核心的五四精神,是一种革命的精神。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和思想解放,引发了广大的群众爱国运动,群众爱国情绪的爆发,奠定了五四运动后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毛主席曾说:“五四运动所进行的文化革命则是彻底地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自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伟大而彻底的文化革命。当时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文化革命的两大旗帜,立下了伟大的功劳。”

  五四运动促发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好了思想准备和干部准备。毛泽东当年曾经生动地描述过这种情况:“中国人没有什么思想武器可以抗御帝国主义。旧的顽固的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打了败仗,抵不住,宣告破产了。不得已,中国人被迫从帝国主义的老家即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武库中学来了进化论、天赋人权论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等项思想武器和思想方案,组织过政党,举行过革命,以为可以外御列强,内建民国。但是这些东西也和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一样,软弱得很,又是抵不住,败下阵来,宣告破产了。”

  五四运动正是在这个社会背景上必然要发生的革命运动。它是当时的先进分子为摆脱严重的社会危机、获得新的革命真理而进行的一次改造社会的演习。它以辛亥革命所未曾有的姿态,力图从政治上、思想上对封建制度进行一次清理,社会主义受到普遍的关注,形成了一个介绍和讨论社会主义的热潮。先进的分子经过介绍、研究、比较、争论、实验,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道路。

  十月革命为中国人提供了第三种选择:社会主义。青年毛泽东兴奋地宣布:“俄式系诸路皆走不通了新发明的一条路,只此方法较之别的方法所含可能的性质为多。”陈独秀在五四运动过后不久也说:五四运动特有的精神之一就是人民的“直接行动”,这种直接行动是辛亥革命中所不曾有过的,五四运动的发生和发展,证明十月革命所提供的革命方法在中国的有效性。这样,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就成为中国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的推动力量。

  五四运动中,年轻的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以独立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正是她的参加,使五四运动跳出了单纯的学生运动的范围,促进了运动的扩大和深入,迫使北洋政府很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陆、章三个卖国贼,使运动取得了第一回合胜利;正是她的参加,作为运动先锋队的青年知识分子才有了可靠而强大的后盾,才迫使北洋政府代表不敢在和约上签字,才使五四运动取得直接的胜利。更为重要的是,青年知识分子通过五四运动认识到了工人阶级的力量。在五四运动中涌现出的一批具有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并开始自觉地到工人群众中宣传马克思主义,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这样,马克思主义通过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中间桥梁作用,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正是这种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干部上和思想上的准备。从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仅有了可靠的物质载体,而且由革命的理论宣传转变为革命实践,开辟了20世纪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三、继往开来,把纪念“五四运动”作为继续前进的动力

  纪念五四运动90年,以及建国60年、改革开放30年是要更好地总结历史,探讨五四精神的当代意义,发扬传统精神,推进五四运动提出的、尚未完成的历史任务。30年的周期不知历史是巧合还是确实存在着这样的规律,总之,这距今30、60、90年的三件重大历史事件都被永久地载入史册。

  90年前“五四运动”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任务,随着60年前新中国的建立,已经基本完成,但是,祖国尚未统一,危机意识不能忘却。爱国,自强,振兴中华,始终是全民族的政治基础和凝聚、鼓舞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重要的精神动力。国富民强还需要进行艰苦奋斗。

  30年前,“科学、民主”在邓小平同志倡导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得到了进一步发扬,邓小平理论的创立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都对“科学、民主”提出了新的认识和要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兴国需要靠科学,物质层面需要科学,精神层面也同样需要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再次以全新的角度诠释了科学与民主。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思想,其中“以人为本”的概念可以说是“民主”的最高境界。“全面协调可持续”和“统筹兼顾”是五四运动提出的“科学”概念的扩展和延伸。

  北师大博导王富仁教授在讲述五四运动时,用了一句“‘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精神并没有过时,它依然新鲜。” “没有过时”,则说明依然需要发扬,“依然新鲜”,则依然可以作为指导我们的进程。我想这句话也许是对纪念“五四”的意义的最好注释。
(责任编辑:秦华(实习))
26#
发表于 2016-2-22 16:42:37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次数:  8705
论五四运动的真正革命意义
王伟光
在90年前的今天,爆发了一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主义革命运动,即五四运动。今天,纪念五四运动,就要真正地认清五四运动的伟大意义,总结五四运动的革命经验,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伟大精神和优良传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90年前的五四运动,表明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五四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第一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毛泽东同志指出:"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封建主义。""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五四运动的意义在于,它宣告了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工人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从此中国近代历史展开了新的篇章,五四运动真正具有马克思主义、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社会主义开启的革命意义。

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和基本国情决定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第二步不间断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只有完成这两个相互有机联系的革命任务,中国才能走向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振兴中华,建设民主、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强国的伟大目标。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从性质上来说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然而它是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工人阶级为领导阶级,农民阶级为主要同盟军,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作为社会主义革命准备阶段,不同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新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分水岭,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分为两个时期,五四运动前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五四运动后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虽然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对象都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但革命的领导阶级、革命的性质、革命的最高纲领、革命的指导思想则根本不同,革命的结局也就根本不同。

为什么?原因很明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主要革命对象应当是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中国首先要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然而中国社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赞成革命和怀疑革命的两重性,决定了它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因而领导不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政党--国民党担当不了领导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任。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也都不允许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功,建成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不彻底的革命。辛亥革命既成功又不成功、既胜利又失败,推翻了清朝皇帝,但却被袁世凯篡夺了胜利成果,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仍然压在中国人民的头上,且越发沉重。辛亥革命表明,中国资产阶级无力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孙中山先生的旧三民主义不能成为引导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成功的指导思想。
27#
发表于 2016-2-22 16:43:19 | 只看该作者
那么,中国的命运如何,中国向何处去,孙中山先生发动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所构想的三民主义理想如何实现,孙中山先生未竟的事业怎样完成?只能由中国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制定指导中国革命的正确的路线和政策,才能完成革命的任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究竟新在哪里?第一,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第二,是要进步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不间断的革命,最高纲领是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目标;第三,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第四,要建立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第五,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五四运动致使中国近代史发生重大变化,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实现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转折,功不可没。五四运动直接导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导致中国工人阶级走上政治舞台,导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导致中国人民选择了十月革命--社会主义道路。它的历史地位在于:

第一,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十月革命的经验引进中国,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毛泽东同志指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带动了全世界的也带动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道路--这就是结论。"五四运动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其发生和发展是世界历史和中国社会矛盾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社会主要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它的产生和发展趋向受到处于十月革命爆发和社会主义革命前夜的世界局势的深刻影响。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国家日益走向腐朽和无产阶级革命方兴未艾的世界局势,以及旧中国继续延续甚至更加恶化的黑暗现实,特别是1914年爆发的帝国主义战争,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资本主义制度及其思想武器产生了怀疑,感到资产阶级的民主平等等思想武器解决不了中国的问题。而三民主义又无法解救中国,到底什么思想能解决中国问题。十月革命的成功对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产生巨大的震撼和影响,使他们开阔了眼界,认识到决定中国人民命运的不是资产阶级,不是资本主义,也不是资产阶级思想武器,而是工人阶级、科学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辛亥革命为什么失败,救中国的目的为什么达不到,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通过十月革命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开始在马克思主义中寻找答案,他们冲破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藩篱,冲破了旧民主主义民主、科学、爱国主义的精神界限,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工具,选择社会主义为中国的唯一出路。
28#
发表于 2016-2-22 16:44:09 | 只看该作者
五四运动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启发了中国人民的觉悟,解放了中国人民的思想,其意义远远超出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作为反帝反封建的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运动,代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是一次深刻的反帝反封建专制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工人阶级走上政治舞台的思想解放运动。五四运动最突出的思想贡献就是引进了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经验,使中国先知先觉的知识分子探索中国民主民族解放之路的思想方向发生了根本转折。当时各种社会主义思潮涌入中国,什么无政府主义、新村主义、合作主义、泛劳动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等等,一时沉渣泛起,鱼龙混杂。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蔡和森、恽代英等一批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经过对各种社会主义思潮的反复比较,选择了科学社会主义,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十月革命道路。这是五四运动的根本方向,也是新文化运动的政治主流。

第二,致使中国阶级力量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推动工人阶级代替资产阶级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在五四运动中,英勇地出现于斗争最前列的是学生群体,他们起到了先锋作用。然而5月4日之后,自6月5日起,上海六七万工人举行声援学生的罢工。随后,工人罢工斗争如燎原之火蔓延全国,扩大到二十多个省区、一百多个城市,工人的奋起增添了五四运动的声势。事实上,五四运动时的工人阶级已由辛亥革命时的五六十万人增加到二百万人。五四运动使一个重要历史事实终于发生了,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走上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前线,工人阶级参与斗争,表明中国民主革命的性质发生重大转向。五四运动突破了知识分子的狭小范围,斗争的主力由学生变成工人。中国工人阶级的政治罢工,使中国工人阶级开始发展自己阶级的独立力量与独立斗争,中国工人阶级以特有的革命性、战斗性和组织性,成为五四运动后期的主力军,作为新生的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中国的政治舞台。五四运动的经验表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工人阶级,依靠力量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和进步的资产阶级,离开中国工人阶级,离开了以中国工人阶级为领导阶级的,包括农民阶级、学生群众和民族资产阶级所组成的壮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的阵营,不可能完成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
29#
发表于 2016-2-22 16:44:46 | 只看该作者
第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理论、阶级力量和干部准备,推动了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经过五四运动洗礼,1915年发起新文化运动的中国思想界、知识界经历了一次严峻的分化。坚持资产阶级思想立场和个人主义观点的知识分子在五四运动高潮时退出了斗争;能够起领导作用的、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斗争坚决的左翼知识分子转向了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开始新民主主义革命准备和建党准备。自此,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开始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先进分子认识到中国工人阶级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和中国的未来。然而工人阶级是不能自发地产生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必须由其先锋队即中国共产党从外部将正确思想灌输到工人阶级头脑中,引导工人阶级发挥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和主力军的作用,由"自在阶级"转变为"自为阶级"。五四运动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促成思想武器和物质力量相结合。毛泽东同志说:"即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革命的党,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两年后的1921年,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

第四,促成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走理论联系实际、与工农结合的革命道路,标明中国青年运动和知识分子发展的正确方向。毛泽东同志说:"革命的或不革命的或反革命的知识分子的最后的分界,看其是否愿意并且实行和工农民众相结合。""知识分子如果不和工农民众相结合,则将一事无成。"这就是五四运动的经验。在中国民主革命运动中,中国知识分子是首先觉悟的成分。在五四时期,英勇地出现于运动先头的则是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比辛亥革命时期的知识分子更具有觉悟、更广泛,他们介绍了西方先进文化特别是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知识分子、青年学生在斗争实践中亲眼看到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使他们深刻认识到,中国革命的成功,必须依赖于工人阶级及其同盟军,知识分子一定要同工农相结合,接受中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与工农相结合,接受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否则中国革命将一事无成。
30#
发表于 2016-2-22 16:45:23 | 只看该作者

民主、科学和爱国主义是五四运动所倡导并高扬的三面大旗,民主、科学和爱国主义精神是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也是我们今天应该发扬光大的精神遗产。

五四运动所体现的民主、科学和爱国主义精神有着明确的、具体的、历史的、革命的含义,这就是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鲜明特征和具体内容。

1915年由《新青年》杂志发起的新文化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启蒙和思想解放运动。以五四运动为分界线,新文化运动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互为因果,相互促进。初期的新文化运动是五四风暴即将来临的前奏,启发了五四运动,为五四运动做了舆论准备和思想拉动。五四运动又使新文化运动发生了根本转向,赋予新文化运动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启蒙和解放的新鲜内容,构成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初期的新文化运动针对辛亥革命失败后十分猖獗的维护封建专制的复古尊孔的保守思潮,展开英勇斗争,实质是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性质的反对封建束缚的思想解放运动。初期新文化运动的知识分子试图使用资产阶级的民主、科学武器救治中国,反对封建中国在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的黑暗,提出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也是初期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功绩。

初期新文化运动有许多不同思想倾向的知识分子参加,在集中火力批封建主义、批孔时,他们之间的分歧并不明显,可是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随着具有真正革命性质的五四运动的爆发,新文化运动知识分子的营垒开始发生明显分野。一支仍然坚持资产阶级的政治理论和政治主张,转向更加保守甚至反动,反对中国人民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反对中国走彻底革命的道路,他们退出了斗争,脱离了工农大众,个别人甚至走上工农大众和革命的反面;一支转向接受马克思主义,转向彻底革命,抛弃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走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道路。五四运动导致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知识分子占了上风,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走上与工农相结合的正确道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5-15 23:21 , Processed in 0.07583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