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汉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8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战马》之父莫波格:用童心力量抚慰和救赎世界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587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2-18 11:49: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6年02月18日10:24  [color=#b6cc !important]新浪读书  
  2016年春晚,在当红组合TFboys演唱完代表作《青春修炼手册》后,战马乔伊和它的好伙伴鹅现身春晚舞台,向电视观众拜年。在经典的仰蹄动作之后,这匹追风骏马驰骋舞台,将节目推向高潮。节目最后,美猴王和战马共同登场,寓意“马上封侯”,为全国观众送上吉祥祝福。节目播出后,战马乔伊立刻成为网络的热搜话题,不少网友和电视观众都评价:“战马出现在春晚舞台,太震撼了!”
  2015年年底,舞台剧《战马》中文版圆满收官首轮北京站演出。自《战马》正式首演以来观众反响强烈,好评如潮,也引得人们对原著作者麦克·莫波格及其系列作品的再次关注。回顾2014年“深圳读书月”年度好书评选,麦克·莫波格的《第94只风筝》入选首届年度十大童书。猴年伊始,蒲公英童书馆隆重推出莫波格现实题材儿童小说系列。包括提醒人类保护环境的《遇见大鲸鱼》,反思、探讨核电站的《归乡》,关注巴以冲突的《第94只风筝》,聚焦老兵的《半面人》,控诉纳粹的《莫扎特问题之谜》,还有邂逅艺术家的《遇见“塞尚”》六部中篇小说。这些书以孩子的目光审视战争、环境污染等,用童心力量抚慰和救赎世界,适合父母和孩子一起阅读。
蒲公英童书馆隆重推出莫波格现实题材儿童小说系列

  麦克·莫波格是英语系国家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获英国童书作家至高荣誉——“桂冠童书作家”。他出版了百余部儿童文学作品,几乎本本畅销,曾获无数大奖,如英国惠特布莱德童书奖、英国聪明豆童书奖,以及英国小读者自主票选的蓝彼得童书奖和红房子屋童书奖。他的图书被翻译为各国文字广泛传播。多部作品曾翻拍成电影、电视剧、舞台剧和歌剧,《战马》更是曾被斯皮尔伯格搬上大屏幕、获6项奥斯卡提名。麦克和他的妻子克莱尔共同主持了“城市儿童下农场”计划,为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们开办了“慈善农场”,每年都会邀请城里的孩子到农场体验乡村生活,并引导孩子们从动物和大自然中学习包容和宽恕。
麦克·莫波格:一个天生的故事大师

  麦克·莫波格:一个天生的故事大师
  英国《卫报》表示:“只要读到麦克·莫波格任何一本书的第一句话,你立刻就会明白,你遇上的是一个天生的故事大师。”在麦克·莫波格的小学教职生涯里,他每天跟孩子们说故事。发掘了自己说故事的才艺和写故事的天赋。听过他现场说故事的人都会同意,莫波格入木三分的演技和精准的用字,把每个故事都“说活了起来”。美国《科克斯书评》曾这样评价《遇见“塞尚”》:无论哪个年龄段的艺术爱好者,都将像吃掉一份美味的焦糖布丁一样,迫不及待地读完这个故事。
  《莫扎特问题之谜》讲述初出茅庐的小记者被派往威尼斯去采访世界闻名的小提琴家——保罗•列维先生,在出发前,记者被告知不能向这位著名的小提琴家追问“莫扎特问题”。然而,保罗•列维此时却决意向世人吐露真相:保罗·列维的父母都是音乐家,也都是犹太人,他们被从不同地方拉到了集中营,因为会演奏音乐,他们被纳粹组成交响乐团,没完没了地演奏莫扎特的曲子,虽然得以保全性命,但当他们发现纳粹成立交响乐团的真实意图,他们每时每刻都被罪恶感侵蚀着。蒲公英童书馆总编辑颜小鹂认为这是莫波格独有的讲故事方式:“他总是善于运用极其冷静的语言和各种细节铺垫故事,让读者慢慢进入。等到这些看似不经意的铺垫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被作家转化为一个爆发点,将故事推向高潮,引发读者共鸣,挑战读者泪点。”
  作品主题深刻,大放现实主义之光
  麦克·莫波格关注现实之作,以孩子的目光审视战争、环境污染等,用童心力量抚慰和救赎世界。他常常在作品中挖掘人性的美、力量、希望、宽容与救赎,最新推出的莫波格现实题材儿童小说系列中,有热爱莫扎特的音乐家却最不愿别人聊起“莫扎特问题”的故事;有巴勒斯坦男孩目睹哥哥在放风筝时被射杀,从此不再开口说话却坚持放风筝,让风筝一次次飞到高墙对面的以色列女孩身边的故事;有那头亦真亦幻,会和小麦克讲故事的大鲸鱼;也有小男孩在短暂的乡村生活中邂逅艺术大师的神奇故事;还有在暑假的契机小男孩终于了解到外公被烧伤的脸庞背后的故事等。每一个故事都把我们带到对过去的检视、反省,对现在的呐喊、关注,对未来的期许和希望中,但文字如诗如歌,插图清新优美。莫波格的魅力还在于,无论怎样的忧郁或悲伤,他总能挖掘出人性的美、力量、希望、宽容与救赎。从而让读者在回望自己的阅读历程中,经由感动而升华出美的情怀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莫波格德创作灵感往往来源于现实。如《莫扎特问题之谜》的构思原型就来自于纳粹集中营中为囚犯们演奏交响乐的音乐家;《半面人》的构思原型来自于二战时期为伤兵整形的整形医生;《遇见大鲸鱼》来源于意外出现在泰晤士河流域的大鲸鱼的新闻的启发;在在查阅大量中东地区对峙双方的人民和儿童的生活,以及有关以色列人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筑起一堵高墙的纪录片后,触发了灵感,产生了写《第94只风筝》的念头。
  莫波格在《莫扎特问题之谜》后记中谈及他写作的现实来源。他听说“在很多纳粹集中营里,纳粹党卫队会从犹太囚犯中挑选出一些演奏音乐的人,并逼迫他们演奏交响乐;对演奏者们来说,他们是为了保住性命而表演。在集中营里演奏交响乐是为了安抚新到集中营的囚犯们的情绪,并给他们营造出一种安详的错觉,好让他们驯服地排着队一步步走向毒气室。纳粹集中营里的交响乐团时常演奏莫扎特的名曲。我忍不住会想,对一名热爱莫扎特的音乐家来说,在地狱般的境况里演奏莫扎特的曲子会是种什么样的感受——音乐家在劫后余生中再次演奏起莫扎特的曲子又会是什么样的心境。有一天,在威尼斯学院桥旁的广场上,我看到一个小男孩,他身着睡衣,脚踏三轮车,幼小的身影似乎凝固在了夜色里。原来,他正在侧耳倾听街头的音乐声。那幅画面对我来说,是如此纯净而神圣。有关莫扎特音乐的猜想和这幅纯净的画面,便是我这则故事的灵感来源。”

(责编:张佳怡)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上述资料恕不公开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5878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2-18 11:49:19 | 只看该作者

 一位文学大师和六位插画大师的相遇

  不同于常见系列童书统一由一位插画家完成插图,麦克·莫波格的六部系列作品根据不同的题材分别由不同的插画家运用不同的绘画手法予以完成。如为表现《遇见大鲸鱼》的亦真亦幻,克里斯汀·伯明翰选用了最宜表现变幻物体的色粉画,用晕染的呈现效果让读者分不清大鲸鱼到底是真是假;英国版画家杰玛·奥卡拉为客观、冷静地展现《半面人》的故事场景以及间接隐去主角麦克的外公变形残缺的脸,他选用了最适合的版画……他们都是插画经验丰富、插图技艺精湛的画家,如《莫扎特问题之谜》的插图作者迈克·福尔曼,他是英国最著名、最高产的童书作家、画家,曾获1982年和1989年凯特·格林威大奖,并两度获国际安徒生奖提名;还有《第94只风筝》的插图作者劳拉·卡尔林,他也是英国插画大奖昆汀·布雷克奖的得主。

  这些插画家对文本有自己的感悟后,再运用最适宜作品主题的绘画手法为作品配插图。《版面人》插图作者杰玛表示:“我对历史和所有跟航海有关的事物都有浓厚的兴趣,因此我非常珍视为这本小说绘制插图的机会,这本小说充满了力量,在叙述上也很打动人心,除此以外,它的主题思想和故事发生的背景也非常吸引我。”皮特·贝利在谈及为小说《归乡》创作插画时,他说:“我真的很享受为这个故事绘制插图的整个过程。这本小说用儿童和成人的两种不同视角来审视世事变化,从而让读者体会时光流逝,岁月变迁,小说同时也讲述了人与人相遇之奇妙,你在早年不经意邂逅的某个人,可能会影响你的一生。”

  麦克·莫波格创作谈:儿童是我的中心世界

  在麦克·莫波格的一次演讲中,他提到:“身为父亲、祖父、教师和童书作家,长久以来,儿童就是我个人世界的中心。”他总是被那些遭受不公平待遇的孩子们所牵动;他总在关注人类各种灾难和困境中孩子们的处境;他不遗余力地为世界上所有孩子们呐喊他们的权利。他的大多数作品都和孩子息息相关。谈到创作如此多和孩子相关故事的目的,莫波格表示:“故事对我来说,是我对极端不公正现象的控诉,我的心被这些遭受不公平待遇的孩子们所牵动”。听起来好像是莫波格在为写故事寻找动机和理由。恰恰相反的是总是那些由头主动叩门。而且很多时候,都是孩子们把它们带到莫波格面前。

  《第94只风筝》的创作构思便来源于一位巴勒斯坦孩子的诉求:我想请你讲一个关于我们的故事。尽管莫波格当时不了解巴勒斯坦人的生活,也不清楚中东地区的冲突,但他在好几年里,对中东地区对峙双方的人民和儿童的生活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一部以色列人在约旦筑起高墙的纪录片触发了莫波格的灵感,让他产生了写故事的念头。后来,它就变成了莫波格不可不写,必须要写的一个故事。故事以“孩子们在欢呼、吹口哨、大笑”结尾,虽然有人觉得这是种伤感的妄想,但莫波格认为“这是新一代的希望,新的一代可能会兴起于偏见与猜疑、伤害与仇恨之上。世界各国的和解也在推进之中。这是今天的、昨天和明天的孩子们要做的事。”

在写完这本书以后,莫波格受邀去了一次中东,亲眼目睹“这里的孩子,被包围,被囚禁,然后又成为恶意的靶子,他们作为儿童最基本的生存权已经被完全忽略。”这个场景,对他而言已经不止是一个可怕又震惊的难以磨灭的记忆,“还有另外一些片段也将伴我终生:那些邂逅的孩子们的音容笑貌,他们讲述的故事——一个盲人男孩说,他最大的愿望是在耶路撒冷的清真寺做礼拜,而一个女孩则告诉我,她不恨以色列的孩子们,她恨那些士兵。她希望能跟以色列儿童成为朋友。她最大的愿望是“自由与和平”。”

  莫波格一直呼唤:“我们必须给孩子们自由,赋予世界上所有的孩子们自由享受他们童年的权利,好让他们生活在和平与安全的环境,免受贫困、疾病和无知。我们应该扪心自问:我们现在做的是为孩子们好吗?答案是恐怕不是,因为有太多的孩子正在遭遇失败和挫折,这意味着我们辜负了他们。我们应该对此负责,不仅经常遭受指责的政府和教师要对此负责,我们每个人都是责任人。”(文/邓宇,卢姗)



上述资料恕不公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4-29 06:59 , Processed in 0.07636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