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汉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01|回复: 0

"邂逅"德国著名新闻记者、报告文学家瓦尔拉夫(图文)

[复制链接]

2043

主题

4920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682
发表于 2016-1-7 12:0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高年生 教授(多特蒙德)


冈特·瓦尔拉夫(中)与本文作者(左)"邂逅"


  三十年前,1985年10月,一本新书轰动了联邦德国,取得了出人意料的爆炸效果。这本书出版后头两周就售出64万多册,成为最受欢迎的畅销书,创联邦德国乃至全球图书销售速度的最高纪录。迄今该书在德国的发行量已超过500万册,还被翻译成38种语言在许多国家出版。这部风靡世界的作品就是德国作家和记者冈特·瓦尔拉夫(Günter Wallraff)的长篇报告文学《最底层》(Ganz unten)。
  冈特·瓦尔拉夫1942年10月1日生于科隆附近布尔沙伊德一个工人家庭。1957年十年制中学毕业后当过书店学徒。1963年应征入伍。1964年至1965年到蒂森、西门子等一些大企业当工人,后来又当过记者和编辑。
  瓦尔拉夫从小就热爱写作。1965年他在工会报纸上发表了处女作《工业报道》。同年他参加了文学团体多特蒙德"六一社"。1970年,他和"六一社"中的左翼分裂出来,成立"劳工界文学社",也称"70社",提倡创作纪实文学。他先后发表了多部报告文学集,如《我们需要你》(1966)、《十三篇不受欢迎的报道》(1969)、《你们在上面,我们在下面》(1973)、《我们的法西斯主义在邻国》(1975)、《头条新闻》(1977)、《诉讼的证人》(1979)、《最底层》(1985)等。他的不少作品被改编成广播剧和电视剧。
  瓦尔拉夫乔装改扮,深入社会底层,把局外人不易了解的现实生活中违反人性、残酷剥削压迫的种种事实毫不留情地揭露出来。1974年5月,他到希腊参加反对军事独裁的斗争,被捕入狱,直到当年8月希腊军政府倒台后才获释。1977年,他化名汉斯·艾塞尔到德国发行量最大的《图片报》编辑部卧底三个月,把了解到的报社内情写成《头条新闻》一书,揭露了该报在报道中采用不负责任的调查方式以及新闻造假、政治操纵等卑劣手段,给德国民众、媒体、舆论界带来了巨大的震撼,又一次引起了轰动。后来《图片报》向法院控告他犯"伪造证件罪"。最后,这场官司以法院宣告瓦尔拉夫无罪结束。
  1983年春,瓦尔拉夫乔装改扮成土耳其人"阿里",深入社会最底层达两年半之久。他戴上黑色假发和深色隐形眼镜,说一口结结巴巴的蹩脚德语,到工厂和农村去打工,甚至为一家科研机构充当试验新药的试验品。"阿里"总是干最脏最累的活,而得到的报酬极少。他历尽磨难,亲身经历了外籍劳工在德国这个"福利社会"的悲惨遭遇,写出了震憾人心的杰作《最底层》。
  《最底层》问世后,举国轰动。媒体连篇累牍地加以报道。许多工人为购买此书生平第一次走进书店。广大外籍工人更是奔走相告,争相阅读。工会组织纷纷邀请瓦尔拉夫前去演讲和朗读作品,以此推动争取改善工人劳动条件的群众性斗争。一些大厂家也被迫表态,今后招工要优先录用那些充当"租赁工"的外籍工人。一部文学作品能产生如此巨大的社会效果,实属罕见。曾两度荣获英国新闻界最高荣誉"年度记者"(Journalist of the Year)称号和"联合国媒体和平奖"等众多奖项的著名澳大利亚记者约翰·皮尔格选编的《别对我撒谎:23篇震动世界的新闻调查报道》中也收录了瓦尔拉夫的《最底层》(书中译名为《人下人》)。
  瓦尔拉夫把创作建立在亲身经历之上,为了拿到第一手最真实的素材,经常乔装暗访,深入底层调查社会弊病,之后根据亲身经历写出揭露性的作品。为此他曾多次卷入诉讼的漩涡,被控滥用职权、伪造证件、假冒姓名、诽谤侮辱等罪名, 但在作家伯尔等名人的大力支持下都化险为夷,被宣告无罪。这一次《最底层》的出版,他也早已料到会遇到法律纠纷。被曝光的两名人贩子雷梅特和伏格尔(书中名为"阿德勒")气急败坏,扬言要控告作者, 但不久之后就悄无声息了。
  上个世纪90年代,瓦尔拉夫又化装成伊朗工人,到日本进行卧底调查。他秘密拍摄的纪录片曾在日本电视台播出。2009年,瓦尔拉夫再一次踏上征途,变身黑人。在长达14个月的的时间里,他与一个摄制小组穿越德国,从西到东、从南到北走了6000公里的路程,摄制完成长达600小时的拍摄素材。瓦尔拉夫通过通纪录片《白纸黑字》告诉人们,德国的很多地区仍然存在或明显或隐蔽的种族主义。2012年5月,德国RTL电视台专门开辟一个节目"瓦尔拉夫在揭露"。
  他把创作建立在亲身经历之上,因此他经常借助于乔装改扮,使自己能更接近作品中描写的人物,之后以亲身经历的自述写出揭露性的文字,为此他曾多次卷入诉讼的漩涡。他虽屡被控告,但是仍坚持认为:"为了撕下这个社会的假面具,就必须乔装改扮;为了弄请真相,就必须改头换面、弄虚作假。"(《最底层》)
  瓦尔拉夫不仅以自己的作品帮助生活在社会最低层的外籍劳工,他还把本书稿费的一部分170多万马克以及参加演讲朗读活动所得全部收入捐给新成立的"外国人团结"基金会,以帮助有困难的外国侨民,并在杜伊斯堡一个比较幽静的小区修建可供300名德国工人和外籍工人居住的住宅。鉴于他的义举,罗素道德法庭把他列为1985年的世界善人。2008年,瓦尔拉夫成立了一个基金会,专门资助年轻记者开展社会调查。2014年,瓦尔拉夫曾自愿充当人质去交换被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绑架的一名前美国兵,但没有被批准。同年4月,瓦尔拉夫在电视节目中曝光了美国连锁快餐企业汉堡王(Burger King)一些分店恶劣的工作条件。11月20日,汉堡王宣布,由于卫生问题和恶劣的劳动条件,关闭在德国的89家门店。
  瓦尔拉夫堪称世界报告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这位特立独行、以乔装打扮进行卧底揭露内幕黑暗而出名的报告文学家颇具传奇色彩。我非常钦佩瓦尔拉夫无畏勇敢的敬业精神。1988年6月,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了我和女儿高昕合作翻译的《最底层》。(1988年12月,国内还出版了另一种中文译本《社会之外》,译者李世隆、史明德)。此外,我还组织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几名研究生(其中王建斌博士现任北外德语系主任)共同翻译了瓦尔拉夫的另一部著名作品《头条新闻》,可是后来出版计划因订数不够而搁浅了,但出版社并未将译稿退回,至今多少年过去了,这部译稿下落不明。这件事让我耿耿于怀,对作者瓦尔拉夫和几位研究生都深感愧疚。在上个世纪80年代,我曾有幸结识德国文坛两位大师、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伯尔和格拉斯,自然也很想认识这位心仪已久的著名作家,但一直苦无机会。皇天不负苦心人。机会终于来了。2015年11月10日,瓦尔拉夫来到多特蒙德举办一次《最底层》朗读会。我正好在多特蒙德探亲。多特蒙德对瓦尔拉夫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可以说是他的文学生涯起步的地方, 因为在50年前即1965年,瓦尔拉夫在多特蒙德首次举办作品朗读会,并成为多特蒙德"六一社"的成员。这一天我们终于在多特蒙德见面了。他平易近人,一点也没有名人的架子。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一点也不见外。我们一见如故,谈得十分欢洽。他想要十本中文版《最底层》,我答应回国后设法去收集。最后他还邀请我们到科隆去他家作客。
  瓦尔拉夫看上去精神抖擞,双目炯炯有神,虽然早已到退休年龄,但一点也没有老态龙钟的样子,还在带领他的团队继续他毕生从事的事业。据他说,这得益于他年轻时的体育锻炼,他曾以2小时50分的成绩跑完马拉松比赛。他一生扮演过不少惊险、刺激的角色,遇到过种种风险,历尽艰辛和磨难,受到过恶意攻击和诽谤,甚至还有过牢狱之灾。但是,这并不能阻止瓦尔拉夫孜孜不倦、勇往直前。正如德国作家戈特施里希三年前所说:"瓦尔拉夫精力充沛,说得多,做得也多,还跑马拉松,是一个不知疲倦的人。这也许就是他到了70岁还不歇息的原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3-29 08:08 , Processed in 0.09041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