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汉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313|回复: 3

标标原创:从上古的华夏与邻族说道下新疆的历史

[复制链接]

2043

主题

4920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682
发表于 2015-12-12 16: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夺标 于 2015-12-14 13:09 编辑

标标按:中国古代很多部落和民族有雅利安血统,上古时的狄人貌似就是白人,羯族人可能就全部是白人,然后鲜卑很多部落可能是白人(传言鲜卑慕容氏全部都是男帅女靓),不过汉族在这片土地上一直拥有霸权
中国56个民族里的塔吉克族就是纯正的雅利安人,中亚古雅利安人部落的后裔,吐火罗人,大夏的继承者,波斯人,昭武九姓。


貌似这个塔族男孩与具有塔族血缘的标标(黑白照片)有些象






草原帝国与中原帝国竞争的历史讨论帖
梳理了一下,有兴趣的继续讨论,俺就不参加了。

Schweini: 时间段仅限中华文明史之后,其实古羌与华夏祖先有很强的联系,无论是血缘上的还是文化上的。先秦历史中独缺中山国这个典型,似有缺憾。 通篇文章总感觉有培根论述海洋文明与陆地文明冲突的影子,若有更多详实的气象资料与中国对外交流或冲突的时间比对,那就更为充实,比如汉武帝漠北战役发起前,蒙古草原的雪灾。 建国之后,历史教育提倡辩证唯物历史观,有时未免极端,比如把“天人感应”就划入了封建迷信的范畴,这是矫枉过正了。比较历史中,非常注重历史在空间与时间上的比对,比如水文资料对照黄河改道,并联系农民起义的发生。 在政治史研究中,侧重于吏治混乱等政治因素,往往忽略自然变迁、经济变革这些基本要素,这就是这位作者“社会学”研究所关注的。 --------------------------------------------------------

夺标:东北亚原始土著是通古斯和吐火罗两个语族的无数小部落,华夏始祖自西(两河流域)而来,与苏美尔-古埃及人同文同种,与喜克索人有交集,这点在陈寅恪的青年时代已经是有强力考古学证据支持的史学通识。他们一路东迁,与通古斯(伏羲氏是其代表或图腾,其分蘖以鲜卑、契丹最为著名)和吐火罗(代表图腾是饕餮)均有交集,戎狄(匈奴、周人简略对应戎狄的犬戎和西戎)是华夏与这两个种族融合后的产物,所以太史公说匈奴也是华夏。华夏又分出两支,走向高原与昆仑山脉的那支是古羌(藏,姜姓),进入中原的那支中最强大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炎黄以及其后来征服的南方部族联盟蚩尤。 周人行原始世族婚或对偶婚,母系是华夏西移的那支--古羌(姜)。周人再东迁中原,与炎黄-蚩尤部族联盟融合,算是两支华夏的大会师。 蒙古很复杂,与戎狄(匈奴等)、通古斯、古羌均有血缘关系,特别是来自古羌那支即吐谷浑部后裔(被李靖侯君集打得满地找牙,被唐高宗和武则天灭国留族,羁縻圈禁后改为州郡),因为与高贵的华夏族有嫡亲联系,一直自称白蒙古。 所以,华夏的内涵远比炎黄广大,从汉朝开始,华夏中的“炎黄-蚩尤-周”为古汉人,所以古羌藏、古汉人、匈奴都是从华夏主干而来。 严格来说,你应该讲古羌藏与炎黄都有共同的祖先---华夏。 天---昆仑和祁连分别出自古华夏语与吐火罗语(A还是B我忘了),都是指天。通古斯语里把这两个都借用了。 民族融合与迁徙的足迹大多难以文字为述,图腾和语言学可能更可靠。 那天你说上层设计,我深不以为然,天(气候、地理)以及经济基础的动摇才是改朝换代的动力,它们的总和就是古人所言的天命、帝气、赤蛇白蛇什么的。绝大多数太宗太祖逐得的鹿都是被上届害惨了的瘦鹿,把它养肥圈好是他们得天下后的首要任务。 王莽的新朝顶层设计很好,人民很拥护,但是他要建设古代全面高福利社会的乌托邦理仅仅维持不长的一个时期想需竭天下财力来维持,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上限,击鼓传花式的财政破产导致政治破产。两千年以后阿根廷的庇隆和他那个绝代佳人夫人干了同样美好的蠢事。 吐火罗(代表图腾是饕餮)西进欧洲的堂兄弟或表兄弟们(斯拉夫和雅利安)最早到古罗马内外晃荡,即蛮族(芭比族,代表图腾是饕餮)。 许多年以后,有一天,匈奴的阿提拉说,不跟汉子即炎黄他们玩了,我听说咱们某某代吐火罗祖父他们去欧罗巴耍了,我们不如也去那里看看吧。:) ---------------------------------------------------------------

Schweini: 不不,“上层设计”的那个你理解错了,比如非刘不王,建政后叔孙通的礼仪章典等等,这些制度都是建政初期建立的。王莽的上层设计是单向的,比如财富与权力的分配反而不如当初,所以他并没有做好“上层设计”,社会阶层阶级间的对流是必须考虑的,王莽是个失败的例子,所以根本不存在“王莽的新朝顶层设计很好”的依据。 至于吐火罗语的研究,这是季羡林大师的保留项目了,A系即焉耆语,B系即龟兹语,但在时间范围上,两种语言使用时间为公元6到8世纪之间,所以并不支持古羌迁徙说,而且经过统计学比对,吐火罗语最接近日耳曼语,在人类学考古上也同样不支持吐火罗为元祖近亲的说法,尽管从西晋后期到唐有大量吐火罗族裔迁入中原,最典型的考古证据为丧葬文化的差异,吐火罗部族以火葬并以纳骨器装盛骨殖,这同样无法证实汉族先民与他们有文化继承的交集。 -------------------------------------------------------------------------

夺标: 吐火罗与汉无交集,但与华夏的另一支戎狄有交集,公元6到8世纪是目前所见吐火罗文字有记载时间,语言肯定使用时间比文字长很多。 考古发掘的那些比吐火罗文字羊皮纸莎草纸历史长几千年的吐火罗人丧葬都证明其与戎狄(匈奴、周)的丧仪颇有雷同。(这个后面会八到) ---------------------------------------------------------

Schweini:现在的问题就是不能证明楼兰美女是吐火罗语族的,因为她并未经过火葬,尽管楼兰美女是印欧人种。 -----------------------------------------------------------

夺标:北亚吐火罗人AB两支对应的是后来的月氏-焉耆、突厥,都有火葬习俗。楼兰美女从时间上说更可能是吐火罗的祖先---塞或赫梯。 匈奴的墓葬风俗与华夏更接近。

Schweini: 时间错位了,而且月氏突厥都是东胡系统,起源地根本不同!

夺标:月氏就是Guti的古译音,阿卡德人称其为Gutium,此外,在汉谟拉比铭文也提到了Gutium,Tukris,说他们住在巴比伦四周。 Schweini: 这么解释毫无用处,法国至今称德国人为阿莱曼人,俄罗斯称中国人为契丹人,所以必须要从文化习俗最典型的特征找到联系才可以。 夺标: 去看看月氏建立的跨域葱岭直到恒河的大帝国贵霜出土文物体现的文化习俗与艺术吧,东胡(说通古斯语的柔然蠕蠕、鲜卑的祖先)能造出那么精美的双头蛇镶嵌红宝石的金镯子吗? -----------------------------------------------------------

那是被匈奴打过去的。 (无内容) - Schweini

东胡行萨满,月氏贵霜拜火,能说是一家子吗? (无内容) - 夺标

你一定要把时间段分清楚,比如突厥行萨满也拜过火。 (无内容) - Schweini
萨满教的一大特色是每一仪式必须以火献祭 (无内容) - ek8650
------------------------------------------------------------
夺标 : 巴比伦早期还没有赫梯-吐火罗文字呢,再说一遍,语言留存远比文字源远流长。就是现在你还经常说塞-赫梯-吐火罗单词呢,比如蜂蜜的蜜字myat,Guti库车, Dunkit敦煌是吐火罗人学来的古华夏(埃及-苏美尔)语言,也有说Dunkit对应仓颉(埃及象形文字与仓颉的甲骨文体相似)......。
昆仑klyom是吐火罗人学习的古华夏语,转作祁连。 林梅村研究过古汉语(华夏语)天的发音与昆仑、祁连的关系。他说天崇拜是古华夏人从吐火罗人(我注解一下,塞人没有文字,赫梯文与吐火罗文字有血缘关系,前者更早)处学来的。这个我觉得值得商榷,古华夏(埃及-苏美尔)本来就有太阳神崇拜习俗,师生关系也可能正好相反。 《史记 大宛列传》:“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不是东胡的地方吧? 《穆天子传》卷中提到过“禺知”(月氏)。《管子·国蓄篇》称“玉起于禺氏”;《管子·轻重甲篇》则有“禺氏不朝,请以白璧为币乎。……然后八千里之禺氏可得而朝也;…… 埃及-苏美尔文化考古证实有近7000年历史,中原文化考古证实只有3500-4000年历史。国际史学界不认可我国二里头-夏文化的考证,所以商(轩辕、姒姓.......)是第一支进入中原的华夏(炎黄)文明。 留在西域的华夏-吐火罗混血儿的一支西戎(姬姓),继续与留在西部的华夏(古羌、姜姓)、吐火罗(有辛氏)通婚,这就是周人的来历。 还有你说的丧仪问题,难道文化的交流就不能影响丧葬仪式吗?匈奴(华夏与塞-赫梯-吐火罗混交的戎狄)与商的人牲丧葬仪式多么相似! 楼兰美女、小河墓地保留遗体的太阳葬至少说明两种可能:第一,塞-赫梯-吐火罗可能自身早期没有必然选择火葬这一条途径;第二,塞-赫梯-吐火罗丧葬那时候就已经受到西来的古华夏(埃及-苏美尔)文化影响。 我们今天先不讨论古华夏(炎黄与戎狄)和通古斯(伏羲,东胡-柔然-鲜卑体系)之间的互动。还说下天崇拜这个好东西,古华夏族天的概念应该也惠及了他们。
吐火罗的影响,就接着说下萨满和拜火教。
tangri”,“腾格里” “撑梨”是通古斯学得的古华夏语“天”,吐火罗语为昆仑、祁连...........
萨满教本来是通古斯的祖先崇拜,后来引进了古华夏的天-太阳神崇拜(巫或祭司文化)。
原始祆教,(取“现”音,千万不要念成袄教,拜火教)是吐火罗人土著文化,但也引进了古华夏的天-太阳神崇拜(巫或祭司文化)。
华夏与吐火罗的混交是戎狄,通古斯或者通古斯与华夏的混交是胡。到了匈奴这个名词出现的时候,这三支血统在匈奴民族里已经杂烩很久,原始祆教也吸收了更原始的萨满的一些仪轨,但区别还是很明显。
原始宗教-萨满教是宗教之母。萨满教不是创生的,而是自发产生的。
萨满教的基本特点是没有始祖、没有教义、崇拜多种神灵,没有组织、没有固定的庙宇教堂、没有专门的神职人员。萨满教的主要活动是跳神。
祆教崇拜火焰和光明,认为人类是恶魔之子,代表光明的明尊阿胡拉(呵呵,天-太阳神崇拜来了啊)与代表黑暗的恶魔安哥拉不断战斗,拯救人类。这种宗教很独特,既不是多元论的多神崇拜,也不是现代宗教的一元论一神崇拜,而是二元论,善恶绝对对立的二元观。祆教对于火焰和光明的崇拜典型传承自萨满教,属于物质崇拜。简单说来,祆教是吐火罗人把原始萨满和天-太阳神(苏美尔-埃及-古华夏)崇拜结合后的混血儿,吐火罗人自创宗教.........

夺标:
总结一下古华夏最古老五大姓:轩辕,子,姒,姬,姜。在东北亚,姓文明(呵呵,不是性文明)是古华夏独一份,其他文明,通古斯(东部诸胡以及后来的诸夷,图腾伏羲-女娲,青牛-白马等)、吐火罗 (西部鬼方等,图腾为饕餮)只要能占地盘当个地头蛇都可以有氏,唯独无姓,遇见华夏(苏美尔-埃及-炎黄羌藏)后才知道有姓这回事,但游牧民族不易形成规范的宗室-国家制度,所以很长时间里(从商代到魏晋),即使戎狄、匈奴 (图腾为格里芬)也没有沿用华夏的姓制。
虽然太史公说匈奴有华夏血缘,但看起来他们对华夏的文明继承不多,象形文字也没有继承,估计从语言到习俗还是吐火罗的基因在他们身上更强更显效。但匈奴肯定不是突厥那样的生物学上吐火罗近支,而是象蒙古那样的混血(Christine Keyser-Tracqui, et al, "opulation origins in Mongolia: genetic structure analysis of ancient and modern DNA", Am J Phys Anthropol, Vol 131 (2006), pp 272-281 )。柯尔克孜族的的祖先吉嘎斯突厥是非伊斯兰化的,文化血脉上讲是斯基泰-雅利安艺术与匈奴土著文明之间的一个纽带。他们伊斯兰化的进程远远逊于阿拉伯人和早期西进的突厥,就是灭了君士坦丁帝国的那群。我只是希望他们的玛纳斯Saga不要被极端伊斯兰化(如叶尔羌汗国时期)所篡改。 嘿嘿,你算问对了人,俺和白衣大食即塔吉克(东伊朗)信奉比较开明的什叶派和苏菲派那支,就是阿维森纳那支有些渊源。 其实最早这些人都是信萨满、拜火教、婆罗门和佛教的,伊斯兰化的过程是有很多骇人听闻的种族和文化灭绝在里面的。塔吉克是东伊朗部族,所谓雅利安;中国维族是塞人与回鹘(突厥的一支)后裔,差很远。 最早他们的祖先都是信奉萨满与拜火教的,越过葱岭后逐步笃信佛教;回教兴起是唐Talas怛罗斯战役后一直到突厥喀拉汗王朝的事情,中间有很多历史恐怖主义的教训;比如说即使信仰什叶派与苏菲派这种比较温和开明少数派为主的塔族也不能幸免来自喀拉汗国等上层阶级的屠杀。 作为辅修过历史又恰好有塔族血缘的汉人的在下顺手纠正下。

吐火罗人的形象遗存


吐火罗文字


------------------------------------------------------------------------------上古时代的华夏人和邻族特别感谢 煮酒历史网网友 的友情投稿
中国文 明的历史和使用汉语的人民的历史是紧密相连的。尽管如此,两者毕竟不是一回事。一方面,中国文化,尤其是其精英文化,已通过汉字这个媒介扩展到中国以外的 东亚国家——朝鲜、曰本、越南,对它们发生了深刻影响;另一方面,在中国内部特别是在不识字的农民中间,可能隐藏着非汉语的底层遗存,而这个底层已为优势 语言所淹没、所同化。 有人轻率地设想:因为中国的语言是统一的,所以文化也是统一的。越是回溯历史,这个设想就越是不能成立。即使只就中国中心地 带(即排除满洲和被清朝征服而附属于中国的西藏 、新疆、蒙古)而言,也是如此。在历史黎明时期,自称为华夏的中国即为其他民族所包围、所掺杂。华夏人常跟这些民族争门,视他们为低等民族,就好像古希腊 人看不起野蛮人——实际上,自我封闭的社团是常常看不起邻居的。关于公元前二十世纪至十世纪非华夏民族的语言的性质,我们目前掌握的证据还很少,严格说 来,它们在语言系属上是不是都可以归属汉语,还是成问题的。不过常常有人主张,这些语言中有许多品种在类型上与汉语很接近,其间的差别也许仅仅相当于现代 汉语方言之间的差别,例如粤语和官话的差别。有些人急于把中国的形成(Chineseness)时间尽可能提前,并且努力自圆其说。上述这个设想对于这些 人倒是挺合适的。但是事实否定了这个设想,甚至一直到今天,在中国的南部、西南部和西部的山区,仍然残留数量可观的不说汉语的人群。汉语在中国南方和西南 地区的推进,使非汉语趋于消亡,这在晚近时代的文献中有所记载。不过,我们很难简单地说这个过程早就发生了,也几乎不能认为夷、狄、蛮等民族与汉族之不 同,便类似于现代羌、彝、苗、瑶、壮等民族与汉族之不同。据历史记载,在公元前十世纪之后的一千年间,汉族曾与夷、狄、戎、蛮等民族争夺黄河和长江流域。 过去这些民族的大部分人民是文盲,我们只能从汉语的文献来了解他们的历史。这类文献在数量和质量方面,仍很欠缺。因为汉族对于蛮夷和近邻兴趣不大,偶有记 录,也是出于狭隘的军事情报的观点。而用汉语记音的外语词,则很难得到解释。这些材料需要联系现代语言学和民族学调查的结果加以研究。这种工作在中国和外 国都已经做了一些,但是还远远不够。在这类研究取得成果之前,本文的初步研究及其结论只是能试探性的,在许多领域留有疑问。不过,在讨论中国文明的起源这 一重大问题的时候,尽可能全面地考虑这些领域是很重要的。 我打算用鸟瞰的方式逐一讨论中国境内现有的每一个语系,并且试图说明它们与古代中国人所 熟知的某些民族的可能联系。我还打算讨论另一些古代民族,它们在语言学上可能与中国境内现有的语系并无联系,例如狄民族,我对它的语言面貌甚至提不出合乎 逻辑的推测。还有匈奴民族,他们的语言在系属上有可能与西伯利亚的Kets语有关。
一、汉 语
(一) 夏 和 华
最古老的汉语文献是商代的甲骨文,这是毋庸置辩的。很明显,商代的甲骨文不但代表了晚期汉语的书写系统的古老形态,而且也是某种汉语口语的记录。这 一点必须交代清楚,因为我们知道汉文作为表意义字后来被与汉语大不相同的曰语和朝鲜语所采用。商代甲骨文和晚出的金文在语音成分上有相承关系,因此可以判 断,从商代到周代,语言上并没有发生剧烈的变换。 然而我们仍然不能简单地把商周两代人所使用的口头语言看作同一的语言,或者认为两者各是汉语之一 种;我们所知道的只是商代和周代的法律语言各是汉语的一个分支。我们并不知道商代和周代的人口中哪一部分作为一个整体是使用汉语的。也许只有很少的贵族才 使用汉语,他们统治着不使用汉语的居民。或者说汉字可能是夏代发明的,商代继承了较早的夏代的传统。商代的统治者可能不使用汉语,后来才改而采用夏朝臣民 的语言。周代也是一样,周在征服商之前,显然已使用商代的(汉语)书面语。周的后裔后来自称夏族,其实他们出身于戎族地区,而且在别的方面与戎族也有联 系。这样的假说虽然未被现有知识所证实,但是它却是可能的,因为在别的时代和别的地点也可以看到类似的现象。 如果考古发掘和文献记载能够充分地证 实夏朝的存在,那么情况也许会变得更为明朗,或者变得更为复杂。张光直曾经提议,应设法证明某些早期商代考古发掘现场即是夏的所在地(见《中国考古学中有 关夏的问题》)。这个提议是很有意思的,但是对解决上述问题没什么用处,因为没有文字遗存。
(二)中国人在远东垄断文化教育
从甘肃到台湾发掘了一批公元前一万五千年的新石器时代的陶器,这些陶器上有一些符号。近年来,为了证明这些符号可能是汉语的早期书写形式,学者们做 了大量工作。这些符号值得我们注意之处在于,它们并未显示作为真正的文字前身的迹象。因为,如果这些符号是用于传达意义的话(这仅仅是猜测,据我所知,从 未得到证实),那么,作为共同约定的符号,它们与真正的文字系统相比,数量显得太少。它们的地理分布相当广阔,不像是用于表示某一种语言的文字。 当 然,与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古文字一样,甲骨文和金文中的确也有图画文字和其他偶像崇拜的成分。但汉字作为一种充分发达的文字,它的图形和口语词汇之间的 联系与任何充分发达的音素文字同样完美。只借用一个图形的意义而不顾它的发音,这种情况很少;相反,它可以借用图形的声音来表示意义完全无关的词汇。有一 个例子是“石”字,意为“石头”,用作重量单位的时候读作“tan”;但类似的用例很少。 在新石器时代,无论在走向图形符号系统的过程中有过什么尝试,中国文字很可能是在短期内迅速发明的,而在时间上与标志文明诞生的其他重要发明相接近。如果不作这样的设想,那么,我们很难理解为为什么汉字在东亚的垄断会延续这么多世纪。 汉 字在东亚的垄断现象,与在近东各种互相竞争的文明中诞生的文字系统的丰富多彩形成鲜明对照。根据现有的证据,充分成熟的文字系统最早在公元前3100年在 苏墨(Sumeria)诞生的。这种文字并没有维持多久,很快就被原始埃兰文字、埃及文字、印度河河谷文字和米诺斯(Minoan)文字所取代。而且苏墨 楔形文字诞生仅几个世纪就被与之没有语言系属关系的阿卡德(Akkadian)语所采用,接著又被赫梯(Hittite)语和别的邻近语言所采用。到了公 元前一千五百年中国文字形成的时候,世界上许多语言是用多种不同文字,包括最初发明的字母书写的。 另一方面,在佉卢文(Kharoshti)从印 度侵入新疆之前,没有证据可以说明除了汉字之外,东亚还有别的文字。曰本人和朝鲜人从唐代开始使用汉字,在此之前,甚至没有任何证据说明别的语言采用汉字 来书写(除了在中国文献中偶然用汉字记录外国词汇的语音)。一般说来借用汉字意味着借用汉语。即使在朝鲜、曰本和越南也是如此,在这三个国家,当地语言和 中文同时使用,当地语言的音位系统吸收了汉语的语音成分。在中国内部,在文学语言扩散的同时,原先存在的地方语言如楚语和吴语逐渐消亡。后来有的民族借用 汉字是为模仿汉字来创制自己的文字,如契丹、唐古特、女真,还有南方一些使用部落语言的民族,如摩梭和罗罗(彝),不过这已经是中国文明形成以后很久的事 了。 中国人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是造成汉语和中国文化的扩散以及该地区别种语言消亡的重要原因。当然可以认为是文化的力量而不是政治的力量树立起了汉字的权威和垄断地位。不过这只是问题的一面。汉字不仅是中国政治和高度文化的工具,而且也是他们的基础。 汉 字的起源显然是本书所要讨论的核心问题中最要紧的一件事。如果能够说明汉字的产生有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是千百年来在新石器时代的中国各民族中间逐渐发展 而来的,那么也许可以证明汉字完全是土生土长的。奇怪的是只有中国创造了文字,与华夏人并存竞争的其他新石器时代的民族,如夷人和蛮人,并没有创造文字。 与近东和印度相比较,中国的文字是较为晚出的,这也提醒我们,不要忽视由某种外来刺激促成汉字产生的可能性。 当然,就我们目前所知,很难说这是一 种什么样的刺激,中国的近邻并没有文明轸域,除了印度河流域——这里有可能向中国传播文字观念。在1978年的伯克莱会议上,我仍然坚持一个观点(那是在 一篇未发表的论文中提出的,那篇论文曾提交给1975年3月斯坦福大学美国东方学会西海岸分会会议),即认为二十二个干支的名称是语音符号,代表原始汉语 的辅音,它们与早期闪美特语字母表中的二十二个辅音符号有关。我曾进一步指出,可能两者都是从某种未知的印欧语的文字系统分化而来的,这种文字随着印欧人 在公元前三千纪和二千纪的扩张,向东方和西方传播。因此我的结论是:虽然就汉字系统内部而言,将干支解释为语音符号是最好不过的 (Pulleyblank,1979),但是经与闪美特字母比较,这个设想还是可能站不住脚的,尽管其中有些形式和语音惊人相似。最相像的几个符号,是与 晚闪美特字母比较所得的结果。如果将最古老的字母考虑进去,就不那么相象了。更重要的是二十这个数字是有关干支符号问题的核心,包括十个天干,二十个地 支,但这可能只是偶然与闪美特字母的数量相同而已。包括二十二个字母的标准闪美特字母表,似乎是公元前第二个两千年的末期,在腓尼基诞生的,其基础是腓尼 基语辅音音位。然而有很好的证据,尤其是乌加里特(Ugaritic)楔形文字的证据,可以说明在腓尼基字母产生之前,曾经有过与之相关的闪美特字母表, 这些字母表有更多的字母。 如果闪美特定字母和干支符号形式上的相似是出於幻想的话,那么关于未知的某种印欧语文字系统是东西亚的中介这一假说也就 是子虚乌有了。这样就不得不认真考虑汉字土生土长的可能性,好像新世界的玛雅(Mayan)文字一样。然而这样的假设并不能解决问题。我们仍然不得不考 虑,为什么在中国的新石器文化中文字只有一种,为什么与它相联系的其他重要发明都是在相对较短的时间里、在相同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我们只能希望在迅速发 展的中国考古发掘中找到新的证据,能够为研究这个课题提供更可靠的材料。





0

主题

6

帖子

37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75
发表于 2015-12-14 13:06:33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下这样的文字,尽管比较乱,还有很喜欢这方面的探讨。

2043

主题

4920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682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4 13: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博 发表于 2015-12-14 13:06
顶一下这样的文字,尽管比较乱,还有很喜欢这方面的探讨。

谢谢你的阅读与指正,重新编辑了下图片。:)

911

主题

1234

帖子

126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66
发表于 2015-12-14 13: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都是非洲人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3-28 15:48 , Processed in 0.10672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