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汉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疯疯颠颠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民国传奇女子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16:35:19 | 只看该作者
蒋介石最爱的女人

14岁的相遇

在遇见蒋介石之前,她叫阿凤。以现代人的眼光看,算不上漂亮。齐刘海儿,脸的轮廓有些硬朗,缺乏女子的清秀。然而在民国初,这样的长相走在街头是能让人回头看两眼的。

阿凤生长在一个观念保守的家庭里。她的父亲是个纸商,母亲看管她特别严,在家里,她与父亲哥哥都不可同席而坐,衣物也不许混置一处,坐在一起聊天也不可。

阿凤在上海爱国女子中学读书,她个子高,身材瘦长,虽只有14岁,看起来倒像是18岁。

阿凤要好的女友叫朱逸民,比她大5岁。朱逸民小姐喜欢穿漂亮的衣服,功课好,又懂事,阿凤对朱逸民极为依赖。朱逸民对她也好,不管她问什么都有问必答。

可惜这样的好日子没过多久,朱逸民就出嫁了。是给一个叫张静江的男人做续弦,一过去就是5个孩子的妈妈。这对阿凤来说,真是个伤心的消息。她并不认为朱逸民嫁的好。

阿凤当然没有想到,朱逸民的出嫁,竟在冥冥中促成了她与蒋介石的相见。

且说,朱逸民出嫁后,阿凤无精打采了好些日子,还暗地里哭了几回。女孩子都是这样吧,要好的女伴无论嫁了谁,对方都是不配的。后来见了朱逸民还不停抱怨,朱逸民便邀阿凤去家里做客,还说张静江是个不错的人。

受了女友邀约,阿凤便去张家做客。有一次正玩着,便碰见了前来造访张静江的孙中山与蒋介石。

那年蒋介石32岁,居住上海,无业。在他看到阿凤第一眼,就动了心思。在他眼中,阿凤是个纯洁无暇的美丽女孩。见到这女孩,蒋介石觉得自己一下子年轻了,这与他已有的一妻一妾太不同了。元配毛福梅是包办来的,如今信佛,她比蒋介石大,结婚这么多年,蒋介石对她一直没什么感情。至于侧室姚氏,那应该是一场风月的结果。1916年,蒋介石躲避刺客,在苏州乐园,认识了歌女姚氏。本来也就是萍水相逢的情感,过了那一时也就完了的。哪知偏生出事端来,姚氏对蒋介石的好惹怒了一个有钱恩客,结果在争风吃醋中,这位大爷将一碗滚烫的鱼翅汤端上泼到姚氏脸上,毁了容。蒋介石对女人特别心软,看到姚氏为了他,歌女也做不成了,便将她带出苏州乐园,纳为侍妾。原本也是没有多少感情的。

可眼前这个阿凤,读过书,羞答答的,让蒋介石一见便产生一种怜香惜玉的感觉。

这天,蒋介石见到阿凤便打定主意追求她。与孙中山造访完张静江出来后,他就站在张家门外等阿凤出来。

那一时的蒋介石,有着酒后的微醉,脸通红着。见阿凤出来,就要送她回家。这可把阿凤吓着了。在蒋介石的追问下,阿凤给了他一个错误的门牌号,便匆匆逃走。

蒋介石给她起名叫陈洁如。

蒋介石遇见阿凤这年,事业正处于低谷。他整日无事可做,在上海街头晃荡,期待着命运的改变。

阿凤还在读书。如果不是张静江的极力撮合,蒋介石和阿凤根本没戏。阿凤也是家中独女,父母的掌上明珠,他们之所以将阿凤送到蔡元培创办的爱国女子中学就读,无非是希望她将来有出息,嫁个出色的男人。而这一时的蒋介石在阿凤母亲的眼中,简直太糟糕了。无业,还有一妻一妾。阿凤的母亲自然不允。

那边,蒋介石对阿凤却是穷追不舍。阿凤紧躲慢躲,还是被蒋介石找上门来。阳光正好的天气,阿凤敞着门在庭院里绣花,结果被蒋介石撞见。这之前,因为阿凤给的一个错误的门牌号,让蒋介石在这片住宅附近来来回回走了有一千趟,终于找到她。

阿凤心烦意乱,被蒋介石逼着见了一面,结果蒋介石直接把阿凤带到酒店,如果不是阿凤极力挣扎,差点失了身。一个14岁的少女与一个32岁的男人,见面时想的是不同的。蒋介石有过婚姻,妻妾都不在身边,见到心怡的女子,直接的念头就是占有。这把阿凤吓坏了,也对他心生厌烦。不过,阿凤是不明白蒋介石的,他是真的爱上了她。因为爱,心里才会焦灼。

这年,阿凤的父亲去世。她穿着淡蓝色亚麻布做的袍子,加着白色的滚边,白色棉布的平底鞋子,耳边缀着一朵白色丝绒花,孝服包裹的她,竟然有着一种出尘的静美。

服前来祭拜,在蒋介石抬起头的瞬间,那种哀伤深深打动了阿凤。自此,阿凤对他的仇视也一扫而光。

朱逸民捎话正是时候,见到素服的阿凤,将张静江的话带到,大意说:蒋介石会有远大前程,如果拒绝,就是不给颜面。

话说得有些重,何况带话的是阿凤最好的女友。

阿凤的母亲最终答应了这门婚事。是因为无法驳张静江的面子。

蒋介石对于前面的一妻一妾解释是:元配毛福梅已信佛独居,侧室姚氏已给了5000元签了离异合同。阿凤嫁过去,是唯一的蒋夫人。

母亲的应允,让阿凤已没了主意。

在阿凤心思混乱之时,蒋介石更是发起毒誓:海可干枯,山可崩塌,我对你之爱,永世不变。

说了这些,还要剁掉一根手指表示诚意,阿凤又是被惊吓一通,拦住了他。

守丧期结束后,阿凤和蒋介石订婚了。

这对阿凤来说,是个全新的开始。蒋介石陪伴阿凤外出购物,在南京路一家巧克力点心店,蒋介石拿出自己一张照片赠她。上面的蒋介石穿着军服,样子很帅。照片上有蒋介石的签名,旁边是一个新名字:洁如。

蒋介石对阿凤说:这是我给你起的新名字。又解释说:你在我的眼中如此纯洁,如同未受世间的污染。

从未被男人夸赞过的阿凤羞红了脸。她也喜欢蒋介石给的这个名字。一切都是新鲜害羞的。阿凤变成了陈洁如,她不知未来等着的是什么。

三个愿望

隔了两年,是蒋介石与陈洁如的大婚之日。陈洁如穿着镶金银花淡粉色的结婚礼服,头发上戴着珍珠头饰,有一种年轻又甜腻的美。

新婚之夜,蒋介石热烈而又激情,陈洁如不由得身心沉醉。及至第二日,蒋介石都不肯出去,用餐也在房内,用过餐他就躺在床上呵呵傻笑。

陈洁如问他傻笑什么呢?他说曾经许了三个愿望:一、娶陈洁如为妻;二、要赢得孙中山的信任,以便成为他的继承人;三、要成为中国唯一的军事领导人,并且要将全中国统一于一个中央政府之下。

如今,这三个愿望轻松的实现了第一个,那么,对于野心盛大的蒋介石来说,是一个好的开始。

不得不说,陈洁如有旺夫运。她初识蒋介石时,他一无所有,而在他们结婚后,他的命运便发生了改变。

婚后三日,蒋介石就带着陈洁如回奉化老家祭祖。溪口的假期让两个人感情加深了很多。他们一起游览山水,看寺庙,在四明山上,蒋介石将陈洁如搂在怀中,他说:我爱这山水,但多少年来这是最快乐的一次,因为身边有了你。

他再一次向她起誓:我将永恒不渝地爱你。

在天色渐晚时,他们搭乘小船返回。那一时,四明的山山水水在陈洁如眼中如此美好,原来爱情这么让人幸福。她看着坐在身边的他,紧紧握住他的手,生怕一松手就看不见他。

为了离蒋介石的生活更近些,陈洁如买来很多书,开始研读革命以及国民党各方面的情形。这以后,陈洁如也能与蒋介石谈论当时的革命形势了。

宋美龄的出现

如果不是宋美龄出现,陈洁如也许至死都是蒋夫人。但这一年,宋美龄出现了,她的出现让陈洁如感觉到自己在政治上对于蒋介石的无能为力。

陈洁如见过宋美龄一面,陪蒋介石一起在宋家聚会。初次见面,陈洁如就感觉到宋美龄与宋蔼龄对于自己的不友善,并多次打听蒋介石前妻的事情。陈洁如也一一作答,心内却是不快。

那回见面,他们一同吃了次美味的鸽子宴,陈洁如当然不会想到,这次鸽子宴竟成了夺夫宴。

蒋介石见到宋美龄姐妹,心情愉快,但那次一别后,也是几月未再见面。在汉口蒋介石意外接到美龄的来信。这封信勾起蒋介石对那次鸽子宴的回忆。于是他对陈洁如说:看看权位如何重要,有朝一日,你爬上去了,所有人就会一窝蜂来巴结你。

陈洁如已感觉到他心内的失落和矛盾。不过他紧接着说出来的一番话更让陈洁如猝不及。他竟想请宋美龄来九江游玩,以答谢鸽子宴。

他问她:可以吗?

她能怎么回答他呢?结婚这些年来,她早已把一颗心交给他,她明明是不喜欢宋美龄的,可是她说:只要你高兴,怎么做我都愿意。

蒋介石听她这样一说,愉快地笑了。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更是陈洁如始料未及的。北伐军攻克南昌之后,汉口政府被控制,蒋介石的权利也被剥夺。蒋介石如果要继续北伐必须尽快得到上海银行团的支持。而宋氏家族开出的条件是蒋介石必须娶宋美龄。

那一时,蒋介石与陈洁如的感情尚好,陈洁如还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女子。她无法相信蒋介石对她说出的话。他说:我和宋美龄只是一桩政治婚姻,你离开5年,5年之后我们一定恢复夫妻关系。

30#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16:31: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疯疯颠颠 于 2015-12-1 16:32 编辑

蒋经国的神秘情人———章亚若

    章亚若认识蒋经国之前,有过一次婚姻。

    她嫁的是表哥唐英刚。唐英刚还是很爱章亚若的,但他性格木讷,不大会表达自己。这与章亚若形成强烈的反差。

    章亚若性格开朗,喜欢过热闹的生活。她烫卷发,穿时髦的衣服,蹬高跟鞋去舞场,时常玩到夜深才回家。

    即使在有了孩子之后,章亚若依然故我,没有任何顾虑。

    她不愿意待有家里,更不愿与唐英刚独处。

    虽然有了两个孩子,他们之间的距离却很遥远。有时,章亚若晚上突然醒来,在不明的房间里,听见唐英刚的鼻息声,内心便会涌出一种对他的陌生感。不明白为什么相守了这么多日夜,依然无法交付真心。

    章亚若与众多女子一样,需要一种互动的爱,不是一块石头扔到深崖下,毫无回声。偏偏唐英刚就是这样一个沉闷的人。

    唐英刚其实也爱章亚若,但不知怎样爱才好。他不会说漂亮话,也不会哄女人开心。就如他分明是不喜欢章亚若夜归的,可又不好意思说她。

    不沟通的结果是,日子过得更加沉闷。

    章亚若也怕回到家里,每当看到唐英刚旁若无人地做自己的事情时,她就觉得自己很失败。

    章亚若的叛逆,一部分来自天性,另一部分来自唐英刚的逼迫。家里给不了的爱,她就去外面寻找。

    难免的,章亚若就有了红杏出墙的记录。这样偶尔的,闪电般的爱,事实上也是短暂和经不起推敲的。唐英刚若不理睬,那样的爱会自生自灭。



关于蒋介石前妻的两个版本

很多人喜欢用名人的自传或口述来作为反驳的论据,想是不足以为据的。

就说蒋介石的前妻陈洁如,关于她的身世至少有两种说法。

流传最多的是她自幼家庭生活困难,她为了帮助弟弟读书,还家里的高利贷,而被卖到四马路会乐里的长三堂子当了艺妓。而蒋介石对她一见钟情,花重金将其赎出青楼。

另一种说法则完全相反,陈洁如的父亲是纸商,从小受着严格的家训,与父亲居不同室,坐不同席。家里的女人与男人衣物不能混置,也不能坐在一起聊天。而陈洁如的母亲对她管教更是严格,每天上学必须按时回家,在这样的家教里,怎会堕入青楼?而陈洁如与蒋介石的见面是在好友的丈夫张静江家。蒋介石对陈洁如爱慕的原因是她漂亮清纯。陈洁如当年只有13岁。

在陈洁如的回忆录里,她是出身良好的纯洁女子,她嫁给蒋介石无非是因为蒋介石对她狂轰乱炸的求爱,让她无以承受。在她的自传里,我们看到的是另一个蒋介石,他激烈热情,对女人立誓许愿,甚至要剁掉自己的一根手指来求得她的好。

那时,蒋介石已对原配失去热情,据说对侧室也淡下来,心里只有这个初见面便再难忘的小女子。

可是单看照片,陈洁如非国色天香,如果仅仅是因为纯洁,何以把蒋介石迷得找不见方向?

陈洁如的自传里还说,蒋介石第一次与她约会,便把她骗到旅店里,差点强暴了她,幸好她逃得快。这一做法,似乎有点背离蒋介石追求陈洁如的真诚爱意,纯粹成了生理上的行为。

后面的说法是统一的。陈洁如陪伴了蒋介石7年,在宋美龄出现后,蒋介石为了政治目的,抛弃了陈洁如,娶了宋美龄,自此,陈洁如就不再是蒋介石的夫人而成了他的前妻。

陈洁如的身世堪怜,15岁嫁给蒋介石,22岁被弃,被蒋介石打发到美国,此后再无婚姻,飘摇一生。

一个能与蒋介石相陪7年的女人,想必是有些过人之处的,不然如何能打动蒋介石?如果单是纯洁,吸引力会到7年吗?书里也说,他们要沟通思想,谈政治的,以她的学识总是不大容易吧。在她之前,蒋介石见的女人也多了,为一个女人7年不变,又是什么理由?也许正因为如此,更多的人宁愿相信陈洁如真的是艺妓出身。不管如何,陈洁如这辈子,幸福的只有那7年,从22岁被遗弃,一直到65岁辞世,她用43年的时间,来追忆那7年的幸福。以陈洁如的立场,她最恨的人大概不是蒋介石,而是把蒋介石夺走的宋美龄,所以在言及宋家姐妹时,难免会有失实。

又及这本自传里陈洁如对中山舰事件,蒋介石与宋美龄联姻以及四一二政变的背景都与流传的史料和论述出入甚大。

所以探求一个人的历史背景,不是拿到某人的自传或日记就是权威说,也是不能完全以为凭据的,人总会在自传或日记里隐去对自己不利的说法。如果只以此便作为反驳的论据,研究出的结果不过是多了一段野史罢了。

29#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16:30:16 | 只看该作者
蒋经国一生追求不到的女人

蒋介石之子蒋经国一生也有苦追不上的女人,这样的女人该是何等姿色,有何过人之处呢?

据说这个女人名叫顾正秋,颇有些姿色,唱京剧的青衣,扮相俏丽,也会昆曲,嗓音华丽。有小梅兰芳之称。

顾正秋平日少言,也不喜交友,更不闻政治,却万没想到,她之一生,与政治会如此纠结。

时间要退回四十年代末,顾正秋率领自己的剧团去台北的永乐戏院公演。准备演出完毕回上海。不料剧团刚抵台北上海就失守,全团60余人被困于永乐剧院,没办法只好一场戏接一场地演下去。持续四年半的时间,演了84出戏。

也是在这四年半的时间里,该发生的事情都发生了。

蒋经国成了永乐戏院的常客,他无比迷恋戏台上那个演绝代佳人的顾正秋,有时他会想象她就是白蛇,就是林黛玉,就是虞姬。美人总该配英雄的,而蒋经国,他觉得自己就是她的霸王。

蒋经国用尽心思追求顾正秋,顾正秋只是礼貌地应酬。那时,追求顾正秋的男人不知多少,有的甚至给她送一套日式豪宅,顾正秋的心思却在另一个人身上。那人是年轻有为的财正厅长任显群。

两个有权势的男人之争,结果任显群获得美人芳心,他与顾正秋很快结婚了。

顾正秋没有想到,婚姻会是他们灾难的开始。

失恋的蒋经国一怒之下,派人将任显群抓了起来,理由是任显群的叔叔是匪他不报,他也就成了谍匪。任显群屈打成招,这一判就是五年。

看着新婚丈夫被冤入狱,顾正秋有苦没处诉。那时正是顾正秋事业颠峰的时候,为了躲避这场横祸,她脱下华丽的戏服,不再唱戏,生活近乎幽居。戏是不唱了,她没有如外人预料那样,去国外,甚或离开任显群。她固守在台北,等任显群被释放的那天。那些日子,顾正秋几乎不见人,只在每个去监狱看任显群的日子,早早奔往,为他送饭。

后来的事实证明了顾正秋并不是个爱慕荣华的人。当年任显群与她结婚时,有权有势,可在他沦落到什么都没有时,她依然不离不弃。

任显群从狱中出来后,怕再生事端,索性与顾正秋一起逃到金山农场。顾正秋不再唱戏,任显群也不再从政。

金山农场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没有电话,电灯,住在茅屋里,任显群与顾正秋一起种草莓,做出口的草莓酱,那时他们的生活是简单的,与政治绝缘,没电影可看,也不听戏。

而顾正秋这个京剧名伶,头发蓬松,粗布旗袍,粗布长裤,在她摘草莓的那一刻,没有人想到,她会是几年前永乐戏院那个一笑倾城的美人,那时,她是达官贵人追求的对象,她唱的每一句戏文都惊艳绝伦。

人生真是无可预料,如果那年蒋经国没有爱上顾正秋,她会不会过的是另一种日子?也许她还在戏台上演着绝美的佳人,与任显群住在洋房里,有美丽的假日可渡。但这种可能永远不会是事实。顾正秋的后半生,连人都很少见。

28#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16:28:20 | 只看该作者
孟小冬与梅兰芳的有缘无分

有缘:《游龙戏凤》成就姻缘

    有着“冬皇” 之称的孟小冬,在戏台上的魅力无人能及。然而在戏台下,在感情生活中,她对自己的婚姻是那么无助。与梅兰芳的相识,是一件幸事吗?一场凄凉的相伴,竟也可以消失在梅兰芳的传记里。

    孟小冬与梅兰芳相遇那年,她只有18岁。

    18岁的孟小冬,已是须生之皇。戏台上的光鲜亮丽,是戏台下的辛苦付出。

    孟小冬出生于梨园世家,祖父擅演文武老生,父亲、叔伯唱京剧,在这样的氛围里,她很小便向姑父仇月祥学唱须生,12岁在无锡挂牌公演。

    难道她走上这条辛苦的唱戏之路,就是为了遇见梅兰芳?

    1926年下半年,戏台上的那场《游龙戏凤》把台下的人都看呆了。梅兰芳演的是俏丽妩媚的李凤姐,孟小冬演的则是微服私访的正德皇帝。真正是男的扮相妖娆,女的扮相刚正。

    看了《游龙戏凤》,戏迷们都痴了。除了让人称赞的唱腔,也让人开了眼,于是好事者便怂恿两人再次同台,继续演戏。不用说,凡二人出演,总是场场爆满。

    同台次数多了,梅兰芳与孟小冬也互生好感。脱下戏服,台上的感情延伸到台下,两个人谈起情来。

    “梅党”之人也极力撮合,想成就一段梨园佳话。

    梅兰芳是伶界的大王,事业正如日中天,孟小冬爱上他并不难。难的是,梅兰芳也爱上了孟小冬。他的阴柔之美,她的阳刚之俊,是彼此的互补也是彼此的吸引。那年梅兰芳已32岁了,家中有两房太太,福芝芳已为他添儿添女,按说,梅兰芳对前两房夫人都是很爱慕的,有情有义,着实不该再娶了,但是感情这回事,碰上了,便很难逃避。

    孟小冬是个生性清高之人,是不愿给人做妾的。但面对梅兰芳,她不得不委屈自己。

    婚后:“金屋藏娇”

    1927年正月,梅兰芳娶了孟小冬。这个婚结的并不顺,福芝芳异常伤心,不愿让孟小冬进门,也不承认她。这让梅兰芳很为难。

    梅兰芳也不愿让福芝芳不悦,便在外面找了一处四合院与孟小冬住,起名为“缀玉轩”。他们在“缀玉轩”有过一段快乐的日子,梅兰芳常带一些朋友过来,一起谈论戏文,说古道今。福芝芳非常不满,但也无话可说,只能在心里生闷气。

    但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情,让梅兰芳对孟小冬的感情发生了转变。这是在他们婚后9个月的时候。

    孟小冬是有很多戏迷的。她这一结婚,让一个叫王维琛的戏迷头脑发晕了,这一晕就出了事。王维琛是一个大学生,喜欢孟小冬很久,如今见心上人被梅兰芳抢了去,便找到“缀玉轩”。这个大学生还拿了把枪,本来是吓唬人的,一急把一个来作客的人打死了,在警方赶来时,已发生了血案。

    这场血案,把梅兰芳吓坏了。常年的男扮女装,让他的性格也极具阴柔,遇事容易惊慌,胆子也小。加之大报小报对“缀玉轩”血案的报道,让梅兰芳无比慌乱,生怕影响了他的事业,内心对孟小冬的感情便熄灭了。

    梅兰芳与孟小冬真正恩爱的日子,只有9个月。在这之后,两个人之间就淡了,确切地说,是梅兰芳冷了下来。

    梅兰芳就是这样,他对自己的女人会很好,但不能触及到他的利益,如果让他有什么不好了,那他就会改变心意。

    以前与原配王明华也是,琴瑟相合,王明华一切都为他着想,他也确实爱过这个女人,可是在王明华无法再生育时,他便另娶了。福芝芳过门后,他对福芝芳也好,福芝芳因幼年家贫,没有读过书,梅兰芳就给她请来先生,常年教她。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到《唐诗》、《左传》,直到福芝芳能自己读小说。说起来,福芝芳也为梅兰芳牺牲很多,放弃了演艺事业,天天在家里操持家务,为他生了几个孩子。常年如此琐碎地过日子,自然新鲜劲儿会过去。

    孟小冬的出现,激发了梅兰芳的热情。他又一次恋爱了,虽然遭到福芝芳强烈反对,梅兰芳也未动摇过。可是在血案发生后,梅兰芳是真的退缩了,他怕为此影响到自己的事业。梅兰芳对孟小冬就这样冷淡下来。

    尽管这样,福芝芳还是难容孟小冬。

    裂痕:戴孝风波

    1930年,梅雨田夫人过世,灵堂设在梅公馆。孟小冬依礼前去给婆婆守孝,在门口,便被福芝芳叫人挡住了,来人直呼孟小姐,并不承认孟小冬是梅家人。

    孟小冬当时站在门口,心内异常难过,福芝芳还厉声道,这个门儿,她就是不能进,我有两个孩子,肚子里还有一个,我拿这三个孩子跟她拼了。

    福芝芳对孟小冬敌意太深了。“梅党”便觉得为梅兰芳事业着想,应该“弃孟留福”。他们都觉得孟小冬是需要人服侍的,而福芝芳是服侍人的,一切都是为了梅兰芳好。

    孟小冬也是骄傲的,她要的是爱情,但她不乞讨爱情。

    孟小冬在《大公报》第一版连登三日启事:“冬当时年岁幼稚,世故不熟,一切皆听介绍人主持。名定兼祧,尽人皆知。乃兰芳含糊其事,于祧母去世之日,不能实践前言,致名分顿失保障……毅然与兰芳脱离家庭关系。是我负人?抑人负我?世间自有公论,不待冬之赘言。”

    启事虽然登了,孟小冬也傲然地离开了梅兰芳,但她心中留下的是难愈的伤口。为了养伤,她也一度皈依佛门。沉寂了一段日子,再返京时,孟小冬将所有的心思给了京剧。

    婚姻的失败成就了孟小冬的事业。1934年孟小冬复出后,更是一票难求。孟小冬拜在梨园大师余叔岩的门下,成了京剧第一女须生。

    孟小冬中年嫁给杜月笙。杜月笙待她还是很好的,但两人婚后相伴时日不长,杜月笙过世,孟小冬独居香港,深居简出。

    孟小冬与梅兰芳在香港有过一次碰面,但两个人已经无话可说。没有说话,不代表已经忘记。那毕竟是孟小冬倾心爱过的第一个男人。那时梅兰芳自然不知,在孟小冬的房内,只存放着两张照片,一张是恩师余叔岩,另一张则是前郎梅兰芳。只是旧照依然,旧情已不复存在。
27#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16:26:09 | 只看该作者
梅兰芳的伤情原配

她叫王明华,是梅兰芳的原配夫人。照片里的她清秀端庄,有着民国女子的清淡与隐忍。在她嫁给梅兰芳之前,是旦角王顺福之女,京剧世家,也算与梅家门当户对。

梅兰芳之所以着急娶妻,是因为17岁的他因嗓音变声不得不停止演唱在家休养。心情郁闷中,家里便主张为他娶个媳妇,好帮他度过这一难关。

王明华带来了好运。不到一年,梅兰芳就恢复了嗓音,可以重新唱戏了。那时梅家还不很富裕,日子甚至有些清苦,王明华却毫不介意,她善待家人,勤俭持家,将梅家打理得井井有条。

戏台上的千古情痴,被演绎在生活中。两个不满20岁的青年男女,恩爱异常。

梅兰芳爱王明华是有一千个理由的,除过生活,在事业上她也是一个好帮手。王慧的《梅兰芳画传》中就提及:王明华对梳头也很能。梅兰芳初期演古装戏时,出门往戏馆去,随身总带着一个木盒子。那里面装的是王明华在家为他梳好的假发,因为那种梳法连专门梳头的师傅都梳不过来。梅兰芳上台前只需把假发往自己头上一套,一个精美的古代美人的形象便立刻出现了。

她对他的好,是无法用文字来一一描述的。在这样的浓情缱绻中,梅兰芳的戏越唱越好,很快成了名角。只要有他的戏,戏台子下就绝无空座。王明华也为他添了一双儿女,每逢梅兰芳散戏回家,就和孩子嬉戏玩闹,非常快乐。

王明华开始看重丈夫的事业。为了让梅兰芳更好发展,她女扮男装,与他一起出入戏院。在那个年代,女人是不能去后台陪伴的。她还做了绝育手术,怕陪伴他唱戏的岁月,不留神怀了孕。

本来一儿一女,对梅家也算有了交待,哪知天有不测风云,一场麻疹让两个孩子相继夭折。孩子的离去,也是王明华不幸生活的开始。

习惯了回到家就能听到孩子欢笑的梅兰芳,怎么能接受一对儿女的双双离世?比他更受不了的是王明华,她每想到孩子,泪水便夺眶而出。梅兰芳看及此,只能强压悲哀,去劝王明华。

日久,王明华竟因悲伤过度害起病来。一边懊恼自己当初做了绝育手术,如今再难要孩子了。王明华的娘家人为了安慰她,建议她收养侄子做儿子。梅兰芳却不同意,他觉得自己还年轻,应该有自己的孩子。

王明华答应了他再娶。当然她明白再娶将意味着他们将是三人世界,她再不能独享他的爱。

梅兰芳的第二任太太福芝芳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来到梅家的。

据说新婚之夜,梅兰芳怕王明华心内委屈,先去了她的房,拉着她的手说话,最后才说去新太太那了。

王明华对他的体贴极为感动。

无从设想梅兰芳的新婚之夜王明华是如何度过的,只是她的身体越来越不好了,病越发重了。福芝芳对王明华是尊重的,也曾怕王明华孤独,把自己的孩子送过去让她养,王明华还是回了。

二女同侍一夫,对爱情至上的人来说,该是内心深处一种残忍的凌迟吧。她病卧于床,福芝芳很快接手照顾梅兰芳的生活。

福芝芳为梅兰芳生了9个孩子,夫妻恩爱。而王明华因肺病久治不愈,长年卧床。后来王明华独自去了天津,临去时她对福芝芳说:我身体不好,还请妹妹费心,照顾好梅家的后代。

王明华独自离去,是养病去了,还是刻意退出了三个人的世界?

王明华无人陪伴,病逝在天津,结束了她伤情的一生以及对梅兰芳无能为力的爱。

26#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16:23:23 | 只看该作者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了避难,戴望舒带着全家人从上海搬到香港。来香港后,戴望舒很快成为香港文坛的核心人物,这就让他更忙碌了。忙碌让戴望舒在穆丽娟面前愈发沉默,而穆丽娟对感情的需求被完全忽视。

  穆丽娟说:他是他,我是我,我们谁也不管谁干什么,他什么时候出去,回来,我都不管,我出去,他也不管。

  至此,戴望舒给穆丽娟的婚姻,已让她委屈万分。穆丽娟家庭温暖,是惟一的女孩子,受尽宠爱,哪里想到会在戴望舒这里受委屈?穆丽娟越来越无法忍受。戴望舒浪漫的诗歌与琐碎的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戴望舒与穆丽娟的情感危机,在乱世的颠沛流离中,通过两件事情引爆了。

  1940年6月,穆丽娟的哥哥穆时英在上海四马路被国民党特务刺杀身亡,戴望舒不让穆丽娟回上海奔丧。更过分的是,穆丽娟的母亲病逝,戴望舒扣下了从上海来的报丧电报,没有告诉穆丽娟。

  穆丽娟根本不知道母亲已病逝,还穿着大红衣服带着女儿玩,还是朋友告诉了她这一不幸的消息。

  为此,穆丽娟特别生气,急忙带着女儿,坐船回到上海。母亲已经离去,穆丽娟十分伤心,为没能见到母亲最后的一面。

  穆丽娟在上海,回忆与戴望舒在一起的几年,觉得太痛苦了。他们之间已经没有爱情,这对23岁的穆丽娟来说,以后漫长的岁月实在难熬下去。这时,穆丽娟已有了离去之意。

  戴望舒没想到事情会这般严重,直到穆丽娟给他写来离婚信,他还不愿相信。

  戴望舒赶去上海,找穆丽娟回家,穆丽娟自然不肯。巧的是,在上海穆丽娟陷入到一段新的感情里,一个大学生爱慕她,天天追求她,如火如荼。有了对比,穆丽娟才明白,原来爱情也可以是这样,可以有男人来天天给她送花,她被如此重视,如此捧在心口。有了对比,戴望舒就更加完了。

  戴望舒看穆丽娟心意以定,失魂落魄。这时还出了一个小插曲,胡兰成知道这件事来找戴望舒,说只要戴望舒答应留在上海办报纸,他一定把穆丽娟给戴望舒找回来。戴望舒想了想,虽然心中痛苦,还是拒绝了胡兰成的要求。

  就这样,戴望舒失望地回到香港,离开施绛年时那种偏执的念头又冒了出来,他像个负气的孩子,又一次要用毁灭自己来表达内心的不满。

  这是戴望舒与穆丽娟结婚的第5个年头。他在香港寂寞的深夜,写下了绝命书。戴望舒自杀了,在危及中被朋友又一次搭救。

  穆丽娟听说了戴望舒自杀的事,但没有任何表情,5年的婚姻生活让她太痛苦了,在被大学生追求的日子里,她虽然没有回应,但是感觉到自己作为一个女人的虚荣,女人就是要被宠被呵护才快乐。以前,穆丽娟不懂,觉得鸳鸯蝴蝶派的小说是浪漫的,那个雨巷里结着丁香般愁怨的姑娘是浪漫的,觉得和诗人在一起生活就是风花雪月。却分明不是的。

  穆丽娟也不明白,为何戴望舒写的出那样浪漫的诗行,在生活里却表现得那样索然无趣?还是他终究不爱她,他的爱情已被施绛年埋葬?

  女人在对婚姻感觉不如意时,总会乱找原因。事实上,戴望舒还是非常希望穆丽娟回心转意的,他一直等她了很长时间。

  1941年,戴望舒还做了最后的挽救。他将写了两年的日记寄给穆丽娟,里面处处流露着对穆丽娟的思念之情,还做了一本相册,选的照片也很温情。戴望舒说:“丽娟,看到了这些的时候,请你想到我和朵朵在等待你,等待你回到我们这里来,不要忘记我们。”

  穆丽娟再也没有回头,她是不会回头了,想一想再要回到那样枯燥的生活中去,她就怕。她怕与他没话说,怕他整日埋头在书本中,也怕他从不把她当一个成熟的女人,万事都不与她商量。

  穆丽娟想,还是自此各奔东西吧。

  穆丽娟的不回应,终于让戴望舒死了心。他不情愿又必须地寄出了离婚契约。值得一提的是,戴望舒在香港与一个比他小26岁的女子杨静结婚,也是没过几年,杨静便弃他而去,在戴望舒的生命中,不同的女人相同的结局。

  想想,还是戴望舒处理婚姻有问题吧?与他相识的女子,最初个个爱他,以为与他在一起便能享受到所有的浪漫与呵护,哪知他根本是个工作机器,那样毫无情调的刻板生活,最终吓跑了身边的每个女子。

  只可惜,戴望舒自杀了几回,爱情还是变成一潭死水,再也没有半点微澜。
25#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16:13:29 | 只看该作者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了避难,戴望舒带着全家人从上海搬到香港。来香港后,戴望舒很快成为香港文坛的核心人物,这就让他更忙碌了。忙碌让戴望舒在穆丽娟面前愈发沉默,而穆丽娟对感情的需求被完全忽视。

  穆丽娟说:他是他,我是我,我们谁也不管谁干什么,他什么时候出去,回来,我都不管,我出去,他也不管。

  至此,戴望舒给穆丽娟的婚姻,已让她委屈万分。穆丽娟家庭温暖,是惟一的女孩子,受尽宠爱,哪里想到会在戴望舒这里受委屈?穆丽娟越来越无法忍受。戴望舒浪漫的诗歌与琐碎的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戴望舒与穆丽娟的情感危机,在乱世的颠沛流离中,通过两件事情引爆了。

  1940年6月,穆丽娟的哥哥穆时英在上海四马路被国民党特务刺杀身亡,戴望舒不让穆丽娟回上海奔丧。更过分的是,穆丽娟的母亲病逝,戴望舒扣下了从上海来的报丧电报,没有告诉穆丽娟。

  穆丽娟根本不知道母亲已病逝,还穿着大红衣服带着女儿玩,还是朋友告诉了她这一不幸的消息。

  为此,穆丽娟特别生气,急忙带着女儿,坐船回到上海。母亲已经离去,穆丽娟十分伤心,为没能见到母亲最后的一面。

  穆丽娟在上海,回忆与戴望舒在一起的几年,觉得太痛苦了。他们之间已经没有爱情,这对23岁的穆丽娟来说,以后漫长的岁月实在难熬下去。这时,穆丽娟已有了离去之意。

  戴望舒没想到事情会这般严重,直到穆丽娟给他写来离婚信,他还不愿相信。

  戴望舒赶去上海,找穆丽娟回家,穆丽娟自然不肯。巧的是,在上海穆丽娟陷入到一段新的感情里,一个大学生爱慕她,天天追求她,如火如荼。有了对比,穆丽娟才明白,原来爱情也可以是这样,可以有男人来天天给她送花,她被如此重视,如此捧在心口。有了对比,戴望舒就更加完了。

  戴望舒看穆丽娟心意以定,失魂落魄。这时还出了一个小插曲,胡兰成知道这件事来找戴望舒,说只要戴望舒答应留在上海办报纸,他一定把穆丽娟给戴望舒找回来。戴望舒想了想,虽然心中痛苦,还是拒绝了胡兰成的要求。

  就这样,戴望舒失望地回到香港,离开施绛年时那种偏执的念头又冒了出来,他像个负气的孩子,又一次要用毁灭自己来表达内心的不满。

  这是戴望舒与穆丽娟结婚的第5个年头。他在香港寂寞的深夜,写下了绝命书。戴望舒自杀了,在危及中被朋友又一次搭救。

  穆丽娟听说了戴望舒自杀的事,但没有任何表情,5年的婚姻生活让她太痛苦了,在被大学生追求的日子里,她虽然没有回应,但是感觉到自己作为一个女人的虚荣,女人就是要被宠被呵护才快乐。以前,穆丽娟不懂,觉得鸳鸯蝴蝶派的小说是浪漫的,那个雨巷里结着丁香般愁怨的姑娘是浪漫的,觉得和诗人在一起生活就是风花雪月。却分明不是的。

  穆丽娟也不明白,为何戴望舒写的出那样浪漫的诗行,在生活里却表现得那样索然无趣?还是他终究不爱她,他的爱情已被施绛年埋葬?

  女人在对婚姻感觉不如意时,总会乱找原因。事实上,戴望舒还是非常希望穆丽娟回心转意的,他一直等她了很长时间。

  1941年,戴望舒还做了最后的挽救。他将写了两年的日记寄给穆丽娟,里面处处流露着对穆丽娟的思念之情,还做了一本相册,选的照片也很温情。戴望舒说:“丽娟,看到了这些的时候,请你想到我和朵朵在等待你,等待你回到我们这里来,不要忘记我们。”

  穆丽娟再也没有回头,她是不会回头了,想一想再要回到那样枯燥的生活中去,她就怕。她怕与他没话说,怕他整日埋头在书本中,也怕他从不把她当一个成熟的女人,万事都不与她商量。

  穆丽娟想,还是自此各奔东西吧。

  穆丽娟的不回应,终于让戴望舒死了心。他不情愿又必须地寄出了离婚契约。值得一提的是,戴望舒在香港与一个比他小26岁的女子杨静结婚,也是没过几年,杨静便弃他而去,在戴望舒的生命中,不同的女人相同的结局。

  想想,还是戴望舒处理婚姻有问题吧?与他相识的女子,最初个个爱他,以为与他在一起便能享受到所有的浪漫与呵护,哪知他根本是个工作机器,那样毫无情调的刻板生活,最终吓跑了身边的每个女子。

  只可惜,戴望舒自杀了几回,爱情还是变成一潭死水,再也没有半点微澜。
24#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16:12: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疯疯颠颠 于 2015-12-2 17:58 编辑

诗人戴望舒与丁香姑娘原型

有些人会拿戴望舒与徐志摩对比,觉得他们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都是诗人,生命中都有过三个重要的女人,心内最爱恋的女子都得不到,还早逝。

戴望舒死时45岁。这个现代派诗人,一生的恋情没有一桩完满。后来虽有过两次婚姻,但他心内一直无法忘却的女子是他的初恋。那个名叫施绛年的女子。

据戴望舒的长女戴咏素说:“我表姐认为,施绛年是'丁香姑娘’的原型。施绛年虽然比不上我妈以及爸爸的第二任太太杨静美貌,但是她的个子很高,与我爸爸一米八几的大高个很相配,气质与《雨巷》里那个幽怨的女孩相似。”

那么果真如此吗?在戴望舒的几次情感中,不难看出,他对施绛年用情最深。

戴望舒认识施绛年缘于她的哥哥施蛰存。那时施蛰存是《现代》杂志的主编,和戴望舒是好友。起初戴望舒写的诗并不被人看好,后来是施蛰存在《现代》杂志上主推戴望舒的诗,并高度评价他的诗是现代诗,一度让诗坛出现了与当时流行的“新月派”完全相反的诗歌。

有了这样的关系,戴望舒被邀至施家小住。在那里,他见到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年。施绛年当时在上海中学读书,性格活泼。戴望舒被这个美丽的少女深深吸引。他的第一本诗集《我底记忆》出版时,他在诗的扉页题字给绛年,大胆向她表白。但绛年对戴望舒更多的是一份敬重之心。她比他小5岁,对戴望舒写的诗并不以为意,甚至在看到他给她写的诗句时,也没有丝毫被打动。绛年的冷漠让戴望舒痛苦不堪。出于对兄长好友的敬重,绛年不好断然拒绝戴望舒,希望他知难而退。可是她愈是这样不果断拒绝他,愈是让戴望舒觉得有一线希望,这就更加深了他内心的痛苦。有一回,戴望舒终于无法忍受这恋爱的折磨,他跳楼自杀来向绛年求爱。

戴望舒的过激行为,终于让绛年开始正视他的感情。她依然不爱他,也许是戴望舒那自小落下天花的麻子脸让她无法爱他,但在他以死相胁之后,她勉强答应与他先订婚。但随后又提出一个条件,他必须出国求个学位,回来有个稳定收入才可。想必绛年是个缺乏安全感的女子,戴望舒只会写诗,她对经济上的担忧过重了。

戴望舒为了一份爱情,不情愿又必须地踏上了“达特安”邮船赴法留学。在国外的几年,戴望舒根本没有心思学习。在巴黎一年,他几乎没有去听过教授讲一堂课,而是每天躲在宿舍里翻译书稿换生活费。这时,远在国内的施蛰存给戴望舒邮寄过他的工资作生活费。而绛年呢?在与戴望舒分别之后,据说她与一个冰箱推销员恋爱上了。当年冰箱推销员是个比较时髦的行业,发展前景也比较看好,绛年与推销员在一起,感觉非常好。这一切施蛰存当然知道,只是他怎敢告诉戴望舒呢?这不好的消息却传得很快,不久戴望舒就在国外风闻。这样,他就更没心思读书了。他在国外没有拿到任何学位,倒是翻译了很多书。他回国后,找到绛年,当得知这一切都是真的时,他难以压抑心中怒火,当着施家父母的面,打了绛年一巴掌,既而结束了他们之间长达八年的恋爱。

戴望舒的初恋就这样结束了,却加深了他内心自卑的情绪。自小长相上的缺陷本就让他自卑,爱的女人跟别人跑了更让他的自尊受到打击。他内心依然深爱着绛年,但已经没有用了。就在他以后的婚姻中,绛年留给他的阴影总是时不时出现,以至他与穆丽娟婚后,很快就冷淡她,不与她说话交流,当她是个局外人。穆丽娟晚年时依然对戴望舒耿耿于怀。她说:“他对我没有感情,他的感情完全给了施绛年去了。”

一场不对等的初恋,让戴望舒永坠于悲剧之中。他与穆丽娟的婚姻结束了,与杨静的婚姻也结束了。这也是戴望舒与徐志摩不同的地方。徐志摩不会在不爱自己的女人身上浪费时间,更不会强扭一份得不到的感情。不爱了就分手,不可能了再重新开始。每一场恋爱都是一次全新的投入。戴望舒不。他永远走不出那条幽深的雨巷,在一个不可能的丁香姑娘身上,浪费去一生的时光。



戴望舒为何总被女人抛弃


人们说,诗人多情也滥情。很少有诗人自始至终只有一个女人。戴望舒在诗人里,显然属于异类,他从没抛弃过女人,为何却总被女人抛弃呢?看看戴望舒怎么过日子的,就会明白怎么回事了。

  戴望舒被施绛年抛弃后,很长时间郁郁不得志,为了排遣心内的忧愁,他与朋友刘呐鸥、穆时英以及杜衡开始密切往来。

  朋友们都知道戴望舒失恋了,心情不好,可又不知怎样能让他开心。穆时英想情感的事还需情感来愈合,便对戴望舒说:施蛰存的妹妹有什么了不起,我的妹妹比他的妹妹漂亮多了,你要不要见见?

  戴望舒没抱什么希望,没想到见到穆时英的妹妹穆丽娟时,他还是意外了一下。穆丽娟性格温柔,长相比施绛年漂亮多了。

  穆丽娟初中毕业,学历不高,但却非常喜欢文学,受哥哥的影响很喜欢读一些鸳鸯蝴蝶派的小说,对诗人更是仰慕万分。她读过戴望舒的诗,从没有想过有一天会见到他。这让穆丽娟很兴奋。

  戴望舒与穆丽娟交往,起初并不是为了爱情,而是为了忘记施绛年。八年的感情毁于一旦,他最不甘心的是会输给一个冰箱推销员。冰箱推销员有什么好,不就是经济好一点吗?因为不甘心,他总不能放下,放不下心里的伤害就成了一种凌迟。

  见到穆丽娟,他开始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只有迅速忘记施绛年,生活才有可能继续。

  戴望舒和朋友聚会,教大家打桥牌,是他在法国时的玩法;有时也和大家一起去跳舞。每次见戴望舒,穆丽娟都非常快乐,她觉得和诗人交往很有意思。

  他们熟悉之后,穆丽娟被戴望舒邀到家里抄稿子。在戴望舒江湾公寓的租屋里,穆丽娟常常帮戴望舒抄稿到深夜。在抄写稿件的过程中,他们加深了了解。

  这时的戴望舒已与徐志摩、闻一多齐名,自从他的《雨巷》问世后,慕名他的姑娘不知有多少。面对盛情的女人,戴望舒很露怯。他自卑于自己的麻子脸,觉得自己毫无魅力,不然8年的初恋为何会失败?戴望舒在退缩中,身边并没有什么关系复杂的女人,除了穆丽娟。

  戴望舒能与穆丽娟培养出感情也是不易的,加上穆时英的撮合,他们交往半年后就订婚了。

  没有订婚仪式,戴望舒只给穆丽娟买了一只钻石戒指。

  1936年,戴望舒在上海四川路的新亚饭店,与穆丽娟举办了隆重的婚礼。这一天,天气很炎热,戴望舒的父亲去世还未满一年。按说,这个时间是不宜嫁娶的,戴望舒却怕夜长梦多,再过个一年半载,穆丽娟也会如施绛年一样跑了。

  戴望舒对自己不自信到极点。守孝未完,便匆忙迎娶了穆丽娟,这样看来他还是很在乎这场婚姻的。可是他的婚后表现,却很难让人认同他对穆丽娟的珍惜。

  结婚之初,戴望舒还会带着穆丽娟去新亚茶室与文友们饮茶,或者一起跳舞,女儿戴咏素降生后,他们就很少一起出去了。

  新婚的甜蜜之后,穆丽娟发现诗人的生活并不浪漫。戴望舒每天就是看书读书,很少说话。那时穆丽娟二十岁还不到,带着个孩子,整日与忙忙碌碌的戴望舒在一起,很不适应这种生活。

  戴望舒本来就不是个多话的人,所有的心思都在写作上。他不爱交流,也许穆丽娟与他毕竟不在同一个层面上,说些家长里短还行,说文学就见笑了。

  就像穆丽娟后来说的,戴望舒永远把写作放在第一位,把妻儿放在第二位。他在家里对她是那么忽视。更让穆丽娟伤心的是,她感到自己与戴望舒越来越不平等。他从未把她当成一个成熟的女人,每回家里决定事情,比如搬家、买东西,他都不与穆丽娟商量,全部是自己作主。

  让穆丽娟更感不快的是,戴望舒为《初恋女》写的词:你牵引我到一个梦中,我却在别的梦中忘记你,现在就是我每天在灌溉着蔷薇,却让幽兰枯萎。

  这首歌的广为传唱让穆丽娟很伤怀。用戴望舒外甥女钟萸的话说:穆丽娟认为幽兰是指施绛年,他心里想的。穆丽娟是蔷薇,有刺的。

  也不怪穆丽娟这样想,初恋总是一个人最难忘记的,特别是得不到的初恋。对于施绛年,戴望舒付出了太多的感情,所以总会在不如意的时候,想起这个女人。

  戴望舒与穆丽娟年龄上的差距,文化上的差距,随着岁月的流逝,越来越成问题。沟通变得一种奢望。

 
23#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16:09:07 | 只看该作者
徐志摩不能拒绝翁瑞午的加入,甚至在经济最困窘的时候,也需依赖翁瑞午的帮助。在徐赴欧洲时,翁曾卖了字画给徐旅途之用,试想,花了别人的钱还有能力说拒绝吗?

  陆小曼说,她对翁瑞午没有爱情,只有感情。直到几十年后,她依然这样说。但是感情也许比爱情更能长久。爱情是激烈的,如果这样的激烈不能转化成一种平静,两个人在一起是很难过日子的。陆小曼与徐志摩还没有从激情转化成一种彼此可接受的平淡,他们暴怒争吵,小曼用烟枪砸志摩的头,他们不能接受生活的琐碎带来的折磨。因为他们对彼此的希望都太多。

  小曼却不能给翁瑞午任何压力。他们没有婚姻的约束,自然不能要求对方太多,加上翁瑞午的经济要好过徐志摩太多,所以他不会很狼狈。

  徐志摩不及翁瑞午的地方也许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小曼在翁瑞午的心里最重,徐志摩则不同。他爱陆小曼,但谁都知道,他心里还有林徽因。与陆小曼交往是为了忘记林徽因给他带来的伤痛,投入小曼的感情也是为了让自己重生。可是在他们婚后发生矛盾时,他心底沉睡的那个人重新复苏。他在与小曼大吵一架搭飞机离去时,也是为了参加林徽因的演讲。没想到这个浪漫的诗人竟然死于这次飞机事故。

  不知道徐志摩如果不死于这次事故,是否能与小曼相处长久,如果能,想必也是累的。以小曼养尊处优的生活习惯,就足够击垮诗人的浪漫天性了。

  徐志摩的死,给了翁瑞午一个机会。

  翁瑞午虽有妻室,但不惧内。这样,他能自如地周旋在妻子与小曼之间。

  翁瑞午与原配妻子也是有过感情的,5个儿女,妻子日日照看着家,连戏衣都帮他洗干净晾好。所以小曼在与翁瑞午同居时就提出,不许他与原配离婚。一来她毕竟无法忘记志摩;二来翁的原配乃是旧式女子,离开他,没有出路。

  小曼在志摩去世之后,就完全依赖翁瑞午为生。一黑(鸦片)一白(大烟)全部由翁瑞午供给。加之病痛时,还有翁瑞午有效的推拿,想着小曼怎能不依赖翁瑞午,最后把自己交付给这个男人呢?

  翁瑞午确实了解女人,也明白该怎么对待自己喜欢的女人。如果只是着急着占有,他是得不到陆小曼的,哪怕他再有钱。

  看看翁瑞午是怎么得到一个美才女的全部信任吧。

  志摩去世后,小曼非常自责悲伤,又在众多的舆论压力里,活得十分艰难。翁瑞午提议去杭州陪小曼散心,他带了长女邀了朋友与小曼一起去游西湖,不是俩人同游,让小曼没有任何压力,而游玩的经费全部是翁瑞午出的。

  小曼需要有人供养,翁瑞午包了她所有的花销。

  男女之间,依赖长久,很难不发生感情。哪怕这种感情并不是爱情,但是小曼与翁瑞午之间,如同彼此的亲人。

  时间越长,越离不开彼此。哪怕胡适给小曼发出警告,如果不离开翁瑞午就和她不再来往,小曼也不理会。王映霞也劝过小曼,为了名誉离开翁瑞午,小曼也没有听。

  翁瑞午的脾气特别好,每逢与小曼在一起,总是殷勤伺候,最常说的词是:我来,我来。

  那时小曼吃鸦片,肠胃不好,翁瑞午就给小曼买来蜂蜜,用来帮助肠胃蠕动。蜂蜜很贵,翁瑞午却一次给小曼买很多,小曼吃了鸦片,将蜂蜜注入针筒,吸食掉。抽鸦片鼻子下熏出的印痕,她用一板嫩豆腐揉搓,之后再涂上蛋清。

  比吃蜂蜜更过分的事是,陆小曼不喜吃牛奶而喜吃人奶说有营养,翁瑞午就给她请来了个奶妈。

  这些,徐志摩能做到吗?纵然他再娇惯陆小曼,经济上也是不允许的。比这更可贵的是,翁瑞午在小曼失去美色之后,仍能在她的身边。

  小曼年龄大了之后,已经不好看。因为吃鸦片的缘故,她的身体越发不好,牙齿全部脱落,牙龈都是黑的,脸色泛青,头发蓬乱,大半时间缠绵病榻。翁瑞午待她依然如故,问茶问水,供小曼医药饮食。在上世纪60年代左右,物质奇缺的那几年,为了一包烟,一块肉,翁都想尽办法弄到手,至于香港亲戚寄来的副食品,9/10都给了陆小曼。

  陆小曼的一生,活得真是纵情。林徽因是不能及的。林徽因与陆小曼一样,都有优秀的男人爱着,不同的是林徽因纠结的性格让她无法享受到男人的呵护娇宠,而陆小曼可谓享受到所有男人对她至情至性的爱。

  翁瑞午对小曼一生的情义极重,他们之间没有爱情,但存在的亲人一样的感情,更让他们长久地生活在了一起。

  亲情总比爱情更值得信赖。小曼在1959年填写的档案表格上,在家庭成员一栏正式写上了翁瑞午。从而表明了他们的关系。
22#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16:07:30 | 只看该作者
胡适与陆小曼的儿女私情

  关于胡适的情事,史料有记载的不过三个女人:元配江冬秀、初恋韦莲司、情人曹诚英。然而,在徐志摩与陆小曼的故事里,胡适卷入过,他与陆小曼是有那么些儿女私情的。

  胡适认识陆小曼较早,那年小曼已是轰动北京城的名媛,她靓丽、高贵、才华满满,很多人慕名却未能相见。徐志摩初次见小曼还是胡适引见。

  小曼见到徐志摩时,还是王太太,两个人一见如故。与其说他们之间是爱情,不如说是见的时机较好。那时小曼正是婚姻危机,虽然丈夫王庚让她物质上得到极大的满足,却因王庚日日忙于工作,很少陪她,让她非常不满。小曼过惯了被人瞩目的生活,从交际场回到家,却是车马冷落,反差之大让人难以承受。徐志摩那时也正失意,因苦追林徽因不得,心情很差。徐陆二人在此时,都是需要情感慰藉的。

  徐志摩与陆小曼一见如故,两个至情至性的人很快陷入一场轰轰烈烈的热恋。

  在此前,陆小曼与胡适也是有交往的,但却少有人提及他们的私情,一来是胡适惧内,这与陆小曼想要的激烈的情感有悖;二来他们那时确实还未有真的水深火热的情感,顶多仅是暧昧。

  陆小曼与徐志摩在一起不容易。徐志摩与王庚是朋友,却没有理智地抢夺了朋友之妻。起初王庚是放心他们的,小曼要玩,他就让志摩去陪她。陪来陪去的,两个人就有了感情。

  胡适与小曼之间的一点情感暧昧,是在徐志摩去欧洲之后。徐志摩与陆小曼的恋情被发现,受到众人非议,王庚更是气得拔出枪来。志摩为了避免更大矛盾的激化,只好远赴欧洲暂时缓解一下气氛。

  这一时,胡适与小曼是师生关系,但在志摩离去,小曼精神空虚,胡适与曹诚英的婚外恋情也暂时划一个句点时,两人在一起,替代着情感上缺失的那一位,不免有点游戏人生的成分。

  与小曼这样一位迷人的女子交往,不动心都难。他们一起去听戏,在楼上软语。小曼不是不知道胡适元配太太的厉害,也知道胡适心内有一个曹诚英,却依然给胡适用英文写信。这用英文便是怕胡适的太太看见,连字的写法,小曼都心细到写得又粗又大,像个男人。

  这些后来出土的信件,有些读起来是很深情款款:

  “我就用这封信来代替我本人,因为我的人不能到你身边来。我希望我的信可以给你一点慰藉。”

  “你怎么又发烧了?难道你又不小心感冒了?今天体温多少?我真是焦急,真希望我能这就去看你,真可惜我不可能去看你。我真真很不开心。”

  “喔!我现在多么希望能到你的身边,读些神话奇谭让你笑,让你大笑,忘掉这个邪恶的世界。你觉得如果我去看你的时候,她(注:即胡适太太江冬秀)刚好在家会有问题吗?请让我知道!”

  这样的感情,私密隐晦,但终至没有发展到水深火热不可收拾的地步。想必胡适是怕的,他非常珍惜自己的羽毛,时时记挂着历史对他的评价,所以,他不会像徐志摩那样,不顾一切地寻找结果。他与苇莲司如此,与曹诚英也是如此。以胡适英俊的外表与满腹的才华,当年追他的女生不少,胡适偶尔沉入,一旦发现对方有纠缠,立刻退身离开。

  后来,徐志摩与陆小曼通过努力,得到了希望的结果,却也是几年光景,徐志摩便离开人世。小曼那年29岁,心内也是痛的。

  志摩辞世之后,小曼断续给胡适写过书信。上言:我们虽然近两年来意见有些相左,可是你我之情岂能因细小误会而有两样么?你知道我的朋友也很少,知己更不必说,我生活上若不得安逸,我又何能静心的工作呢?这是最要紧的事。你岂能不管我?我怕你心肠不能如此之忍吧!”

  小曼请求胡适帮助周转解决经济问题,胡适也答应了,但条件是让她离开唱戏的翁瑞午。自志摩离去,小曼就与翁瑞午同居。想她之所以会选择翁瑞午,也许要的就是一种光明正大的相守吧。这个胡适给不了她。

  胡适劝小曼的信如此写:

  一、希望戒除嗜好;二、远离翁瑞午;三、速来南京,由胡适安排新的生活。

  陆小曼一条也没听,继续与翁瑞午过着芙蓉对枕,吸食鸦片的生活。胡适不是徐志摩,他不全情付出,却要对方给他全部。陆小曼的行为,终让胡适逐日疏远了她。加上后来小曼淡出交际场合,与胡适的朋友圈不再相同,竟很少往来了。

  一代名媛,昔日北京城那道不可不看的风景,终于成为历史。据说小曼很多年后才把鸦片戒掉,与胡适之间,也再无可留恋的记忆。翁瑞午,最配陆小曼的男人

  翁瑞午,戴眼镜,穿民国男子惯穿的长衫,身形高大。很难想象这样一个男子唱起昆曲以及京剧是什么样子,但在当年,据说是很得赞赏的,特别是这个赞赏的人是梅兰芳。

  这样一个被徐志摩的风头压过去的男子,却是与陆小曼相伴最长久的人,33年,从小曼最华艳到最凋零,他看尽春色,陪伴小曼大半生。翻开历史长卷,在翁瑞午身上,看到的竟是许多男人缺少的品质,怎样善待心爱的女人。

  男人必要有个良好的身世才能优雅,翁瑞午的家庭背景是徐志摩无法比的,因此他有理由比徐志摩活得从容。

  翁瑞午认识陆小曼是在小曼与徐志摩的大婚之后。那时的徐志摩忙于教书工作,用来满足小曼一个月近3万元的花销。翁瑞午则是悠闲的。

  翁瑞午的祖父是光绪皇帝的老师,父亲曾任桂林知府,光祖上留下的古董字画就够翁瑞午花一辈子。因此他有很好的条件包装自己。除了不擅长写诗,他比徐志摩好的地方太多了:擅长行书、小楷、花卉、绘画,精于鉴赏古玩,人又很有情趣,朋友多。他明白怎么对女人,会讨好也体贴。

  这些,是徐志摩远不能的。以徐志摩的清高,绝对不会委屈自己去讨好哪个女人。

  翁瑞午与小曼相识于一次京戏表演之后。翁瑞午扮相好,唱旦角,因是经过名师传授,虽不以此为生,也能博得众人喝彩。小曼那时正迷戏剧,除了舞场上的交际,全部的心思都放在戏曲表演上。

  一次昆曲表演完毕,翁瑞午替小曼拿了衣服,两人自此开始搭话。起初,小曼与翁瑞午在一起只是为了缓解抑郁的情绪。她虽冲破层层阻力嫁给徐志摩,却没想到为徐的家庭深感郁闷,因她不被徐家接受,而心内扭曲。为了排遣内心苦闷,她常留恋于交际舞场以及戏剧舞台,也喜欢与翁瑞午相处,因翁知识渊博,谈吐风趣,听他说话很让人轻松。

  翁瑞午与小曼的近一步接触是徐志摩允许的。那时小曼身体不大好,一天有半天的时间都闹病,闹起病来脾气非常坏,而翁瑞午学过推拿,一次帮小曼推拿之后,小曼的病情竟然很快得到缓解,心情也为之大好,说话温婉和颜悦色。这让徐志摩默许了他们的相处。自此,小曼开始依赖翁瑞午的推拿。而这些,都是当着徐志摩的面进行的。

  徐志摩对小曼毕竟是有感情的,即使婚后,为满足小曼的花销忙得焦头烂额,也是愿意的。他看不得小曼被病痛折磨,如今看翁瑞午能帮小曼解痛,自是恨不得能帮小曼医好。

  翁瑞午的推拿也只是起缓解作用。他常常依了徐志摩的要求,带着女儿上门为小曼治病。后来,小曼迷恋上鸦片也是翁瑞午的推荐。

  当时,鸦片在医生的眼里也是药品,少量吸食能起镇痛的作用。小曼吃了几次鸦片,果然感觉良好。

  无以想象陆小曼那段日子是如何度过,总之,她的生活里翁瑞午成了不可缺少的一个人。她当然还是爱着志摩的,只是他们的爱从婚前的浪漫激烈变成婚后的具体琐碎。感情的温度一点点降下来,种种矛盾冲突考验着他们的爱情。

  小曼与徐家微妙的相处,每个月巨大的开支,徐志摩忙碌于拚命赚钱,对小曼的疏忽,这些都让他们之间的矛盾加剧。

徐志摩在琐碎的婚后生活中,有点迷失了。他很少作诗,从清风道骨变得入世,教书赚的钱不够用,开始借朋友的钱,不能按时还,东挪西借。穿破洞的衣服。这样的徐志摩哪还有心情与陆小曼风花雪月,男人的自尊在慢慢消磨,无比狼狈。

  陆小曼毕竟是老北京的头牌交际花,美貌才情于一身,她不能让自己停下来,寂寞的生活是她不愿的。

  这时,翁瑞午成了她不可缺的密友。翁瑞午有钱有闲,可以陪着她,满足她。陪她唱戏,谈画,她身体不舒服为她推拿,与她一起吸食鸦片,在昏昏的时光中,传递着一种第四种感情的暧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5-17 21:30 , Processed in 0.078909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