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汉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60|回复: 5

德国这地居民自称中国人 官方语言中文春节这样过

[复制链接]

751

主题

1323

帖子

1万

积分

钻石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0482
发表于 2018-2-19 21:4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8年02月20日 10:01 每日经济新闻

  在德国巴伐利亚,一个叫迪特福特的小镇里,每年2月,画风居然是样的?

  放烟火?

  

  舞龙?

  

  舞狮?

  

  这……。。要不是脸不同,就差点以为这是中国哪个地方的新年狂欢了。

  

  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从1928年举办第一届嘉年华开始到如今,这个浓浓中国风的庆典,已经持续了整整90年。

  

  每年的中国狂欢节,都是从第一天凌晨2点开始,一到这个点,孩子们就穿着唐装,跑到大街上一阵敲锣打鼓,把全镇居民叫醒,宣布:今天我们是中国人!

  

  当天上午,全城就禁止开车。

  这时,小镇居民纷纷在家穿上自己喜欢的“中国风”服装,满怀憧憬地期待着下午的大游行。

  

  马褂?

  

  旗袍?

  

  熊猫装?

  到了下午,游行正式开始。

  在锣鼓声响起的时候,一个穿着皇袍坐着三层高轿子的男人,在当地民众用蹩脚中文喊着“福高皇帝”的欢呼声中,出现在人们视野。

  

  

  在街上溜完一圈,“皇帝”会在簇拥下到他的“金銮殿”宣读《告臣民书》,祈求来年风调雨顺,镇富民安。

  

  这时候,现场还会演奏中德两国人都听不懂的——“巴伐利亚中国国歌”。

  

  有意思的是,这个“皇帝”不是世袭的,而是由民众随机选出来的,比如说这一任“皇帝”就是上一任“皇帝”去世后,在狂欢节上就用砸金蛋的方式挑选出来的普通民众。

  虽然选举方式满是喜感,但是这个“皇帝”还是很厉害的,在连续的5天狂欢里,就连当地镇长都要被“贬职”为他的大官吏。

  

  当然还有选妃哦

  

  

  如今,在迪特福特,中国狂欢节已经当地人最重要的节日,甚至超越了欧美传统的圣诞节。

  这几天,每一个迪特福特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悦,仿佛堂堂正正地成为了中国人。

  

  小镇充满着中国的气息,彩旗飘扬,家家户户的门上、窗户上、墙壁上贴满了“福”、“喜”字。

  街头巷尾到处都是汉字的小彩旗,写着:“嗨!华人”,“华人,你好吗”,“祝你生活愉快!”等标语。

  

  

  

  

  除此之外,你还可以看到许多有趣的现象?

  踩高跷的表演

  

  抱着弟子规的小孩子

  

  唱着“京剧”的大人

  

  不得不说,

  他们对中国

  爱得特别特别深沉。

  而且更夸张的是,

  他们还在不遗余力地

  把这种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但其实他们是纯正的日耳曼人,迪特福特小镇的大部分人连一句完整的中国话都不会说,只会一些简单的中文词。

  然而,即便这样,他们还是要把中文定为他们的官方语言(欧洲唯一一个把中文当官方语言的地区),还喜欢将自己的家乡称为“巴伐利亚的中国”。

  

  不仅如此,除了中国狂欢节,迪特福特做了许多事,一步步向中国靠近。比如,在镇子口,他们特意竖了一块碑,上面写着他们离北京天安门,还有7698千米。

  

  又或者,在政府办公室门口,他们立了一个留着八字胡,张开手臂的清朝官员雕像。

  

  然而,仅仅外在的改变,对他们来说,当然是不够的!所以,他们还在镇子里,修建了许多中国博物馆和中文学校,让孩子们了解中文和中国文化。

  就算在饮食上,他们也不再用刀叉,而是正儿八经地用起了筷子,还用得特溜,不得不服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疑惑,他们为什么这么爱中国,其实这个原因一直是个谜,史学家现在都没搞清。

  

  

  总之,一开始的时候,镇子上的人们只是简单的学中国人的穿衣服,渐渐用上了筷子,吃上了米饭。

  但后来他们不满足了,这不彻底啊!于是,他们根据记忆中的文化碎片,演变发展了“中国狂欢节”,彻底地做起了“中国人”。

  是不是突然有点想去这个小镇过年了……

  萨拉玉公子:“前任皇帝死后,会用砸金蛋的方式选取一位幸运市民担任下一任皇帝。”戳中萌点了

  LYE大小姐:莫名觉得有点可爱!

  Pierre东:

  它叫熊猥琐:看样子我是个假中国人……

  有什么可定义的:我们输了……

  来源:央广新闻(ID:cnr_cnr)综合扬子晚报、环球网、英国那些事儿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5230
发表于 2018-2-20 15: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发碧眼,一看就不是中国人。为什么要自称是中国人?有意思!
上述资料恕不公开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5230
发表于 2018-2-20 15:2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新鲜人 于 2018-2-20 15:32 编辑

这个德国小镇的居民自称是“中国人”,中文是他们的官方语言!嘴哥闲谈 09月25日12:39
在德国西南巴伐利亚州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小镇叫迪特福特。这个小镇之所以特别是因为他们自称是中国人,然而其实他们是绝对纯正的日耳曼人。迪特福特小镇的大多数人并不能说完整的中国话,只能说一些简单的中文词,但是他们却非要把中文定为“官方语言”。就是这么任性!
         
那么,一个千里之外的德国小镇为什么会跟中国扯上关系呢,为什么这里的人民要自称“中国人”呢?现在主要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中世纪时期迪特福特的居民们不想纳税,便纷纷藏在城墙脚下——你就找不到我了!后来收税官得知了,便非常生气的说,迪特福特的居民们就像躲在长城脚下的中国人一样。看来当时欧洲人对中国人和长城都有误解,他们认为中国人修长城是为了便于躲藏起来。在我们中国人看来修长城是为了抵御外敌,而在欧洲人看来这是逃避的方式。这是文化不同所形成的误解。
                 
第二种说法是,几百年前迪特福特镇的人便开始与中国做生意,他们用白银换来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香料。通商交往多了,久而久之迪特福特人百年渐渐喜欢上了中国和中国文化,他们对这个文明古国的一切都充满了向往。我想这个说法可能更靠谱一点吧。
                 
  迪特福特的人知道中国最重要的节日是春节,但他们并不真正了解中国春节是什么样子的,他们以为中国春节就是狂欢节。所以从1860年代开始,每年的2月份(正是中国春节前后)迪特福特人会走上街头狂欢、游行,遇到朋友会用中文互相道一声“恭喜”。
               
在1928年的时候,迪特福特正式举办了第一届“中国狂欢节”,从此以后这成了官方认可的活动。80多年过去了,迪特福特每年都会举办“中国狂欢节”,并且影响力越来越大,甚至其他一些地方的人也专门跑来参加狂欢。
                 
在狂欢节期间,迪特福特小镇的大街小巷上都挂满了灯笼,写福字,画中国龙等等,充满了中国文化气息,乍一看你还以为在中国。而负责主持活动的人扮演“中国皇帝”,他们称之为“高皇帝”。“高皇帝”两旁会站很多“妃子”、“太子”、“公主”等等,还有所谓的“御林军”。这些人都是当地居民扮演的,而能成为“高皇帝”的人,往往是小镇上比较道高望重的人。
                 
伴随着中国特色的锣鼓敲敲打打声音,“高皇帝”会在众人的欢呼声中出场,然后大家一起唱《巴伐利亚的中国人》的“国歌”。迪特福特的人们认为,他们是德国巴伐利亚的中国人,所以才会有这样一首奇怪的“国歌”。
                 
到了晚上,他们会像中国春节除夕夜那样吃饺子,就是不知道这里的饺子是不是中国饺子的做法,不会里面包着德国香肠吧。

一个只有几千人口的德国小镇自称是中国人,每年还搞中国狂欢活动,想一想还是蛮有趣的事吧。随着中国的崛起,希望世界上有更多地方的人们能爱上中国文化,这对我们有益无害,毕竟软实力有时候比硬实力还管用。


上述资料恕不公开

8244

主题

9798

帖子

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8213
发表于 2018-2-20 17:2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千世界 于 2018-2-20 17:44 编辑

德国上万民众自称是“中国人”,过春节,吃饺子,选皇帝,说中文
2018-02-17 生活大乐斗
今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的大年初一,全国各族人民都沉浸在热闹、喜庆的氛围年味中,还有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都以不同的方式来庆祝我们中华民族的这个传统节日。但是大家知道吗,在欧洲的德国有一个小镇的居民,明明长着一副典型的欧洲人模样,但是上百年来竟然自称是“中国人”,而且还说中国话。是不是很奇怪呢?


没错这个小镇名叫迪特福特,位于巴伐利亚州的北部,有着上千年的历史,这个小镇差不多有2000多位居民,尽管他们是欧洲人,可是他们依然骄傲的称自己为'巴伐利亚的中国人'(Bayrische Chinesen),这样的称号都坚持了上百年了。而且村口有一个石碑,上面写着距离北京天安门广场7698公里。




不仅如此,这些“巴伐利亚中国人”还选出了皇帝,就是由狂欢节上砸金蛋环节随机砸出来的普通市民。图中的人叫福高帝,他是“巴伐利亚中国”第 11 任皇帝。虽然特福特小镇的大部分人并不会说全部的中文,只会说一些简单的中国话,可是依然坚持把中文定位官方语言。






不仅如此,还对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都了如指掌,春节当然也在其中,只是他们不能真正了解我国的春节,以为就是狂欢节。这个充满着中国风情的狂欢节已经成为了当地自发的文化传统。这个节日比圣诞节都火,这一天巴伐利亚的中国人脸上洋溢着喜悦,好像自己真的是中国人一样。





在这为期5天的狂欢节里,全城禁车,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人们舞狮舞龙,街头巷尾彩旗飘扬,“嗨!华人”,“华人,你好吗”,“祝你生活愉快!”等汉字标语横幅以及画着龙或貌似汉字的图案穿街而过,十分热闹。而且第一天皇帝身披龙袍,坐着八抬大轿,在“太监”的簇拥和“御林军”的开道下巡视全城。



更有不少居民打扮成各种宫女和武士,身披马褂、头戴草帽、再涂个京剧脸谱和八字胡......当听到御林军锣鼓声的时候,民众会用蹩脚的中文高呼“福高皇帝!”。皇帝则在八抬大轿上向万民致意。游行结束后“福高皇帝”还会在他的“金銮殿上”宣读《告臣民书》,祈福来年风调雨顺,镇泰民安。
国这个小镇有这种传统,共有三种说法,其中最可信的一种是在康乾时代,中华文化在当地都广为渗透和普及,刚开始人们的偶装模作样穿着中式服装,还用筷子,吃米饭,早在1860年的老黄历里,迪特福特就被称作“中国的”。





后来到了1928年就直接把当地传统的天主教“狂欢节”改头换面,举办了第一届中国狂欢节。现在这个不到万人的小镇每次到这个狂欢节都会涌入两三万人观看奇观,更有上万人参加。








“福高皇帝”是迪特福特的第十任皇帝,今年是他登基的第18个年头,在狂欢节这五天之内,就连当地的市长也得自称“皇帝的臣子”,侍奉在这位皇帝身旁俯首称臣,点头哈腰。值得一提是在狂欢节的晚餐都要吃饺子,但是从一开始到现在都没有弄明白饺子馅的配方,如今饺子里依然包的是大蒜和香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一直被朋友称为小博士。其实就是书读得多一些而已。

8395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6776
发表于 2018-2-22 19:24:0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德国小镇火了!居民自称“中国人”,春节已持续90年,比我们还热闹!2018年02月18日 18:14 生活日报
[url=]缩小字体[/url][url=]放大字体[/url][url=]收藏[/url]微博[url=]微信[/url][url=]分享[/url][url=]3[/url]




在德国巴伐利亚,
一个叫迪特福特的小镇里,
每年2月,画风居然是样的:
放烟火
舞龙
舞狮
这......
要不是脸不同,
就差点以为这是中国
哪个地方的新年狂欢了。
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从1928年举办第一届嘉年华开始到如今,这个浓浓中国风的庆典,已经持续了整整90年。
迪特福特在纽伦堡和雷根斯堡之间,是个只有2,500名居民的小城,座落在风景秀丽的阿尔特米尔河河谷,依山傍水,远离城市的喧嚣,远远眺望过去,好一派田园风光。
城内建筑为典型的中部巴伐利亚风格,静静的小巷,尖尖的教堂,摆满鲜花的住宅,可以想像,如果没有狂欢节,这里是怎样一派幽静的景象。
(上图源于龙傲德的博客)
很多迪特福特人以做“巴伐利亚的中国人”为自豪,他们认为举办“巴伐利亚-中国狂欢节”并把家乡称为“巴伐利亚的中国”,都是出于对中国文化的敬仰。
(上图源于龙傲德的博客)
这里每年的中国狂欢节,
都是从第一天凌晨2点开始,
一到这个点,熊孩子们就穿着唐装,
跑到大街上一阵敲锣打鼓,
把全镇居民叫醒,宣布:
今天我们是中国人了!
当天上午,全城就禁止开车。
这时,小镇居民纷纷在家穿上自己喜欢的“中国风”服装,满怀憧憬地期待着下午的大游行。
马褂
旗袍
熊猫装
到了下午,游行正式开始。
在锣鼓声响起的时候,一个穿着皇袍坐着三层高轿子的男人,在当地民众用蹩脚中文喊着“福高皇帝”的欢呼声中,出现在人们视野。
在街上溜完一圈,
“皇帝”会在簇拥下到他的0
“金銮殿”宣读《告臣民书》,
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镇富民安。
这时候,现场还会演奏中德两国人都听不懂的——“巴伐利亚中国国歌”。

有意思的是,这个“皇帝”不是世袭的,而是由民众随机选出来的,比如说这一任“皇帝”就是上一任“皇帝”去世后,在狂欢节上就用砸金蛋的方式挑选出来的普通民众。
虽然选举方式满是喜感,但是这个“皇帝”还是很厉害的,在连续的5天狂欢里,就连当地镇长都要被“贬职”为他的大官吏。
当然还有选妃哦

如今,在迪特福特,中国狂欢节已经当地人最重要的节日,甚至超越了欧美传统的圣诞节。
这几天,每一个迪特福特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悦,仿佛堂堂正正的成为了中国人。
小镇充满着中国的气息,彩旗飘扬,家家户户的门上、窗户上、墙壁上贴满了“福”、“喜”字。
街头巷尾到处都是汉字的小彩旗,写着:“嗨!华人”,“华人,你好吗”,“祝你生活愉快!”等标语。
除此之外,你还可以看到许多有趣的现象:
踩高跷的表演
抱着弟子规的小孩子
唱着“京剧”的大人
不得不说,
他们对中国
爱的特别特别深沉。
而且更夸张的是,
他们还在不遗余力地
把这种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但其实他们是纯正的日耳曼人,迪特福特小镇的大部分人连一句完整的中国话都不会说,只会一些简单的中文词。
然而,即便这样,他们还是要把中文定为他们的官方语言(欧洲唯一一个把中文当官方语言的地区)。
不仅如此,
除了中国狂欢节,
迪特福特做了许多事,
一步步向中国靠近。
比如,在镇子口,
他们特意竖了一块碑,
上面写着他们离北京天安门,
还有7698千米。
又或者,
在政府办公室门口,
他们立了一个留着八字胡,
张开手臂的清朝官员雕像。
然而,仅仅外在的改变,
对他们来说,当然是不够的!
所以,他们还在镇子里,修建了许多中国博物馆和中文学校,让孩子们了解中文和中国文化。
就算在饮食上,
他们也不再用刀叉,
而是正儿八经地用起了筷子,
还用得特溜,不得不服
看到这里,
可能很多人会疑惑,
他们为什么这么爱中国,
其实这个原因一直是个谜,
史学家现在都没搞清。
目前流传最广的传说是:中世纪末期,迪特福特人为逃避沉重的税赋,紧闭城门,不让税务官进来。税务官将此举形容为“迪特福特人就像中国人一样,把自己关在城内”。从此,迪特福特人被称为“中国人”。1860年的一份月历上,也称迪特福特人为中国人。
还有一种猜测是,几百年前,清朝的时候,迪特福特人跟中国人做生意,没想到一不小心就被当时的瓷器、丝绸深深吸引了,进而傻傻地爱上了中国。
一开始,镇子上的人们只是简单的学中国人的穿衣服,渐渐用上了筷子,吃上了米饭。

但后来他们不满足了,这不彻底啊!
于是,他们根据记忆中的文化碎片,
演变发展了“中国狂欢节”,
彻底地做起了“中国人”
今天是大年初三,大家都已经吃上热腾腾的饺子了吧。
迪特福特人过节也会包饺子吃的,
只是他们一直搞不清饺子馅的配方,
所以,到现在,
他们的饺子里一直放的都是大蒜和香肠
年味需要仪式感!



8244

主题

9798

帖子

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8213
发表于 2018-2-23 12:4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德国小镇“中国狂欢节”绚烂多姿 当地居民变身“中国人”
2018-02-23 07:48:43 来源: 参考消息网

  德媒称,德国南部一个6000多人的小城,每年都会有一天变成“中国”。当地人认可“中国人”的身份,也为之骄傲。

  据德国之声电台网站2月20日报道,德国上巴伐利亚小城迪特富特这几天在中国火了起来,这个只有6100名居民的地方每年都庆祝一次“中国狂欢节”,为期一天。每到这时,放鞭炮、舞龙、穿唐装,狂欢节变成了中国节日。同一般西方城市的唐人街庆祝中国节日不同,迪特富特的中国狂欢节基本没有华人参加,都是由清一色的、不会说汉语的当地人自己组织的。2018年,这个节日恰逢中国农历大年三十,同春节碰到一起。

  该市的“官方语言仍是德语而不是汉语”。该市市长布劳恩笑着说:“不是不愿,而是不能。我们的中文太差了。”即便仅仅在狂欢节这一天也不行吗?“还是做不到。”

  报道称,说中国狂欢节的节日地位,超过了欧美传统文化里的圣诞节,也许并不过分。圣诞节不在街上庆祝,不搞声势浩大的公开活动,而是在家里同亲朋好友度过,更具私人性、家庭性,狂欢节则是把表达的场地搬到了公开场所,手段也是极具夸张性,还给素不相识的人提供交往的机会,总之是一场社会活动。迪特富特人把这场社会活动搞得绚烂多姿,生动有趣。

  如果平时来到迪特富特这个小城,也许感觉不到它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居民同德国其他地方的人没有什么区别,吃饭还是使用刀叉而不用筷子,但细心的观察者会看到具有中国特色的喷水池。布劳恩市长对德国之声解释说,全市共有7个喷水池,其中有3个被称为“中国喷水池”,其中一个就建在市政大楼前。迪特富特市官方网站写道,这说明,迪特富特人不仅认可了“中国人”这一头衔,他们还为此骄傲。

  布劳恩市长说,全市6000多居民中只有一位华裔,但该市除中国狂欢节外,同中国的联系相当频繁,每年夏天,这里都举行一个“中国周末”,友好城市南京会派来艺术家给当地人献艺。迪特富特市还有两家企业分别在南京和成都开有分公司。

  没有人能够准确地解释,从什么时候开始,迪特富特人有了“中国人”这一外号。该市的市志里从未有过这个提法。但零散的日历以及一些文献中,比如1869年的神父杂志里提到过迪特富特地区是“中国人区”——类似唐人街的说法。这说明,迪特富特的中国外号当时就已广为人知。

  报道称,1928年,迪特富特人的狂欢节里第一次有了中国元素。吹奏班的乐手们首次穿着唐装公开演奏。1954年的狂欢节应该载入史册:人们在这一年狂欢节的“胡闹星期四”第一次选举了一名中国皇帝。此后,迪特富特的狂欢节“胡闹星期四”就摇身一变,成了中国狂欢节。

一直被朋友称为小博士。其实就是书读得多一些而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3-28 19:45 , Processed in 0.08300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