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正常生活 除了日本,美国人也做过类似的实验。 早在10年前,一个叫Sara Bongiorn的美国女作家,出版过一本叫做A Year Without MADE IN CHINA(《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的畅销书。 
Sara是个经济记者,实验初衷是想看看经济全球化对普通美国人的影响,而“中国制造”是最好的实验对象。 她决定让自己的家人一年内 不再购入任何中国商品 看看结果如何 
Sara一家 原本Sara很乐观,她和家人都觉得,不买中国货还可以买其他国家的产品。但她想得太简单了。 这1年,Sara一家过得相当痛苦。他们发现以前再简单不过的小事,如买双新鞋、买件小礼物或修理家具,全都变成了折磨: 首先,试验期间,Sara的几个孩子都处于长身体的年龄,需要经常更换衣物和鞋子 。但拒绝了物美价廉的中国货后,他只能让四岁的儿子穿着单价68美元的意大利高级运动鞋(中国制造一般10美元)。 
另外,玩具商店里也摆满了中国商品 。结果,儿子朋友的生日宴使她的钱包越发变簙。因为,别人可以买中国玩具作为礼物,而Sara只能花大价钱买乐高作为儿子的礼物。 家具出了故障也无法修理 。因为,不仅配件是中国产品,连工具都是中国产。不用中国产品也增加了家庭卫生的打扫难度,因为吸尘器里的过滤芯全是中国产品。 
这家人还悲伤地发现,以前能轻易抓住老鼠的捕鼠器 也不能买了、灯泡坏了也没得换。 而到了丈夫的生日,想买蜡烛 ,Sara开车连跑了6家杂货店,都没有买到非中国产的。最后只能作罢。 一年远离中国制造的痛苦生活不仅掏空了Sara一家的钱包,更是耗干了这一家人的精力,原本幸福的生活疲惫不堪。 此书的结论是:“美国人完全无法摆脱中国制造,因此必须忍受的生活不便和代价真是太大了。” “我今后10年都不敢这么玩儿了!”

在中国制造的铺天盖地面前,欧美本土货全面退却。 特朗普在竞选美国总统时喊出“让美国再次伟大”(make American great again),用“美国工厂雇佣美国工人为美国人生产产品”而赢得了不少支持。 但却被曝出,他的竞选集会上那些“应援”所用的帽子、衣服、小旗子之类的几乎全部产自中国 。 
这种尴尬的境地奥巴马也遇到过。2013年,奥巴马在迈阿密港口演讲,呼吁“美国制造”。 但尴尬的事情发生了...... 当天风大,全美国民众都在电视上看到总统身后,起重机上的小国旗掉了,露出“振华”(一个中国企业)的字样 。 
振华的老总后来还曾开玩笑说, 当时想要给奥巴马打广告费 如今要谈到中国制造,早已不再是圣诞饰品或者义乌小商品这么简单。随着品牌意识和质量要求的提高,中国制造正在积极摆脱“廉价和山寨”的标签,用质量赢得赞美 。 
印度街头早已被中国手机占领 而在高端产品领域,中国制造也在不断攻城略地。 美军的军服、防弹衣、训练用的无人机……几乎都是中国货。 中国的高铁也是欧美人羡慕并积极引进的技术;中国各大手机品牌早已逐鹿全球市场;中国电商建设了全球平台,移动支付技术更是令人称奇...... 
手持“大疆”的美国军人 所以老外们,别总是说“抵制”made in china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离了中国制造,你们还真的玩不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