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的诗词人生
北京晚报 陈沁妍 杨征2016-05-26 07:18
[摘要]在他以后诗词中不断抒发哀婉凄楚的不尽相思之情,不断流露出怅然若失的怀念心绪。怀念卢氏的词在纳兰的词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是他的词中最为生动感人的佳作。
很多人都知道后海北沿的醇亲王府是末代皇帝溥仪的出生地,但很少有人知道,这座王府最早的主人,是康熙朝大学士明珠,明珠的长子,清代最著名的词人纳兰性德就出生在这个大宅里。因为历史变迁,这里已难寻纳兰性德的生活痕迹。实际上,要想更好地了解这位词人的生平与经历,位于海淀区北部上庄区的纳兰性德史迹陈列馆是个不错的选择,这里最初是明珠和家人的一处乡下郊园,也是纳兰家族的墓地所在,这里有不少纳兰家族的遗存,也能了解更多关于纳兰性德的故事。

纳兰性德画像
因避讳改“成德”为“性德”
顺治十一年腊月(公元1655年1月),纳兰性德出生在一个显赫的家庭,原名成德,字容若。他的父亲纳兰明珠,曾先后担任内务府总管(皇帝的大管家)、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要职,康熙朝的几件安国大事:灭三藩、收台湾、东定俄罗斯、西平准噶尔、治理黄淮,明珠都参与策定并起了重要的作用。其母觉罗氏是皇族,乃是多尔衮兄长阿济格(北京著名的地标“八王坟”,便是因阿济格墓而得名)的女儿。
纳兰性德生活的时期正是其父在朝内如日中天的阶段。明珠家的府邸在什刹海北侧,即今醇亲王府处(1949年后醇亲王府归国家宗教事务局等单位使用,花园则成为宋庆龄同志在北京的住所,现作为故居对游人开放)。这处府邸从乾隆十五年的京城全图中我们能够隐约看到其规模。当时周边还有不少四合院及空地。后来明珠家族衰败,这座府邸先是被和珅据为己有,和珅倒台后被嘉庆皇帝赐给了自己的皇兄成亲王永瑆。永瑆去世后他的后人在这座府邸中又居住了几十年。到了光绪年间,这座王府又转手赐给了光绪皇帝的生父醇亲王奕譞。因此时至今日,这里都被称作“醇亲王府”。醇亲王家族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而出自醇亲王谱系的末代皇帝溥仪,也即降生在这座府邸之内。
明珠为他起名为纳兰成德,取“君子以成德为行”之意,即君子以成熟的德行为表率。康熙十四年(1675年),康熙皇帝立最为钟爱的皇二子为太子,皇太子乳名保成,和容若的名字中都有一个“成”字。于是,为避保成名讳,纳兰成德将自己的名字改作纳兰性德,第二年,保成改名胤礽,纳兰性德也把名字改回来,还是叫纳兰成德。算来,纳兰性德这个名字只是用了一年的时间。不过后来,不管历史上,还是家族族谱上,记载的都是纳兰性德这个名字,而“成德”这两个字就逐渐地被人遗忘了。
纳兰性德天资聪敏,十八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十九岁参加会试中第,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这一时期的纳兰性德发奋苦读,拜徐乾学为师。在名师指导下,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皇帝赏识。他还把自己熟读经史的见闻感悟整理成文,编成四卷《渌水亭杂识》,当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等知识,表现出相当广博的学识和爱好。
纳兰性德成为进士时年仅二十二岁,康熙爱其才,又因纳兰出身显赫,故被康熙留在身边授三等侍卫,不久后晋升为一等侍卫,多次随康熙出巡。还曾奉旨出使梭龙,考察沙俄侵边情况。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性德邀约好友赋诗唱和。第二日,性德患寒疾,七日后病故。纳兰性德后葬于海淀区上庄乡上庄村北的纳兰家族墓地中。
家族墓地附近建有明府花园
除了在什刹海的府邸,纳兰家族在北京海淀区上庄乡皂甲屯附近也有一片比较集中的居所。当年,纳兰性德的祖上因为征战有功,在京师西北皂甲屯一带有圈地,这里一直是明珠的乡下郊园,后来,明珠在皂甲屯修建祖坟。修完祖坟后,明珠在南面隔河重建了新的庄园以及祠堂等建筑,当地人称明府花园。

位于海淀上庄的东岳庙后殿西侧转角殿,这里曾供奉纳兰家族的牌位。
纳兰家族墓则位于宅园北侧,分为南北两处墓地,分别称为南寿地和北寿地。这里共埋葬了纳兰家族五代21人,并且在园寝区域内建有享殿、石供案、碑亭等建筑,规模极其宏大,在当地被称为“小十三陵”。在明府花园附近,还住有不少守墓人。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纳兰家族墓地最后一位安寝的揆叙夫人耿氏,向康熙帝奏陈:“更臣妾有使女十人,太监杨植伏侍日久,听伊等从父母自去或与臣妾守坟墓。又前年曾挑家人三十二房,二十房已往皂甲屯守臣夫坟墓,其胡然、王联奎、安畲、彭寿、三小子、长岱十二房亦与臣妾守墓。”从这篇文字可知,仅揆叙及其夫人去世后,看坟守墓之人就有将近40余户。
后来这里发展为村落,便被改名为“立新庄”。随着这座“新村”的规模不断扩大,逐渐和西侧的一个名为“尚庄”的村落合并为一体,所以“立新庄”也便利用了“尚庄”的发音而改名为“上庄”了。
可惜的是,纳兰家族的墓葬基本都被平毁,现存与纳兰家族有关联的就是他们的“家庙”——位于上庄乡永泰庄的东岳庙。据永泰庄东岳庙《重修东岳行宫碑记》记载,明珠每年都要到祖坟扫墓祭祖,见附近三座古刹年久失修,就有了修复之心。但因繁忙,一直未能如愿。临终之前,嘱咐总管安尚仁,一定要完成修庙夙愿。安尚仁于十年后大兴土木,用了三年时间,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将东岳庙、龙母庙、真武庙修葺一新。为了让后人记住纳兰家族修庙的功德,安尚仁将东岳庙的西转角殿设为纳兰家族祠堂,在龙母庙和真武庙供奉明珠牌位。
但由于年久失修,目前东岳庙的保存状况令人担忧。庙宇最南端的建筑为三座门式的山门。其中西门已经无存。中门立柱上六攒重昂单翅斗拱建筑样式十分独特,值得一观。山门内东西原有钟鼓楼,但如今鼓楼已毁,唯余钟楼。钟鼓楼北侧是瞻岱之门,它是供奉东岳大帝的正殿,大殿两侧原为东西配殿,供奉十殿阎君塑像。如今东西配殿只余台基,其上的建筑系后世增建。正殿之后为后殿,两侧各有转角殿五间。其中西侧转角殿为供奉纳兰家族先人影像和牌位的地方,但由于岁月的变迁,这里已经完全改变了原有的风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