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汉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6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英國《金融時報》: 中國對報復美企持謹慎態度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580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8-24 20:29: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美國打壓中國科技企業引發在華美企將受報復的猜測,但分析人士認為,中國不想破壞美企帶來的經濟利益和創新。




  2020年8月20日 22:28 英國《金融時報》 楊緣 , Nian Liu , 馬思潭 北京報導


  特朗普政府將矛頭對準中國最大的一些科技集團,引發人們對美國企業將遭受強有力報復的擔憂。


  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本月簽署的行政命令,可能會打擊字節跳動(ByteDance)和騰訊(Tencent)的業務,前者是中國最有價值的初創企業,後者按市值計算是中國第二大科技公司。本周一,華盛頓方面採取行動,切斷華為與全球供應商的聯繫。一些人士表示,這可能對這家中國電信設備集團構成致命威脅。


  不過,儘管面臨針對在華美國企業出台相應限制措施的政治壓力越來越大,但中國政府歷來不願實施這樣的報復。分析人士認為,中國官員將繼續保持克制,因為他們不願破壞美國企業給中國帶來的經濟利益和創新。


  「中國政府對抗美國措施的關鍵方式之一就是把外國公司和投資者留在中國,」研究公司Plenum的分析師Sean Ding表示。


  2019年3月,中國政府宣布將擬定一份「不可靠實體名單」,列入損害中國利益的企業。自那以來,投資者一直擔心中國會當真打擊外國企業。但這份名單到現在還沒有落實,也沒有其他任何懲罰措施。


  對許多美國公司——從科技集團到汽車製造商——來說,中國是巨大的市場。美國半導體製造商高通(Qualcomm)約三分之二的收入來自中國。許多美國品牌——從耐克(Nike)到星巴克(Starbucks)——超過十分之一的銷售額依賴於中國消費者。


  但在華美國企業基本上沒有被中國政府實施限制或被發起調查。


  作為華為(Huawei)在智慧手機市場的強勁競爭對手,蘋果(Apple)在中國的營收繼續增長,儘管蘋果最近因其應用商店App Store上的遊戲版號問題與監管機構發生了爭執。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數據顯示,iPhone第二季度在中國的銷量增長了三分之一。


  分析人士說,美國針對華為的最新制裁顯然是一種挑釁。中國商務部研究員梅新育表示,這家電信設備集團——在中國政府發展5G移動技術的雄心中處於核心地位——在戰略上遠比字節跳動和騰訊更為重要。美國商務部對華為的最新限制被一些人描述為「死刑判決」。


  梅新育表示,中國政府的實體清單是「表明準備戰鬥」的信號,但他認為,官員們可能會轉而試圖佔據道義制高點,而不是要採取以牙還牙的措施。


  「考慮到美國目前的做法,對中國最有利的做法不是簡單地進行報復,而是樹立中國是最可靠供應商和客戶的形象,不會隨意中斷供應或中止合同。」


  不過也有一些人士認為,北京方面的迴旋餘地有限。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者時殷弘表示,「中國在高科技領域進行報復的能力非常有限」,且在許多行業,中國仍熱切希望吸引外國投資。他表示:「我認為,中國不會採取任何針鋒相對的報復措施。」


  分析人士還指出,在華美國企業往往與中國企業緊密融合在一起,比如通過合資。如果中國把矛頭對準美國企業,就有可能造成附帶損害。


  例如,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在中國的汽車銷量超過在美國的銷量。但其與中資汽車公司擁有合資企業意味著,如果中國當局將通用汽車列為報復對象,中國本土汽車行業也會遭受損失。


  「如果他們報復通用汽車,則可能也會傷害通用汽車的中國合作夥伴上汽集團(SAIC Motor),」諮詢公司Sino Auto Insights創始人塗樂表示。


  塗樂表示,那樣做的附帶損害可能太大,尤其是在政府希望汽車行業成為中國經濟從新冠疫情中復甦的驅動力之際。


  一些高管指出,通常只有在中國認為外企進入會幫助本土產業——比如投資銀行、電動汽車和軟體開發——發展的情況下,它們才會獲得市場準入。這表明,一旦它們被請進中國,中國基本上沒有動機再把它們趕走。


  「只要你幫助中國發展,中國政府就不在乎你來自哪裡,」中國歐盟商會(EU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主席伍德克(Joerg Wuttke)表示,「在供應鏈的某些環節,中國仍面臨巨大缺口。他們看重的一個事實是,美國的投資是高科技投資,能夠幫助在中國建立供應鏈。」


  中國政府可能也對實施日後難以取消的措施持謹慎態度。三年前,針對韓國部署導彈防禦系統的計劃,中國國內民族主義情緒高漲,消費者抵制韓國商品和企業。


  「中國不希望衝突升級,他們希望保持門戶開放。制裁實施後要取消非常、非常困難,因為你必須從政治上向國內民眾進行解釋,」伍德克表示。


  譯者/何黎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上述资料恕不公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5-10-20 01:58 , Processed in 0.07138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