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汉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深度:中国绝密利器一发能打沉航母 技术竟源自中亚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578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4-22 15:51: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6年04月22日 11:21 新浪军事 微博


  微博微信空间分享添加喜爱293


  '" frameBorder=0 width=300 allowTransparency name=sinaadtk_sandbox_id_0 marginWidth=0 scrolling=no>


  '" frameBorder=0 width=300 allowTransparency name=sinaadtk_sandbox_id_1 marginWidth=0 scrolling=no>


  '" frameBorder=0 width=300 allowTransparency name=sinaadtk_sandbox_id_2 marginWidth=0 scrolling=no>


  '" frameBorder=0 width=300 allowTransparency name=sinaadtk_sandbox_id_3 marginWidth=0 scrolling=no>


  


  


  新浪扶翼行业专区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在水下打击武器中,威力最强大效果、最好的自然就是鱼雷了。尤其是现在各种重型鱼雷,上百公斤的战斗部说谁穿就穿。无论对方是航空母舰还是万吨战舰,在重型鱼雷的轰击下只需一发就能被折断成2节,完全就跟纸糊似得。尤其是现在在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的超高速空气泡鱼雷,这种鱼雷的末端速度可达200-300公里,现有的拦截手段和欺骗手段完全无效。高速加上大当量弹头,可称得上完美的水下巨兽杀手。


  


  现在,中国已经装备了被外界称为“鱼-11”的高速重型鱼雷,这是一种尾流引导鱼雷,弹头重量300公斤,最大水下速度72节,射程90公里,这一鱼雷技术已经跟美英装备的MK48系列鱼雷最新型号处在同一技术水平线上。不过中国并不满足,根据新加坡《南华早报》的报道,中国正在基于鱼-11重型鱼雷开发新型的超空泡攻击鱼雷。


  


  最早研发超空泡火箭鱼雷技术的,是前苏联,其研发的的“暴风雪”型火箭鱼雷,最高航速可达200节,在这样的高速下甚至可以不需要战斗部就能对敌人舰艇发动毁灭打击,依靠动能就可以做到一发两段;而且它的射程可达97公里,也比传统鱼雷的航程上有优势。这种高速鱼雷目前在伊朗也有装备,伊朗称其为“鲸鱼”鱼雷,据信最早技术来源就是俄罗斯。不过伊朗花了接近20年时间才在第三方的帮助下完成,可见开发这种超高速火箭鱼雷技术难度还是相当高的。


  


  超空泡技术是利用形成空腔气泡隔绝水和物体,使得水下的物体可以降低阻力,获得高速航行的技术。前苏联研究人员最早把这一领域技术转化成了现实武器应用。不过中国的科研工作者似乎走的更远,根据中国某工业大学对外展示的超空泡领域研究成果:中国现在已经可以利用超空泡技术使得水下实验品进入到超音速领域。这个是苏联的“暴风雪”火箭鱼雷所不能达到的技术高度,可以说中国这种技术已经超过了前苏联时机的技术瓶颈。


  


  所以当中国对外宣布已经猎装超空泡鱼雷的时候,俄罗斯断然否认了跟中国的存在技术关系。俄方研究人员认为,中国的超空泡鱼雷技术模式和发展思路跟俄罗斯有极大的不同:中国研究空泡1型火箭鱼雷最高时速在300节左右,并且装备了俄罗斯还在研究的高速光纤指令制导系统,使得只知道一条线的撞向敌人的超空泡鱼雷能够获得制导能力,这一技术俄罗斯目前还不具备。


  至于中国到底从何处获得相关技术,普遍认为中国是从苏联以前的加盟共和国-哈萨克斯坦手中获得相关技术。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从哈萨克斯坦获得了40枚BA-111超空泡火箭鱼雷。虽然当时也曾提出向俄罗斯购买过,但是俄罗斯以此项技术属于绝密为由拒绝出口给中国。没想到中国竟然在哈萨克斯坦这个小兄弟国家寻获库存储备,为以后的研究打下的基础。伊朗在仿制俄罗斯的“暴风雪”鱼雷的时候,获得的第三国技术支持极有可能是中国。(作者署名:无名高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上述资料恕不公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5-10-19 07:01 , Processed in 0.07377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