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是不少高校的畢業季,畢業即失業?受川普政策收緊影響,雇主對替外籍員工申辦工作簽證不積極,導致不少畢業生紛紛選擇回國發展,海歸競爭力雖不如從前,但還是有用。
就業網站業者王昊王表示,今年就業情況和去年總體差不多,但受簽證政策不斷收緊的影響,很多畢業生選擇回中國發展,尤其文科專業的畢業生回國比例最高,相比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還是傾向留在美國。很大程度和雇主態度有關,雇主替外籍員工辦理工作簽證越來越難,不僅有H-1B抽籤抽不中的風險,而且不少企業都傾向照顧當地人就業,美國人優先,甚至一些華人企業也是如此,更願意雇用有身分的人。相對之下,中國高校來美國攬才卻很踴躍,不少招聘會上都有中國高校的身影。
他說,現在畢業生對回國發展並不排斥且持開放態度,中國在科技、金融業方面一樣有好機會,海歸雖然競爭力下降,但在英語能力和視野方面一樣具有競爭力。
負責為海歸解決回國就業身分問題的業者王小姐說,很多畢業生在畢業前就開始找工作和實習,那些找不到理想工作的人選擇回國,不像以前還需要透過「掛靠」學校,維持在美國的合法身分。回國並不是地獄,在中國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一樣有好的工作機會。
畢業生劉同學是生物科技博士,他表示,這個專業以前很好找工作,但是現在很多企業選擇不替外籍員工辦身分,讓他的選擇變得侷限。他已開始往中國高校和企業投簡歷,只要薪水合適,回國發展也挺好的,總比在美國背井離鄉又沒前途和「錢途」好。
文科生王同學說,非金融專業的文科生,在美國找工作難一直都如此,她遞了80多分簡歷,多數沒有回音,有回音的面試最終也沒通過,給Offer的公司薪水不高,她計畫回國。她看了太多學姐們為了拿身分付出青春和血汗的經歷,她覺得回國不僅能和父母團聚,而且國內是主場,有能力的人到哪裡都能發光,不一定要在美國。將來想回美國也有別的辦法,不能讓身分限制視野。
主修計算機科學的俞同學拿到北加州一家大公司的職位,他說,這個專業即使將來回國,也需要在美國大企業鍍金,大企業福利好平台好,他覺得美國很適合他。
南加大畢業生黃同學說,身邊不少同學的態度都是如果能留在美國,就待幾年鍍金,如果不能留,回國也不是世界末日。很多碩士同學第一年就開始找實習,目的是積累一些經驗,就算不能留在美國,回中國後簡歷也好看。
MBA畢業生趙小姐最近找到金融理財的工作,她說,為了找這份工作她投了上百的簡歷,光是面試就參加了好幾場,她的優勢是不需要公司辦身分,這樣她的選擇比其他中國同學廣泛很多,但即使這樣,也花費了好幾個月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