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汉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国的新冷战:限制留学生,访问学者签证!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59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0-30 14:15: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新鲜人 于 2018-10-30 14:21 编辑


2018.03.21 作者:西雅图雷尼尔
 
  最近中美之间的贸易冲突,进一步升级。路透社报道,美国正在考虑针对中国的科技产品征收600亿美元的关税。

  这个已经不是说一帮人瞎想想,而是已经进入政策制定阶段了。而这个政策的核心目的就是针对双平衡中的贸易赤字平衡

 工作机会和资金的双回流,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的双平衡。

 据白宫官员介绍,这些措施是旨在减少美国巨额贸易赤字政策的一部分。特朗普总统表示,他希望中国能够提出一项计划,将中国与美国的3,750亿美元商品贸易顺差削减1000亿美元。


 而中方最近的举措让美方非常愤怒:


 中国宣布2017年对美国的顺差增加了10%。是有史以来最高的一年

 玩文字游戏。当发现有史以来最高的顺差让特朗普下不来台之后,改口又称顺差统计口径问题,其实没那么大。

 所以美方酝酿出台第二波贸易战措施,正在考虑的措施包括:


 白宫官员说,上周白宫与商务部,国防部,经济顾问委员会和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官员,详细讨论了这些选项。


 另外除了这些单边措施之外,美国政府还在考虑向世界贸易组织提交一系列针对中国的案件,指控各种违反贸易规则的行为。


  目标中国制造2025


 美国其实对那些产品增加关税,如何增加也是一头雾水,毕竟中国制造充斥着美国的大大小小商店。



 前几年在美国找一样不是made in china的很难


  而前些年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报告,为他们指明了方向。所以关税会重点针对报告中的产品和技术。比如机器人,半导体和电动汽车在内的多个技术领域。所以以后中资公司想收购半导体公司,会困难很多。


  为了防止技术的输出与流失,美国还在考虑限制向在美国工作和学习的中国人发放的签证数量。另外也白宫正在讨论是否结束10年签证计划。但此类努力肯定会引起美国大学的强烈反对,因为美国大学严重依赖中国学生的收入。尽管如此,有些不需要通过议会的政策已经开始实行了,比如 CPT的以后会很难弄了。



 在企业界方面,尽管美国大多数企业大力支持对中国在贸易方面施加压力。但也有许多公司都担心,征收关税会加剧中国的报复行为,并会增加美国企业的成本。


  小结


  最近美国推出针对性贸易政策的密度,强度越来越大,牵涉范围越来越广。可以看到美国政府现在的贸易政策的制定已经由鹰派全面接手了。


  签证政策的变化和留学政策的变化可能对于普通人的影响特别大。现在的政策还没有完全推出来,还在制定阶段。很可能出台的最终版本政策是,把制造2025上的专业加入到和核,生化等敏感专业中去。 这样既不影响美国大学捞钱,又不担心技术优势流失。但是最后什么样,谁也无法说清楚。


  最后建议手里没有10年签证的赶紧去办一个,10年签证快过期的去更新一下,有留学计划的,建议提前做好准备。
  怀最乐观的态度,做最坏的打算。


  本文参考:
  www.wsj.com/articles/trump-takes ... et-china-1521106203
  Trade measures against Beijing would also include investment restrictions and visa limits to convince China to stop pressuring U.S。 firms to transfer technology[/url]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坚持篇篇原创。转发就是最大的支持!


  本文作者系新浪国际旗下“地球日报”自媒体联盟成员,授权稿件,转载需获原作者许可。文章言论不代表新浪观点。

本文由地球日报转码显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上述资料恕不公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5-10-28 13:43 , Processed in 0.07235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