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汉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7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俄军被指60小时可击溃北约 西方最怕武器曝光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746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4-26 13:43: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6-4-27 00:39| 来源:中国军网


  


  2016年4月22日,准备参加今年5月9日卫国战争胜利纪念的俄军再次进行了阅兵式大彩排。目前,在训练场的模拟受阅已经进行了至少两次,接下来应该就是红场实地预演了。基本上今年的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日阅兵式主战装备还是以去年出现的新型装备为主。图为俄罗斯胜利日阅兵彩排上的俄军坦克。


  俄罗斯与西方激战舆论场


  美俄在舆论战领域拥有丰富的斗争经验,攻击与报复交替展开


  乌克兰危机以来,俄罗斯与西方关系长期处于僵持停滞状态,虽未兵戎相见,但官方与媒体间的攻讦与约架声不绝于耳。美国驻欧洲海军司令马克·弗格森日前公开表示,俄潜艇活动已提升至冷战水平,“导弹和攻击型潜艇,无论在数量、性能、活动范围还是侵略性上都是20年来未曾见过的”。


  美高官再次挑动“俄罗斯军事威胁”论调,无疑将再度推高双方在舆论场中的冲突态势。而兴起于信息网络时代的舆论战与传统的火力战一道,成为双方博弈地区乃至全球战略利益的“软”“硬”实力。


  


  据北约海军的一名高层官员说,俄罗斯潜艇目前在北大西洋的活动等同于甚至超越了其在冷战时期的水平。北约海军司令部司令官、海军中将克莱夫·约翰斯通说,北大西洋再一次成为全联盟“关切”的区域。他麾下的潜艇编队的指挥官们近来报告称,“当前俄罗斯潜艇的活动较之冷战以来的任何时期都要多”。图为俄海军潜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上述资料恕不公开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7463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4-26 13:44:09 | 只看该作者
 “俄军力威胁”掀波澜

  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采访时,马克·弗格森从俄海军潜艇发展规模、现代化程度、战备水平以及美俄水下力量对比等层面,全面“解读”了俄海基核攻击力量的现实威胁,直言“这体现出一个令人担忧的战略世界观”。北约盟军前最高指挥官、退役上将詹姆斯·斯塔夫里迪斯也在当天的节目中表示:“俄潜艇对美国航母作战群构成了生死攸关的威胁”。

  可以说,自乌克兰危机以来,俄军事手段对地区格局的影响就已成为西方国家炒作的焦点,特别是在俄罗斯强势介入中东反恐斗争之后,为削弱其军事打击效果所带来的政治效应,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媒体极力鼓噪俄军事威胁,为持续全面围堵俄罗斯助力造势。这其中,战略核遏制力量、新型作战单元和武装力量现代化调整转型,成为西方渲染威胁的主要领域。

  今年3月,西方媒体就曾密集炒作“俄核战威胁欧洲安全”,英国《镜报》《每日快报》以“普京前助手发出欧洲濒临核战争的警告”“俄含蓄的武力示威”为题刊文,评论俄核武发展“使欧洲陷入危险的中心”。

  事件缘由是俄总统办公厅主任、前外长伊万诺夫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的一场非官方论坛中表示,因乌克兰危机,俄与西方的部分对话谈判联络机制失效,相关方正在卷入新一轮军备竞赛,而欧洲已成为这场军备竞赛的中心。他同时表示,若美在波兰部署反导系统,俄也将在加里宁格勒部署反导系统。

  西方媒体选择性地摘录了这番表态,并制造出“俄向欧洲发出核威胁”的新闻报道。俄卫星新闻网就此评论称,这种炒作核能力、单纯强调俄军威慑力建设负面影响的报道,意在为进一步军力封控俄西部边境寻找借口。

  与媒体相呼应,西方智库也以军事力量评估为名,引导舆论对俄军事发展状况表示担忧。美综合性战略研究机构兰德公司此前也公布名为《北约东侧威胁加剧》的报告称“俄罗斯可在60小时击溃北约”。报告以兵棋推演的方式得出最终结论:俄军入侵至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首都塔林和里加市郊的最长时间不超过60个小时,最短可能仅用36小时。

  该报告一出炉,便被《商业内幕者》、英国广播公司等媒介高频率转发,俄对东欧军事威胁再度甚嚣尘上。从报告发布时机看,适逢美宣布向欧洲驻军投入34亿美元军事预算和增派两个重型装备旅之时,服务战略决策意味浓重。

  与此同时,美及北约军方作为“俄军事威胁论”的利益攸关方,也频繁利用公开场合向外界“披露”俄军力的前沿威胁。美国、英国、挪威、丹麦等国国防部连续发布俄战略轰炸机在美东海岸、英吉利海峡、北冰洋地区的战略巡航图片信息,渲染“俄机临近边境飞行”“进入防空识别区”等敏感事态;俄举行战略打击演习期间,北约多位军方人士还对媒体所称的“齐射16枚弹道导弹”一事多方评价,并分析威胁。而最近,包括美防长卡特在内的多名美军方要员对俄苏-24战机低空飞越美舰以及近距离接近美RC-135型战略侦察机情况进行指责,强调俄方的“不专业”和“不负责任”。

  分析人士指出,美国等西方国家有意将俄军事领域的举措延伸至舆论场合,通过夸大和渲染俄武装力量的现实威胁,在军费开支、军队建设和军力预置方面服务本国总体国家战略。但这种基于利益而非现实安全实际的舆论引导,可能导致西方与俄罗斯关系的持续走低,并引发其他领域的“口水仗”。


  西方施展多方位“绞杀”

  俄常驻欧盟代表弗拉基米尔·奇若夫曾表示,欧盟和北约对俄罗斯产生畏惧的原因可能是西方舆论的宣传效果,这也从一个角度反映出西方正在全方位地展开对俄舆论战。比如,在影视作品中,为了“渲染俄罗斯的军事入侵威胁”,英国广播公司2月就播放了一档名为“第三次世界大战:指挥所”的节目,假想俄罗斯对拉脱维亚、瑞典等国实施核打击,美国被迫使用核武器进行还击,从而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情节。影片在波罗的海沿岸等临俄国家内部引发争议,亲西方势力和部分国内右翼力量呼吁政府,加强北约在当地驻军规模。

  在外交领域,当俄罗斯直接军事介入叙利亚战争后,西方的舆论战“攻势”随即展开。路透社就曾评价道,在意识形态领域存在明显差异的两个强权国家的中东地缘斗法中,舆论信息领域的“有限范围”战争始终存在,且愈演愈烈。事实也的确是如此,包括美国国务卿、防长、参联会主席和情报局局长在内的高官频频发声,批评俄在叙军事行动旨在维护巴沙尔政权,以反恐之名对叙反政府组织进行空袭,美国国务卿克里更以“俄拖延时间和不配合”为由,指责俄方在叙利亚政治和平谈判进程中消极应对,致使这一关键渠道难以有效维系。

  此外,西方还通过渲染“俄空袭造成无辜平民伤亡”“俄将因卷入战争泥潭而加速衰亡”等信息,对俄进行直接攻击。比如,西方国家媒体2月15日密集炒作“俄战机轰炸了无国界医护组织在叙利亚阿勒颇和伊德利卜的至少5所医疗机构和2所学校,造成50人死亡”。

  在此基础上,还有一些媒体借助战场耗费、国际油价走势和联合制裁影响,继续唱衰俄国内经济形势。如美国《华盛顿邮报》刊文称“面对国内严酷的经济现实,普京企图动用军事力量维护地缘政治的野心难以膨胀”,《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则列举一系列数据分析称“俄不得不承认他不能持续负担军备现代化和经济结构转型进程”。美《一周》周刊更是直言,受经济拖累的俄罗斯难以“重回大国”。

  值得注意的是,在交锋过程中,西方媒体的舆论战“枪口”不止对着俄罗斯,很多时候是直接指向普京总统本人,并通过独立调查、权威机构置评、民间智库报告和证据展示等方式制造舆论影响。在本月俄组建国民近卫军后,《华盛顿邮报》即评论称,普京此举旨在效仿首位沙皇伊凡·雷帝组建“奥普里希尼基”近卫军的模式,为极权统治打造维稳力量。最近在美国流传的、有关普京及其亲属奢靡生活的“内幕证据”也成为西方媒体炒作的焦点,此前,它们还持续炒作普京患疾和亲信“戴名表”“住豪宅”等新闻。


上述资料恕不公开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7463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4-26 13:44:51 | 只看该作者
  4月15日,曾为普京撰写传记的德国自由撰稿人鲍里斯·赖特舒斯特,在“德国情报机构的帮助下”出版了新书《普京的潜伏战》,书中罗列了一系列德国方面的情报资料,描绘了普京在面对欧洲国家时“狡猾多变”“唯利是图”的“真实面目”。书中宣称,普京依托一所名为“西斯特玛”的格斗学校,在西方国家建立了一支250-300人的隐蔽作战部队,“在目标地区制造骚乱引发社会的动荡”。

  据介绍,赖特舒斯特曾在法新社、德新社和莫斯科“关注”栏目担任记者评论员,预计此书将在一定程度上抬高对俄防范和抵制普京的呼声。总的来看,作为新形态战争样式,舆论战具有多领域扩散外溢的特点,西方一些国家利用话语权优势加紧对俄罗斯和普京个人进行全方位“软”杀伤,旨在进一步排挤孤立普京治下的俄罗斯,巩固其国际秩序主导者的地位。

  

  俄罗斯目前的任务是维持敌对状态的中止,尽管其飞机将继续实施对“伊斯兰国”以及“救国阵线”的打击。俄罗斯的军事专家和顾问将继续在所有层面上(从将领到士兵)训练、装备、计划并协助叙利亚的行动。据普京称,目前的部队令俄罗斯能够在阿萨德和反对派部队之间维持“均势”。图为欢迎俄军回家的叙利亚民众。


  俄多层面进行回击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布鲁金斯”外交关系委员会曾举例分析俄最令西方忌惮的几大武器。其中,俄在最近几场战争中多种手段虚实结合的信息战战法赫然在列。在美国智库看来,俄擅长将技术手段与媒体宣传有效结合,配合政治和军事活动。如在格鲁吉亚和乌克兰东部战场上,俄曾利用“技术入侵”和“媒体信息优势”,向外界展示俄在地区冲突中“维和”“道义”的正面形象,直接回击西方“侵略他国主权”的指责。

  在意识形态领域,则主要通过“今日俄罗斯”等媒体,以评论等形式在亲俄国家内淡化反俄论调,并在新版军事学说中明确强化对信息战、舆论战技术和财力支持力度。针对西方媒体关于俄轰炸叙反对派而非“伊斯兰国”的指责,俄媒体也给予正面回击,通过连续发布战机空袭实时视频,反击西方舆论攻击。俄罗斯还通过军事专家和国防部网站对俄打击“伊斯兰国”经费情况进行公布和评估,指出军事开支仅占全年3%~5%左右,“远不至于拖垮俄罗斯”。

  与此同时,俄一直在加大境内西方思想渗透的防反工作,通过关闭反俄宣传媒介和非政府机构、加强爱国主义宣传、收缴反俄书籍图册等方式,防止西方敌对思潮的蔓延。


  大国较劲的混合战

  分析人士指出,舆论场上的较劲已成为一些国家总体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轮番上阵”的舆论战,美国得以向国内民众多角度全方位展示自己“世界警察”的形象,并在渲染俄现实威胁过程中与欧洲等国捆绑,继续扮演地区盟主的角色。

  俄在积极反击的同时,也通过“宣传战”将舆论场打造成宣介政策、提升影响的重要平台,比如,通过对比美空袭战绩,宣扬“持续几周的打击效果胜过美国一年的空袭”,营造自身“负责任大国形象”;利用媒体展示俄军转型成果,弥合与欧分歧,重塑在中东的地缘影响力。而在现实层面,舆论战这种新形态的国家间斗争样式,已推动世界主要国家在军事等领域进行转型调整。

  正因为此,在卢布贬值、油价下跌的经济态势下,俄总统普京仍要求财政部保持对“今日俄罗斯”国际通讯社等外宣媒体40%的预算增长。与之相应,北约成立一个代号为“东部战略通信小组”的对俄反宣传机构,利用传统与社交媒体,对“东部邻国”发起媒体攻势。

  分析人士指出,就发展趋势而言,俄与西方在看不见硝烟的信息战场上已不再满足于争夺一时一事上的话语权和主动权,而是将谋求现代战争中舆论场上的非对称优势作为终极目标。作为经历过冷战和现代军事转型发展的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美俄在舆论战领域拥有丰富的斗争经验,攻击与报复交替展开,如美《战略之页》所言,对俄美而言,无论是思想领域的“颜色革命”,还是俄在几场局部冲突中手法娴熟、手段多样的“新闻战”,双方的舆论场交锋更多反映的是彼此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和信任度的极度缺失。

上述资料恕不公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6-11 09:03 , Processed in 0.11933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