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汉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FT中文網:全球變局下的中國與不結盟運動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579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8-30 20:46: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蘇夢夏:不結盟運動的基本原則和國際關係學中的「現實主義」截然不同,它無疑是國際關係史上最具浪漫色彩的一頁。





  2020年8月30日 15:58 蘇夢夏(Larisa Smirnova) 為FT中文網撰稿


  「在更遠的地方住著藏民,過去他們吃自己死去的父母,因為孝心的緣故,他們必須把自己的肝腹作為父母的墳墓。但現在他們放棄了這一習俗,因為這引起了所有其他民族的厭惡。」


  15世紀特維爾的商人阿凡尼•尼基丁(Afanasy Nikitin)在旅行記《三大洋彼岸的旅行》中這樣寫道。尼基丁不如馬可•波羅有名嗎?我們不這麼認為。


  美國力量展示的傲慢如何導致了自由主義的幻滅?


  我是俄羅斯特維爾人,五歲開始學外語。作為一名外語學習者,以及最終作為國際旅行者和國際關係評論者,我的職業生涯經歷了兩次重大危機:第一次危機與北約轟炸南斯拉夫有關,第二次危機始於烏克蘭戰爭。


  第一次危機期間,我的文章《一個小女孩反抗北約的起義》(俄文,我當時16歲)發表於俄羅斯媒體。這篇文章講述了我被法國背叛的感覺,因為法國選擇加入美國為首的盟軍,我當時正在學法語。


  第二次危機期間,我發表了一篇文章,完整版發在香港,縮減版在中國大陸。這篇文章的觀點是,烏克蘭戰爭對各方都是損失。完整版見《俄羅斯、烏克蘭和歐盟》。縮減版見《烏克蘭和俄羅斯需要妥協》。


  第一次危機後不久,我獲得了一個機會,遍游歐洲:從西班牙出發,穿越法國,到德國的柏林(在那裡我親眼看到了柏林牆遺址,並住在一家位於前東德的旅館裡),再到芬蘭,在維堡附近穿越芬俄邊界回國,然後坐火車回到家鄉特維爾。第二次危機後,我遊歷了「美國影響下的太平洋地區」,包括台灣、關島和密克羅尼西亞聯邦,最後回到中國沿海城市廈門,我現在稱廈門為「我女兒的出生地」。


  在這兩次旅行中,我都發現了美國的力量和美國的軍事機器,這讓我在心理上很不舒服,所以通常會詳細記述見聞的我,這兩次都覺得不得不長時間地保持沉默。


  在我最近的這次危機期間,為了「治癒」自己,我還在亞馬遜網站上購買了大量的英文出版物,諸如「印度如何看待世界?」「中國如何……」「俄羅斯如何……」這樣的書名。這些書,儘管其中的一些是由傑出的人寫的,寫得非常好,但似乎不能代表這些國家的真實觀點,無論是印度、中國還是俄羅斯。這些書代表了生活在美國、在美國大學學習的印度人、俄羅斯人和中國人的觀點,反映了美國教授對這些國家的政治的觀點。


  但是,這些國家的人們的真實觀點是什麼呢?


  來自南斯拉夫的見解


  「事實上的國際政治秩序從1999年起就不存在了,」 佐蘭•維托洛維奇(Zoran Vitorovic)說。他是一位駐瑞士的南斯拉夫東西方溝通活動人士,是我在莫斯科國立大學最近主辦的一場關於數字外交的Zoom會議上遇到的。 「在北約轟炸南斯拉夫而聯合國安理會未做出任何決議後,幾乎每一年國際政治舞台上都會發生一些事,這些事越來越清楚地證明,國際多邊組織,特别是聯合國,今天只是在形式上存在,沒有真正的政治權力。每個國家都在嘗試,或者已經在嘗試,做只對本國有益的事。問題是,如果一個國家擁有追求自我利益的任何形式的力量(政治、金融、軍事力量),他們就會嘗試違反所有國際公約,這種可能性是非常高的。」


  不結盟運動的基本原則和國際關係學中所謂的「現實主義」截然不同,最初主要是由南斯拉夫發起的,它無疑是國際關係史上最具浪漫色彩的一頁。1961年,25個不屬於任何軍事集團的國家的領導人在南斯拉夫貝爾格萊德開會,決定發起不結盟運動。


  「貝爾格萊德宣言」讀起來就像今天寫的一樣:


  「上述國家的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是在國際形勢急劇惡化、世界和平受到嚴重威脅的時刻舉行會議的。


  不結盟國家的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注意到,在以統治為基礎的舊秩序向以國家間合作為基礎的新秩序過渡的過程中,存在著可能導致世界衝突的危機……大國爭鬥導致世界大戰的可能性不能排除……戰爭風險對人類的威脅從未像今天這樣嚴重……各國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指出,全面徹底的裁軍應包括取消武裝力量、軍備和外國基地……」


  俄羅斯與不結盟運動


  上世紀90年代蘇聯解體後,隨著俄羅斯裁軍並撤出國外軍事基地,俄羅斯政治持續向不結盟運動的原則靠攏。同時,從1999年北約轟炸南斯拉夫開始,俄羅斯逐漸地、不大情願地走出了對自由主義的迷戀。


  順便說一句,在近幾個月我有機會在特維爾參加的自由主義者的聚會上,北約轟炸南斯拉夫事件仍留在大家的記憶中,被視為一場悲劇。例如,去年11月特維爾大學教授瓦萊里•斯米爾洛夫(Valery Smirnov)在特維爾的伊斯卡拉攝影博物館組織放映南斯拉夫電影《誰在那兒歌唱?》。斯米爾洛夫還是現已經不存在的自由派報紙《特維爾之聲》的前總編,1996年我的第一篇媒體文章就是在那份報紙上發表的。


  蘇聯解體後,不結盟運動也對俄羅斯的冷戰後立場表示支持,包括支持俄羅斯參加八國集團(G8),這是因為不結盟運動將俄羅斯視為多元化世界的基石之一。


  俄羅斯加入的其他組織(如金磚國家集團)的理念基礎也是權力、利益、經濟發展,以及最終爭奪世界領導權,然而不結盟運動最突出的思想理念之一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被稱為「和平之船」的「加利布」號遊艇曾載著南斯拉夫領導人約瑟普•布羅茲•鐵托前往印度和非洲,是不結盟運動的象徵之一。不結盟運動的領導者很多都來自於在國際政治舞台上不擁有主導性力量的國家,例如,除南斯拉夫和印度外,還有非洲的加納。加納總統克瓦米•恩克魯瑪曾是不結盟運動最傑出的領導者之一(他最終被迫流亡到幾內亞)。


  中國和不結盟運動


  不結盟運動從一開始就也對中國友好。「貝爾格萊德宣言」寫道:「所有參加大會的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國家建議聯合國大會在即將召開的會議上接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代表為中國在聯合國的唯一合法代表。」 中國雖然不是不結盟運動的創始成員國,但在1992年以觀察員身份加入了不結盟運動。


  可以說,中國在本世紀頭十年後期對不結盟運動表現出了最大程度的支持,當時中國的立場是,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之一,將一如既往地支持發展中國家圍繞國際關係核心問題的聯合行動。


  不結盟運動不僅至今存在,而且事實上,其成員國數量在2020年達到了120個,遠遠超過最初的25個。


  佐蘭•維托洛維奇評論道:「今天的世界充斥著貪婪和利己主義,在西方精英和新興超級大國的精英中存在著某種精英式的自閉,這些態度都會成為壓倒舊日世界的最後一根稻草,並會造成災難性的後果。」 他說:「儘管不結盟運動曾十分強大,但西歐和美國的政治圈和出版物對不結盟運動的各種活動完全置之不理,尤其是在1990年以後,彷彿這些活動不存在一樣。『西方精英內部』和『新/舊超級大國精英內部』的變革,在今天或許是保持全球穩定與和平最重要的因素。在這個大變革的時代,中國向不結盟運動提供支持,將有助於使不結盟運動恢復為一個增進溝通和理解的良好模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上述资料恕不公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5-10-19 18:34 , Processed in 0.05063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