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汉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13|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深圳滑坡现场彻夜施救直击:多处发现有生命迹象

[复制链接]

751

主题

1323

帖子

1万

积分

钻石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063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0 18:25: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华网

2015-12-21 06:37 来自 直击现场





11月20日晚,公安,消防、特警、卫生等部门近1500多人在现场全面开展救援工作。 东方IC 图

新华网12月21日消息,记者20日晚深入深圳市光明新区滑坡事故现场看到,来自广州、深圳等地的消防队员正在展开彻夜救援。截至20日23时,事故现场已发现多处有生命迹象的地点,各方正在加紧抢救。

20日11时40分许,广东深圳市光明新区凤凰社区恒泰裕工业园发生山体滑坡,附近西气东输管道发生爆炸。官方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日23时,事故中共有59人失联。

事故发生后,广东省委常委林少春、副省长刘志庚等赶赴现场。事故现场成立了指挥部,由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任总指挥,下设11个小组,统筹应急2000多人全面展开搜救工作。

目前,现场已经救出的7人已全部送往附近医院治疗,没有生命危险。

在展开彻夜救援的事故现场,天空下起了毛毛细雨。在十多万平方米的“泥流层”上,来自广州、深圳的消防队员正几人一组,手拿探测仪四处探测生命迹象。一旦发现有生命迹象,便插上一面红旗。

据现场救援消防队员说,目前共有五六处地点发现有生命迹象。记者现场看到,在标记有生命迹象的地点,挖掘机正在探照灯的照射下展开作业,消防队员站在一旁用生命探测仪引导指挥挖掘作业。

在事故附近,几十辆救护车云集,医护人员在焦虑地等待着前方的信息。“我们随时候命。抢救生命,节约哪怕是一秒的时间都是好的。”来自深圳市光明新区人民医院的一位医护人员说。

一些失联人员的家属深夜徘徊在事故现场。一位名叫彭灿源的业主家有两位亲人失联,他本人在事故发生时侥幸逃生。他说,当时情景太可怕了,山体像海浪一样席卷而来。他眼睁睁看到附近一家轮胎厂里有7、8个人被吞没。

据现场救援的消防队员说,他们将彻夜抢救。目前现场救援消防人员主要分为两块作业,一是指挥挖掘抢救有生命迹象的地点;二是对现场全覆盖进行生命迹象探测。

“我们会整夜探测、救援,绝不放弃一丝希望。”一位来自广州的消防员说。

录入编辑:任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7472
沙发
发表于 2015-12-24 11:01: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新鲜人 于 2015-12-24 11:04 编辑

深圳滑坡首位幸存者被发现后问:地震了还是海啸了
2015-12-24 17:58:34 来源: 澎湃新闻网(上海)

(原标题:深圳滑坡首位幸存者被发现后问:“这是地震还是海啸了?”)
深圳滑坡首位幸存者被发现后问:地震了还是海啸了

23日清晨,田泽明被困67小时后获救,成为深圳滑坡事件中从土层下挖出的首位幸存者。被困60多个小时后,他仍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问:“这是地震了还是海啸了?”

新华网深圳消息,12月23日清晨,田泽明被困67小时后获救,成为深圳滑坡事件中从土层下挖出的首位幸存者。

从发现生命到成功救出,前后近20个小时,包括武警水电一总队三支队、深圳消防支队在内的几支搜救力量,展开了一场扣人心弦的营救行动。

定位生命

12月22日10时许,深圳滑坡救援现场东二区。武警水电一总队三支队9中队五班班长王伟的心提了起来:雷达探测仪显示,这里有生命迹象。

此时,十几米深的滑坡泥土已被挖开,压毁在下的房屋露出了房顶一角。

“探出生命信号后,我们一边逐渐清理扩大房顶的面积,一边找寻多个探测位置。”王伟说,从最开始半径50厘米的一个点,到挖掘机清出3个半径超4米的圆周,试图更准确地找到生命信号,但收到的回响却细若游丝。

他一次次放下探测仪,以便更清晰地倾听来自土层之下这种声音。有时候,声音突然响起,一看,却是现场突然有人经过。

他操作的这套仪器,能够迅速辨识人类生命信号,而排除其他动物。条件是,探测时必须清场,15米范围内不能有人。

武警水电一总队第三支队支队长王永兴心里浮出一个念头:这个地方肯定能够救出人来!

尽管信号微弱不稳,却足以让整个救援队伍锁定这栋深埋中的房子。

救援人员开始利用破拆设备在房顶打孔,蛇眼探测仪穿过小孔,用探头去观察里面的迹象。他们总共在第一层的8间房凿了8个孔,蛇眼一次次探进去,却什么都没有看到。他们喊话,也听不到应答。随即,第一层房间被全部破拆。

再下挖两层,继续探测,生命信号依然存在。

人们的信心越来越坚定。

要找到生还者的具体位置,还需要更准确地锁定一个小范围。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搜救部队领导下令:快!

托起希望

12月21日凌晨5点多,武警水电一总队先头部队赶到深圳滑坡现场。自接到命令起,他们从广西南宁驻地出发,使用了汽车、高铁、飞机等所有可能的交通方式,长途奔袭了11个小时。

武警水电一总队总工程师李虎章说,这支专业救援队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曾参加过包括2014年鲁甸救援在内的多次国内重大灾难救援。尽管如此,深圳滑坡灾害之烈,还是超过了他们想象。

“这么大的塌方体,从没有见过。”武警水电一总队三支队9中队中队长王立胜告诉记者。

土层厚。在他们分工负责的一块长约150米、宽约120米的区域中,土层平均厚约12米,相当于四五层楼的高度。而滑坡冲击力很大,有的房屋被推离原位十几米,跟灾害发生前拍摄的地图标位差距很大。如果按完全地图去挖,什么都找不到。

因此,第一项工作是挖除土层。那么高的土堆,他们把几台挖掘机从低到高依次排开,采取翻转倒运的方式,一层一层把泥土提升、运走。

土质粘而软,又不时渗水,这对搜救队员们造成了潜在威胁。高耸的土堆悬在头顶,随时有坍塌的可能。越往下挖,危险越大。

他们在几个位置安排了观察员,一旦发现土层上出现裂缝,就吹响警戒哨,提醒搜救队员紧急撤离。从白昼到黑夜,他们一直在这样的危险中作业。夜晚昏暗,发现险情愈加困难。12月21日一整晚,动人心魄的哨声响起了七八次。

12月22日早晨8点左右,土层大面积清除后,被压毁房屋的轮廓逐渐显露出来。

忽然,人们闻到异味。

一探测,房屋废墟中可燃气体的浓度达6%,正在极易爆炸的区间之内。

作业中断。当地政府部门紧急送来一台轴流风机,把可燃气体吹散。而这些气体来自几只家用煤气罐,大多已经变形,有的就像被捏扁的矿泉水瓶一样。

队员们把煤气罐抱出来,小心翼翼,一旦碰出火花,后果不堪设想。

排险之后,大家继续作业。就在这时,生命信号出现了。

看见那只手
上述资料恕不公开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7472
板凳
发表于 2015-12-24 11:02:22 | 只看该作者
出现在搜救队员面前的建筑早已严重变形,进一步锁定幸存者的位置格外困难。而越是接近生命,越需要小心。不能再用大机械,因为一旦把废墟碰得移位或坍塌,都可能对幸存者造成灭顶之灾。

救援在艰难中缓缓推进。每个搜救队员都达到了疲劳的极限,近两天来,他们尽管轮番上阵作业,却没有睡觉的时间。实在困得不行,就坐在地上眯几分钟。

12月23日凌晨2点46分,距首次探测到生命信号已过去17小时。

凿开了一个拳头大小的洞时,队员们突然看到有东西在晃动!

深圳消防支队福田大队梅林中队指导员吴文伟说:“我们有两台移动照明灯组,当时内部环境仍然比较黑暗,但我肯定看到了有东西在晃动。”

照明加强了,现场所有灯光都聚焦到这里,同时聚焦的,还有所有人的目光。手!

一只手!

一只正在挪动的手!

“发现幸存者啦!”处于最底部的搜救队员一声喊叫,让全场沸腾起来。

王立胜的心咚咚急跳。他很激动,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又很紧张,心头仿佛一下子被束紧了,生怕出现任何闪失。

吴文伟把胳膊伸进洞里,紧紧握住那只手:“兄弟,别怕,我们来了。”

生死边缘的对话

搜救队员们试着向洞里喊话。

“口渴,想喝水。”这是得到的第一声回答,一个虚弱的声音。

武警水电一总队三支队9中队2班副班长贺椿焕负责安抚幸存者的情绪。

“当时我问他哪里有受伤,他告诉我左脚被东西压住了,但实际上他被压住的是右脚脚踝。”20岁出头的贺椿焕说,当时意识有些模糊的幸存者还喊他“叔叔”。

这个名叫田泽明的幸存者,12月20日中午只感到一阵天旋地转,就陷入了黑暗。

被困60多个小时之后,田泽明仍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他问:“这是地震了还是海啸了?”

贺椿焕笑道:“这是深圳啊,你觉得可能发生海啸吗?”

洞内深处,田泽明也笑了。

“我左脚没知觉了,是不是会失去这只脚?”他又问,语气里带着紧张。

“你平时有没有过趴着睡觉?压到胳膊,也会麻木。”贺椿焕说,“你起来活动一下,血液流通了,就又恢复了,对吧?”

田泽明说,想家里人,最想妈妈。这个19岁的小伙子,刚从重庆来深圳打工半个月。他所在的5层楼房塌得只剩半层高了,这几十个小时里,他被深埋在十四五米深的土层下。幸运的是,倒塌的楼板和椅子之间形成一个狭小的三角形空间,给了他存活空间。

他全身都被压住,而右臂却能自由活动。黑暗中,他从身边竟然摸到不少散落的零食,包括饼干、柚子、瓜子,还有半瓶水。这就是他活下来的原因。

“我把一袋瓜子给干完了。”他开起了玩笑……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对话就这样断断续续地进行着。大多数时候,是搜救队员说,田泽明听,大家让他尽量保持体力。

队员们接连递给他三条湿毛巾,教他擦一擦脸上的灰土,把最后一条毛巾捂在口鼻处,防止被破拆楼板扬起的灰尘呛到。

有说有笑的田泽明没看到的是,洞外救援正紧张推进。

重见阳光

汗水,从搜救队员们的脸上、身上淌下来,下雨般滴进土里。甚至,他们的护目镜里都积满了汗水。

王伟负责管理设备,前方队员一声招呼,他就迅速把某种器具递到他们手里。就好比一台手术中,护士随时把手术器具递给医生。哪怕慢上一秒,他都会自责:我是不是耽误了时间?那几个小时里,他浑身是汗。

天色渐明,安全通道终于打开了,可容纳一人进出。9中队4班副班长贺勇与战友胡佺、马凯古轮番爬进去,清理碎砖、玻璃碎片等障碍物,直至能够看到伤者。

“进去后,我发现里头有承重墙,碎砖块和玻璃碴很多,一块板子倒塌了,上面还覆盖铝合金条,伤者就在那下面。”贺勇说。

田泽明的下半身全部被压住,整个人呈侧躺姿势。贺勇只能抓住伤者的后背,从臀部下方进行支撑,将他慢慢托起,从狭小的生存空间平移到安全通道,再由外面的队友接应。

整个平移大约进行了十来分钟,对贺勇来说是那样漫长。

“整个过程都必须时刻小心,就怕对伤者造成二次伤害。”贺勇说,“他的整个身体都交到了我手上,万万不能有闪失。”

23日早上6时38分,田泽明的脸终于再次出现在清晨空气里。

久处黑暗的人不能马上看阳光,搜救队员们本来准备用毛巾盖住他的眼睛,可是给他擦脸时把毛巾都弄脏了。他们就把一顶软帽盖在他脸上,可是,一动,帽子掉了。一个搜救队员从兜里掏出一只白色线手套,盖了上去。

在这个南方冬日的清晨,空气中沁着凉意,柔软的阳光照在田泽明身上。

此时,现场两三百人簇拥着他,几十只手把他平躺的担架抬起、扶稳。呼喊声此起彼伏,大家互相提醒着要小心、再小心。

随后,他被送往光明新区中心医院手术室进行治疗。

告慰生命

田泽明还有一个同伴,和他一同被困,与他互相鼓励,却没能像他一样走出黑暗。

12月20日上午11时30分,田泽明与同伴正在5楼的宿舍休息,当接到车间主任电话让他赶紧逃离现场时,倒塌在一瞬间发生,两名小伙子被瞬间掩埋。
上述资料恕不公开
地板
发表于 2015-12-24 11:19: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疯疯颠颠 于 2015-12-24 11:25 编辑



  12月23日,深圳滑坡事故首名幸存者被救出。 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 摄
  新华网深圳12月23日电? 题:深圳滑坡首位幸存者搜救全记录
  23日清晨,田泽明被困67小时后获救,成为深圳滑坡事件中从土层下挖出的首位幸存者。
  从发现生命到成功救出,前后近20个小时,包括武警水电一总队三支队、深圳消防支队在内的几支搜救力量,展开了一场扣人心弦的营救行动。
   定位生命
  22日10时许,深圳滑坡救援现场东二区。武警水电一总队三支队9中队五班班长王伟的心提了起来:雷达探测仪显示,这里有生命迹象。
  此时,十几米深的滑坡泥土已被挖开,压毁在下的房屋露出了房顶一角。
  “探出生命信号后,我们一边逐渐清理扩大房顶的面积,一边找寻多个探测位置。”王伟说,从最开始半径50厘米的一个点,到挖掘机清出3个半径超4米的圆周,试图更准确地找到生命信号,但收到的回响却细若游丝。
  他一次次放下探测仪,以便更清晰地倾听来自土层之下这种声音。有时候,声音突然响起,一看,却是现场突然有人经过。
  他操作的这套仪器,能够迅速辨识人类生命信号,而排除其他动物。条件是,探测时必须清场,15米范围内不能有人。
  武警水电一总队第三支队支队长王永兴心里浮出一个念头:这个地方肯定能够救出人来!
  尽管信号微弱不稳,却足以让整个救援队伍锁定这栋深埋中的房子。
  救援人员开始利用破拆设备在房顶打孔,蛇眼探测仪穿过小孔,用探头去观察里面的迹象。他们总共在第一层的8间房凿了8个孔,蛇眼一次次探进去,却什么都没有看到。他们喊话,也听不到应答。随即,第一层房间被全部破拆。
  再下挖两层,继续探测,生命信号依然存在。
  人们的信心越来越坚定。
  要找到生还者的具体位置,还需要更准确地锁定一个小范围。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搜救部队领导下令:快!
  托起希望
  21日凌晨5点多,武警水电一总队先头部队赶到深圳滑坡现场。自接到命令起,他们从广西南宁驻地出发,使用了汽车、高铁、飞机等所有可能的交通方式,长途奔袭了11个小时。
  武警水电一总队总工程师李虎章说,这支专业救援队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曾参加过包括2014年鲁甸救援在内的多次国内重大灾难救援。尽管如此,深圳滑坡灾害之烈,还是超过了他们想象。
  “这么大的塌方体,从没有见过。”武警水电一总队三支队9中队中队长王立胜告诉记者。
  土层厚。在他们分工负责的一块长约150米、宽约120米的区域中,土层平均厚约12米,相当于四五层楼的高度。而滑坡冲击力很大,有的房屋被推离原位十几米,跟灾害发生前拍摄的地图标位差距很大。如果按完全地图去挖,什么都找不到。
  因此,第一项工作是挖除土层。那么高的土堆,他们把几台挖掘机从低到高依次排开,采取翻转倒运的方式,一层一层把泥土提升、运走。
  土质粘而软,又不时渗水,这对搜救队员们造成了潜在威胁。高耸的土堆悬在头顶,随时有坍塌的可能。越往下挖,危险越大。
  他们在几个位置安排了观察员,一旦发现土层上出现裂缝,就吹响警戒哨,提醒搜救队员紧急撤离。从白昼到黑夜,他们一直在这样的危险中作业。夜晚昏暗,发现险情愈加困难。21日一整晚,动人心魄的哨声响起了七八次。
  22日早晨8点左右,土层大面积清除后,被压毁房屋的轮廓逐渐显露出来。
  忽然,人们闻到异味。
  一探测,房屋废墟中可燃气体的浓度达6%,正在极易爆炸的区间之内。
  作业中断。当地政府部门紧急送来一台轴流风机,把可燃气体吹散。而这些气体来自几只家用煤气罐,大多已经变形,有的就像被捏扁的矿泉水瓶一样。
  队员们把煤气罐抱出来,小心翼翼,一旦碰出火花,后果不堪设想。
  排险之后,大家继续作业。就在这时,生命信号出现了。



5#
发表于 2015-12-24 11:20:01 | 只看该作者
他全身都被压住,而右臂却能自由活动。黑暗中,他从身边竟然摸到不少散落的零食,包括饼干、柚子、瓜子,还有半瓶水。这就是他活下来的原因。

  “我把一袋瓜子给干完了。”他开起了玩笑……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对话就这样断断续续地进行着。大多数时候,是搜救队员说,田泽明听,大家让他尽量保持体力。

  队员们接连递给他三条湿毛巾,教他擦一擦脸上的灰土,把最后一条毛巾捂在口鼻处,防止被破拆楼板扬起的灰尘呛到。

  有说有笑的田泽明没看到的是,洞外救援正紧张推进。

  重见阳光

  汗水,从搜救队员们的脸上、身上淌下来,下雨般滴进土里。甚至,他们的护目镜里都积满了汗水。

  王伟负责管理设备,前方队员一声招呼,他就迅速把某种器具递到他们手里。就好比一台手术中,护士随时把手术器具递给医生。哪怕慢上一秒,他都会自责:我是不是耽误了时间?那几个小时里,他浑身是汗。

  天色渐明,安全通道终于打开了,可容纳一人进出。9中队4班副班长贺勇与战友胡佺、马凯古轮番爬进去,清理碎砖、玻璃碎片等障碍物,直至能够看到伤者。

  “进去后,我发现里头有承重墙,碎砖块和玻璃碴很多,一块板子倒塌了,上面还覆盖铝合金条,伤者就在那下面。”贺勇说。

  田泽明的下半身全部被压住,整个人呈侧躺姿势。贺勇只能抓住伤者的后背,从臀部下方进行支撑,将他慢慢托起,从狭小的生存空间平移到安全通道,再由外面的队友接应。

  整个平移大约进行了十来分钟,对贺勇来说是那样漫长。

  “整个过程都必须时刻小心,就怕对伤者造成二次伤害。”贺勇说,“他的整个身体都交到了我手上,万万不能有闪失。”

  23日早上6时38分,田泽明的脸终于再次出现在清晨空气里。

  久处黑暗的人不能马上看阳光,搜救队员们本来准备用毛巾盖住他的眼睛,可是给他擦脸时把毛巾都弄脏了。他们就把一顶软帽盖在他脸上,可是,一动,帽子掉了。一个搜救队员从兜里掏出一只白色线手套,盖了上去。

  在这个南方冬日的清晨,空气中沁着凉意,柔软的阳光照在田泽明身上。

  此时,现场两三百人簇拥着他,几十只手把他平躺的担架抬起、扶稳。呼喊声此起彼伏,大家互相提醒着要小心、再小心。

  随后,他被送往光明新区中心医院手术室进行治疗。

  告慰生命

  田泽明还有一个同伴,和他一同被困,与他互相鼓励,却没能像他一样走出黑暗。

 20日上午11时30分,田泽明与同伴正在5楼的宿舍休息,当接到车间主任电话让他赶紧逃离现场时,倒塌在一瞬间发生,两名小伙子被瞬间掩埋。

  “倒塌的时候,我的朋友还是有生命的。他告诉我,他没事,就是腿有点疼。”田泽明告诉搜救官兵,“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他就再没应我了……”

  就在田泽明被救出后3小时,9时28分左右,他的同伴被抬出,身上覆盖着一块白布。

  一场哀悼就在现场举行。参与救援的数百名指挥者、操作者,身着红、蓝、橙等各色制服,带着满身的泥土与汗水,环绕遗体肃然而立,脱帽,低头,集体默哀。

  每一个生命的逝去都让人如此哀伤,而对生命的尊重是对逝者最庄严的告慰。

  截至23日23时,救援现场共救出1名幸存者,找到4具遇难者遗体。而搜救仍在进行!(记者赵东辉、李柯勇、蔡国兆、陈子夏、陈寂、周强、李建国)

8395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8487
6#
发表于 2015-12-24 12:38: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华盛顿人 于 2015-12-24 12:43 编辑

深圳滑坡: 2只小狗被砸窗救出 紧跟消防员(组图)
[color=rgb(102, 102, 102) !important]京港台:2015-12-24 18:48| 来源:中国网



  2只小狗被砸窗救出 紧跟消防员
  滑坡事故发生后,佛山市公安消防支队救援人员在废弃的车厂附近,听到小狗的哀叫声,救援人员发现有两条小狗被困在挤压变形的小面包车内,无法出来。救援人员破窗将其救出。被救后,两只小狗一直紧紧地跟随消防救援人员……

  针对消防员在地震、泥石流等灾害现场救出小狗、小鸡等动物的现象,小编专门问过救援专家,因为消防员使用的雷达、音频等生命探测仪器和部分品种的搜救犬在救援现场是无法分辨人类和动物,所以消防员出于对生命的尊重,都会认真救援。对消防员而言,这是一次救援;但对被救助的对象来说,则是意味着重生
[color=rgb(102, 102, 102) !importan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6-11 22:56 , Processed in 0.09292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