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汉山 返回首页

寒冬开梅的个人空间 http://s541722682.onlinehome.us/?8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为什麽毛时代很少提到国军在抗战中的作用(部分原创)

热度 8已有 446 次阅读2014-10-21 16:32 |系统分类:原创博文 | 宽屏 请点击显示宽屏,再点击恢复窄屏 | 动漫全图 如只见部分动漫,请点击显示全图,再点击恢复窄图

  党媒刊文谈抗战“中流砥柱”:这一判断乃毛泽东所
  [/b]1945年毛泽东在中共七大所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总结了党成立以来领导革命特别是抗日战争的经验,在报告结尾部分指出:“三次革命(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作者注)的经验,尤其是抗日战争的经验,给了我们和中国人民这样一种信心: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论联合政府》一文从历史到现实,充分论证解释了中国共产党何以成为“中流砥柱”。

    应该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中国共产党和大陆方面有关学者就已经开始注重从国家、民族的立场和视角来评价、研究抗战史。1985年9月3日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之时,《人民日报》发表的社论明确提出: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民族解放战争”,是“一次全民族抗战”;并十分罕见地称蒋介石为“先生”,指出,蒋介石先生在庐山发表谈话,宣布对日抗战,提出“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同时,反映和肯定国民党军队与日军作战的《血战台儿庄》电影的上映,也体现了从全民族视角和立场研究抗战、评价抗战已成为大陆官方和学者的一个基本共识。

这样一个共识,随后在学术界的研究中蔚然成风。比如,以中国现代史学会会长郭德宏教授为代表的学者在其有关论文和著作中,大力倡导“民众史观”,从民族(民众)的视角,研究和反映广大民众在抗战中如何成为“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这样一个共识,也相继在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60周年的活动和中央有关领导的讲话、相关媒体的文章和报道中,得到了更进一步发展和体现。

江泽民同志在首都各界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大团结的象征,是对中华民族生命力、凝聚力、战斗力的考验。”胡锦涛同志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全体同胞团结奋斗的结果”,“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一批抗日将领,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就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抗争的杰出代表”。对这一“英雄群体”的表述,同样出现在习近平同志的这次讲话中。

与此同时,继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也逐渐汇聚为一大共识。抗战精神,蕴含着中华儿女不畏强暴、不甘屈辱的自强精神,蕴含着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蕴含着中华儿女舍生忘死、前赴后继的牺牲精神,蕴含着中华儿女百折不挠、奋斗到底的坚韧精神。这一精神,当年就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每一分子内心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正如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援引当时一篇报纸社评的话说:“今天南北战场上,是争着死,抢着死,因为大家有绝对的信仰,知道牺牲自己,是换取中华民族子子孙孙万代的独立自由,并且确有把握,一定达到。”这一精神,也因其具有的穿越时空的价值,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为海内外所有中华儿女承续担当。

当然,在认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个取得抗战胜利之“最大公约数”之下,对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本身也有可以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由中国共产党倡导和推动建立的,并为这一战线的发展和巩固作出了贡献,学界对此多有共识,但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实质也是抗日战争的领导权问题的认识分歧却较大。过去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是简单地认为统一战线是由共产党领导的;另一种观点则一味颂扬国民党的领导。

这两种观点比以往双方相互攻讦拆台有进步,但其偏颇偏见也是明显的,让旁观者、国际人士搞不清到底是谁领导了抗战。对此,学界也在重新思考和研究,大陆学者大多认为国共双方对领导权有一个此消彼长的争夺过程。实际上,1947年2月毛泽东在《对中国革命新高潮的说明》中曾明确指出,革命高潮在近半个世纪的中国历史上有过三次,第一次是辛亥革命,第二次是北伐战争,第三次是抗日战争,“第二次、第三次是共产党和国民党共同领导的”。邓小平也说过重大历史问题的解决宜粗不宜细。毛泽东、邓小平的这些论断,值得我们在研究民族抗战问题上认真加以思考。

与此相关联,是如何看待“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这一论断。对此,有人不那么赞同。“中流砥柱”这个词本身是形象化的文学语言表述,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比喻能担当重任、起中坚作用的人或集体。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是否担当起重任、起了中坚作用呢?


有必要追根溯源先来看这一论断出自何处。1945年毛泽东在中共七大所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总结了党成立以来领导革命特别是抗日战争的经验,在报告结尾部分指出:“三次革命(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作者注)的经验,尤其是抗日战争的经验,给了我们和中国人民这样一种信心: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论联合政府》一文从历史到现实,充分论证解释了中国共产党何以成为“中流砥柱”,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面对所负的民族责任而具有的担当意识。勇挑民族解放重任,争当民族解放中坚,并实至名归,体现出一个有理想抱负有责任担当大党应有的自信和追求,何错之有?是否可以这样说,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如果都能像当年的中国共产党人一样积极行动起来,勇挑民族解放重任、争当民族解放中坚的“中流砥柱”,不扯皮掣肘,不消极畏缩,不磨擦内耗,不发国难财,岂不是国家之幸,民族之

  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的讲话中,习近平同志高度评价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召唤下作出的巨大民族牺牲和取得的伟大胜利。他的讲话站在全民族的立场上,以客观公允的历史态度,实事求是地评价了国共两党的抗战功绩。

  此前,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8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其中云南腾冲国殇墓园、山东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山西忻口战役遗址、湖南常德会战阵亡战士纪念公墓等一批国民党军队抗日遗址和纪念设施入选;同时,民政部公布了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涵盖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各个方面,包含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东北抗日联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国民党抗日将士,民主爱国人士等不同群体的代表。

  不可否认,如何看待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的作用和贡献,是一个可以深入研究的课题。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基于意识形态、海峡两岸情势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国民党指责共产党“游而不击、保存实力”,共产党批评国民党“消极抗日、准备投降”,双方及有关学者往往陷入相互责难、攻讦而无法沟通对话的境地。这就遮蔽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付出巨大牺牲的全民族抗战的真实面目,不仅使亲者痛仇者快——海内外爱国人士痛心疾首,国际上正义人士摇头叹息,而日本右翼势力额手称庆,而且也严重影响了对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重要地位的肯定。

  因此,超越国共两党党派的利益与意气之争,站在全民族的立场上实事求是地研究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是一个非常合适而重要的学术立场和平台,是海内外华人评价抗战胜利之共识的“最大公约数”,它超越于国共两党和其他各党派团体之上。

  抗日战争绝不是一个党、一个军队进行的战争,而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涵盖的除了汉奸之外各个党派、团体、军队共同参加的全民族的战争。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既包括中共领导的广大抗日军民,又包括民族资本家、开明士绅和地方实力派以及海外华侨中的广大爱国人士,也包括国民党政府领导的国民政府军。

       应该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中国共产党和大陆方面有关学者就已经开始注重从国家、民族的立场和视角来评价、研究抗战史。1985年9月3日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之时,《人民日报》发表的社论明确提出: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民族解放战争”,是“一次全民族抗战”;并十分罕见地称蒋介石为“先生”,指出,蒋介石先生在庐山发表谈话,宣布对日抗战,提出“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同时,反映和肯定国民党军队与日军作战的《血战台儿庄》电影的上映,也体现了从全民族视角和立场研究抗战、评价抗战已成为大陆官方和学者的一个基本共识

长沙会战中的被俘日军
6

鲜花

真棒

玩闹

同情
1

看看

困惑

震惊

bad

刚表态过的朋友 (7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7 个评论)

回复 炎黄 2014-10-21 16:54
  
回复 往事并不如烟 2014-10-21 16:56
  
回复 新鲜人 2014-10-21 19:14
的确有补充我那篇民国热,谢谢。敬献鲜化一朵。抗日战争中,中共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兵力有限,只能起到·对日军的牵制作用,不能说是“中流砥柱”。显然是夸大了,
回复 胡扯八道 2014-10-21 23:27
整个抗战史就是中国军人的耻辱史,能闪点光的也就是八路。台儿庄是徐州会战一部分,徐州会战,败仗;忻口战役是太原会战一部分,太原会战,败仗;常德会战,余程万抛弃伤兵,自己逃跑,是委座都要枪毙的人,有啥可吹牛的?纵向比,抗战中国军人,可以说是自大明以来对日作战成绩最差的军队;横向比,中国军队在胜利最后一周还在被日军打,苏军、美军都占领了敌国。抗战后,苏联占外蒙,美军废除日对华赔偿等都和国军作战不力有关。有啥可吹的?国军就是中国军人之耻!
回复 小辣辣 2014-10-22 17:33
长沙会战,中国军队可是很成功的。
回复 胡扯八道 2014-10-22 22:00
小辣辣: 长沙会战,中国军队可是很成功的。
这次长沙会战(第二次),我们有这样雄厚的兵力,有这样良好的态势,我们一定可以打败敌人,一定可以俘获敌人很多的官兵,一定可以缴获敌人无数的军械;即使没有一万俘虏,也总应有一千;一千没有,总要有一百;一百没有,少而言之,也应该有十人。但是现在你们连十个俘虏都没有,如何对得起自己的职守?-----委座曰
回复 胡扯八道 2014-10-22 22:04
小辣辣: 长沙会战,中国军队可是很成功的。
像这一次长沙会战,敌人来去自由,我们不能痛予打击,并不是敌人怎样了不得,我们不能打败他,而是我们各级将领,不能依照我们中国固有的精神道义,自矢忠贞,刻苦奋励,来立功立业,这是希望你们人人都要深切反省的!——蒋中正《第三次南岳军事会议训词》(1941年10月20日)
回复 寒冬开梅 2014-10-23 10:47
胡扯八道: 像这一次长沙会战,敌人来去自由,我们不能痛予打击,并不是敌人怎样了不得,我们不能打败他,而是我们各级将领,不能依照我们中国固有的精神道义,自矢忠贞,刻 ...
第三次长沙会战,发生在1941年12月24日至1942年1月16日。此次会战,9战区司令薛岳称日军被消灭5万多人,据国民政府军委会及第九战区发表的战绩说:日军伤亡56944人,俘虏日军中队长松野荣吉以下官兵139人,缴获步骑枪1138枝、轻重机枪115挺、山炮11门、无线电台9架及其他军用品;中国军队伤亡官兵29217名。 第三次长沙会战结束近70年后,还有很多台湾史学家和大陆“有良心的”青年历史学家坚持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总计出动7万的日军被歼灭5万。
更有意思的是蒋中正《第三次南岳军事会议训词》(1941年10月20日),第三次长沙会战还没有进行。发生在此次会议两个多月以后。以日军被逼撤退而结束。
回复 寒冬开梅 2014-10-23 11:26
胡扯八道: 这次长沙会战(第二次),我们有这样雄厚的兵力,有这样良好的态势,我们一定可以打败敌人,一定可以俘获敌人很多的官兵,一定可以缴获敌人无数的军械;即使没有 ...
这次战役结果如下: 中国方面战报:国军伤亡28116人,毙伤日军56994人,俘虏日军中队长松野荣吉以下官兵139人,另夺得大量物资。英国认为国军可能有夸大,但根据1942年3月20日出版的英国The War Illustrated杂志第124期[77] 记载,日军死亡21000人. 应该也不算少。当然中国军力大大超过日本,达30个师30万人,而日本只有30个大队7万余人。以日军被逼狼狈撤退而结束, 松野荣吉为抗战期间被俘日军中级别最高者。
回复 寒冬开梅 2014-10-23 11:47
日军俘虏,见主题帖最后。不知道如何能贴到这里来。
回复 新鲜人 2014-10-23 12:03
博客需要有不同意见,互相交流的机会,才能使博客兴旺起来。赞成这种摆事实,说道理方式的讨论。献花一朵。

插图问题请教管理员如何改进。
回复 新鲜人 2014-10-23 13:08
寒冬开梅: 这次战役结果如下: 中国方面战报:国军伤亡28116人,毙伤日军56994人,俘虏日军中队长松野荣吉以下官兵139人,另夺得大量物资。英国认为国军可能有夸大,但根据 ...
不仅第三次长沙战役采取得了重大胜利,湘西会战也痛击了日军,日军以各部全线退回湘西会战之前地域,长达55个昼夜的湘西会战到此结束。
日军伤亡2万7千人,其中死亡1万 2498,还有大约1000人被国军围困后失望自杀,日军被全歼一个旅团还有四个联队,一个师团被重创。国军缴获迫击炮43门,榴弹炮13门,山炮5门,重机枪48挺,轻机枪240挺,掷弹筒260个,步枪无数,还得到了日军洋马1650匹(马在山路行走较慢,日军最后只顾人逃命,丢弃了大量马匹)。 国军方面伤亡2万660人,其中阵亡7817人(军官823人),比日军伤亡人数的三分之二还少。 除此以外,国军还夺得日军军旗90多面(抗战中日军军旗必须死死保住,日军方面的命令是只要还剩一个人就必须保住军旗),并且俘虏日军447人(军官42人)。 在知道俘虏这么多日军以后,连何应钦都非常惊讶。
回复 寒冬开梅 2014-10-23 21:36
新鲜人: 不仅第三次长沙战役采取得了重大胜利,湘西会战也痛击了日军,日军以各部全线退回湘西会战之前地域,长达55个昼夜的湘西会战到此结束。
日军伤亡2万7千人,其中 ...
提到的两次战役,共同的特点是日军伤忙比国军多,都有不少战俘。
回复 新鲜人 2014-10-23 21:53
寒冬开梅: 提到的两次战役,共同的特点是日军伤忙比国军多,都有不少战俘。
当然,后期由于共军在敌后的牵制,在正面战场,日军军力严重不足。帮了很大的忙。
回复 胡扯八道 2014-11-1 00:01
寒冬开梅: 第三次长沙会战,发生在1941年12月24日至1942年1月16日。此次会战,9战区司令薛岳称日军被消灭5万多人,据国民政府军委会及第九战区发表的战绩说:日军伤亡56944 ...
第三次长沙会战,日军总兵力约7万人,薛岳歼敌5万7,就算死亡21000,以最低伤亡比1:2计,日军伤42000;国军以往对日军交换比在6~8之间,这次创纪录的是0.5~1,这战果大约就你相信吧。湘西会战是1945年4月9日到5月11日,胜利关键是中美空军以绝对优势控制战场上空,也仅仅打退日军,同一时间,1945年4月16日~5月9日,柏林战役结束,德国战败。另外,委座是检讨第二次长沙会战,我写一个二,另一个三是比武。想替国军洗地,最好先读读委座思想言论集
回复 胡扯八道 2014-11-1 00:04
寒冬开梅: 提到的两次战役,共同的特点是日军伤忙比国军多,都有不少战俘。
国军抗战,抓到的全部战俘包括慰安妇之类的合在一起,也不过2600名左右,土八路抓获6213。你说的“不少”是多少?再提醒你句,即使是美式装备的远征军打的好的缅甸战场,国军伤亡仍然高于日军,何况三次长沙会战
回复 新鲜人 2014-11-1 08:54
胡扯八道: 国军抗战,抓到的全部战俘包括慰安妇之类的合在一起,也不过2600名左右,土八路抓获6213。你说的“不少”是多少?再提醒你句,即使是美式装备的远征军打的好的缅 ...
第一次第二次长沙会战,蒋介石批评得没有错,这里说的是第三次长沙会战。有个时间差。指挥员也不是同一位将军。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4-25 17:14 , Processed in 0.03928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