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汉山 返回首页

小辣辣的个人空间 http://s541722682.onlinehome.us/?85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明清苏州:虽然很挣钱,治安有点乱

热度 11已有 448 次阅读2014-11-3 17:59 |系统分类:原创博文 | 宽屏 请点击显示宽屏,再点击恢复窄屏 | 动漫全图 如只见部分动漫,请点击显示全图,再点击恢复窄图

苏州 胡伯诚



   

 历史上的苏州是个文化和经济兼容的城市

    苏州的地理位置和经济总量,决定了苏州将扮演江南经济中心的角色。自明代中叶以来,苏州一直是江南经济发展的先锋。在行政建制上,明代的苏州具有直辖市的身份,它直属中书省(相当于宰相府或国务院)管理,朱元璋撤消中书省后,又直隶六部管理,城市的级别是很高的。到了清朝,苏州的地位愈加隆重,它是江苏巡抚衙门的所在地,也就是江苏的省会了。雍正时期,苏州市政当局再次扩容,由二县治一城变为三县治一城,这是大清朝十九个布政司所从来没有的。这都是因为苏州的经济总量所决定的。

    但谁也无法否认苏州又是最具名望的文化都市,可以说,明清两代,苏州领导着全国的文化时尚。苏州文化体现了士大夫精神世界中最喧闹和最宁静的两极。最喧闹的人生是科举,最宁静的人生是退养林下。苏州都有。而且都是最杰出的。这样的城市,全国是没有的了。所以,不管你是心服还是口服,你都得承认:苏州首先是文化的。  

    但苏州又是市场繁荣、经济发达的。从唐宋时代起,苏州就是全国最富饶的产粮区,"苏松熟,天下足"。苏,是苏州;松,是松江,即今日之上海。这句话的另一个意思是,苏州是全国的粮食输出区。很自然地,从苏州阊门到枫桥,两岸十里地,出现了全国最大的粮食交易市场。苏州出现粮食市场,还有一个原因,这里是漕粮很重要的转运中心。唐宋时代,江南的粮食要往长安运,要往洛阳运,要往开封运,都要走隋炀帝开挖的江南运河。在公元1000年初,经江南运河运入京城的漕粮曾达到创记录的八百万石,比明清两朝的大致四百万石漕粮居然翻了一番。所以写"月落乌啼"的大诗人张继在寒山寺边看到的恐怕未必是江枫的渔火,或许就是粮食倒爷们深夜盘帐的灯火。

    "苏松熟,天下足"这句话到明代的中叶就不够响亮了,随着外来人口的不断涌入,苏州人口激增,苏州地方都不够自给自足了。苏州交易的粮食转而依赖湖广,变成"湖广熟,天下足"了,甚至将更远的四川的粮食驳过来。尽管这样,苏州作为全国最重要的粮食交易枢纽的地位依然没有动摇。苏州枫桥,大运河边,依然一片繁忙景象。

    从枫桥运出去的不仅仅米豆麦子之类的果腹之物,还包括了菽粟棉花等经济作物。别小看了枫桥。有时,它运作的是一个国家的命运。   

    苏州人本应是做大生意的。当苏州经济的集中点凝结在姑苏城外的阊门、胥门及枫桥这块域外之地时,苏州人做的生意是贸易,是批发。它的支撑点是数千里长的大运河、数不清的码头和船队。当苏州人将生意的繁华点缀到观前地区时,批发萎缩成零售了。零售生意面对的只是姑苏小巷,千百人家。这是苏州的无奈,时在太平天国后。

    零售怎能与批发相比?蝇头微利,壮夫不为。所以,阊门的生意是面向全国的,甚至是面向世界的。而观前的生意只是面向苏州本埠居民了。其结果是:阊门成了一等繁华之地,而观前只能抱残守缺。论气质、气势、气概,都不是一个档次的事了。

    粮食、棉布、食盐,是封建社会中举足轻重的全国性商品。到清朝雍正年间,苏州已经成为全国棉布加工的中心城市。本来,全国性的棉布生产基地应该在松江的,这个地方产棉,有"衣被天下"的美誉。但松江生产的是原布,白色的。而市场需要的是青蓝布,这个将原布染整成青蓝布的后整理,就由苏州来完成了。 

    这个行业叫"踹坊",操作工叫"踹匠"。这是一种很古老的后整理工艺,现在已经很难描述,《辞海》上是这么说的:将漂染过的棉布卷上木滚,放在石板上,上压重约千斤的凹字形大石。然后,踹匠登场了。踹匠一人足踏大石的两端,手扶木架,左右往来滚动使布质紧密光滑。这种凹字形大石在一些古镇尚能看到,当地居民一般也叫做"石元宝"。

    这就是发生在清朝的很古老的后整理工艺。《辞海》最后说,"明清时江南苏州一带踹坊甚盛"。这种并不复杂的工艺,松江人为什么不做?一定要让苏州来做呢?产品的深加工,不就是利润和财富吗?也许,苏州比松江有更完美的商业环境,市场在苏州。也许,苏州还比松江有更完美的行政保证,从商的安全性是否会好一点?

    都不是。是苏州的棉布字号控制着棉布加工的资本源。据雍正八年的报告,苏州的"踹坊"有450多家,使用的踹石有一万九百多块,从业的"踹匠"有二万多人,大多来自安徽。这是清代初期老资格的外来民工,而且是"单身乌合","膂力凶悍",对苏州的治安形成极大的威胁。雍正皇帝很不放心,狠很心,将江南总督架空,破例把苏州等七府五州的治安交于浙江总督李卫管理,命令文武官厅听其节制调遣。李卫是雍正的心腹大臣,雍正说,"天下巡抚中,实心任事,唯田文镜、李卫、杨文乾三人"。

    这说明,苏州一带的治安已相当严重。

    从康熙九年起,踹匠就不断的闹事,要求增加工钱。能在《江苏省明清以来碑刻资料》和《明清苏州工商业碑刻集》看到的就有16起,这是立了碑的。立碑的当然不可能是踹匠们,而是商人和坊主,他们为这样的一块碑将耗费大致二百两银子,而官府在这种劳资纠纷中扮演仲裁决和公证人的身份。

    这样的事情在明朝是从来没有的。明朝的雇佣关系常常被软化成父兄关系,远没有清朝这样的尖锐。

    康熙、雍正和乾隆时代,对处置这样的事件各有千秋。康熙早期采用奖金制来提高踹匠的收入,是为宽;雍正则以"苏松等处盗风不息"为理由,责令苏州踹坊参照保甲之法,成立坊总甲长,是为严;而乾隆则根据粮价上涨对踹匠采用浮动工资,是为导。康雍乾时代的三套做法中,乾隆的最好,实际效果是,乾隆以后,虽然粮价是历史最高,但踹匠闹事的几乎没有。社会和谐了,大家有饭吃。康雍乾盛世,乾隆朝达到了顶峰。

    苏州最大的产业大军其实既不是粮业的伙计,也不是染整业的踹匠,而是丝织业的机匠。乾隆时代,苏州有多少丝绸工人?按乾隆年间苏州拥有12000台丝绸机计算,维持这样规模的生产和贸易大约需10 万人。如果算上他们的家属子女,(在家庭作坊中,她们常常是便宜的劳动者)约占苏州人口的三分之一强。

    如果这三分之一的苏州居民吃不上饭?如果这三分之一的苏州居民因吃不上饭而叫板,机匠称之为"叫歇"。那又是何等景象?所以,机匠叫歇,得永禁。1956年,江苏师范学院的柴德庚教授,纪庸教授发现了玄妙观机房殿的"永禁机匠叫歇碑"后,在中国学术界引起一番轰动。因为解放初期,中国史学界正在寻找"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说"的证据,而吕振羽所坚持的中国从明清之际,就已经孕育了新的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的。

    "永禁机匠叫歇碑"在今天来看,它的史学价值已没有原来认为的这么大,因为1956年,对苏州工商经济碑刻的收集、整理和研究远没有今天这么完整。现在发现,在康熙三十二年,就已经有了"苏州府为永禁踹匠齐行增价碑"。

    "叫歇"并不可怕,向上反映情况嘛。"齐行"就不行,就要将头头抓起来。古今都是一样的。

    苏州的工商经济在明清两代排演得如此的光辉灿烂,于是乾隆年间的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丝毫不客气的说:"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林胜。"

    是耶?否耶?

8

鲜花

真棒

玩闹

同情
2

看看

困惑

震惊

bad

刚表态过的朋友 (10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回复 味味 2014-11-3 18:07
  
回复 cannaa 2014-11-3 18:44
苏州以前有一种替人打架的职业,主要原因是苏州男的太文质彬彬了,吵架可以,不善打,如果受了气,就花钱请职业打手为他出气。
回复 shen_fuen 2014-11-3 20:04
苏州丝绸工业很重要, 楼主应该知道......
回复 新鲜人 2014-11-3 20:43
苏州明清开始,因地少人多,所以农民大都从事副业及手工业。有人甚至认为中国的资本主义就是从苏南地区发芽的。因为那时的苏州还是一个转运中心,做着大量的批发买卖。由于地少人多,种棉花,桑树代替了传统的种稻谷。踹匠虽很多是安徽来的,丝织业的机匠,几乎全部是当地人,约10几万人,占苏州人口的1/3. 我母亲就曾经是一个机织工人。所以把从明朝就开始的苏州粮食不能自给,非要说最近才开始,还口口声声大叫大喊苏湖熟,天下足。恐怕不全是对苏州历史的认识不足。因为苏州的丝织发达,农民很多种桑树等,是苏州人所共知的,我小时候,还最喜欢偷吃桑椹,只要你不采桑叶,农民也不加干涉。不过由于孩子过多,桑椹还没有变紫,已经都被孩子们吃光了。至于苏州机织工人之多,只要不是官宦人家或者富商,上一辈几乎家家都有以织丝为生的人。除非不是苏州人。
回复 炎黄 2014-11-4 08:28
好文,学习
回复 炎黄 2014-11-4 08:29
shen_fuen: 苏州丝绸工业很重要, 楼主应该知道......
赞同
回复 鬼火戏诸侯 2014-11-4 11:32
  
回复 寒冬开梅 2014-11-7 13:04
老百姓有钱加社会安定,这是最重要的。至于粮食不足,全国一盘棋,互有分工,有何不可??而且事实上,苏沪熟,天下足早于明朝就被湖广熟天下足代替了。我记得在倍可亲疯老有一篇日记谈过这个问题。疯老是一个知识及社会经验十分丰富的不可多得的苏州才子。而且从无一句话不是自己亲历或者有科学的历史根据,从不胡说八道,我很钦佩他。不能动员他来,很可惜。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3-29 10:47 , Processed in 0.05623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