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汉山 返回首页

新鲜人的个人空间 http://s541722682.onlinehome.us/?7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吴地文化的复兴与长三角的腾飞(转贴)

热度 3已有 545 次阅读2015-5-12 13:48 |系统分类:汉语知识 | 宽屏 请点击显示宽屏,再点击恢复窄屏 | 动漫全图 如只见部分动漫,请点击显示全图,再点击恢复窄图


时间: 2009-05-11 19:18:06 | >]
我们现在所称的“吴地文化”,是指位于祖国东南沿海、长江下游三角洲地区的文化,这是一个历史悠久、延绵不绝、特色鲜明,富有开放性、包容性、先进性的地域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全面展开,在这块古老而富庶的大地上,正在发生着举世瞩目的巨大变化,吴地文化正以新的蓬勃复兴,强有力地促进着整个区域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对吴地文化的研究,不只是一个属于历史的文化课题,而且是一个相当重要、非常现实的科研项目。
 
 
从历史上看,吴地文化在其产生、确立、发展的长过程中,在地域范围、居民族群、文化内涵,以及品位特色等诸多方面,都是处在不断的变化状态,必须动态地来研究这些方面。其中突出的一个是吴地文化范围问题,而它又与地理生态、移民状况、行政区划、经济结构、文化传统、吴语方言等密切相关,应该进行互动的综合考察,才能得到比较科学的确定。

关于吴地文化范围,王健先生认为,在先吴时期,吴地是长江流域文明的起源地之一;从六朝到南宋,南京、杭州先后脱离了吴地文化;近代以后,上海崛起,成为中外文化交往的中心,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国际都市,也在文化上脱离了吴地。这样,现今环太湖的苏州、无锡、常州、嘉兴、湖州地区应属于吴地文化的核心区域。对此,可以略为具体的表述为:春秋时吴国的疆域,基本上确定了早期吴地文化的范围,主要包括现今江苏的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以及扬州部分地区;上海的全部;浙江的嘉兴、湖州,以及杭州的大部分地区;安徽的南部大部分地区。概要的说,早期的吴地文化范围,就是以太湖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而到西汉时期,江淮间地区最先脱离吴地文化范围,融入北方文化圈;六朝时期,南京相继成为东吴、东晋、宋、梁、陈的六朝都城,成为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大量北方移民进入,使南京文化也逐渐融入北方文化圈;南宋时期,北方移民再次大批南迁,杭州成为都城而乘时兴起,在北方文化的影响下,杭州也最终从吴地文化分离了;进入近代时期,上海一经开埠,即迅速崛起,在吴地文化的基础上,融通中西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影响强大的海派文化。总之,吴地文化从春秋时确定的地域范围,经过西汉、六朝、南宋、近代的四次重大变化,不断缩小,最后只维持了环太湖的苏锡常嘉湖五市的核心区域。

然而,令人惊奇的是,历史的发展又出现了重大转机。中国自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长江下游三角洲地区,迅速成为一个特别耀目的名称。这一地区正以深厚的文化底蕴、超强的经济实力、蓬勃的发展势头,向现代化率先腾飞!以上海为龙头,南京、杭州为双翼,包纳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泰州、南通和嘉兴、湖州、绍兴、宁波、舟山、台州等共16个城市的长三角,其区域范围恰恰是吴地文化的早期属地,是吴地文化的原生地、发祥地!这正是应验了所谓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历史上扬州、南京、杭州、上海相继脱离吴地文化,在今日率先建设现代化的伟大时代潮流中,长三角又把这方宝地重新整合在一起了。而且,据学术界和有关部门的建议,长三角还要在已有16个城市的基础上,再扩大吸收浙江的温州,江苏的盐城、连云港,安徽的芜湖、马鞍山、合肥、铜陵等7市,使总数达到23个市,以扩大长三角的资源腹地和增强可持续发展后劲。这充分显示了吴地文化具有强大的传承力和凝聚力,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创新力。

在新时代的吴地文化中,南京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南京不仅是长三角腾飞的西翼,更由于它在历史上就融汇着南北两大文化圈,而且在近代又与海派文化,乃至海外诸文化有着密切的交往,显示出六朝文化、明文化、民国文化和新南京文化的特有风采。南京对上海、杭州、苏锡常有着很博大的吸收力、融和力,又对苏中、苏北和皖南具有传统的影响力和强大的辐射力。一个崭新的吴地文化,包括南京文化,必将为长三角的繁荣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
 
 
长三角在中国大地上的迅猛崛起,得益于最好的天时、地利、人和,也使吴地文化在全球、特别是中西方文化的激烈冲碰和广泛交流中,受到新的强大挑战和难得的发展机遇。

最好的“天时”,是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历史的经验教训揭示了这一真理: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特别是文化的进步,都需要有一个安定、自由、宽松的良好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说,历史上吴地的社会经济和科教文化能在全国逐步取得领先的地位,其重要原因之一,正是由于这里偏安于东南一方,相对远离了北方封建专制政治的统治中心,“天高皇帝远”,这里有相对的安定、自由和宽松,于是各类人才辈出,各种思潮激荡,各式奇招竞争,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推动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在新时期里,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从时代的潮头上,把最伟大的生产力——人的思想、精神、文化,真正的激发了出来,人们解放思想,放开手脚,敢想敢闯,勇往直前,使长三角的腾飞有了最强大的、持续的原动力!邓小平在1992年初说过一段非常令人深思的话:“回过头看,我的一个大失误就是搞四个经济特区时没有加上上海。要不然,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由此可见,有了上海的率先改革开放,以上海为龙头,南京、杭州为双翼的长三角起飞了,才能更好地对整个长江流域、对全中国的现代化大业,发挥出巨大的带动作用。这是一着高棋,在当年也是一着险棋,虽下得略为迟了一点,但终于落棋无悔,而且全盘皆活了!

最好的“地利”,是抓住了现代社会的大交通命脉。任何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交通的连结,交通越发达,则经济越畅达,文化越交流,社会越进步。在这方面,吴地可谓得天独厚。自古以来,在这片水乡泽国中,横卧长江,纵贯运河,内孕太湖,东滨大海,沟渠港汊更是密如蛛网,把吴地紧密地连结在一起,四通八达,流畅无阻,促就了绵绣江南鱼米乡,被赞誉为人间天堂。在近代,首先是沪宁铁路的开通,起了划时代的作用,使上海和南京这两大都市密切地连结在一起。现今,更是航空、铁路(包括地铁)、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港口、航海大发展,形成了新型的立体网络交通。这不仅把长三角组合成一个整体,而且进而沟通全国,辐射世界。值得指出的是,上海与南京、杭州之间,将实现沪宁、沪杭铁路的全面电气化改造,列车时速达200公里,使这一头双翼的三大都市圈连结得更加紧密和快捷。同时,长江天堑也真正变成了通途:在南京除长江大桥、二桥、三桥,又将建设京沪高速铁路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为此而新建的南京南站,将成为直通北京、天津、济南、上海的高铁始发站。此外,继润扬长江大桥、江阴长江大桥,创造世界桥梁之最的苏通长江大桥又将在2008年建成通车,标志着江北的南通地区也融入了“上海一小时都市圈”。沪崇苏大通道工程也已启动,包括上海市区到崇明岛的隧桥和从江苏启东、海门分别到崇明岛的崇启、崇海两座跨江大桥,加上正在加速建设中的洋口港,将使南通实现“北上海”的世纪梦!

最好的“人和”,是大力弘扬吴地人民传统的博爱亲和精神。历史上吴地社会的每次跳跃式发展,都与吸纳大规模的移民密切相关。早期吴地的原始居民,就是多元整合而成的,既有太湖流域的原住民,还有宁镇地区的居民和南方闽粤地区的移民,特别是北方商周人的南迁,太伯奔吴立国就是一个典型。吴地文化的形成应该说是吴地原住民与外来移民共同创造的结晶,吴地社会经济的开发也是他们共同辛劳的成果。以后,历代都有移民到吴地,特别是在西晋末年、唐朝中期、北宋末年,由于发生严重战乱,造成了北方人民三次大规模的南迁。而吴地人民则以宽阔的胸襟,包容的气度,以及博爱亲和的精神,吸纳了一批又一批的外来移民,和睦相处,共同创业,有力地促进了吴地社会经济文化的突飞猛进。而今,长三角的发展再度吸引着来自其他省市的城乡劳动者,以及台港地区和海外的企业家,其中有的已在吴地安家定居。苏锡常地区的人民与几百万的外来工共同奋斗,开创了著名的“苏南模式”,使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在首先实现小康的昆山市,外来的“新昆山人”已达80万,超过了本地人口。在南京,每年要增加“新市民”30万,到今年底总数将超过200万!面对如潮涌进的外来者,长三角人民以亲情相待,不断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共享改革开放、创业兴业的成果。在今年春节,温州、苏州、昆山的许多企业纷纷包车包机,送外地员工回家乡过年,节后又接他们归来上班,温情一片,令人感动。最近,南京市已出台《农民工权益保护实施办法(草案)》,让广大外来民工在医疗、失业、养老等社会保险和子女上学、劳动休息、工资发放等方面,都能享受本市市民待遇。而相比之下,“珠三角”(珠江三角洲地区)虽然起步更早,并创造了“深圳速度”的奇迹,后来却连年闹起了“民工荒”,许多原在那儿的打工者,纷纷转而奔向长三角。这鲜明地显示吴地文化中人文精神的传统魅力,古今贯通、一脉相承又因时出新、发扬光大!
 
 
当前,长三角在高歌奋进中正面临着一个新的重大转折。

2005年,长三角的经济高速列车出现减速,长三角地区16市在上半年的经济增长核心指标全面下降,这是近十年来长三角经济第一次出现整体增速“滑落”现象。一声警钟,反响强烈。它宣告了长三角的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全面、果断、及时地进行转变,那种依靠拼土地、拼劳力、拼投资拉动的外延式增长方式,已无法再支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正如嘉兴市委书记所说:“依靠资源粗放投入谋求经济发展的老路已是走到了尽头。”无锡市工商联合会会长也认为:“全市95%以上的企业一直没有任何的专利申请。为什么?就是没技术!”于是,真正下狠心、下功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确立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积极建设先进企业文化,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等,更加紧迫地提上了长三角的发展日程。这样,经济问题的深层解决,又实实在在落到了科技文化的推动上。
全球社会经济的发展,充分显示出产业中心正从有形物质的生产向无形服务的生产逐渐转移。现在,我们都熟知产业中心由第一产业(农业)向第二产业(工业)、再向第三产业(服务业)的转移规律。在上世纪80-90年代,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产业迅速崛起,成为第三产业的重心,于是国外经济界提出将第三产业中的脑力服务部分与体力服务部分区分开来,使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产业独立成为第四产业。更有的经济学家主张将第三、第四产业中属于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文化服务和创造活动再独立出来,称为第五产业。由此可见,人们已关注到文化产业将成为时代发展中新兴产业的必然趋势,以精神生产方式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文化产业和文化公益事业,将会蓬勃兴起。我们以往在确定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时,总是说: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这当然是正确的,但现在可以进一步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需求层次、需求重点正在转移,人们总是从最基本的物质需求出发,逐步提高到向精神文化需要的追求。

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是很不平衡的,有的地方产业中心还是第一、第二产业,而对长三角来说,如果我们可以采用上述五种产业的划分,那么,现在的产业中心就应该转移到第三、第四产业,即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产业上来。这也就是全面实现邓小平所指明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当前,长三角已成为承接国际网络开发的中心地区,对工程化网络人才的需求高达12.3万人,而现有的网络人才还不足5.4万人。为此,江苏、浙江、上海的人事部门联合举办“长三角地区网络人才交流大会”,国家劳动部门、北大“青鸟”和东南大学联合打造的“长三角紧缺网络人才”培训计划也已在南京启动。这正是适应信息技术产业迅猛发展的急需而采取的得力举措。

与此同时,长三角还应该从实际出发,率先启动第五产业,努力开发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资源、吴地文化资源,不再是消极、被动地让“文化搭台”,而是要请“文化登台”唱大戏,以高级化的文化产业和文化公益事业,不断满足人们高品位的精神需求。文化产业的勃兴,是大势所趋,前景无限。据美国一家国际会计事务所报告,2003年全球媒体和文化娱乐业的增长为4.2%,而预测到2008年时,亚太地区的年增长将迅速上升为8.9%。1997年美国仅好莱坞电影的全球销售额高达300亿美元,1998年一部《泰坦尼克号》电影的销售额就超过18亿美元!现今,美国等一些历史文化资源贫乏的国家,已开始争夺发展中国家的文化资源,如美国文化产业集团以中国的传统故事《花木兰》为素材,重新加工为文化产品,然后再投入中国市场,获取巨大的票房收入。这难道不值得我们认真思索吗?最近,上海文化界看中了苏州民歌《紫竹调》,建议作为国际大都市上海的“音乐形象”,这在苏州引起强烈反应,有人鉴于前些年无锡以24万元高价收购了苏州人创作的《太湖美》版权,使这首优美的歌曲成了无锡的音乐形象,希望苏州加强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江苏民歌《茉莉花》已成为代表中国的音乐形象,唱响了世界,这是传统文化资源开发为精品文化的一个经典。最近,国务院公布的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江苏有37项入选,仅次于浙江。其中,南京的“秦淮灯会”荣登榜上,但可称南京地方文艺代表、扎根于明清时期南京云锦织造业的著名曲艺白局,却已濒临失传,急待抢救。可喜的是,现在上海、江苏、浙江的文化、影视、旅游等主管部门,形成了合作发展文化市场的共识,并逐步付之行动。特别是在浙江,已建立了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习近平为首的“浙江省文化研究工程指导委员会”,统一组织协调全省的文化、教育、出版、宣传、财政、人事部门的力量,对大文化事业进行有计划、有部署的研究和开发。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我们期待着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进入繁荣发展的新阶段,期待着尽快打造出一批批长三角文化的著名品牌。

吴地文化,从广义来说,它包含着博大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科技文化、精神文化和民俗文化等,其资源丰富,底蕴深厚,精美绝伦。吴地文化精神的继承和弘扬,吴地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传统的吴地文化与时俱进,发展成大吴地文化、新吴地文化,已是新时代赋予我们吴地人民的重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有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而长三角的腾飞,也必须有吴地文化的复兴。作为受到吴地文化哺育成长的吴地人,我们要热爱吴地文化,珍惜吴地文化,感恩吴地文化,更要为吴地文化的新繁荣、为长三角的再辉煌而贡献力量!
3

鲜花

真棒

玩闹

同情

看看

困惑

震惊

bad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回复 大千世界 2015-5-12 18:33
吴文化源远流长。
回复 华盛顿人 2015-5-12 19:15
85年以前,胡耀邦提出全国中小城市学常州。苏州后来居上,我想和苏州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关。
回复 寒冬开梅 2015-5-13 10:37
贝壳'总编辑'网友对苏州的评论,只有一句话“深厚而丰富的吴文化,决定了苏州在长三角里的地位”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3-28 17:51 , Processed in 0.05512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