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汉山 返回首页

新鲜人的个人空间 http://s541722682.onlinehome.us/?7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请胡扯八道童鞋来评论毛主席这个批语

热度 11已有 1683 次阅读2015-4-23 20:20 |系统分类:原创博文 | 宽屏 请点击显示宽屏,再点击恢复窄屏 | 动漫全图 如只见部分动漫,请点击显示全图,再点击恢复窄图

      三、农业战线连续放出亩产万斤粮的“卫星”。


        到1958年7月份,从农业战线传来喜讯,各媒体先后刊登湖北省长风农业生产合作社,早稻亩产15361斤,放了一个大“卫星”。随即农业部公布夏粮产量同比增长69 %,总产量比美国还多出40亿斤。亩产万斤粮的消息见报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人们都在议论纷纷,有的人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是否看错了听错了?

    榜样既出,各地纷纷效仿。之后,各地区抓农业的领导干部,亲自抓“试验田”。到了秋收季节,亩产万斤粮的报道,便接踵而来,比比皆是。更有甚者,亩产不仅能够产万斤粮,而且还能够产十万斤粮。1958年10月1日《天津日报》报道,天津市的东郊区新立村水稻试验田,亩产12万斤,并称在田间的稻谷上可以坐人,让群众参观。左图就是登上稻谷上的女社员。到了10月8日和10日两天,《天津日报》又分别报道天津市双林农场“试验田”,亩产稻谷126339斤的特大消息,一时轰动全国,可称得起亩产之最了,真可谓压倒群雄独领风骚了。新立村的“试验田”,毛泽东主席亲自视察过http://photo.netor.com/photo/mempic_50523.html,既然是领袖肯定的事情,因此,在全国也就名声大噪了。

8

鲜花

真棒

玩闹

同情

看看

困惑

震惊

bad

刚表态过的朋友 (8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40 个评论)

回复 新鲜人 2015-4-23 20:37
1958年陪同毛主席视察天津新立村

http://photo.netor.com/photo/mempic_50523.html
回复 cannaa 2015-4-23 20:47
毛主席本来不信,还对钱学森说真能那样吗,我也是种过地的
回复 新鲜人 2015-4-23 21:10
cannaa: 毛主席本来不信,还对钱学森说真能那样吗,我也是种过地的
是的,钱学森在中国青年报等刊载了【粮食亩产量会有多少?】认为年产可达4万斤,但最后一段才是关键:

    所以,只要我们有必需的水利、肥料等等条件,加上人们的不断创造,产量的不断提高是没有问题的。今天条件不具备,明天就会创造出来,今天还没有,明天一定会有!

这段话还不清楚吗?实际上是否定了当时的高产报道,
回复 胡扯八道 2015-4-23 22:41
“此件可看”四个字的意思就是可看,除此之外的解读是什么?你的照片不过是显示毛泽东到农村做调查,你想怎么解读?
不要忘记邓公有张在人民日报高产田上的照片
回复 拭目以待 2015-4-23 22:54
"此件可看" 能说明什么?相信?支持?高兴?还是鼓励?说明不了什么呀?只是让全党可看,并不等于是就全盘肯定,看者也可以理解成:可信吗?实在吹牛吧?!
回复 新鲜人 2015-4-24 07:53
胡扯八道: “此件可看”四个字的意思就是可看,除此之外的解读是什么?你的照片不过是显示毛泽东到农村做调查,你想怎么解读?
不要忘记邓公有张在人民日报高产田上的照片 ...
不错,邓小平后来也去了。
1958年8月10日,毛泽东主席视察了新立村水稻生产情况,同时视察了水稻试验田。

  毛主席走后,《人民日报》、《河北日报》、《天津日报》大篇幅地报道了毛主席视察新立村的消息。
  9月至10月期间继毛泽东主席视察之后,中共中央副主席陈云、中共中央书记处总书记邓小平以及彭真、李雪峰、刘澜涛、杨尚昆、罗荣桓、聂荣臻、贺龙、李富春、蔡畅、许光达、罗瑞卿、傅秋涛、肖华、陶铸、马国瑞、吴玉章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知名人士先后视察了新立村。

但当时管理农业的邓子恢及总理周恩来却没有去。请参看一些党史

http://www.tjdldj.com/dangshi/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8&id=216

http://news.xinhuanet.com/theory/2008-02/24/content_7655671.htm

http://dangshi.people.com.cn/GB/17077758.html
回复 胡扯八道 2015-4-24 08:41
你这张照片显然不是8月份的照片,这个时间该是收割季节,大夏天,也不用穿那么多衣服。你看下8月6~8号毛泽东考察河南照片http://tuku.news.china.com/history/html/2014-06-09/224379_2502813.htm  。按照时间推算,6~8号在河南,9号回北京休息一天,10号(周日)到天津。
毛说过中常委每年要下乡调查4个月,去了这里或是那里,有什么稀奇?
我注意到“毛主席和蔼亲切地询问了水稻的种植面积及生长情况,并蹲下身来,亲手数点稻株”,你觉得他数完了就会改变自己想法,亩产能万斤了?

“9月27日  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长彭真视察新立村。
9月   中共中央副主席陈云视察新立村。
9月   罗荣桓、聂荣臻二位元帅到新立村视察。
10月1日  《天津日报》刊发了“新立村水稻试验田高额丰产,亩产稻谷十二万四千多斤”的消息,并配发了“苏联农业及采购工人工会代表团参观高额丰产试验田”和“小孩站在密植的稻子上掉不下去”的两张照片。同时发表了作家方纪于9月28日当场所作的诗《新立村观水稻丰收》” ----以上来自你提供资料,也就是说,毛泽东视察完新立村40天内,没有亩产10万斤,邓公视察完新立村三天后,亩产12万斤。毛泽东视察完河南七里营、襄城十里铺、道口黄楼村都没有亩产10万斤
回复 胡扯八道 2015-4-24 08:53
要理解这个批示,有必要把1958年11月19日的《对谭震林、廖鲁言关于农业生产和农村人民公社情况报告的批语和修改》读读
回复 疯疯颠颠 2015-4-24 10:30
胡扯八道: 要理解这个批示,有必要把1958年11月19日的《对谭震林、廖鲁言关于农业生产和农村人民公社情况报告的批语和修改》读读 ...
更应该读读当时主管农业的邓子恢给毛主席的信及周恩来在大跃进前的三次检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7f44100101jkzp.html
此文的结尾是:   令人痛惜的是,由于在此一个月以后庐山会议开展的反右倾运动,这些曾经在中共党内达成共识的正确意见逐渐被一否定,邓子恢所坚持的主张还是被视为破坏集体经济的“资本主义”而受到批判。

http://dangshi.people.com.cn/GB/85038/8751142.html
此文中的结尾是:
  1958年到1960年这三年“大跃进”,对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造成了很大的损害。积累率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由1957年的24.9%上升到1959年的43.9%,创建国以来历史最高水平。三年基建投资总额超过“一五”期间投资总额的1.5倍,而农业总产值1960年比1957年下降30%。它使我国国民经济的比例遭到严重破坏,给国民经济造成极大损失。再加上当时的自然灾害和1960年7月苏联撕毁合同,撤走专家等原因,中国经济陷入了严重的困难局面:粮食短缺,财政连续几年赤字,通货膨胀,人民生活困难。党中央不得不对陷入僵局的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在困难时期,为了同舟共济,尽快度过难关,周恩来一方面担负起领导国民经济调整的艰难任务,另一方面又主动承担大办钢铁、“大跃进”错误的责任,经常自己作检讨。他常说,国务院领导负有主要责任,并鼓励大家紧密团结,战胜困难。有的同志对他说:“总理,你不能把什么事都担在你的身上。”周恩来说:“我是总理,中央、国务院决定的事,我都有责任。”周恩来这种忍辱负重、顾全大局的精神和品格,是多么令人敬佩和感叹!


在毛主席参观徐水后,北京市各大学都组织大学教师去徐水参观,接受再教育。我有幸也参加了。去了,主要是听公社书记介绍,农民都集中住了,分男营及女营。吃大食堂。我们就被免费的请吃了一顿他们的大锅饭,主食是白薯,副食是腌萝卜。看了一块地,是稻田,种得非常密,四周用吹风机向稻田里吹风。但其他的田也没有发现什麽种得很密的。

天津没有去,其他老师去看了。不过大概过了4-5个月,人民日报就停止宣传徐水了。大概是毛主席发现问题了。 

  
回复 胡扯八道 2015-4-24 11:28
疯疯颠颠: 更应该读读当时主管农业的邓子恢给毛主席的信及周恩来在大跃进前的三次检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7f44100101jkzp.html
此文的结尾是:   令人 ...
我觉得你们很喜欢乱发挥。这张照片和批示有徐水有什么关系?和亩产万斤有什么关系?徐水的谁,在第一次郑州会议就是反面例子,毛泽东在第一次郑州会议就是遏制徐水这样的共产风,为此,毛泽东说“我代表一千万队长级干部,五亿农民说话,坚持搞右倾机会主义,贯彻到底,你们不跟我来贯彻,我一人贯彻,直到开除党籍,也要到马克思那里告状。”,请问,毛泽东自认为右倾时,谁是左倾?毛泽东11月10给给林铁张承先关于徐水批示“此件,你们带回去,我不要了”。再说一次,1958年11月2~10日的郑州会议主题之一是遏制类似徐水的“共产风”,而毛泽东在这次会议上是被看作右倾的。明白?

感觉你们这些批毛的,根本没有读过毛、周等人的原文,都是在网上找来的批毛文转贴
回复 疯疯颠颠 2015-4-24 11:45
胡扯八道: 我觉得你们很喜欢乱发挥。这张照片和批示有徐水有什么关系?和亩产万斤有什么关系?徐水的谁,在第一次郑州会议就是反面例子,毛泽东在第一次郑州会议就是遏制徐 ...
  

农业大跃进自徐水开始,那是1858年8月,第一次郑州会议在58年11月,但是  第一次郑州会议,是在完全肯定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前提下讨论和认识问题的。所以,仍未摆脱对我国经济发展形势不切实际的估计,还继续提出了一些高指标。这次会议对人民公社内部的“共产风”也还没有认识到。因此这次会议也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但是,第一次郑州会议及会议以后,使大家认识到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之间,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应该有一条界限,不能混淆。这就基本上解决了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错误思想。会议提出的一些重要方针、政策,对于保证我国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这次会议,是我党纠正已经觉察到的一些“左”倾错误的开端。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资料)

所以并没有解决农业上的不正之风。希望你认真阅读一下第一次郑州会议文件。
回复 新鲜人 2015-4-24 12:23
胡扯八道: 扯淡。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副部长、国务院农林办公室副主
任陈正人一九五八年三月十四日关于河北省徐水县实现农田水利
化情况给邓小平、彭真并报毛泽东、中央各负 ...
请注意文明用语。
回复 新鲜人 2015-4-24 12:32
《人民日报》当年关于毛泽东视察的报道,极具时代特色。下面摘录此文开篇二段供网友观赏。(因篇幅致,摘录有所删节)

新华社天津10日电 毛主席在8月上旬视察了河北省徐水、安国和定县。

毛主席在徐水县视察了农业社的粮食加工厂和供销部、医院、猪场、缝纫工厂,接着又在社干部陪同下参观了幼儿园和老年人的“幸福院”。在“幸福院”里,毛主席同老人们亲切握手致意。毛主席还视察了农业社食堂,并到田间视察农作物生长情况。回到县里,毛主席又看了细菌肥料厂和铁工厂。毛主席对徐水人民的干劲表示满意。县委书记张国忠汇报说,徐水双季要收十一亿斤粮食。毛主席听了很高兴,问:“你们全县三十一万多人口,怎么吃得完那么多粮食?粮食多了怎么办?”张国忠表示还没考虑这个问题,他说“我们只是光在考虑怎么多打粮食哩!”毛主席指示说,“还应该考虑到生产了这么多粮食怎么办的问题”......

时任河北文联副主席的康濯作为《人民日报》特约记者,写出《毛主席到了徐水》的特写,于1958年8月11日登在《人民日报》上。此篇长达五千多字,更是史家不能略去的大跃进史料,很值得一读。下面再摘几个片断(略有删节):

8月4日,毛主席来到河北徐水。这是徐水人民幸福的一天。

下午四点半,毛主席首先到了大寺各庄农业社。主席进门时,就已认识了这个乡的党委书记詹登科,社支书阎玉如和社主任李江生;现在,又写了他们名字,并把每个名字都念了一遍。接着就抬起头来问他们:“今年的麦子收得好吗?”

“很好!比哪一年都强。”李江生回答。

毛主席又问:“每亩平均多少斤?”

支书阎玉如答道:“七百五十四斤!”

毛主席笑着“啊”了一声,赞叹地说道:“不少呀!”随后又问全县的。县委书记张国忠告诉主席说,今年全县两季计划要拿十二亿斤粮食,平均亩产两千斤。毛主席听过以后,不觉睁大了眼睛,笑嘻嘻地看了看屋里人说道:“要收那么多粮食呀!”这时候,毛主席伸出又厚又大的巴掌,算账般地说:“你们夏收才拿到九千多万斤粮食呢!秋季要收十一亿呀!你们全县三十一万多人口,怎么能吃得完那么多粮食啊?你们粮食多了怎么办啊?”

大家一时都被毛主席问住了。后来,张国忠答道:“我们粮食多了换机器。”

毛主席说:“又不光是你们粮食多,哪一个县粮食都多!你换机器,人家不要你的粮食呀!”

李江生说:“我们拿山药造酒精。”

毛主席说:“那就得每一个县都造酒精!哪里用得了那么多酒精啊!”

毛主席呵呵笑着,左右环顾地看看大家。大家不觉都跟着笑了起来。张国忠也笑道:“我们只是光在考虑怎么多打粮食!”

毛主席说:“也要考虑怎么吃粮食哩!

很多人都在私下里互相小声说着:“毛主席看问题看得多远,看得多周到啊!”

“其实粮食多了还是好!”毛主席又笑道,“多了,国家不要,谁也不要,农业社员们自己多吃嘛!一天吃五顿也行嘛!”

  毛主席亲切而很有风趣地笑着站了起来,要到村子里去看看。

一队身系白围裙,头戴白布罩的社员,站得整整齐齐地欢迎毛主席。这是社里三个食堂的炊事员。他们大多是妇女。他们又鼓掌,又欢呼。毛主席先去看了幼儿园。几十个小孩都很干净,背心和短裤也大多是新的。他们鼓掌欢迎毛主席,喊着毛主席万岁;站在最前面的女孩崔小玉领着唱歌,唱了“歌唱总路线”,又唱了“一条小手绢”。

毛主席摸摸女孩,又摸摸男孩,笑呵呵地听他们唱完歌,还去看了小孩们的宿舍。这里是“全托”,小孩黑夜白天都不回家;小孩花销也不用家长负担,而由社里统一供给。在小孩隔壁院里,住着由社里供养的失掉劳力的老人,那是“幸福院”;炕头上坐着几个老大娘,高兴地喊着口号;地下站着八十多岁的老汉田老举,抖着白胡子对毛主席说:“咱们这真是享福了啦!有了毛主席,咱们可享了福啦!享了幸福啦!”

毛主席笑着同老人们握手告别。然后,去两个食堂厨房看了看,亲自拿起社员吃的大麦面馒头摸了摸,问:“这里边有没有山药面?”

“没有。”支书阎玉如回答。

毛主席又左右环顾笑着和大家点头,他老人家显然对社员的生活感到满意。他还特意看了墙上贴的食堂规则和饭菜价目,还一句一句地念了一遍呢!

    保定地委书记李悦农告诉主席,说这里妇女都脱离了炕台、锅台、磨台、碾台这四台。主席就说:“是呀!人人都吃食堂,社社都办幼儿园……”又看了看张国忠说:“这个县是十一万多劳力,抽出四万多搞水利、打机井、办工业,只有七万多人搞农业嘛!”随后又同省委领导说:“他们这又解放妇女劳力,又搞军事化,全县农业社搞了九十多个团,两百多个营。他们就是这个办法哩!”

......毛主席又看了玉米和谷子,看了粪堆形的山药。听到山药都是亩产二十五万斤,有的竟计划亩产一百万斤,不禁又笑问道:“你们这粮食吃不完,怎么办呀?”又对乡社干部说:“粮食多了,以后就少种一些,一天做半天活儿,另外半天搞文化,学科学,闹文化娱乐,办大学中学,你们看好么?”大家都说好,都听得很高兴。有人告诉主席,说这个社已经办起了共产主义红专大学;主席又惊喜地“啊”了一声,笑着直点头。

连夜,县委召开全县电话会议。乡乡社社宣誓,保证今年粮食亩产超两千斤,保证各个战线都有无数卫星发射上天,要把天上的星星都遮没。

毛泽东走后不久,康濯又为《人民日报》写了一组通讯,题为《徐水人民公社颂》,介绍毛视察后徐水的飞速变化。从8月23日到9月1日分6次在人民日报连载。以下再摘录几段(略有删节):
回复 胡扯八道 2015-4-24 12:32
新鲜人: 请注意文明用语。
你找对照片了吗?
回复 胡扯八道 2015-4-24 12:51
新鲜人: 《人民日报》当年关于毛泽东视察的报道,极具时代特色。下面摘录此文开篇二段供网友观赏。(因篇幅致,摘录有所删节)

新华社天津10日电 毛主席在8月上旬视察 ...
你就解释下这文章里:
毛主席又问:“每亩平均多少斤?”

支书阎玉如答道:“七百五十四斤!”

到10月1日天津日报的12万斤这个变化怎么来的?
我不算为难你吧
回复 新鲜人 2015-4-24 13:06
胡扯八道: 你这张照片显然不是8月份的照片,这个时间该是收割季节,大夏天,也不用穿那么多衣服。你看下8月6~8号毛泽东考察河南照片http://tuku.news.china.com/history/h ...
显然你的文章没有时间观念。毛主席是8月10日去的,邓小平是8月27日去的,毛主席看到的是密植,而邓小平去后就到了秋收。

至于那张图我也认为靠不住,但8月10日毛主席考察了天津新立村是千真万确的。
回复 胡扯八道 2015-4-24 13:10
新鲜人: 显然你的文章没有时间观念。毛主席是8月10日去的,邓小平是8月27日去的,毛主席看到的是密植,而邓小平去后就到了秋收。

至于那张图我也认为靠不住,但8月10日 ...
我曾经去过农村,或许天津收割水稻时间和南方有差异,不计较。
你解释下徐水说750斤,新立能收万斤的差异原因
回复 寒冬开梅 2015-4-24 13:35
胡扯八道: 我曾经去过农村,或许天津收割水稻时间和南方有差异,不计较。
你解释下徐水说750斤,新立能收万斤的差异原因 ...
请你指出新鲜人和疯疯颠颠引用的文章和给出的链接,哪一个是反毛网站? 论坛讨论要摆事实,讲道理。不能胡乱戴帽子,更不应该骂人。
回复 新鲜人 2015-4-24 13:48
胡扯八道: 我曾经去过农村,或许天津收割水稻时间和南方有差异,不计较。
你解释下徐水说750斤,新立能收万斤的差异原因 ...
徐水: 县委书记张国忠告诉主席说,今年全县两季计划要拿十二亿斤粮食,平均亩产两千斤。

新立村亩产12万斤是怎么出来的,那得问新立村啊?
回复 胡扯八道 2015-4-24 13:49
寒冬开梅: 请你指出新鲜人和疯疯颠颠引用的文章和给出的链接,哪一个是反毛网站? 论坛讨论要摆事实,讲道理。不能胡乱戴帽子,更不应该骂人。 ...
那还真没看懂,我以为就评论“此件可看”四个字,至于你说反毛网站,我好像没说网站,我记得反毛的文人很多来自新华社
12下一页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3-28 21:13 , Processed in 0.07472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