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汉山 返回首页

新鲜人的个人空间 http://s541722682.onlinehome.us/?7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二五计划(1958~1962):大跃进 大倒退(转贴)

热度 10已有 744 次阅读2015-4-21 19:07 |系统分类:原创博文 | 宽屏 请点击显示宽屏,再点击恢复窄屏 | 动漫全图 如只见部分动漫,请点击显示全图,再点击恢复窄图


   来源:《中国青年报》
http://dangshi.people.com.cn/GB/151935/204121/204506/12925206.html
  “二五”计划大起大落,历程曲折。“二五”计划作为党中央的建议,在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上通过。此后,由于指导方针的变化,各年度的计划数字不断大幅调整变化,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正式文件始终未能颁布。

  由于实施过程中的巨大波动,“二五”实际上分成两个阶段:1958年~1960年为“大跃进”阶段;1961年~1962年进入调整时期。

  1958年的“大跃进”,是作为1957年整风反右运动之后要出现“经济建设高潮”提出来的,形成了一场包含着层层高压和层层虚报的政治运动。这段时期是我国经济波动幅度最大的时期,工业产值增长速度最高时达54.8%,最低时至-38.2%。1960年非但没有“跃进”,反而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负增长最严重、困难最大、人民生活最苦的一年。

  1960年9月,中央提出了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到1962年年底,“二五”计划实际执行结果与原来提出的八大建议相比,除原煤、原油、发电量达到规定指标外,钢、水泥、粮食、棉花等都未达到;粮食、棉花的产量甚至低于1952年的水平。

  从三本账到一本账

  【决策回眸】

  大跃进、大炼钢铁、人民公社,这些风风火火的运动就发生在“二五”期间。回顾这段岁月,原国家计委副主任柳随年曾提到过两个小故事。

  1958年秋,国家计委干部去河北徐水搞共产主义规划,问老农一亩能产多少粮食,老农两次都不吭声;问到第三次的时候才用嘴指着牌子上的800斤;又问能产800斤吗?他说,包括秸秆在内。

  1959年1月,国家计委和农业部帮徐水办了个用白薯生产酒精的工厂,可那时,连人吃的白薯都已经没有了。

  不但农业生产如此,当时轰轰烈烈的大炼钢铁运动也是如此。柳随年回忆,大炼钢铁运动中,连计委的干部都把铁丝网剪成一段一段去炼铁,炼出几块铁疙瘩,还绑上红布报喜,把有用的铁炼成无用的铁。

  柳随年认为,其实在1958年下半年,许多迹象就表明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已经失调。但那时人们不敢反映,怕被说成在泼冷水。

  这种怕说泼冷水的“大跃进”,来源于1958年1月毛泽东提出的《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以下简称《六十条》)。《六十条》要求生产计划作三本账。这其中,中央要做两本账,一本是必成的计划,对外公布;第二本则是期成的计划,不对外公布。地方也有两本账,地方的第一本账就是中央的第二本账,这在地方是必成的;地方的第二本账也是期成的。

  从指标来看,地方的第二本账高于中央的第二本账,中央的第二本账高于中央的第一本账。也就是说,从中央到地方,生产计划层层加码。“中央带头搞两本账,各级就都搞自己的两本账。下到基层,一个指标就有六七种账了。不管工业、农业还是其他行业,大跃进的各种指标,大都是通过编两本账的方法,层层拔高的。”薄一波认为,这三本账的制度,是造成大跃进中生产计划层层加码、追求高指标的一个重要因素。

  仅有三本账还不够,《六十条》还要求计划实施采取“全面规划,几次检查,年终评比”的办法。评比采取同级竞赛的方式,年终评比以第二本账为标准。评比不仅比经济、比生产、比技术,还要比政治,就是比领导艺术,看谁领导得更好。“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在1958年2月召开的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很多省、市、自治区纷纷表决心,要用五六七年时间完成“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规定的12年内完成的任务。

  高指标、高积累、高估产、高征购给我国的经济带来了灾难。错误的计划,加上从1959年起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使得农业生产急剧减产。1960年夏季,全国范围内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粮食供应紧张局面。鞍钢工人的供应仅为每月2两肉,每天4两菜,甚至连这些也难以长期维持。

  1960年7月18日,时任国家计委主任的李富春,在中共中央北戴河工作会议上建议,年度计划只搞一本账,不要搞第二本账。

  在1961年1月18日的八届九中全会闭幕式上,毛泽东对李富春不搞第二本账的意见也表示赞同。他说:今年不搞两本账了,就是一本账,绝不要层层加码。中央是一个盘子,到省、市又是一个盘子,到地、县又是一个盘子,到群众又是一个盘子,层层加码。总而言之要实事求是。

  至此,满足大跃进要求的“三本账”终于走到了尽头。本报记者李松涛整理

  【数字】

  6000万吨

  1958年6月上旬,冶金部拟订的规划中,将1957年11月第六次全国计划会议上规定的1958年产钢610万吨的指标提高为:预计1958年产钢820万吨,1960年产钢3600万吨;1962年产钢6000万吨。

  1000万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1960年我国总人口比上年减少1000万。

  2877

  1960年粮食产量进一步下降,只有2877亿斤,比1959年减少530亿斤,跌落到1951年的水平。

  7年

  “二五”期间,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将15年的赶超英美战略变成10年,在“大跃进”的高潮阶段,毛泽东兴奋地将其降到7年,之后又降到2至3年。实习生邢莉云整理

  【语录】

  反冒进泄了六亿人民的气,犯了政治方向的错误;“冒进”是马克思主义的,“反冒进”是非马克思主义的。
  ———毛泽东(1957年)

  目前我们在经济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困难,这两年不仅没有跃进,反而退了许多,出现了一个大马鞍形。
  ———刘少奇(1959年1月27日)

实习生邢莉云整理

 
7

鲜花

真棒

玩闹

同情
1

看看

困惑

震惊

bad

刚表态过的朋友 (8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3 个评论)

回复 疯疯颠颠 2015-4-28 17:25
胡扯八道: 11月14日 下午,到达湖北孝感。在专列上听取王延春、孝感地委和县委的第一书记、长风公社党委书记和农民代表的汇报,王任重参加。当汇报说长风公社有人创造了亩 ...
 总之,在庐山会议的前期,毛泽东仍以全力纠“左”,一心想使党的“政策措施一定要适合当前群众的觉悟水平和当前群众的迫切要求”(毛泽东:《党内通信》(1959年3月17日),《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33页。)。问题是“大跃进”运动该不该发动,人民公社该不该办等,这些涉及指导思想的“左”的错误,毛泽东还没有认识到。所以当庐山会议的一些意见超越了他的认识范围时,便发生了反右的问题,使纠“左”戛然而止,接着就出现了人们不愿意看到的严重后果,也使事后的毛泽东后悔不已。
  综上,从第一次郑州会议到庐山会议前期,在9个月的时间里,毛泽东走得很不容易,他时时刻刻都在密切关注形势的发展,不断地调整政策和生产指标,尽量使它们能够符合实际,符合群众的利益。而每一次政策和生产指标的调整,在事实上,都是在纠正着他自己的失误。9个月的纠“左”,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在一些重要方面,刹住了“左”的思潮的泛滥,使经济混乱的情况有所改变,这是应当肯定的。毛泽东艰难探索的目的,正如他自己在成都会议上所说,是为了“形成一条完整的我们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路线”(毛泽东在成都会议上的插话,1958年3月11日。)。
回复 疯疯颠颠 2015-4-28 17:30
唐贝勒: 需要反思,领导者有很大的责任,下属一层层也有夸大,提供假数据的责任。
当时也有不同意见,周恩来在常委会上请求辞职,陈云在大跃进期间一言不发,追随者加油添醋。迫使毛泽东发现错误,不断纠左,其实是纠正他以前·自己的错误,经追随者扩大了。错误就更显突出而已。
回复 唐贝勒 2015-4-28 18:38
疯疯颠颠: 当时也有不同意见,周恩来在常委会上请求辞职,陈云在大跃进期间一言不发,追随者加油添醋。迫使毛泽东发现错误,不断纠左,其实是纠正他以前·自己的错误,经追 ...
谢谢您!
12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5-4 01:05 , Processed in 0.03642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