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汉山 返回首页

零点的火车的个人空间 http://s541722682.onlinehome.us/?72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转帖:美国何故如此贬低中国核底线?

热度 3已有 767 次阅读2015-1-3 22:28 |系统分类:热点杂谈 | 宽屏 请点击显示宽屏,再点击恢复窄屏 | 动漫全图 如只见部分动漫,请点击显示全图,再点击恢复窄图

美国何故如此贬低中国核底线?
来源于 BWCHINESE中文网 作者:高峰 2014-12-23 星期二

美国都拿核武器说事了,这本身就说明美国军方的战略底气严重不足。

BWCHINESE中文网讯,美国国际海事安全中心12月20日发表美国海军军官伊兰-森德斯特龙的文章称,对于美国海军而言,封锁是对华战争的有效战术。

中国陆上石油管道非常容易受到攻击,美军利用精确打击武器攻击固定目标的能力几近完美,而且尽管面对解放军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的威胁,但美海军能够在反介入/区域拒止武器系统作战半径之外削弱中国的经济实力。

一旦战争发生,即便中国进一步升级核武库,也无法阻止美国对华实施封锁。因为鉴于美国能够发动压倒性核反击,因此即便遭到严重封锁,中国也不可能会针对美国发动核打击。

严重的经济衰退可能会令中国感到难受,但针对北京与上海发动核打击则是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情景。因此,面对美国“封锁”战略,避免与美国发生武装冲突是中国唯一的选择。

中国一直坚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和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的核战略原则。这应该才是美国智库的上述分析的基础。

至于美国能否对中国的陆上石油通道进行破坏性打击,那要看美军的能力了。朝鲜战争结束后,中美两军还没有真正的面对面交过手,所以美国所谓的近乎完美的精确打击未免有点过于乐观。

关于远程封锁的问题,美国官方和民间智库已经多有分析。但是美国海军军官伊兰-森德斯特龙的文章首先确认了一点,那就是中国这么多年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建设还是卓有成效的。将逼迫美国海军不敢在中国的近海领域为所欲为。只能回到离岸控制的战略概念上来探讨如何实施对华能源和经济封锁战略。

关于中国经济的问题,美国海军分析员认为,借助海上贸易和能源封锁,会给中国造成不可承受的代价损失,从而令中国在战略上屈服。是自己这是个伪命题。

至少美国要等到对俄罗斯的新一轮制裁见到战略性成效再下定论。中国虽然希望借助世界经济一体化来实现自身经济发展的利益最大化,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市场本身就自成体系。

而且如果等到美国对中国开展海上封锁的那一天,世界经济由此引发的巨震,欧洲和周边东盟国家以及美国自身的损失有多大,可能美国的战争方案制定者没有考虑。

 

中美的直接烈性军事对抗局面出现,世界经济将由此陷入深渊,那么中国的能源需求和海上运输的安全性本来就不紧迫了,美国海军的远程离岸封锁的意义也不大。中国经济会倒退,但完全可以利用自身循环实现基本性稳定。

关于核武器的问题。这要看美国要采取什么样的军事模式。如果美国只是封锁,那么中国会和世界一起承受代价,这其中包括美国。

如果美国敢于最中国境内目标发起军事打击,那么中国将毫无疑问的反击。中美常规军事实力有很大差距,但是这不能证明美国会获得单边军事优势,美国必须考虑其在亚太驻军的安全,这是美国首先要考虑付出的代价。

如果战争真的发生,而美国的亚太军力又遭受重创,那么核武器的球又踢还给美国,美国虽然比中国核武器多很多倍,但是是否敢于发起核大战这个问题已经认证过了。

美苏在古巴的核试探已经充分说明了核大国战略克制的重要性。苏联当初蔫了,那么美国现在也一样。而美国目前正在中国家门口扮演苏联当初的角色。

美国上下应该明白一点,就是不要把在小国身上常用的战略照搬到中国身上。中国无意挑战美国在全球和亚太的区域霸权,但是也不会在核心利益问题上妥协。

美国用战争手段威胁中国是在拿既有的战略资本做赌注,一旦失算就会满盘皆输。而且都拿核武器说事了,这本身就说明美国军方的战略底气严重不足。

本文作者高峰是军事评论员,自由撰稿人。

编辑:贾兆玲


鲜花

真棒

玩闹

同情

看看

困惑

震惊

bad

发表评论 评论 (21 个评论)

回复 马力 2015-1-5 09:54
老空: 不能否认,中共体制高层中,有一股势力,这股势力因为亲美,而不愿与俄罗斯走的太近。
的确如此。中俄之前的能源合作迟迟没有进展就是这种心态的反映。许多中国人是宁做美国人的狗,以为美国的宠物十分幸福。
12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5-1 22:54 , Processed in 0.03992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