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汉山 返回首页

马力的个人空间 http://s541722682.onlinehome.us/?71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警惕经济大恐慌

热度 9已有 1017 次阅读2015-4-29 09:21 |系统分类:原创博文| 大恐慌 | 宽屏 请点击显示宽屏,再点击恢复窄屏 | 动漫全图 如只见部分动漫,请点击显示全图,再点击恢复窄图

经济学中所说的市场经济通常是指有价市场经济,即一切消费都是以货币或实物交换为前提的。在有价市场经济中,市场的大小不是像西方经济学所宣称的那样由需求决定,而是由消费者的购买力大小和分散程度决定的。通常一个国家并不缺乏购买力总量或消费货币总量,购买力不足或消费不足主要源于购买力的分布严重不均,即贫富的两极分化。贫困造成的主观消费需求与实际消费能力的脱节便称为需求异化。需求异化可以导致市场萎缩和市场的虚假饱和,并由此产生过剩危机。西方主流经济学为了掩盖资本主义有价市场经济的根本缺陷,只字不提由社会两极分化引起的需求异化和市场过剩,而把消费疲软简单归结为不利于消费的心理因素。

由于一切消费依赖于货币为主的购买力,在购买力分布不均以致多数人的购买力有限的条件下,有价市场经济的第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市场是有限的。另一方面,在多数人拥有极其有限的购买力的同时,少数资本家却占有大量的投资资本,并可利用廉价劳力扩大生产。于是有价市场经济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在市场有限的情况下可以有相对来说无穷的生产能力。这两个重要特征构成有价市场经济的基本矛盾:无限生产与有限市场之间的矛盾。由于市场的边界在消除了贫富分化后依然存在,这个矛盾实际上贯穿于全部商品经济过程中,而与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无关。

然而非奴隶制的私有经济与公有经济的之间仍然存在一些根本的区别。其中一个重要区别是公有经济可以以劳动力为直接投资,而私有经济是以资本,包括货币或其它生产资料,为投资。这个区别是根本的和致命的。在私有经济中,产值必须通过完全的有价消费才能全部兑现并重新转化为投资资本,也就是说投资——消费——投资必须形成完全闭合的资本循环才能保证生产的持续进行。这就像电子只有在闭合线路中才能持续流动形成电流作功一样。由于私有经济的本质是少数人不断积累财富,因此多数人的固有购买力总是跟不上生产和经济的发展速度。于是西方国家的贷款消费成了维持生存和清除市场剩余不可或缺的经济行为。

由此可见,私有经济无法避免的结果就是社会的两极分化和穷人的需求异化。由此导致消费不足和市场萎缩并造成市场的虚假饱和或贫困性饱和。资本家所积累的财富归根结底是为了完成资本循环而需要在市场上用以消费的购买力。于是资本家财富积累的结果就是大量投资无法通过有价市场的消费来回收。换句话说,在少数富人储存购买力的同时,市场上就有相同价值的商品发生过剩。这样的市场过剩便叫作第二剩余价值。当殖民市场消失或全球市场都趋于饱和或虚假饱和后,由富人的资本积累造成的第二剩余价值便无法通过外部购买力来清除。这时资本循环被迫中断,投资资本无法回收,继续生产便可能亏本。这便是私有经济发生危机的基本原理。

所有这些都可以用数学形式来表达(见马力有关私有经济的系列文章)。在危机中,有价市场经济的基本矛盾在经济上表现为资本积累与资本增值之间的矛盾,在政治上表现为贫富分化的阶级矛盾。除了规模很小,所需外部市场也很大的小型经济体外,所有私有化的市场经济都无法回避资本循环中断造成的经济危机。当这类经济危机与证券市场上的买卖结合在一起时,经济和金融危机常常同时发生。有市场时,大量的投资首先涌向实体经济。当资本积累造成市场萎缩后,实体经济开始亏本破产。资本家积累的大量资本于是只好涌向股票、期货和高利贷等金融市场进行冒险投机。由于企业亏损日益严重,失业率不断上升,大众消费进一步萎缩,从制造业到服务业的一系列负面消息最终摧毁金融业的信心。于是某一天的偶然因素促使股市一泻千里,造成投资者的极度恐慌和反射性逃市。一场巨大的金融—经济危机就这样开始了。在这样的危机中,证券投机是实体经济危机的放大器和扩散器,使危机加倍扩散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和人群。

美国历史上第一次这样的巨大危机发生在1857年,史称大恐慌。英国为了从美国南部廉价进口棉花和粮食,同时向美国倾销纺织品、钢铁和其它工业品,迫使美国与英国一道实行零关税或低关税政策。这使英国经济获得迅速发展,美国和整个西方世界的进出口贸易也空前繁荣。美国的铁路和采金业在进口钢材的涌入下也高速扩张。与此同时,英国钢铁和纺织品的倾销压制了美国冶金业和纺织业的生存空间。随着市场不断趋于饱和或虚假饱和,各个行业的经济危机相继发生,使越来越多的实业资本转向金融投机。1857年,美国大规模过剩企业的破产潮终于到来,伴随着证券市场的崩溃和大量银行的倒闭。美国的危机很快扩散到英国等欧洲其它国家,造成资本主义史上第一次全球性巨大的经济危机。马克思当时在《纽约每日论坛报》上发表了多篇文章论及那次的大恐慌。

由于危机的直接原因与低关税和由此造成的外部产品的倾销有关,危机发生后反对自由经济的北方共和党人迅速要求大幅提高美国关税。这一主张获得北方工业资本家的大力支持,使新成立的代表北部工业州的共和党上台执政。而以出口农产品为主的南方农业州则担心提高关税会引起英国等棉花和粮食进口国的报复,同样以高关税建立对南方农产品的贸易壁垒,于是强烈反对北方州提高关税的政策。在反对无效后宣布退出联邦,并因此导致南方独立战争。美国的南北战争归根到底是南方和北方不同的经济形式,在世界资本主义工业化浪潮中无法共存所发生的必然现象。虽然南方独立战争的理由比百年前的北美殖民地的独立战争强许多倍,但因南方州的战败而失去话语权,以致南方独立战争被宣传成解放南方奴隶的“南北战争”。实际上当时林肯政府的立场十分清楚,只要南方放弃独立就仍可保留奴隶制。北方胜利后,强迫南方农业州进行工业化,从跟本上消除了南北对立的根源。

这样的危机模式在发达国家的历史上屡见不鲜。美国在南北战争后用三十年完成了全美工业化。工业化后期的1893年和1907年又分别发生过因金融投机造成的恐慌性危机。之后的美西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为美国赢得了巨大的海外市场,推动了美国新的经济扩张。至今依然令人不寒而栗的美国大萧条同样始于实业的过度投资和扩张。那时所谓“咆哮的二十年代”用今天的语言来说就是“经济腾飞”。其间美国房地产于1925年达到頂峰。之后行业危机不断出现,更多的资本转向金融投机不断推高股市。证券市场在危机中同样起到了推波助澜和雪上加霜的作用。在历次恐慌性危机中,实体经济开始收缩时的牛市是一种逆行牛市。它有两个最基本的特征:一是好景不长。当实体经济进一步下滑时便随时可能终止和转向。二是这种牛市非常容易发生大幅度突然转向,甚至造成股市崩溃。就在192910月的股災發生前夕,还有经济学家宣稱当时的股价“已經立足於永恆的高地上”。结果股市崩溃引爆了波及全球的经济大萧条。三年后股市跌掉84%以上。

美国1957年的大恐慌和1929年的大萧条发生的背景与中国今天有价市场经济的新常态有许多相似之处。经济腾飞后市场接近饱和造成产能过剩。两极分化使购买力大量集中于少数人手中,同时多数人只能把有限的购买力用于不断高涨的刚性需求,无力兼顾充斥市场的各种奢侈品和工业品。行业危机开始爆发。资本找不到安全有利的投资机会,只好涌入金融市场参与掠夺性的冒险赌博,不断抬高股市。由于海内外市场越来越小和实体经济持续萎缩,失业率上升、购买力下降。可见此时中国股市一次又一地推高也是一种逆行牛市。在股市繁荣的掩盖下,没有人能够预见危机的到来和股市的崩盘。例如美国大萧条发生时,离1029日美国股市突然崩盘的黑色星期四只有一个星期时,华尔街还在预测股票还要继续上涨。

在经济下滑的压力下,中国正在不断调整对未来的前瞻性预计,几次下调GDP的增长率。最近财政部长楼继伟表示,中国在未来的5年或10年中有50%以上的人口可能滑入中等收入陷阱。他把这种可能归因于中国社会的老龄化。而根据本人之前的研究,中等收入陷阱是无足够海外市场的国家(包括发达国家的后殖民时代)的贷款经济于两极分化后所产生的必然现象,在原先的发达国家则表现为中产阶级队伍的萎缩或消失。原因是这些国家的中产阶级为少数富人的资本积累承受着最大的贷款负担,因此无法摆脱债务进入或保持高收入状态。因此中等收入陷阱归根到底源于有价市场经济的基本矛盾——资本积累与资本增值之间的矛盾——对中产阶级的打击。

想跨过中等收入陷阱就必须解决这一有价市场经济的矛盾。在海外市场和殖民经济蜕化后,唯一的解决办法是开拓以劳动力为直接投资的无价市场经济来与有价市场经济相耦合。有价和无价市场构成的耦合市场经济一方面可以减少或消灭失业造成的贫困和劳动力浪费,另一方面可以用过剩产品作为劳动力投资的报酬,减小消费对货币的依赖程度。这就避免了需求异化和虚假饱和所产生的社会悲剧,如美国大萧条时在穷人的失业破产忍受贫困和饥饿的同时,资本家却把大量市场过剩的小麦玉米用作燃料,或把牛奶倒入密西西比河。更重要的是耦合市场经济因能避免市场过剩,可以保证资本循环的畅通无阻和产业经济的持续发展,为无论是开放还是孤立系统中的市场经济永久跨过中等收入陷阱开创必要的条件。

由此可见,超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不是扩大投资而是扩大消费,包括无价消费,从而有效妨止或清除市场剩余,避免劳动力的浪费。中国财政部长提出的妨止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五点措施,如增加农业经济作物、解放农村青壮劳力、缩减工人权力、实行土地流转和提高社会保险。所有这些,除了最后一点,都主要是增加生产而不是增加消费。而最后一点增加的是需求刚性,其结果是与其它消费品争夺有限的购买力。这些措施完全继承了资本主义经济重投资轻消费的经济学逻辑,是为少数资本家的资本积累服务的。实行的结果势必加重目前的市场和产能过剩和社会的两极分化,因此是一剂不折不扣的毒药。这种以投资为主导的西方经济学思想同样反映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设想中。目前又有报导说中国即将推出史上最大的货币宽松政策,其目的也还是为了投资。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只能解决部分失业问题或消化部分产能,虽然能缓解贫困但不能提高全体劳动者的相对收入或购买力。


6

鲜花
1

真棒

玩闹

同情
1

看看

困惑

震惊

bad

刚表态过的朋友 (8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9 个评论)

回复 马力 2015-4-29 12:55
: 大姐的问题提得很好。如果我理解的没错的话,老马认为中国目前经济问题是消费问题。消费搞上去,经济形式可以逆转。

我不这么认为。实际上,李克强刚上任时就谈 ...
国际市场萎缩后,提高国内消费是经济的唯一出路。否则投资无法回收,只能不断印钱投资。这是非常危险的。
回复 2015-4-29 13:08
马力: 国际市场萎缩后,提高国内消费是经济的唯一出路。否则投资无法回收,只能不断印钱投资。这是非常危险的。
过去中国主要是国家投资。这就容易出现你说到的那种现象。但现在应该主张加大私人投资力度。而且主要是实体投资。

提高消费,不是一句话的事。不增加收入,不增加消费群,很难做到提高消费。而增加收入,增加消费群,与投资力度有直接关系。

二零一一年时,我在《李克强的难题(上)》中谈了我的看法。提高消费要做到几点:增加三税,其中之一是增加遗产税。中国人再穷,他也要攒钱。而留给后代遗产,是做父母的本分。增加遗产税,可以改变中国人的这个观念。而改变这个观念,可以拉动消费。但这个观念根深蒂固,改变起来不容易。

还有就是养老保障和社会福利。这个问题不解决,消费观很难改变。人到中年后,他就开始为老年做打算。这就降低了这个年龄层的消费。

没钱也消费,这不是中国人能做到的。美国人能做到,是因为有人心甘情愿养活他们。
回复 马力 2015-4-29 13:22
翰山: 再次看到马力博的文章。以前我关注不够,也不知道为何起矛盾。以后多关注。
翰山可否帮忙把我下面回复拭目以待博中的一张银行图表显示出来?
回复 马力 2015-4-29 13:24
: 过去中国主要是国家投资。这就容易出现你说到的那种现象。但现在应该主张加大私人投资力度。而且主要是实体投资。

提高消费,不是一句话的事。不增加收入,不增 ...
这些措施不错,但首先冲击富人的利益,恐怕实行起来阻力不小。
回复 2015-4-29 13:26
马力: 这些措施不错,但首先冲击富人的利益,恐怕实行起来阻力不小。
对!是这样。
回复 翰山 2015-4-29 13:46
马力: 翰山可否帮忙把我下面回复拭目以待博中的一张银行图表显示出来?
可以,下次你自己可以用加[img][/img]的方法,链接在中间。

回复 拭目以待 2015-4-29 13:47
马力: 部分中国人的收入是大大增加了,但很少能赶上物价上涨,尤其是刚需商品,如法定保险、看病和住房等,的上涨速度。看看这些钱都用在哪里就知道。大部分花在购房、 ...
谢马力博提供的有关银行储蓄下降的资料。这的确是造成消费热火的重要原因。长此以往,必会出现副作用。

还是要从根上解决问题,缩小贫富差距,改革分配制度,这是一个难啃的硬骨头,利益集团的拼死抵抗,政府中全盘西化思维的官员,都使这一步步履艰难。
回复 马力 2015-4-29 14:15
翰山: 可以,下次你自己可以用加[img][/img]的方法,链接在中间。
非常有用。谢谢。
回复 零点的火车 2015-4-29 19:36
及时雨,对当前中国股市投机者是警醒剂。中国内地基础建设应该搞得差不多了,对开拓海外市场可能还存有幻想,能否以耦合市场经济解决问题有耐于高层的理论认识。
12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5-18 20:18 , Processed in 0.16922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