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汉山 返回首页

马力的个人空间 http://s541722682.onlinehome.us/?71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是金融战还是市场调整

热度 4已有 485 次阅读2015-1-29 17:05 |系统分类:政经时事| 金融战, 汇率 | 宽屏 请点击显示宽屏,再点击恢复窄屏 | 动漫全图 如只见部分动漫,请点击显示全图,再点击恢复窄图

沙特的石油价格战开打后,六个月来石油价格在打垮俄国的热闹声中跌掉一半以上。去年十二月,卢布汇率暴跌。西方世界欢呼雀跃浮想联翩,仿佛普京很快就会下台,俄国也将跟着完蛋。没想到仅过去一个月,西方世界各种货币,包括欧元、加元、日元和英镑等相对美元的汇率跟着大幅度贬值,并同样跌到多年前的低点。这时西方媒体不再依同样的逻辑欢呼西方世界的崩溃,而像中国的咒语“打败”一样,嬴是嬴,败也是嬴,又将此吹嘘成是西方国家打败俄国和中国的金融战。一时间无耻的西天国与无知的夜郎国一道唱起了美利坚金枪不倒王者归来的大合唱。

事实上,单纯的汇率变化可以与经济走势无关,也不一定是金融战的表现。要说明这个问题,首先需要知道汇率是什么。货币间的汇率不过是一种货币购买另一种货币的价格。这个价格是如何确定的?理论上可以由每种货币对应的购买力来确定。比如说一吨同样的钢材值X人民币元,同时值Y美元。由于一吨钢材等于一吨钢材,有

$Y = X

也就是说1美元的人民币价格就是$1 = (X/Y),单位是美元/人民币元。这里的价格XY都是包括非生产因素如交易成本等在内的最终价格。这个解释看起来很有道理,也是许多人用以判断汇率变化及其原因和结果的依据。但是,国际市场上的钢材是以国际货币计价的,再根据事先定好的汇率折算成另一国的货币。人民币只能用来购买本国生产的钢材,不能直接购买国际市场上的钢材。那么这事先确定的汇率又是怎样来的呢?

来自强国对弱国的歧视和剥削。此话怎讲?简单地说就是强国的一吨钢要比弱国的值钱。可上面的一吨钢已假定是一样的啊!不用啊了,不一样就是不一样,我说了算。强国认为它们的钢材比弱国的值钱,于是弱国的一吨钢材只相当于强国的半吨或近似。假如说相当于k (k < 1)吨,弱国的货币X单位只能购买k吨强国的钢材。要买一吨强国的钢材需要X/k单位的货币。这时上述1= 1吨的等式变成貌似平等,但实际上不平等的交换关系式

$Y = (X/k)

由此获得的美元价格或汇率就是$1 = [X/(k*Y)]。由于k < 1,美元变贵了,或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变大了。这种汇率变大通常称为人民币(汇率)贬值,因为同样的人民币只能买到更少的美元。

上面说的货币贬值是因货币歧视造成的,与市场无关。强国并不承认这种歧视的存在,而把购买力的不平等交换解释为其它因素对商品和交换的影响造成的。但这些影响都可以包括在价格和交易成本中,最终可以在商品的市场价格中表现出来。为了掩盖歧视的存在,强国把/k写成’,把价格或购买力的不平等藏到货币单位中,也就是汇率中。这样一来,上述不平等交换式变成了如之前的等式那样的等价交换关系式

$Y = ¥’X

这里不再出现歧视系数k,因为这里的人民币单位¥’已经被低估了,成了被歧视的货币单位¥’= /k。单位变大了,币值就小了,于是就掩盖了交换中的不平等。

由于这种货币歧视是客观存在的,发达国家在需要时又会承认它。例如想怂恿中国继续私有化时,就会不顾一切地夸大中国改革开放的所谓成果,用购买力平价来放大中国目前的总产值GDP(包括外资企业)。为说明这一点,把前面例子中的一吨钢材换成中国的GDP。用被歧视的人民币来计量是GDP = ¥’X,根据前面的等价关系式折算成美元有GDP = $Y。当用购买力平价来计算时,人民币被还原成无歧视的人民币¥’= /k。于是有GDP = (X/k)。同样因为k < 1,产值GDP在消除货币歧视后被放大了。根据最前面无货币歧视的等式折算成美元后也增大了1/k倍,变成GDP = $Y/k。如果k = 0.5,中国目前的GDP就超过了美国。就这样玩弄数字就可成为世界第一。

一国货币的购买力取决于所能直接购买的货物总量。当货币总量不变时,货币的购买力因货物的增加而增加,即物价减小。从前面的例子得到的直接推论是:不同货币各自所能直接购买的货物量在变化不同步时,就会影响它们之间的汇率。国际货币主要靠两类资源支撑:一是国内的资源和产值,包括质和量两个方面。二是海外资源。英镑的海外资源主要是海外殖民地的产出。现今的美元则靠石油和外资企业的产品。眼下世界石油产量增加,美国退出货币宽松政策后美元总量保持相对稳定。因此美元对石油的购买力增大,油价大幅下降。反过来说就是石油美元对石油增值。另一方面,其它货币不以美元石油为支撑,也不能直接购买美元石油,因此不随美元石油的增产而增值。结果美元对石油升值的同时也就对其它货币升值。可见当美元与石油挂钩后,国外的美元石油增产对货币的影响与美国自己的石油增产有着类似的关系。这是许多经济学家不曾注意到的。

有人说石油降价后,用其它货币按原来的汇率换成美元后也可买到更多的石油,因此购买力同样增大,与美元的汇率也因此不应改变。这是用原因证明结果的逻辑循环,因为首先假定了按原有汇率兑换美元再去买石油。前面说过汇率是同样商品的不同货币价格之间的比值。这里是价格比确定汇率,而不是相反由汇率确定价格比后再求汇率。由于其它货币不能直接购买美元石油,只能购买本国生产的石油,美元石油的增产在理论上不影响其它货币的购买力,包括对美元石油的购买力。因此当石油美元因美元石油增产而增大购买力时,其它不与美元石油挂钩的货币仍然保持原有的购买力。结果就是在用美元石油为参照时,它们相对美元的汇率下降。这样的汇率变化与各国的经济状况关系不大,纯粹是由美元石油的产量变化造成的。

前面说过美元的物资资源分国内和国外两部分。这两部分的作用有主有次。当国内资源为主时,由美元石油的产量波动引起的美元汇率变化较小,且常与实际购买力的变化一致。如石油价格下跌美元汇率上升时,国内的物价也下降。如果国内资源严重削弱,美元主要靠海外资源支撑时,因油价变化造成的美元汇率的反向变化增强,且汇率变化可以同国内购买力的变化相反。这便是眼前发生的现象:石油暴跌,美元汇率大涨,但除石油外的美国物价也上涨。其它物价上涨是因为美元只是对石油升值。由于美国产油业的赢利减小,对经济造成的损失只能靠对其它商品的货币消费量的增加来弥补。前面还说到在美元汇率上升时,其它国家的货币和物产同时贬值。这就使美国商品的竞争力下降,进一步加重经济恢复的压力。可见这样的美元汇率增值并非真正有利于美国经济,更不是美国经济强劲的表现。

美元汇率上升但物价的上涨,使美元的国内购买力下降。这便是货币的汇率和购买力分离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另一个例子是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近年来上升不少,但国内购买力却大幅下降。汇率增值不等于购买力增值,甚至完全相反。西方媒体用卢布贬值来预测俄国物价将同比例攀升,最终导致经济崩溃,政权改变,显然是把汇率贬值与购买力贬值混为一谈的结果。它们同样以此糊弄世界说美国人将因美元增值和物价下降而节省开支云云。现在发现不是那么回事。美国人的消费开支大大增加了,而实物消费却不一定增加。现在仍然有三流经济学家借美元汇率上升来鼓吹美国经济一枝独秀。一句话,当美元汇率的变化是由外部资源的变化造成时,美元汇率增值或其它货币的汇率贬值不一定与各国的经济走势有关。实际上美元对石油的敏感度增大恰是证明了美元对外部资源的依赖性增加,是美国国内经济走弱的表现。但美国物价上涨可以推高名义GDP,也就仅此而已。


4

鲜花

真棒

玩闹

同情

看看

困惑

震惊

bad

刚表态过的朋友 (4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回复 叶慧秀 2015-1-29 17:30
    
回复 cannaa 2015-1-29 19:24
太复杂了,反正人算不如天算。
回复 镜花水月 2015-1-29 21:58
谢谢,学习了。
回复 老空 2015-1-30 10:28
挺好一篇文章,可惜今天没心情谈感想。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5-2 15:39 , Processed in 0.04834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