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得,本是弃儿,国清寺丰干禅师外出拾回,故稱「拾得」,後來出家,成為国清寺的和尚,掌管食堂香灯。
寒山與天台國清寺的拾得和尚是至交,兩人常結伴雲遊四方,喜愛吟詩作偈。拾得後來待在廚房做雜務,常把殘食盛放竹筒裡,讓寒山帶回充飢。
寒山拾得又称和合两仙,亦稱和合二聖,為掌管和平與喜樂的神仙,為拾得與寒山兩位名僧之合稱。相傳兩位高僧因為情感融洽,故能保佑世間朋友友誼長存,情侶情意綿長。傳說中寒山是文殊菩薩的化身,拾得是普賢菩薩的化身。清朝雍正帝冊封寒山為“妙覺普渡和聖寒山大士”簡稱“和聖”,拾得為“妙覺普渡合聖拾得大士”,簡稱“合聖”。
![]() |
寒山、拾得兩個和尚的塑像,又稱「和合二仙」 寒山、拾得二人的塑像就立于寒拾殿中·寒山执一荷枝,拾得捧一净瓶,披衣袒胸,作嬉笑逗乐状,显得喜庆活泼。 |
和合两仙图
3,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这个人,在中国的诗史上,远不及李白、杜甫有名。尽管“李杜诗篇万古传”,但张继的一首小诗《枫桥夜泊》,其流传程度不在号称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之下。究其原因,实在是既通俗直白而又令人可以凭自己的想象来理解。历来对此诗有不同的解释。乌啼的乌到底指的是什麽?乌鸦?乌鹊?渔舟上水老乌?有趣的是,寒山寺西南三百米处,还有一座“乌啼桥”,而乌啼桥建于隋朝大业七年,那年隋炀帝来苏州,要去灵岩山看吴王夫差和西施的行宫,这里是必经之路。那时河上没有大桥,有个简陋的小桥也不便让銮舆通过,于是建了座石桥,当时没有名称。时值暮秋,野外乌鸦啼叫。故名乌啼桥。据说这座桥毁于清朝同治年间; 江枫又是什麽意思,是秋天的枫树? 还是指的枫桥与江村桥之间的渔火?江村桥就在寒山寺旁,比枫桥更近寒山寺。愁眠又是怎么解释,是诗人在失眠呢还是其他?对着寒山寺大约两公里远有两座山,,一座叫狮子山,苏州有“狮子回头看虎丘”的民间故事;另一座山叫愁眠山,又叫孤山、和(疑为“何”)山(苏州乡音“孤”“和”相似)。这两座山和枫桥、江村形成三角形。过往商旅和进香寒山寺的客船,以及当地的渔船,都在枫、江两桥过夜,在那里正好遥望愁眠山。但也有人认为先有张继的诗才有愁眠山之名。凡此种种,都增加了对此直白诗的知名度。
4,便利的交通
寒山寺正坐落在枫江边上,而枫江又直接通大运河,离开苏州古城也不远。便利的交通条件,创造了游客云集的条件,在古代水上交通是最方便的交通。
寒山寺就在枫江边上 附近并有码头。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