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汉山 返回首页

小龙鱼的个人空间 http://s541722682.onlinehome.us/?3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吉恩·夏普与“颜色革命”

已有 213 次阅读2018-4-27 04:42 |系统分类:原创文学 | 宽屏 请点击显示宽屏,再点击恢复窄屏 | 动漫全图 如只见部分动漫,请点击显示全图,再点击恢复窄图

吉恩·夏普与“颜色革命”

来源:世界军事2018.6 作者:周禹 时间:2018-04-26



2017年9月,柬埔寨警方以涉嫌叛国罪逮捕了柬反对派领袖根索卡。次月,柬埔寨政府向最高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解散根索卡领导的救国党,理由是救国党暗中勾结外国势力,妄图发动“颜色革命”推翻现政府。过去十几年来,“颜色革命”令世界很多地方发生政治剧变,塞尔维亚、格鲁吉亚、乌克兰等国,纷纷在“颜色革命”下“改天换地”。在这一连串变局背后,有一个不为世人熟知的名字——吉恩·夏普(以下简称夏普)。夏普是何许人?为什么说他和“颜色革命”相关?今天,我们就带您认识他。


“非暴力”抗争的理论

1928年1月,夏普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的一个新教神职人员家庭。在宗教氛围浓郁的家庭环境影响下,夏普对暴力斗争行为并不认同。夏普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当很多人还只是从道德理想的角度,去评论挪威教师对法西斯教育的抵制与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时.夏普却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到“非暴力”思想具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巨大威力。

年轻时的夏普,曾是站在美国政府对立面的不合作分子。 1953年,由于拒绝服兵役,他被联邦调查局抓进了监狱,服刑九个月零10天。出狱后,夏普离美赴欧,在挪威、英国工作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其间,夏普一直在从事“非暴力”思想的研究工作。为了弥补自身政治素养不足的缺陷,夏普赴牛津大学攻读政治学,其间,系统阅读了马基雅维利、孔德、休谟等学者的作品,为其日后创建“非暴力”学说体系打下理论基础。

1960年,夏普出版第一部作品——《甘地行使道德力量的武器:三件个案史》。在这本书中,夏普没有从道德意义上的“圣雄”去刻画甘地,而是从政治战略家的视角诠释甘地的功绩。夏普认为,甘地明白用武力同大英帝国对抗是以卵击石,所以,他选择用“非暴力”斗争的方式与英印当局抗争,并最终赢得了胜利。夏普意在通过这本书向人们昭示,“非暴力”斗争绝非苍白无力的道义工具,而是直击执政者“七寸”的政治武器。该书的出版,标志着夏普的“非暴力”斗争观雏形初现。

回到美国后,夏普自1972年起开始在马萨诸塞大学教授政治学课程,与此同时,还在哈佛大学“国际事务中心”担任研究员一职。这一时期,夏普渐渐理顺了自己与美国政府的关系,开始用自己的学术研究成果为美西方阵营的整体战略服务。夏普率先提出“非暴力”战争理论,这一理论后被提交给了美国中央情报局和北约相关部门,以供其参考研究。“非暴力”战争理论致力于采取和平的“柔性瓦解”策略,自内而外地颠覆一国政权,用夏普的话就是,“支撑一个政权的是人民和各种国家机构,想推翻这个政权,削弱这些支撑就可以了”,因此,该理论的观点被概括为:从权力来源这一关键点突破,通过直击命门的方式来击垮“独裁国家”的政府。

由于为美国打赢冷战提供了新的路线指南,夏普的理论逐渐获得美国军界的垂青。为了支持夏普的“非暴力”战争理论研究工作,美国国防部曾为其提供资金赞助。20世纪80年代,在美军将领爱德华.阿特克森的支持下,夏普借用爱因斯坦的反战思想作招牌,建立了爱因斯坦研究所。该机构专门致力于诱导民众通过“非暴力”手段推翻“专制政权”。以助力美国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为进一步扩大理论影响力,也为了表面上撇清与美国政府的关系,夏普后来用“非暴力”抗争取代原先的“非暴力”战争概念。从“战争”(warfare)到“抗争”( struggle),虽然仅是一字之差,但内涵却大相径庭。前者常常是指主权国家之间的武装冲突行为,既带有浓厚的官方色彩,又包含一定的攻击性内容;后者则是一个基于被压迫者和受迫害者的立场提出的概念,从而顺理成章地披上了“匡扶弱小”的正义外衣,达到了占据道德制高点的目的。这一看似微小实则意涵深刻的概念转变,让夏普的理论更具迷惑性和蛊惑力,夏普的研究成果也因此成为西方国家策动“颜色革命”的“撒手锏”武器。

夏普一生著述甚丰,最体现其“非暴力”抗争观点的作品,当数1993年出版的《从独裁到民主——解放运动的概念框架》一书。夏普在书中指出,“面对独裁者的暴行,有纪律的、勇敢的非暴力抵抗,有可能在独裁者的军队和基本群众里引起不安、不满、不可靠,在极端情况下甚至叛变”。在他看来,“非暴力”抗争能让“独裁政权”的统治支柱渐趋腐朽松动,直至轰然坍塌。该书将“非暴力”抗争的方法归结为三大类,分别是“抗议和说服、不合作、干预”。在这一框架下,该书又列举了40种类别1 98种“非暴力”抗争的手段,包括舆论宣示、文化讽喻、经济抵制、政治孤立、外交封锁等,堪称是对“非暴力”抗争经验的“集大成”式总结。其中,在“象征性的公开行为”类别中,提到“展示旗帜和象征性彩旗”,“佩戴象征性标识”。这样的景象,人们在世界不少国家的“颜色革命”中会经常看到。该书自问世以来,_直被世界各地的“颜色革命”组织者奉为“圭臬”,夏普也因该书的广泛流传而人气大涨,被别有用心的西方舆论场视作“非暴力抗争的克劳塞维茨”。


屡屡发动“颜色革命”

除著书立说以外.夏普还亲自投身于“颜色革命”的实践。在冷战后,一些国家的政权更迭中,夏普都扮演着相当不光彩的角色。

1991年,苏联发生“8·19"事件。副总统亚纳耶夫牵头的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力图将苏联从“鬼门关”上拉回来,但叶利钦鼓动民众发动政治罢工,使这一努力最终付之东流。当年,叶利钦站在坦克上向民众发表演说的一幕,已成为苏联解体的标志性画面,不过很少有人注意到,离叶利钦演讲不远的地方,散落着很多名为《非暴力革命指导》的小册子,而这正是夏普的作品。

2000年10月,塞尔维亚反对派,以时任总统米洛舍维奇在大选中涉嫌舞弊为由,发起大规模的抗议示威活动。当时.塞国内“倒米运动”的领导人,此前均接受过夏普的调教和指导。在夏普“门徒”的指挥下,塞反对派示威者控制了首都贝尔格莱德,最终迫使米洛舍维奇下台。塞尔维亚“和平演变”后,夏普曾扬扬自得地对外炫耀:“在塞尔维亚革命中,(反对派)就是根据书中(指《从独裁到民主——解放运动的概念框架》一书)介绍的方法,使用了儿童,才使警方不敢动用暴力。后来,反对派领袖又(根据书中介绍的办法)与司法部门进行谈判,和对方沟通并建立关系,才最终达成了协议。”

推翻米洛舍维奇政权后,塞尔维亚反对派又积极帮助格鲁吉亚“同行”,在格国内策动“颜色革命”。2003年1 1月,格鲁吉亚反对派举行了针对政府当局的抗议集会,格国内局势迅速走向恶化,执政的谢瓦尔德纳泽总统在示威浪潮的冲击下被迫辞职。由于反对派领导人萨卡什维利每次在公众面前亮相时都手持一朵玫瑰花.这场运动被称为“玫瑰革命”。格鲁吉亚反对派取得政权后,马上又协助乌克兰“同行”,在乌国内酝酿反政府运动。 2004年1 1月,乌克兰反对派发动了针对执政当局的示威游行,最终使反对派领袖尤先科顺利上位,成为乌克兰新一任总统。由于乌克兰反对派在抗议中广泛使用橙色的旗帜和标识,这场运动被称为“橙色革命”。在21世纪的最初几年里,塞尔维亚、格鲁吉亚、乌克兰等国,纷纷因“颜色革命”而走上动乱之路,而美西方国家在这个过程中,不费一枪一弹实现了“城头变幻大王旗”的目标。



缅甸“藏红花革命”


2007年9月,为抗议民生必需品价格上涨,缅甸僧侣发起了声势浩大的示威运动,并引发大范围的政治危机。由于上街游行的僧侣统一穿红色袈裟,这场发生在缅甸的政治危机,被西方媒体称为“藏红色革命”。在这场运动中,夏普再度从幕后现身台前。据英国《金融时报》透露,在缅甸动乱发生前的三年里,夏普和他的助手,在泰缅边境地区,为3000多名缅甸反对派人士提供培训,主要教授“非暴力”抗争的组织策略、操作方法、沟通技巧等内容。此外,夏普主持的爱因斯坦研究所,还向缅甸反对派提供物质方面的援助,为反对派僧侣配发了诸如手机一类的现代化通信工具。夏普的上述活动.为缅甸反对派挑战政府提供了充分的支持,为2007年的政治危机做了强有力的铺垫。

在2010年12月爆发的“阿拉伯之春”运动中,夏普的“非暴力”抗争思想,再度成为中东多国反对派手中的理论杀器——他们纷纷从爱因斯坦研究所的网站上下载《从独裁到民主——解放运动的概念框架》一书。据爱因斯坦研究所执行主任贾米拉·拉吉布介绍,“阿拉伯之春”运动开始后,仅该书的英文版每天就会被下载15000次之多。另外,该书的阿拉伯文版,也被挂在了“穆斯林兄弟会”的网站上。埃及的反对派在示威期间,创作了许多反穆巴拉克的歌曲.而这一手段正是对夏普提出的198种“非暴力”抗争手段之一的“唱歌”手段的现实运用。美国一些媒体对此更是难掩溢美之词。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夏普一贯敌视中国.他在给中国境内的不法之徒支招时指出,“像中国这种情形,从小事情做起最好。因为你的力量很弱,你只能选择从小事情、你可能赢的那些事情着手,尽可能小心地、巧妙地制订计划”。夏普还曾对流亡海外的“藏独”分子,提供过资助和指导。


见招拆招,御敌于外围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面对夏普之流的险恶用心,必须对症下药,具体应对措施可从以下三方面人手:

第一,坚定不移地走善治良政之路,筑牢社会稳定的“基本盘”。回顾塞尔维亚、格鲁吉亚、乌克兰等国的“颜色革命”历程,不难发现,政府腐败、选举舞弊、民生困窘等社会弊病,成为“颜色革命”最直接的诱因。所以,要想从根上杜绝“颜色革命”发生的可能,就必须聚精会神地推动民生事业的发展,持之以恒地促进政治生态的改善,坚定不移地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这是社会稳定之基。唯有让广大群众真正感受到公平正义,切实享受到国家发展进步的成果,才能真正地做到凝心聚力,上下同欲。当内部保持“铁板一块”时,任何敌对势力都不会有隙可乘。

第二,认清“后真相”时代的舆论传播特征,把好媒体建设事业的“方向盘”。互联网事业的飞速发展和智能通信工具的广泛普及,让各式各样的自媒体如雨后春笋般蓬勃生长。在这个“人人都是新闻人”的时代,很多事件往往未经沉淀就在社会上大范围扩散,以致不明就里的民众常常将“表象”当作“真相”。这就为敌对分子恶意炒作“新闻爆点”,进而煽动民众制造事端提供了便利条件。面对这一新形势下的新问题,必须跳出传统的新闻观、传播观和信息观.用顺应时代需求的方法和对策,牢牢掌控舆论场斗争的主动权。一方面,国家要对自媒体善加引导,通过讲道理、立规矩、辨是非等方式,让新时代的自媒体人在心中树立大局意识,使他们能以理性、客观、成熟的态度,当好“正能量”的传播者;另一方面,官方媒体须积极推进自身变革,努力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客观高效的新闻服务,以守牢舆论高地,筑实思想营盘。



在西方发动的“颜色革命”中,乌克兰动荡不安


第三,认真总结相关国家应对“颜色革命”的经验,做好相关的具体预案。防微方能杜渐,有备才能无患。面对“颜色革命”的威胁,须提前预备好“纾急之策”,一旦有事发生,才能在最短的时间,以最低的成本化解危机,管好全局。在2005年哈萨克斯坦大选中,反对派本打算趁机发动反对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的“颜色革命”。但是,纳扎尔巴耶夫在得知反对派的图谋后,先发制人,他一面大力动员媒体资源,在电视上将一些国家在经历“颜色革命”后民生凋敝的景象反复呈现给民众,使人们对“颜色革命”的热情骤降,一面又将竞选标志的颜色一律更换为反对派打算使用的黄色.从而使反对派打算发动“颜色革命”的图谋.丧失了技术上的可操作性。

长期以来,美西方国家一直不遗余力地借助夏普的“非暴力”抗争理论之名,大行“颜色革命”颠覆他国政权之实。其实,通过上述分析可见,针对夏普的“非暴力”抗争观点,是有破解之道的,只要练好内外功,守住舆论场,就能成竹在胸,见招拆招,御敌于外围。


本文链接:http://www.globalview.cn/html/global/info_24223.html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责任编辑:北平

鲜花

真棒

玩闹

同情

看看

困惑

震惊

bad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4-16 06:22 , Processed in 0.03737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