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汉山 返回首页

小龙鱼的个人空间 http://s541722682.onlinehome.us/?3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互联网老了!已进入中年 这才是所有人的时代危机

已有 335 次阅读2017-11-15 17:56 |系统分类:旅居生涯 | 宽屏 请点击显示宽屏,再点击恢复窄屏 | 动漫全图 如只见部分动漫,请点击显示全图,再点击恢复窄图

互联网老了!已进入中年 这才是所有人的时代危机

京港台:2017-11-16 06:13| 来源:刘远举 | 


  从保温杯到中年职场危机,从辅导作业到中年男的油腻。最近社交媒体上中年人的话题频频刷屏。

  中年话题,在这个时候刷屏,是因为中国互联网“老了”。商业上,经常对用户整体形象就行一个描绘,以此设计产品、制定销售策略。如果要对中国互联网用户做一个描述的话,中国互联网用户群体的年纪是多大呢?

  多年之前,中国互联网的年纪很小。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互联网刚刚进入中国,这个阶段,最初接触网络的,都是年轻人,一般在上大学,年纪20左右。所以,那时中国的互联网大致是20出头的样子。在那个QQ刚刚出现的时代,围绕网络的话题是:无知少女、网聊、网友见面。在那个时代、在还没有社交媒体的时代,辅导孩子作业、保温杯、中年油腻与猥琐,这些字眼在互联网的bbs、论坛与qq群中,注定就像石头沉入大海,甚至都不会激起一点涟漪,而现在,这些话题却能席卷社交媒体。

  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互联网的年龄变了。截止2014年12月,我国网民以10—39岁年龄为主要群体,比例合计达到78.1%。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31.5%。值得注意的是,与2013年底相比,40岁及以上年龄的网民比例有所增加,19岁及以下青少年儿童网民的比例有所降低。这个比例的变化,一方面,是由于智能手机的普及,增加了中老年群体接触互联网的机会;另一方面,是人口的老龄化,或者说,当年的网民变老了。


  在油腻中年的话题刷屏之前,引发中年话题的是《人到中年,职场半坡》这篇描述职场中年危机的文章。文章讲述了中年人在公司合并、创业等多个领域的艰难。这既是一个年龄话题,同时,也更是一个时代话题。中年危机背后,有着大时代的隐忧。  互联网进入中国,时间已经过去接近20年。中国的第一批网民,当年玩QQ,交网友的人,已经变为了中年人。这一批人,在使用互联网的熟练程度上,不会亚于年轻人,即便在游戏、视频等领域弱于年轻人,在深度话题方面,甚至超过了20-29岁这个阶段的人群。所以,整体来看,或者,从社交媒体话题领域来看,中国互联网的年纪,应该“长大”到35左右,大致上就是80后的年纪。那么,话题自然也会变“老”,从网恋、网友见面,变为育儿与油腻。

  35-45岁的中年人,学习能力下降明显,与此同时,与农耕时代一个农民所需使用的全部技能,与他几百年的祖先一模一样不同,这是一个新技术不断涌现的时代。一个人进入职场初期的技能、概念,过了20年后,已经完全不一样了。程序员这个行业,更是把这个特点发挥到极致。此外,精力明显下降,不能熬夜,加之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务琐事缠身,高强度工作,即便有意愿也很难付诸行动。更重要的是,随着荷尔蒙下降,那些激发人的欲望、野心,也消散了。这都使得这个年龄段的人,不管是在意愿、体力,还是技能上,都很难冲在第一线。

  出路当然有,转化工作性质,把具体的技术工作向资源调配、关系处理、制定战略方向转变,也即转到管理岗位,原来的经验和积累就可以游刃有余的发挥。但是,职场是一座金字塔,越往上走,位置只会越来越少,不可能人人都升到管理岗位。这是简单的分子和分母的数学问题。从车间退休的工人,在办公室干了一辈子的科员,这些人一直存在,这是大部分人的职场命运,也是经济的正常现象。这一波中年话题,让我想起一部电影。在这一代中年人刚出生,或还未出生的1982年,上演过一部叫做《人到中年》的电影,当时红极一时。电影中,潘虹饰演的陆文婷医术精湛,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但在医院工作18年仍是住院医生,月工资只有56元5角。

  不同的时代,相同的规律,这个规律一直存在。不过,在此次社交媒体刷屏之前,这个职场规律似乎被中国人遗忘了。这是因为,某种程度上,这个现象在中国被缩小了。

  1978年,中国GDP总额为3679亿,2016年,这个数字爆发式增长到765873亿,名义GDP增加200多倍,各行各业的规模也相应扩大。更庞大的行业规模,更大更多的公司,都对应着更多的管理岗位。

  与此同时,新技术出现制造出新的需求与新的行业。所谓创业阿里系、腾讯系,正是这种新技术制造的新行业,并为行业先行者提供更多的管理岗位。除了Facebook谷歌、百度、阿里、腾讯这样的互联网新贵,滴滴、Uber、小猪、饿了么,每一个与传统结合的“互联网+”新兴企业,都制造出更多的管理高层岗位。

  此外,中国还有庞大的,低权利的人口红利,大量农民进入工业体系,进入低端岗位,替代了原本城市工人,构成职场金字塔的庞大基底,支撑起更多的管理岗位。这就使得在这个阶段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更容易得到管理岗位。

  中国经济的飞速增长,除了提供职场金字塔中真实的管理岗位之外,还形成一种阶层上升的幻像。

  现在,一个北上广深市区的80后,基本不可能再进入纺织厂、钢铁厂、或者在工地上做个工人。按照学历不同,能读书的,会进入外资、银行做一个白领,读书不行,也能在公司混一个初级文员。这提供了一种阶层上升的错觉。上海写字楼里面的写PPT的白领,与他们的纺织厂、钢铁厂上班的父母,在阶层上并无太大的差别。同样的,快递小哥与种地的父辈,在阶层排序上也无差别。但是,阶层排序虽然没有变化,但却提供了一种阶层上升的错觉。

  中国创造了人类社会经济增长的奇迹,急速增长的经济规模,给所有人提供了上升空间,那怕这种上升是一种错觉。而正是这些原因,中年危机这个词似乎在中国消失了。

  1982年,潘虹因为《人到中年》获得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那一年王石31岁,褚时健54岁,马云(专题)18岁,冯仑23岁,柳传志38岁,不管他们年纪如何,他们令人羡慕的“青春”都才刚刚开始。

  不过,经历了接近40年的急速经济增长,事情正在发生变化,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最敏锐感受到这一切的,正是“职场半坡”的中年人。

  首先,中国经济的增长正在放缓。中国经济从1978年到2011年,在长达32年的时间里保持了年均9.78%,这样一个接近两位数的高速增长。近年来,这一增速出现明显下降。2012年至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增长7.7%、7.7%、7.4%、6.9%,2016年前三季度增长6.7%。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换的新常态不仅是一个事实,也是未来的政策目标。从供给端和需求端看,中国经济近年来的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人口红利和全球化红利,然而这两大红利目前正在衰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推动力就是人口红利。然而,国家统计局公报显示,2015年年末16—59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总数减少487万,在全国总人口中占比由2014年年末的67%进一步降至66.3%;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2200万人,在全国总人口中占比由2014年年末的15.5%进一步提高至16.1%。人口的老龄化,不意味着高端岗位空出,而是意味着推高了劳动力成本,增加了人口抚养比,降低了储蓄率,给中国经济下行带来压力,行业规模平稳甚至缩减。

  其次,新技术带来的新行业也在变缓。从上世纪50-60年代晶体管、集成电路发明开始,这一波技术爆炸已经持续了70年。在持续了40年后,摩尔定律已经失效。人工智能虽然方兴未艾,但对人的替代与创造新的价值、扩大经济规模之间,效应还没有定论。更具体的,随着新技术进入进入传统行业,改造传统行业,剩下的机会也越来越少,新技术的红利在慢慢被吃尽。在饿了么、滴滴的快速崛起之后,所有的生活场景,已经无数遍被人拿着手机审视过无数次,所有可以被结合、被改造的场景都已经或正在被结合、被改造。对于后来者来说,创业变得更加艰难,并购、收缩的新闻比天使投资更多。显然,行业整体往前冲,行业膨胀的时候,就会有更多的高层职位,当行业慢下来,新企业变少,行业合并,高层职位就会减少。那篇《人到中年,职场半坡》讲的正是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人38岁,领导54岁,马上打算要退休了,这不是中年危机,这是中年机遇。但是,如果一个人38岁,领导41岁,再上一层的领导43岁,升职显然无望。这才叫中年危机。跳槽?正如《人到中年,职场半坡》中描述的那样,高层职位在行业扩张期,会是各方抢手的人才,但一旦进入行业合并期、平稳期,就会遭遇“我们可以接管团队,但不可能接管一个老大”的尴尬。辞职创业?一边是房贷压力,一边是资本寒冬,再加上所有场景都被人比着手机审视过一遍,又是何其之难。这个时候,才叫做中年危机。

  如果说35年前的电影《人到中年》,是经历政治危机后,思想刚开始解放,在困惑中迎接时代浪潮,却充满希望的话。如今的中年危机,更多的是经济的,并不迷茫,反而恰好是因为可以一眼望到未来而感到恐惧。

  所以,中年危机,与年龄有关,更与时代有关。时代席卷而过,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危机的中年背后,90后又怎能逃脱?

  初入职场的90后,25岁,工作3年,充满干劲,直接领导30岁,领导的领导33岁,集团总裁也才40岁。与此同时,新常态下,行业增值放缓,创业更加艰难,而房价却居高不下。而根据经济规律,超高的GDP增长注定一去不复返,经济规模膨胀的黄金时代已经正在消逝,那么,比起已经油腻的,但却有着一套或者几套房的中年,他们还未成功,就已经注定被时代席卷。此时此刻,基于过去的三十年的经济增长,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但是,潮水改变,先感受到的一定是冲在潮头的人。

  这也不仅仅是这两代人的危机,更深层次的问题是,中国比其他国家更需要阶层上升的错觉,更需要经济规模的飞速扩展,甚至离不开经济规模的两位数成长。

  有人问我,现在的快递员、外卖小哥相当于以前的什么阶层呢?我说,他们就是以前的农民,实际上,大多数的人出生正是农民。快递小哥能够容忍仍然处于阶层排序的最底层,并进而忍受这种最底层面临的不公平待遇,忍受不能把孩子带在身边读书,是因为他们现在的收入是自己父辈的十倍,并由此产生的阶层上升幻觉。但是,如果不能持续提供这种收入上升。快递小哥,还有他的孩子,就会反过来审视自己所处的阶层所遭遇的不公。那会是所有人的危机。

  那么,中年危机背后的时代隐忧,会变为所有人的危机吗?


鲜花

真棒

玩闹

同情

看看

困惑

震惊

bad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4-26 03:15 , Processed in 0.03887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