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汉山 返回首页

小龙鱼的个人空间 http://s541722682.onlinehome.us/?3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西方的舆论干涉与香港的话语觉醒

热度 2已有 284 次阅读2014-10-18 07:54 |系统分类:政经时事| 关键字, 观察者, 香港, 中大, 资讯 | 宽屏 请点击显示宽屏,再点击恢复窄屏 | 动漫全图 如只见部分动漫,请点击显示全图,再点击恢复窄图

关哲
  • 关哲

    • 政经资讯观察者

关哲:西方的舆论干涉与香港的话语觉醒

2014-10-18 15:58:02

凡发生涉及中国的政治事件,都算得上是观摩媒体世界之良机。比如香港“占中”,无疑戳到了西方媒体 的兴奋点,但从其眼中流转到笔下,已然是放大缩小扭曲旋转后的“抽象派事实”。事发地香港的媒体,由于历史原因,也大多带有西方意识形态的色彩。但“占 中”发生三周以来,媒体界也出现了一些变化。不妨把它们对香港“占中”事件的报道视作一次测验,那么谁的得分会“不及格”呢?


“老样子”的西方舆论场


香港的发展的确出现了一些问题,可这绝非街头政治能解决的,它只会加大分歧、激化对立,频繁目睹街头政治的西方媒体早已心知肚明。当西方国家内部发生街头冲突,一般都会淡化处理,或高举“反民粹”的大旗;发生在非西方国家时,则旁敲侧击,或直接攻讦政府。


这次事情既然发生在中国香港,自然“按常规”办理。但“占中”事件爆发两周,香港警察的冷静理性没有给守候多日的西方媒体任何机会,边鼓敲得虽响,也难唱出什么戏文。


17日,西方媒体将焦点放在了香港警察清晨开始的旺角清场上,美国有线新闻网引用现场抗议学生的话称,警察一大早手持护牌出现,令很多人受到惊吓、感到紧张;香港特首亟待恢复对话,但强调香港对“大规模静坐”的忍耐是有限的,僵持不可能持续下去。


遥想2011年,纽约爆发“占领华尔街”运动,并迅速向全美甚至全世界蔓延。可美国媒体迟迟不做报道,待到遮掩不住时,仍只是轻描淡写。


2013年,瑞典首都发生持续一周之久的骚乱。观察者网专栏作家、春秋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宋鲁郑当时指出,该事件具备热点新闻的各种元素,却又被西方媒体所冷落。


如今场景换到香港,态度就截然不同了,不仅大力炒作,而且将其称为“促进民主的革命”。


西方媒体的触角几乎已伸进中国各个角落,为何还会出现如此简单甚至鲁莽的二元对立判断?


上月28日、29日,香港成千上万抗议者包围港府办公室及城市主要街道时,西方媒体就开始下了惊悚定论。英国《金融时报》评论称,“占中”是中国政 府25年来“面临的最严重的政治挑战”。英国《泰晤士报》则断言“中国会毫不犹豫地镇压香港的抗议活动”。《纽约时报》与其观点类似,称中国领导人缺乏应 对此类事件的工具。《经济学人》杂志的封面文章标题着实“醒目”——《党与人民对抗》,“革命”的字眼则几乎充斥在所有的报道中……


当时美国和英国官方尚未发声,有英国媒体便冷嘲两国政府,称其反应几乎可以被忽略。


然而,在15日的驱散行动中,部分示威者有备而来,配备了口罩、眼罩和雨伞,在香港警方多次劝喻及警告下,仍拒绝听从,并与警务人员推撞。警方被迫 使用最低武力,用手及盾牌推开非法集结人士,并使用胡椒喷剂。行动当中,4名警务人员受伤。其中一名警员被示威者推跌,导致右肩脱臼,另一名警员被示威者 雨伞刺伤眼角。


事件发生后,美英媒体立即大肆渲染报道。美国《时代》周刊16日称,本次殴打事件发生在香港时间15日早些时候,是近三周“支持民主”抗议中最暴力的一次。BBC报道中,对造成多名警员受伤的后果只字未提,事件被演绎为“警察殴打手无寸铁的抗议者”。


17号,《华盛顿邮报》则称,香港的混乱示威还没有进入终局,并借前港英官员之口,指责港府利用黑社会。


前港督卫奕信10月16日在英国上议院关于香港问题的辩论中表示,香港警方处理“占中”的措施是适当的,没有明显证据证明中国违反了《中英联合声明》 。但《金融时报》等主流英媒,根本不予报道,反而大肆渲染、指责警察清场。


英美舆论场里偶尔也有客观、公正的描述与阐释,例如观察者网在美国《赫芬顿邮报》上对彭定康的反驳,但其他外媒往往视而不见,以“民主”“普选”等单调的名词,攻击香港回归后丰富、实在的民主实践。


观察者网在《赫芬顿邮报》上刊文反驳彭定康

观察者网在《赫芬顿邮报》上刊文反驳彭定康


大部分西方媒体显然仍未改变认知中国的逻辑与方法,是专业素养不足,还是背后有什么别的原因,相信大家都心知肚明。


“新气象”的香港媒体界


香港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又是事发地,媒体中不乏饱受西方意识形态浸润者,和地方激进主义者。不得不承认,自占中最初起意开始,香港媒体不乏“同 情”“嘉许”与“鼓励”,在某些媒体上,甚至是压倒性的声音。然而,这两天的港媒则颇有些新气象,出现了不少反思“占中”的理性声音。

 

香港《信报》17日发表署名为蔡国华的评论文章《蔑视法纪 势成危疾》,对占中给香港社会造成危害亮出鲜明态度。在信报论坛上,也开出了《华山论剑:占中必败》的讨论帖。沉默了多日的“香港的大多数”终于选择不再容忍,要求“占中”者退场或支持警方清场的声音越来越强。


在信报网站“即时新闻”和“论坛”上,虽然仍有挺“占中”的声音,但反“占中”话语明显觉醒

信报网站截图,可见当出现争议性事件后,该报及时刊出了《社会陷反智》等客观评论。相应地,在信报论坛上,即使是由“挺占中”人士开启的帖子,“反占中”的声音也出现得更为频繁。


最新一期《亚洲周刊》以《香港政治激进化危机》为题,指出占中事件“越激进,越多权力,形成了暴力的恶性循环,严重威胁法治。”“在占领区内,温和与理性的声音,常被激进的力量所掩盖。越激越好,就是广场权力的逻辑。”


“文革时期的无政府主义氛围正在香港弥漫,在旺角、铜锣湾、金钟等几个‘占领区’,反对派的主旋律是‘民主有理,占领无罪’。反对派认为自己具有 ‘民主’的精神,一名在通往政府总部路口设置路障的年轻人说,他敢于设置关卡,是因为他和现场几个同伴都讨论过,民主投票决定。”上一期《亚洲周刊》则用 这样的文字直言当下的“占中”事件为“香港文革”。



《亚洲周刊》以文革形容“占中”

《亚洲周刊》以文革形容“占中”


香港媒体在字里行间越来越多地展露了“占中”闹剧的荒谬性。香港《商报》16日发表社评说,“暴力占中”这种有组织、有预谋的违法行动,无疑撼动了本港的法制基石,损害市民的根本福祉,是不能接受和容忍的。


“占中”行动中的极端示威者,与警察冷静克制的姿态形成鲜明对比,令不少香港媒体刊文赞赏后者。正如香港《头条日报》16日发表社评所言,冲突事件反映“占领”行动愈来愈激进,已陷于失控状态,始作俑者的“占中”发起团体,应及早叫停行动,收拾残局,否则必悲剧收场。


同一天,香港《信报》亦发表评论文章称,当断不断,反受其乱。2011年8月的伦敦大骚乱开始时没有得到政府足够重视,参与平息骚乱的警员人数明显 不足,在形势急转直下之后,警方改变策略,采取更加严厉、积极的方式应对骚乱。该文称,香港陷入一场“失控的群众运动”。香港政府必须当机立断,立即采取 清场行动,尽快恢复社会秩序,维护香港的安定繁荣。


反反复复,没完没了,愈来愈令人忍无可忍的“占中”,不仅迎来了市民的“嘘声”与“喝彩”,终于让香港媒体也不再淡定。


“尔曹身与名俱灭,多行不义必自毙。”香港《东方日报》16日以此句送给香港街头的占中者,并在社论中称,“占中”行动幕后黑手祸港殃民……说到 底,香港要平乱,必须从除奸开始,只有将“占中”幕后黑手绳之以法,将洋奴汉奸连根拔起,才能实现真正回归,也才能避免“占中”闹剧重演。该报今日又刊发 《港无宁日》《旺角骚乱有可疑》等文,认为“占中”者可能故意破坏对话。


诚然,香港媒体不可能一夜之间全然改变,有的依然顺着西方思维惯性,有的则逆着市民对安定繁荣的期盼,但话语觉醒的势头已然清晰。曾经创造“历史终结论”的福山,在二十多年的研究后,终于认识到民主不是空洞的教条,强政府和法治更为重要;相信对繁荣和混乱都已有切身体会的香港人民,能够更快地领悟民主的真谛,而越来越多的香港媒体也将顺应民意与大势,抛弃西方“眼镜”。


至于对今日西方和香港媒体“占中”报道的评分,不如就交给历史吧。


1

鲜花

真棒

玩闹

同情
1

看看

困惑

震惊

bad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4-25 21:44 , Processed in 0.03563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