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汉山 返回首页

门清自摸的个人空间 http://s541722682.onlinehome.us/?342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印度外长、防长将陆续访华 对华强硬路线走不通

已有 180 次阅读2018-4-18 08:19 |系统分类:政经时事 | 宽屏 请点击显示宽屏,再点击恢复窄屏 | 动漫全图 如只见部分动漫,请点击显示全图,再点击恢复窄图

印度外长、防长将陆续访华,

港媒:事实证明对华强硬路线走不通

2018-04-18 11:23:59字号:A- A A+来源:观察者网
关键字:上合组织莫迪上合组织上合组织领导人峰会中印

【文/观察者网李东尧】印度外长斯瓦拉吉(Sushma Swaraj)与防长西塔拉曼(Nirmala Sitharaman)将在未来一周时间内陆续访问中国,分别参加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外长、防长会议。印媒称,期间,斯瓦拉吉将与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举行“关键”会谈。

《亚洲时报》17日文章称,事实证明,印度对中国的强硬路线是徒劳的,最终都要归于经济合作。

印度报业托拉斯(PTI)17日报道称,斯瓦拉吉于21日抵达中国,并在第二天与王毅举行会谈,24日参加上合组织成员国外长会议。

印度外长斯瓦拉吉(资料图自印媒)

报道称,这将是王毅上月当选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后,两人的首次会晤。结束对中国访问后,斯瓦拉吉会接着前往蒙古。《今日印度》称,鉴于王毅这一身份的变化,以及很可能肩负接任中印边界谈判特别代表的责任,此次会晤将有着特别的意义。

几乎在同一时间,印度国防部长西塔拉曼也将访华,预计在24日出席上合组织成员国防长会议。

点击查看大图

印度防长西塔拉曼(资料图自印媒)

今年6月,上合组织峰会将在青岛举行,印度总理莫迪将出席,此次峰会是该组织去年接纳印度与巴基斯坦正式成为新成员后的首次峰会。

在这个时间点,印度外长、防长双双访华无疑也有为莫迪出访打前站的意味。PTI认为,为缓解去年中印“洞朗对峙”后的紧张局势,斯瓦拉吉与西塔拉曼对中国的访问正值中印加强两国高层交流之际。

《印度斯坦时报》17日以“在莫迪出访前,斯瓦拉吉与中国外长举行关键会谈”为题报道称,斯瓦拉吉上一次北京之行还是在2015年2月,此次再次前往北京,被视为中印两个邻国在关系大幅降温后为重置双边关系所做努力的关键。

除了讨论上合组织峰会事宜外,预计斯瓦拉吉与中国外长还将评估双边关系。

《印度斯坦时报》说,斯瓦拉吉将面对一个“更加强大的中国外长”,一些新旧分歧也都会出现在讨论中,例如“核供应国集团僵局”以及印度对中巴经济走廊“极度不安”等议题。

近期,中印双方互动频繁。4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在上海同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Ajit Doval)举行会谈。

双方还连续举行中印经贸联合小组第十一次会议(3月在新德里举行)与第五次中印战略经济对话高技术组会议(4月13日在北京举行)。两国还在边境事务与跨境河流问题上举行工作机制会议。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16日对媒体表示,中方重视发展同印度的关系,愿同印方一道努力,落实好两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牢牢坚持双边关系正确发展方向,更多积累正能量,拓展新合作,推动中印关系健康稳定向前发展。

“印度正在努力为即将到来的中印两国领导人间的会晤营造良好的氛围,”《亚洲时报》17日文章称,印度外长与防长陆续前往中国,显然德里与北京正在走出去年“洞朗僵局”带来的焦虑。

点击查看大图

文章写道,莫迪再次访华,中印两国领导人仍将聚焦于加强经济合作。“中国把印度视为以保护主义与反全球化为特征的昏暗世界格局中最后的边界,至于印度,其将中国视为自身经济增长的潜在动力,特别是在创造就业机会方面,这关系到2019年印度大选中莫迪能否赢得连任。”

文章称,事实证明,印度对中国的强硬路线是徒劳的,莫迪更好的本能自始至终是利用中国的经济增长来刺激印度经济。

《亚洲时报》认为,目前的转变凸显出,莫迪已经将国内的强硬派边缘化,更重要的是,他还得到印度教民族主义势力的支持,莫迪在敏锐地权衡地区与国际政治之后要加强印度的战略自主。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鲜花

真棒

玩闹

同情

看看

困惑

震惊

bad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4-26 08:17 , Processed in 0.04300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