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汉山 返回首页

门清自摸的个人空间 http://s541722682.onlinehome.us/?342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美国打击叙利亚的导弹已落下,普京该怎么办

已有 312 次阅读2018-4-14 13:44 |系统分类:原创文学 | 宽屏 请点击显示宽屏,再点击恢复窄屏 | 动漫全图 如只见部分动漫,请点击显示全图,再点击恢复窄图

冯绍雷:美国打击叙利亚的导弹已落下,普京该怎么办

  • 冯绍雷

    冯绍雷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

2018-04-14 11:55:52字号:A- A A+来源:观察者网
关键字:叙利亚美国打击叙利亚美国打叙利亚俄罗斯普京中东间谍中毒案

4月12日,一直宣称要对叙利亚动武的特朗普突然发了一条推特:

“我可从来没说过啥时候对叙利亚发动袭击。可能很快或许又没那么快!”

就在外界根据这条推特推测特朗普有可能缓和态度的时候,说时迟那时快,美国时间4月13日晚9时左右,美国联合英法两国,对叙利亚所谓的化武目标发动“精准打击”。

而这,也被看作美国是对俄罗斯在中东实力增长的回击,希望以此拿回“原本就属于美国的东西”。

中东地区一直是美俄两大国争夺的重点,美国发起的这一轮军事打击,会让原本胜利在望的俄罗斯和阿萨德政权前功尽弃吗?眼下面对西方的军事和外交围攻,普京又会如何还手?

观察者网专访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冯绍雷,解读最新国际局势。

图片来源:东方IC

观察者网:4月13日晚,美国联合英法对叙利亚化武目标进行精准打击,多日来外界对于特朗普叙利亚政策的猜测终于落下实锤。您怎么看美国此轮行动?

冯绍雷:特朗普在4月11日宣布要俄罗斯“准备迎接美国导弹”这一惊人之语的一天之后,突然又改口,模糊了何时才对叙利亚发动袭击。尽管人们多半相信,威胁并未过去,战争随时可能突然降临。但当14日凌晨,美英法联军当真发起对叙利亚空袭之时,整个舆论界不光感受到战争的巨大压力,而且再次体验了当今世界进程的高度不确定性。

现有战争规模是否会进一步扩大,完全取决于各方的互动。首先,俄叙势必待机还击,美方也宣布这只是连续打击的阶段性行动而已,因此,战争当事方意犹未尽。其次,叙利亚战场早已成为一个国际武器试验场,只要各方军备需求存在,叙利亚战火就难停息。至于战争的规模会发展到何种程度,是会局限于地区和次区域战争,还是会发展成为更大规模的战乱?除了空袭之外,多大程度上在地面展开,还是在海上对峙,确实还存在多种可能性。

当前的事态,多少令人回想起15年前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至少以下几个方面非常相似:

其一,当年是小布什总统和布莱尔首相骇人听闻地率先宣布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是导致这场战争发生的最主要动因。这很像当下同样把叙利亚有人动用化学武器作为发动战争的理由。

其二,伊拉克战争是美国新保守主义势力当年真正从政治思潮落实到实际战略运行的鲜明体现。今天叙利亚大战将临,同样是新上任的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博尔顿这样的新保守主义中坚人物与特朗普合流的一个佐证。

其三,当年伊拉克战争表面上是打击萨达姆政权,而往更深层次看,这是海洋地缘政治与大陆地缘政治的一次深刻较量。身居海外的美英两家最担心的是欧亚大陆各方势力连成一体,因此,为在当时已经出现接近趋势的俄罗斯与德国、法国之间打进锲子,这才是伊拉克战争的又一用意所在。而今态势尽管有所区别,但是海陆地缘政治之间的较量一如既往。也正因此,叙利亚战场才成为各路国际玩家的云集之地。

观察者网:但特朗普在叙利亚问题上多次反复,他如此犹豫不决的原因是什么?如今双方正面冲突,叙利亚局势还有没有缓和的余地?

冯绍雷:最近几个月的朝鲜半岛局势,扑朔迷离而峰回路转的行走轨迹,大概可以为其他危机的发展前景作一参照。虽然不能说情势一定趋于乐观,但是毕竟一旦叙利亚战争进一步升级,难免爆发成为巨大规模的动荡。对此,谁都难以幸免。我不认为美国或者英国作为发难者,已经做好了要经历这样灾祸的心理和物质准备。

当然,战争也不是必定出于充分准备的条件之下才会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犹在,但是,不可小看抵制战争的和平力量,今天已经比以往要强大得多。新兴力量群体崛起所期待的不是战争,而是和平发展。今天的世界完全不是处于全无发展的空间、或者是全无协调余地的状态。

观察者网:面对美国的威胁和打击,普京一直强调“希望理智最终能占上风”。如果事态恶化,普京又有哪些应对手段?

冯绍雷:俄罗斯处于困境之中,乃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不要忘记这是一个曾经在拿破仑、希特勒的大军压境之下,艰苦搏斗而绝地反击,最终彻底打败对手的民族。这样一种禀赋充分体现于本次总统大选的激昂民意之中,包括80、90、00后的年轻一代。前往观察俄罗斯选情的资深中国专家们在深入俄罗斯各地基层考察之后,得出结论认为,俄罗斯民意对普京的拥戴,远远超过我们媒体上的表述。实际上,遍览近期的西方媒体,对于本次大选所透露出的俄罗斯真实民意,也多数予以肯定。

这样的民意能否持续,一是有赖战略和战术的选择,俄罗斯依赖自己无比广阔的地缘空间,善于腾挪,长于布局的优势还会不断体现。二是改善民生的重任,的确是艰难任务,现状远不可乐观,但是未必这会成为俄罗斯的致命挑战。三是俄罗斯所拥有的新式战略武器和超常规兵器,确实如美国高层所坦言,至少眼下并无应对预案。

观察者网:除了叙利亚困局之外,俄罗斯最近也身陷间谍中毒案引发的“外交战”之中,目前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围追堵截的势头愈发猛烈;再加上俄罗斯在经济制裁下,卢布连续下跌,如此内外交困的境地是否可以称得上是苏联解体以来最大的危机局面?

冯绍雷:俄罗斯的确处于冷战终结以来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之下:与西方关系的整体恶化落到冰点;国内经济受到重创,仅股市就落到1995年以来的最低点。但是,这同样是西方世界内部危机深重走投无路之下,寻找替罪羊转移视线的一次集体发动。

问题之一,当代国际政治的最大背景,乃在于这是四五百年以来西方文明所遭逢的最为深刻的一次总体性危机。原来多年支持西方文明发展的诸多积极要素,正处于从未遇见的内部矛盾之中,而矛盾尤其集中体现于英美两家。

问题之二,英美法律文化一向推崇“无罪推定”。即使杀人越货,只要还没经过法庭确认事实之后的定罪,一律以“嫌疑犯”论处。而今却完全相反:伦敦的间谍毒杀案中仅仅一句“很可能”,就把俄罗斯、甚至是普京本人圈定为罪人;叙利亚战场如此混乱的局面之下,也仅仅一句“很可能”,就把阿萨德政府锁定为发动大战打击的对象。无论是“化武”、还是“毒杀”,都是反人类的罪行,但是不问事实真相,甚至故意混淆视听,只想借机发难,英美传统的法律文化何在?这个世界的公理何在?这才是当今世界的最大危机,也是“后真相”世界的真正悲哀。

观察者网:普京的顾问之一弗拉季斯拉夫·苏尔科夫称,在与西方的关系破裂之后,俄罗斯正在进入“百年孤独”,怎么看待俄方的这一定位?

冯绍雷:我认为,苏尔科夫所言,的确反映出危机情势下俄罗斯精英与民众心态当中极其失望与无奈的这一面,但是,我并不同意“百年孤独”就是俄罗斯的未来选择。

俄罗斯究竟面向东方和西方,乃是俄罗斯文明千年发展、选择与争议中的一个永恒话题。这也是俄罗斯作为世界上最大文化接合部地带的一个必然反映,处于当今全球化进退维谷的情势之下尤甚。今天的俄罗斯,有着关于各种发展趋向的五花八门的观点:从西方、新西方、东方、新东方、欧亚、大欧亚,一直到既非东方、也非西方,也即类似于苏尔科夫的这种立场。苏尔科夫观点想要表达的是,如果在面向西方,也包括面向东方都无出路的背景下,俄罗斯倾向于选择重回孤立状态。也不只是苏尔科夫,这乃是最近几年在俄罗斯精英当中不时可见的一种心态:与其难以开放,不如自我孤立。

但是,在我看来这是做不到。在今天俄罗斯与欧洲有着4000多亿美元商业联系的背景下,能够置国计民生于不顾?俄罗斯赖以为生的能源经济早已与世界连成一片,能够断然分开?俄罗斯前任铁路总公司总裁还有着要把远东西伯利亚大铁路跨海越洋,一直修到阿拉斯加的宏伟设想。从文化和精神世界而言,要把俄罗斯与世界分开,谈何容易。

苏尔科夫不光是一位非常智慧的政治人物,也是一位大家喜欢的才情横溢的思想家和作家。2006年苏尔科夫提出过著名的“民主主权”理论,一时引起全世界的关注。瓦尔代论坛上,我曾亲耳听过普京本人对此的评价:民主主内,而主权主外,两者究竟有何种关系,还尚待研究。一方面,普京并不否认对于这样的重大思想理论问题可以开放式的讨论;但是,另一方面,普京也敏锐地挑出了这一争议中的关键问题。这就是领袖和幕僚的区别之所在。不太清楚普京会如何评价“百年孤独”之说,但是,就像当年他对“主权民主”理论的评价,我相信,普京一定会有一个比之更为贴切允当、更富于远见的论断。

观察者网:中国如何在这场不断升级的大国博弈之间坚持自己的战略把握?

冯绍雷:第一,坚持本次博鳌论坛所重申的改革开放战略,并真正落到实处。第二,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新型大国关系的既定方针,第三,首先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做好,同时与中国的发展进程和国力增长相适应,准备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鲜花

真棒

玩闹

同情

看看

困惑

震惊

bad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3-29 02:54 , Processed in 0.05178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