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汉山 返回首页

门清自摸的个人空间 http://s541722682.onlinehome.us/?342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如何理解蔡英文任期的两岸关系

已有 312 次阅读2018-4-8 03:49 |系统分类:台海两岸 | 宽屏 请点击显示宽屏,再点击恢复窄屏 | 动漫全图 如只见部分动漫,请点击显示全图,再点击恢复窄图

多维新闻/多维客/思想/内文

张遂新

如何理解蔡英文任期的两岸关系


2018-03-04 23:34


农历新年已过,两岸政治关系并未出现新气象,但大家也不必把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政治关系上。两岸关系在过去三十年一直是由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组成的三重奏,无论是媒体还是长期关注台海局势的民众,如果只闻政治而起舞,对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发展浑然不觉,那么对两岸关系的解读和预测往往会失之偏颇。

 

 本文授权自:IPP评论

 

自蔡英文上台以来,笔者观察两岸关系的三重奏,发现三个领域各有其发展规律,呈现出不同特点,即政治关系以对抗为主,经济关系维持稳定,社会关系则有所改善。

 

政治关系以对抗为主

 

 

两岸政治关系主要包括双方政府间、国际和军事领域的互动。大陆方面为政治关系划下的底线是接受以一个中国原则为核心的“九二共识”:台湾方面如果不公开接受“九二共识”,两岸政治关系就不可能维持马英九时期建立的“现状”。而对于仍然以“台独”为核心党纲的民进党来讲,当前如果公开接受“一个中国”无异于政治自杀。

 

所以蔡英文大陆政策的“新四不”中虽然愿意坚持“承诺不变,善意不变,不会走回对抗的老路”,但也“不会在压力下屈服”,即不会公开接受“一个中国”,反而希望大陆方面展现更多“弹性与善意”和“不设政治前提”地展开对话。两岸在“一个中国”原则上的分歧,是政治关系变得越来越对抗的根源,短时期也看不到解决的方法。

 

大陆在政府关系以及国际和军事领域的一系列施压行为,固然是为了教训不接受“一个中国”原则的民进党当局,同时也是对其一系列挑衅行为的被动反制。例如,2016年12月初蔡英文通过电话祝贺特朗普当选总统,打破了1979年中美建交以来的外交惯例,让大陆不得不出手反制。两周多以后,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宣布与台湾“断交”,并很快与大陆恢复邦交。2017年1月初日本驻台代表机构“公益财团法人交流协会”正式更名为“公益财团法人日本台湾交流协会”,而且美日台加强军事合作,引起大陆政府不满,6月台湾历史最悠久的“建交国”巴拿马与台湾”断交”并与大陆建交。

 

在台湾内政领域,大陆政府认为民进党当局正在推行一系列的“经济台独”、“文化台独”和“柔性台独”政策,意图逐渐弱化台湾与大陆之间的经济、文化与历史联系,进一步培养年轻人的台湾“民族主义情感,巩固台湾的“事实独立”,并为将来的“法理台独”铺路。例如,民进党当局大力推动“新南向政策”,力图减少台湾对大陆的经济依赖,以化解大陆方面的“以经围政”战略;在历史和语文教育、国家语言、转型正义等领域推动“去中国化”;加强对两岸人员往来的管控;以“共谍”罪判刑前陆生周泓旭,以涉“共谍”案名义调查岛内统派青年等等。

 

大陆针对民进党当局这些行为的反制在此不再赘述。事实上,反制行为已经发展为相互的,双方都感觉自己是在被动地、不得不对对方的恶意行为进行反制。这种不断积累的互相反制导致互信不断下降,两岸政治关系进入一个恶性循环,对抗也逐渐加深。

 

经济关系持续稳定

 

 

政治上对抗,经济领域却是另一番景象。两岸政治家无疑都试图使经济政策服务于自己的政治目标。大陆一直在推“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而且认为两岸政治关系越是紧张、复杂,两岸的经济社会交流就越迫切、重要,并为此制定一系列吸引和帮助台商台胞的政策,试图在两岸政治关系对抗的情况下,通过密切经济社会关系来推动和平统一大业。台湾则反其道而行,致力于以“新南向政策”来降低台湾经济对大陆的依赖,从而减少追求政治上更加独立时遇到的经济压力。

 

其实,从长期来看,两岸经济关系有独立于政治关系的发展规律,基本呈现出“政经分离”的发展态势。例如,从台湾对大陆投资来看,陈水扁时期两岸政治关系虽然越来越紧张,但却是台湾对大陆投资持续稳定增长的时期。马英九上台后两岸政治关系大幅改善,台湾对大陆投资在头两年继续增长,2010年对大陆投资占台湾全部对外投资的84%,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但之后就开始逐渐下降,到2015年他任内最后一年时,已经下降到51%。

 

蔡英文上台后这一比例进一步下降,实际上仅是延续了马英九时期的下降趋势。这似乎符合她的“新南向政策”目标,但实际并不是这样。2017年台湾对大陆投资虽然比2016年下降了约4.8%,但与台湾对其他国家投资降幅(4.5%)基本持平,这说明民进党当局并没有成功地把台湾对大陆投资转移到其他国家。

 

从大陆方面来看,过去十年中两岸政治关系无论好坏,台资占全部外资的比重一直在持续下降,从2006年的6.4%持续下降到2017年(1—9月份)的3.6%。2017年(1—9月份)进入大陆的外资整体下降了约3.2%,但台资下降了更多(9%)。这说明大陆吸引台资的政策效果也不显著。

 

两岸贸易也出现了类似的“政经分离”现象。台湾对大陆(包括香港)的出口占全部出口的比率,在陈水扁时期持续稳定上升,至2017年陈水扁任内最后一年达到41%的历史最高水平,然后就基本维持在这个水平直至今日。两岸政治关系以及马英九和蔡英文的经济政策都未对此比率产生显著影响。

 

从大陆方面来看,2016年两岸贸易负增长,2017年虽然扭“负”为“正”,但(19月份)两岸贸易占大陆全部对外贸易的比率与去年同期相比并无增长,仅仅持平。所以,从投资和贸易来看,无论是两岸政治关系,还是两岸各自的经济政策,对两岸经济关系的直接影响都不显著,影响两岸经济关系的最重要因素一直是大陆的经济发展状况。基本上,大陆经济稳定发展,两岸经济关系也会稳定发展。但旅游业是个例外,自蔡英文上台以来,台湾来大陆旅游人数虽然仍然保持稳定增长,但大陆去台湾旅游人数却大幅下降,应该和两岸政治关系的恶化有关。

 

社会关系有所改善

 

 

两岸关系三重奏的第三件乐器是两岸社会关系,自蔡英文上台以来反而有所改善。以台湾人认同的比率来衡量的台湾“民族主义在2014年达到历史最高,这应该和当年的“太阳花运动有关,但之后就持续下降,相应地双认同的比率(认同自己既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则持续上升。与台湾“民族主义逐渐回落相对应,台湾人对大陆政府和大陆人的好感比率从2014年的最低谷持续上升,尤其是对大陆人的好感比率在2017年首次超过不好感比率,并且大幅超过了12%。台湾“民族主义的回落和对大陆好感的上升,并没有因为蔡英文上台和两岸政治对抗而改变趋势。

 

在大陆方面,民间和非主流学者讨论的“武统论”曾在蔡英文刚上台的一段时间甚嚣尘上,2017年则在朱日和阅兵时达到一个高潮,但随后就逐渐回落。十九大报告中仍然坚持通过和平发展实现和平统一的战略,之后“武统论”的声量更低,据2017年10月底的有关统计显示,“武统论”在大陆网络舆论中的声量仅余四成。然而当年12月,台湾当局突然对“统派”青年实施搜捕,引起两岸舆论哗然,大陆的“武统”思潮再度出现升温迹象。

 

从“武统论”的声量消长可见,大陆民间对台湾的态度与台湾当局的作为密切相关。若台湾当局主动刺激两岸关系敏感神经,将显著激起大陆民众的对立情绪,若两岸关系保持平静,“武统论”本身是难有市场的。总体上看,相较于蔡英文上台之初,当前两岸民间对彼此的态度已经有所缓和。但愿两岸社会关系的改善能持续下去,为两岸政治对抗的改善创造越来越有利的社会氛围。

 

两岸政治关系对抗、经济关系稳定、社会关系改善,这样的三重奏虽然并不完全和谐,但毕竟有两组关系比较正面。我们估计这样的两岸关系三重奏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

 

   作者:祁冬涛,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张遂新,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博士候选人、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访问学者



鲜花

真棒

玩闹

同情

看看

困惑

震惊

bad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4-20 02:53 , Processed in 0.03514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