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汉山 返回首页

武大郎的个人空间 http://s541722682.onlinehome.us/?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关于江青,终于有人站出来求实评价了

热度 2已有 588 次阅读2016-1-31 08:33 |系统分类:前尘往事 | 宽屏 请点击显示宽屏,再点击恢复窄屏 | 动漫全图 如只见部分动漫,请点击显示全图,再点击恢复窄图



  《凤凰周刊》记者采访江青两任秘书给出最中肯江青评价

  导读喜欢一个人,不要神化他,憎恨一个人,也不要把他丑化、妖魔化,现在社会上有很多关于江青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作为江青身边工作人员,我们有责任还原她的真实面貌。一个人好就是好,坏就是坏,历史自有评判,个人恩怨不要带到历史研究中来。

  

  不赞成说大规模的迫害事件是江青起了决定性作用。江青是个政治人物,不是孤立的一个人,她负责中央文革小组。但她一没有政权,二没有军权,她要办任何一件事,都得通过行政部门。要迫害人就必须动用公安力量。那么多迫害事件,把责任完全都推到她头上,不符合情况。

  就说1966年“破四旧”吧,这不能说是哪个人指挥的,群众自发的成分很大。当时红卫兵运动起来以后,《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发文章赞扬,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是当时整个中央文革小组和高层的意见。说这些都是江青造成的,不符合事实。

  评价江青,要历史地、分阶段地看。

  她的一生可以分作几个阶段。30年代,她是革命的爱国进步青年。她1933年入党,到上海找党组织,不是为出名;她在上海演《娜拉》,一炮走红,后来 又演了一些左翼的作品;抗战爆发后,上海的文艺青年,一部分去了重庆,一部分去了延安,江青选择了延安,说明她当时是有革命理想的。美国作家特里尔写了一 本《江青全传》,说“30年代是江青的黄金时代”。客观地历史地讲,这个时期的江青是值得肯定的。

  

  江青30年代的朋友郁风(著名画家)说过一段话:“我当时认为江青是个很有希望的好演员。她确实想用功演好戏,甚至对电影兴趣也不大,只是一心一意要 在舞台上大显身手。虽然她是属于那种底子不厚却心比天高的女子,但我敢说她绝对没有想到日后会把整个中国当作大舞台”;“许多30年代知道蓝苹的人,后来 谈到或写到江青,都是说她很早就是个野心勃勃的女人,说实话,我可没看出来。也许作为一个女人的原始性格的某些特点,如虚荣、泼辣、逞强、叛逆,始终存在 于她的血液中。但是,蓝苹远远不是江青。从蓝苹到江青,从1939年成为毛夫人直到成为文革小组组长、旗手,有个过程”。郁风这段话很好,我想很多人都会 认同这个说法,既客观,符合实际,又深刻,入木三分,是知情人的真知酌见。

  毛泽东和江青结婚,要以平常心看待。在30年代,毛泽东是革命领袖,江青是革命的进步青年,两者结合未尝不可。在40年代,大家都公认江青比较贤惠, 是个出色的家庭主妇,对毛泽东的生活照顾得很好。1947年转战陕北时,她跟随毛主席在一起,在中央领导人的夫人中她是唯一的,这是很不错的。

  50年代,江青疾病缠身,1949到1957年,她四次去苏联看病。尽管从1956年起,周总理提名江青为毛主席五大秘书之一,是副部级干部,大概由于毛泽东本人对她的限制,江青对政治干预较少。但是毛泽东赞扬江青政治上很敏锐,对他有帮助。

  毛泽东和江青结婚时,上上下下确实有好多人反对,认为江青是演员出身,历史复杂,毛泽东和她结婚有损党和领袖的形象。毛泽东不顾这些反对。关于“约法 三章”,当时的总书记张闻天、张闻天的夫人刘英、毛泽东的秘书叶子龙,他们都是知情人,他们的书和文章中都一直没谈过。我也问过汪东兴、张耀祠,他们都说 没听说过“约法三章”,他们说恐怕不是中央对江青有什么限制,而是毛泽东本人对江青有什么限制。

  在这个问题上杨尚昆的话是很有权威的。他不止一次否认这件事。1986年,杨尚昆跟张闻天传记组的人谈话说:“过去有个传闻,说江青同毛泽东结婚时, 中央有一个决定,不让她参加政治活动。实际上根本没有这件事,第一中央不可能通过这么一个东西;还有一个旁证,两年前我曾问过陈云,我说那时你在延安既是 组织部长,又是政治局委员,你知不知道这件事?他说根本没有那回事。”

  江青起来是在60年代。“大跃进”后,毛泽东和在第一线主持工作的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人产生了分歧,这时毛泽东在政治上开始转向信任江青,让江 青发挥作用。在1962年八届十中全会以后,在“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大背景下,江青涉足文艺领域,搞京剧改革。陈伯达后来说过,“文革”是从京剧革命 开始的。这句话固然有吹捧江青的成分,但仔细分析,也不无道理。从那以后,江青从九级干部上升为重要的中央领导人。

  江青的权力是谁给的?不能说是人民给的吧。把“文革”的责任都推给江青以及林彪,他们两人也担不起来。“文革”中,所有政治局委员都有一份行政工作,唯独江青没有。毛泽东开始并不愿家里人进中央委员会,更不用说进政治局了。

  “九大”期间,刚开始酝酿政治局委员名单时,是有江青的,毛泽东给划掉了;有人提议李讷和毛远新要进中央委员会,毛泽东也划掉了。江青后来进政治局, 康生起了很大的作用。九届一中全会选政治局委员,当时安排人事工作的三人小组,分别是周总理、康生和黄永胜。最后确定名单中加入江青。江青进政治局,康生 和周总理的作用很关键,另外,林彪也是支持的。

  “文革”初期,江青和周恩来有意见分歧,但她什么事都要依靠周总理,周总理经常来看江青,对江青很尊重。每次来以前,先打电话,问江青同志是休息还是 工作,有没有空? 江青都没有拒绝过。一次有人可能要给周总理贴大字报,此事汇报到江青那里。她说:“凡是涉及到周总理的事,我心都不安”。

  1969年2月,江青从钓鱼台11号楼搬到10号楼以后,特意嘱咐,凡与毛家湾林彪、叶群来往的电话,都要做记录,给他们打电话也要记录,但周总理与汪东兴的电话,不要记。说明她与林彪的关系,已经过了蜜月期,但与周总理的关系,还是不错的。

  毛泽东多次批评过江青,但从来没有想要打倒她。1975年5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说到江青的问题:“我看问题不大,不要小题大做,但有问 题要讲明白。上半年解决不了,下半年解决;今年解决不了,明年解决;明年解决不了,后年解决。”并没有要打倒她的意思。反过来说,直到最后上了审判台,江 青也没有背叛毛泽东。

  江青身高1.66米,身材修长,亭亭玉立,人还是比较漂亮的。社会上有“三假”传闻,说江青的头发、乳房、屁股都是假的。我和杨银禄同志都可以负责任 地说,这不是事实。她的头发很黑很浓,油光顺溜,不是假的。说江青这假那假,是丑化、妖魔化,是人身攻击。再说,江青是毛泽东的妻子,在这方面她不敢胡作 非为,还有她的生活,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工作人员。说她“三假”云云,完全是胡编乱造,人身侮辱。

  江青没看过黄色电影。有部电影《广岛之恋》,一开头就是男女裸体拥抱的镜头,江青一看就急了,起身就走。她看什么电影是由身边工作人员,主要是警卫员 和护士选的。江青有交待,第一不看恐怖片;第二不看黄片,有下流动作、床上动作的,她不看;第三不看软体动物,如蛇、蛤蟆等,她看了恶心,不舒服。有一次 毛泽东的保健医生李志绥去了,工作人员正在选电影,李选了一部《格林的故事》,里面有些镜头很恶心。江青看了晚上睡不着觉,在床上翻滚。她生气了,说: “李志绥把我害了。”

  江青离不开电影,每天都要看,这是事实。她看电影,既有个人消遣的成分,也是工作需要。汪东兴说过,江青看电影,是她的一项工作。戚本禹也特意交代, 江青看电影有什么评论,都要记下来,作为指导电影工作的指示。记得她看国内一个讲飞行员的电影时说,我们的电影有一个缺点,太注意技术细节,内行人不愿意 看,外行人看不懂,缺少一般的可共同欣赏的东西。

  江青看电影,外国的比较多,中国的也不少,老电影她都看过。外国电影主要是从香港找过路片,由新华社香港分社临时借调,三五天就送回去了。她喜欢美国 电影《红菱艳》,看了好几次,后来又看了《冷酷的心》,还有一部《女人比男人更凶残》。为什么看这些电影,她主要是看色彩,看镜头、灯光、演技。如《红菱 艳》里一个情节,男主角发火打碎玻璃的一瞬间。她说演得好,光这镜头就看了很多遍。她看电影,有时就看一小点。时间长了,钓鱼台电影放映员的技术都很高, 成百上千部电影,江青要看哪一点,很快就能找出来。

  江青生活说不上多么奢侈,没见她戴过什么首饰,也没有化妆品,到人民大会堂、中南海、京西宾馆等处开会,她自己吃的东西都算伙食费,自己掏钱,茶叶也自己带。她在外地休息,每次走以前都要问秘书:“伙食费算了没有?”有时还要看发票,工作人员不敢糊弄她。

  江青穿的衣服比较简单,基本是军装。不管穿什么衣服,都很得体。有一次回钓鱼台,对工作人员说,“街上人们穿衣服太单调,女同志不是灰的就是蓝的,要 不就是黑的,老三样。我提倡女同志穿花衣,穿裙子,我带头穿。”她叫吴连登(毛主席的管理员)到布店选几样素一点的布料,做了6件花衬衣,她穿了多次,在 钓鱼台、京西宾馆、大会堂、中南海等地方露面,也鼓励那里的服务人员穿花衣。那时,她已年近60,觉得花衣服效果出不来,后来就都分给工作人员了。

  【题记】

  阎长贵,江青第一任专职机要秘书。1967年1月,经时任中央文革小组成员戚本禹推荐,从中央文革小组办信组的江青办事组负责人调任江青秘书。 1967年8月,在江青身边工作整整一年的阎长贵,被打成反革命,在秦城监狱坐了7年零5个月牢房,后又下放农场5年,1979年平反。

  杨银禄,江青在文革期间的第二任机要秘书。1967年10月4日从中央办公厅调到江青身边,1973年6月11日被调出钓鱼台,与江青近距离共事达5 年零8个月,在历任秘书中任职时间最长。比阎长贵幸运的是,毛泽东保下了杨银禄:“杨银禄?这人我认识啊,农民出身。怎么一夜之间成反革命了?我不相 信。”

  近日,阎长贵和杨银禄接受《凤凰周刊》记者采访,力图还原勾勒出一个真实的江青,这或许是知情人的真知灼见,与“恨”与“冤”无关。
1

鲜花

真棒

玩闹

同情

看看

困惑

震惊

bad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小辣辣 2016-1-31 20:45
部分同意,但她在文革中所起的坏作用,低估了!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4-19 14:20 , Processed in 0.04581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