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汉山 返回首页

武大郎的个人空间 http://s541722682.onlinehome.us/?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联合国官员:《最强大脑》北大魏教授存在性别歧视(图)

已有 478 次阅读2016-1-26 11:18 |系统分类:原创博文 | 宽屏 请点击显示宽屏,再点击恢复窄屏 | 动漫全图 如只见部分动漫,请点击显示全图,再点击恢复窄图


  在1月22日播出的《最强大脑》中,评委魏坤琳与郭敬明因对挑战项目的难度评判不同再次产生巨大争执。席间,魏坤琳脱口喊出:“我怎么好像跟女 人在吵架!”这句话瞬间激怒了郭敬明,虽然魏坤琳随后意识到自己之前言语不当,向郭敬明道歉,但遭到郭敬明的拒绝,气氛降至冰点。


  魏坤琳与郭敬明


   节目播出后,郭敬明在微博发布一条呼吁反对性别歧视的秒拍视频,并配文:“‘你怎么像个女孩儿’,因为个子矮小瘦弱,从小到大我常听到别人对我这样说。 但长大后,我渐渐发现在很多场合这句话被当成得心应手的攻击武器。‘女孩’‘女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成为羞辱对方的词汇,相反,‘她’应该是美好 的,永远值得我们尊重和平等对待。”


  随后,魏坤琳发微博道歉:“再次向小四道歉,我一时激动在台上说了不恰当的话,我一直都深感懊悔。科学需要敬畏,然而更应该敬畏的是自由争论的权利!”


   联合国妇女署项目官员马雷军评价到,北大教授确实很歧视女性,缺乏基本的平等理念。吵架体现出的是根深蒂固的男权文化,好像把男的说成女的,就贬低了他 似的。同时,潜台词里也是在说女性更婆婆妈妈,更喜欢吵架,而男的则不是这样。但其实,北大魏教授和别人吵架,恰恰说明了吵架不是女性的专利,男性有阳刚 的,也有像魏教授那样爱吵架的。


  从1979年《联合国消除一切形式的对妇女的歧视公约》问世以来,国际社会已经普遍共识:男女之间存在 生理差别,但在思想上是没有差别的。不反思性别文化对女性的歧视,简单地把吵架归为女性群体特征,首先是对国际基本性别平等理念的无知;其次,这也是对女 性赤裸裸的歧视。


  美国2015年度词汇竟是人称代词“they”


  美国方言协会于1月8日宣布,2015年的年度词汇竟然是一个人称代词,“他们”(they),或者更恰当地,应该说是“ta们”。


  “ta们”一词能够击败其他词语获得胜利,是因为在现在的英语中,they可以被用作一个性别中立的、单数(而不是它原来的复数含义)的人称代词,可以用来指代任何一个性别。


   其实一点也不新鲜,从奥斯汀、狄更斯——甚至莎士比亚的作品中,they就有单数的使用先例了。如今,在口语和书面语中使用单数的they也日益普遍。 Facebook就宣布要用they来指代某一个朋友(Facebook的提示消息“祝你的朋友生日快乐”的英文是“tell them Happy Birthday”)。在倡导性别平等的今天,具有广泛使用基础的they显然更适合于取代繁琐的he or she或者one,成为2015年度词汇也是当之无愧。


  汉语:是“她”?还是“他”?


  谈论汉语中的性别问题也可以从 人称代词说起。我们今天用来指代男性、女性和物的“他”、“她”、“它”在古代汉语中是不存在的。李义琳在比较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代词时写道,古汉语中 的第三人称代词有“厥”“其”“之”等,但是没有做主语的真正的第三人称代词。“彼”字可以做主语,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他”,但是它的指示性很重,并不 是一般的人称代词。杨伯峻甚至认为,“古文中的他称的人称代词可说本来就没有。”


  晚清以来,随着白话运动的兴起,他称代词中逐渐出现了 “他”“她”和“它”的区别。在翻译西方文学作品时,汉语第三人称不能区分性别,造成很大不便。最初翻译“She”(她)时总翻译成“他女”或者“那女 的”,不仅累赘,而且是一种非常男性中心的表述方式。后来人们也有借用“伊”来指代女性,这在鲁迅的作品中还十分常见。


  周作人还曾提出 另一个解决方案,即在“他”字的右下角添一个小“女”字来指称女性,但是这个奇形怪状的字始终没有流行开来。1920年,刘半农的白话情诗《叫我如何不想 她》成为“她”字的首用,由于这首诗的广泛传播,“她”字也迅速推广,并逐渐成为第三人称女性的专有代词。


  这些针对女性的称谓代词的发 展无疑传递出明确的社会讯号。“个性解放思潮与女权运动联姻后,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女性的个性和人格独立,促使其从传统的家族礼教中脱离出来,成为一 个有性别意识的独立个体。”在男尊女卑的社会大环境中,虽然作为整体的女性还未从社会的男权结构中解放出来,但是一个“她”字就先从语言上召唤出了女性的 主体意识,给女性赋予了独立的人格地位。


  但是,一个新字出现了,到底要不要使用还充满着争议,其中不乏反对的声音。黄兴涛在《“她”字 的文化史》中就有不少持反对使用“她”字的史料。1920年4月,壮甫发表在《民国日报·觉悟》上的《“她”字的疑问》,其中就认为女性解放本来是要拆除 掉男女阶级,成为共同的“人”。“在这个竭力消灭男女行迹的时候,标出这样一个新式样的“她”字,把男女界限,分得这样清清楚楚,未免太不觉悟了。”


   还有一些反对者所持的理由是“她”字的构造抹杀了女性身为人类成员的属性。直到1930年代中期,仍有女权运动者进行对于“她”字的政治性抗议,比如 1929年创刊、影响很大的《妇女共鸣》杂志,就始终拒绝使用“她”字,认为该字的构造去掉了“人”字旁,是不把妇女当人看,是对妇女人格的公然侮辱。


   不论是提倡用“她”还是反对用“她”,争议的关键都是,语言中到底有没有反映出男女两性的平等。“他”本是一个泛指任何性别及事物的代词,但是五四运动 之后,这一泛指的人称代词却被划归为男性的专利,但在使用中却又没有完全消除其泛指的含义。这就让相对应的“她”一字即是对于女性地位的重视,又成为具有 普遍意义的男性人称代词的附庸。




鲜花

真棒

玩闹

同情

看看

困惑

震惊

bad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4-25 08:15 , Processed in 0.03648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