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汉山 返回首页

大千世界的个人空间 http://s541722682.onlinehome.us/?245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为了穷人的科学(图)转帖

热度 9已有 725 次阅读2015-2-11 14:18 |系统分类:科学探索 | 宽屏 请点击显示宽屏,再点击恢复窄屏 | 动漫全图 如只见部分动漫,请点击显示全图,再点击恢复窄图

贾鹤鹏 发表于  2011-12-15 16:58

  如果我们承认两个条件,那么这个标题就具有了很高的合理性:第一、科学的目的是为了使人类幸福,第二、在人类的构成中,穷人占据了相当比例——如果穷人不能通过科学获得幸福,那么科学很难说实现了使人类获得幸福的目标。

  从结果上看,科学对穷人的眷顾也会让科学自身获得巨大的收益。这就是我在麻省理工学院听辛哈(Pawan Sinha)教授报告时的感受,同样的感受,也出现在我对普渡大学的学术访问中。但让我感到有点无奈和悲哀的是,在这些为了穷人的科学中,我很少看到华人教授的身形,更是难以找到国内的大腕儿科学家们投身于此。复明的科学

  

  麻省理工学院视觉与计算神经学教授,来自印度的辛哈在做演讲(图片来源:withfriendship.com)

  听辛哈教授报告时,我发现自己的眼睛中经常含着泪。并非来自印度的辛哈讲得有多打动人,而是这位视觉与计算神经学教授在讲座中展示了那么多双看不到泪水的眼睛:在印度这个与中国并称当今世界经济奇迹的国家、在这个富翁可以营造 “世界第一豪宅” 的国家、在这个亿万富翁的财富占据了国民收入 17% 的国家(中国为 4% ),有着 1000 多万的盲人,占印度总人口的 1% ,高出世界平均水平 3 倍。

  这些人中,很多很多是孩子。这些盲人中,至少有 60% 是可以复明的。但印度官方协助复明的手术和治疗,往往仅局限在大城市的成年人中开展。

  辛哈终于忍耐不住了。这位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计算机博士(没有任何临床经验)四处活动,终于启动了名为 Prakash (梵语 “光明” 的意思)的行动,调动了美国和印度两国的科学家和眼科医生,说服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经济和行政支持,取得了 3 个美国基金会的资助,每年在印度给那些贫穷的盲人孩子进行免费检查和治疗。

  自 2003 年以来,项目已经检查出了 700 名功能性失明儿童;这些人随后得到了治疗,重新看到了光明。辛哈的下一个目标是在新德里建立一个失明儿童门诊中心,每年可以让 500 名儿童复明。

  

  辛哈教授在研究复明以后儿童的视觉认知能力(图片来源:s1.sfari.org)

  故事讲到这里,只有为了穷人,而没有科学。

  辛哈的研究恰恰是从儿童复明后开始。他要探索的问题是多年失明后,视觉神经及大脑中相应的视觉中枢发生了什么改变,大脑是否还能重新接受视觉信号并进而形成正常的视力?如果能,依靠的又是怎样的机制?如何更好地将这些基础研究中的发现应用于视觉治疗的临床实践?

  这些问题,实际上是视觉认知领域人们一直以来长期关注的问题。但在辛哈看来,此前的研究存在各种不足:或者以动物为模型;或者依据人群的样本量极小,难以实现对照分组、进行长期随访,对病人的行为观察不够。

  而大规模的免费治疗,在解除患者痛苦的同时,为研究提供了极好的素材。首先,研究有了大量的样本,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其次,这样的研究更加容易得到病人及其亲属的配合;而且,这样的研究,可以进行很长的时段。

  既让临床治疗者欣慰,也能让基础研究的科学家兴奋的是,几年来,辛哈的课题组发现,在生理意义上复明后,儿童可以很快地学会各种视觉认知能力,比如认脸谱、找出面部缺陷等等;辛哈的实验室用 fMRI(功能性核磁共振)对患儿的脑部区域进行了研究,揭示了若干神经系统与视觉认知行为的联系。

  

  几年来,辛哈的研究团队在高水平的国际期刊上发表的优秀论文不断,辛哈本人也从副教授晋升为麻省理工学院的终身正教授(图片来源:lesliedmonte.com)

  辛哈的研究当然也有挑战。就像所有针对临床实践而不是临床实验的研究一样,样本标准化是他首先面临的问题。辛哈指出,大的样本量和细致的各项指标登记可以保证研究的标准样本量。他特别强调,在临床实践时,决不能排斥任何一个不符合入组条件的患儿;而正因为这一点,在随后的科研工作中,研究者会发现很多原来的理论模型没有考虑到的问题。仁慈的行动可以扩展基础研究的视角!

  辛哈不断完善他帮助贫困患儿复明的公益医疗与视觉认知研究两者间的联系,而且计划把研究扩展到儿童自闭症——这种疾病在发达国家得到了很大关注,但在发展中国家,根本就上不了卫生决策者的议事日程。辛哈也在总结自己的方法论,鼓励其他领域的科学家也将本领域的公益治疗与随后的医学研究结合起来(比如恢复听力),让救人与科研互相促进。学术以济世

  

  左起:D-lab 设计的玉米脱壳器,可以手持和组合使用,适合在不平土路上使用的简易轮椅(图片来源:makagreenbcn.com)D-Lab 的智慧

  辛哈的扶助贫弱类型的研究在麻省理工学院(MIT)并非个例。MIT 的 D-Lab(Development Lab:发展实验室)就是一个通过对科学(或者说技术)经过并不复杂的改造就可以让穷人们生活产生巨变的机构。

  在 D-Lab,最常见的两类工作就是利用简单的机械技术为贫困社区提供各种类型的动力,以及用简单的设备和方法进行公共卫生方面的监测与检测。

  就前者而论,用的最多的是改造自行车,人可以踩踏自行车脚蹬子来发电、磨磨、抽水,也可以把自行车配件改造后与简单的风力设备组装起来,实现简单的风能利用。 “我们重点是找到当地可以就地取材的东西,而自行车在发展中国家的用途非常广泛,正好适合改造,”D-Lab 的 Derek 说。

  

  D-lab 的发明:[左]脚踏汲水器(图片来源:ocw.mit.edu)[右]脚踏洗衣机(图片来源:Silke Hase / bikesnotbombs.org)

  作为多年的专业科学记者,我非常关心这种技术扶贫工作是如何被考评的。D-Lab 的创始人,MIT 机械系 1984 年毕业生艾米 · 斯密斯(Amy Smith)表示,这里的经费主要来自联合国和各种国际发展机构,不发论文不会影响工作,MIT 校方也不会在乎 D-Lab 是否发表学术论文。不过,她也表示,对于年轻人来说,发论文确实是个问题,尤其是在机械领域。

  可能对于 MIT 这样注重学术济世的高校,论文体现学术很重要,但不通过纯学术而能实现济世的目的,也同样重要吧。走入 D-Lab ,强烈地感觉这里非常像我当年在清华就读时的实验机械厂。可惜实验机械厂所在的地方,早就让位给了新的发展项目,而清华的各种实验室中,也没有了容纳 “低科技设备” 的位置。

  

  D-lab 创始人艾米 · 斯密斯(右)。除了带领全校的学生在世界几十个国家开展技术扶贫工作, D-lab 还开设了技术应用以及与发展相结合等方面的 11 门课程。D-Lab 和其他机构的努力,让麻省理工学院在全世界都享有 “技术促发展” 有效方案提供者的美誉(图片来源:web.mit.edu)非应用领域的情况

  科学家们不光在科技领域利用自己的技能来改变穷人的面貌,也在社会科学领域,结合研究工作来促进弱势社区的发展。

阅读详情: http://www.backchina.com/forum/20150211/info-1270579-1-1.html#ixzz3RSuuDokq
8

鲜花

真棒

玩闹

同情

看看

困惑

震惊

bad

刚表态过的朋友 (8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回复 寒冬开梅 2015-2-11 14:28
为为了穷人的科学中,很少看到华裔科学家的身影而遗憾。
回复 马力 2015-2-11 14:37
在私有社会没有为穷人的科学。这些最后都变成资本家榨取穷人钱的工具。为穷人不是一个科学本身可以解决的问题。
回复 小护士 2015-2-11 15:19
真正相信科学的人
回复 大千世界 2015-2-11 18:28
马力: 在私有社会没有为穷人的科学。这些最后都变成资本家榨取穷人钱的工具。为穷人不是一个科学本身可以解决的问题。 ...
问题在即使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也很少人研究为了穷人的科学,这是很悲哀的事情。
回复 马力 2015-2-11 19:33
大千世界: 问题在即使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也很少人研究为了穷人的科学,这是很悲哀的事情。
不同的只是舆论。严重的两极分化使穷人消费不了高档商品。于是贪心不足的资本家开始奖励开发供低收入使用的廉价商品。吸干穷人的最后一滴血。资本家的媒体杀人还想当菩萨。仅此而已。
社会主义国家曾有的免费服务才是真正为穷人的。可西方从来不认同。吃人的本质一目了然。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3-29 01:32 , Processed in 0.05661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