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汉山 返回首页

大千世界的个人空间 http://s541722682.onlinehome.us/?245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为什麽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不是下有杭苏

热度 6已有 480 次阅读2014-12-31 14:34 |系统分类:热点杂谈 | 宽屏 请点击显示宽屏,再点击恢复窄屏 | 动漫全图 如只见部分动漫,请点击显示全图,再点击恢复窄图


流传甚广的说法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是今天还流传的谚语。但是,这个谚语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为什么单称苏杭为天堂?为什么苏杭并称、苏在杭前?这都是和历史有关的问题。



范成大《吴郡志》谚曰:“天上天堂,地下苏杭”。范成大是南宋初年的人,至少南宋初就流行这样的谚语了。到明代,郎瑛的《七修类稿》中引这个谚语,却变成“上说天堂,下说苏杭”。尽管《吴郡志》和《七修类稿》所载都是把天堂和苏杭联系起来,可是措词和今天流传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略有不同。到底“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说法始于什么时候呢?



清代翟灏作《通俗编》根据刘焘的《树萱录》说:“员半千有庄在焦戴川,极风景之胜。里谚曰:上有天堂,下有员庄。”以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谚语是从员庄的谚语仿来的。刘焘是北宋人,他所记的员半千是唐开元以前人。员半千在唐高宗时上书自陈:“家赀不满千钱,有田三十亩,粟五十石。”史书说他有清白之操,居然剥削所得,有一所象天堂一般的庄子,引起一些人的艳羡。可是一个私人的庄子,能传到几代?能有多大影响?不知何人把“员庄”二字换成“苏杭”,意义便不同,流传也久远了。



从这里我们可以了解,从天堂——员庄到天堂——苏杭,有个过程,最早当在唐中叶以后,和诗人白居易有关联。白居易先做杭州刺史,后做苏州刺史,他对杭州的风景,赞叹不绝于口,对苏州的景物,时时咏之于诗。如诗集中《和殷尧藩侍御忆江南》诗:“江南名郡数苏杭,写在殷家三十章”。

又《咏怀》一首:“苏杭自昔称名郡,牧守当今最好官”。特别是《忆江南》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江南忆,其次忆吴宫”等句,传诵人口。苏杭二州之所以见重于当时,一方面由于风景之美,一方面也反映中唐以后江南的经济地位显著提高。



为什么称苏杭不称杭苏?

有人说这是诗韵的关系,因为上文是天堂,下文只好称苏杭才押韵;如果说“上有天都”,那末下文当说“下有杭苏”了。这话似乎近理,实不尽然。

谚语果然先苏后杭,就是白居易诗文中凡是杭州苏州同时提到的总称苏杭,不称杭苏,这不是白居易厚苏而薄杭,而是由于当时苏杭二州的历史地位决定的。白居易在杭州做刺史时,曾经有诗比较苏州、杭州、湖州:“霅溪(湖)殊冷僻,茂苑(苏)太繁雄,唯此钱塘郡,闲忙恰得中”。范成大《吴郡志》也同意这种说法。



白居易诗中写苏州的繁雄很具体,如云:“甲郡标天下,环封极海滨,版图十万户,兵籍五千人。”这是当时杭州所不能及的。唐时的杭州基本和明、清的杭州府一般大,唐时的苏州则包括明、清的苏州、嘉兴、松江三个府;

唐时的杭州是个上州,苏州则是江南唯一的雄州(见《通鉴》文宗太和七年胡三省注);至于户口,苏州于中唐以后一直保持十万户,在江南诸州中也是突出的。可见白居易诗中所述,都有事实根据。这也是研究苏州地区经济发展史的重要资料。



白居易诗中描写苏州繁荣的如:“复叠江山壮,平铺井邑宽,人稠过扬府(扬州),坊闹半长安。”“远近高低寺间出,东西南北桥相望,水道脉分棹鳞次,里闾棋布城册方。”说明苏州城市宽广,街坊热闹,人多,桥多,水多,庙多。

诗人心爱的诗稿,除了一部放在庐山、一部放在洛阳之外,并寄存一部于苏州南禅寺。这又说明在诗人心目中,除了觉得杭州自然风景之美超过苏州以外,其它方面,苏州都在杭州之上。当然,杭州比起当时别的州郡还是好得多。可见诗人屡称苏杭,不称杭苏,有一定的道理。



郎瑛认为“上说天堂,下说苏杭”的谚语,不是唐朝人的话,他认为“杭在唐时尚僻在一隅,何可相并”。这句话只有一半对。唐时杭不及苏是事实,如以为苏杭不能相并,那末白居易诗文中苏杭并称的有五处之多,这难道能说不是唐朝人的话吗?我们正因为白居易诗中苏杭并称,论证“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谚语当始于唐,和郎瑛的想法不一样,和历史事实是符合的。



到了宋朝,苏州依然繁荣,杭州却更加繁华起来。苏辙《读乐天集戏作》一首说:“乐天投老刺杭苏,溪石胎禽载舳舻。”这可以说是为了押韵,他老兄东坡的诗:“那堪黄散付子度,空羡苏杭养乐天”,还是称苏杭。南宋以后,情况大不相同,邓林初入杭州诗:“游遍江湖未到杭,不知人世有天堂。”邓林特别强调杭州是天堂,这正是南宋时杭州地位使然。

但当时苏州水稻生产仍是第一流,《吴郡志》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陆放翁常州奔牛闸记又有“苏常熟,天下足”的话。不管是苏湖也好,苏常也好,苏州在宋代的经济地位仍是很重要的。

封建时代的所谓天堂是地主官僚的天堂,对劳动人民来说何尝不是地狱。不过,封建时代以苏杭比作天堂,正是反映中唐以后封建经济发展的新的水平。特别是苏州地区从唐中叶以后经济发展很快,一个州发展为三个州府,成为中国封建经济发展的先进地区,这是值得研究的问题。“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谚语,其历史意义也在于此。
 

5

鲜花

真棒

玩闹

同情

看看

困惑

震惊

bad

刚表态过的朋友 (5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回复 马力 2014-12-31 15:02
“草木本是无情物,牵动长江万古愁。”
能不忆江南?
回复 寒冬开梅 2014-12-31 20:51
在唐宋元三个朝代,苏州已经发展超过杭州,到明清时期,尤其清代的初中期,苏州的发展已远远超过杭州。仅苏州府,上缴的赋税已达全国的1/10. 可以说富甲天下。那时由于湖广熟,天下足已取代了苏湖熟,天下足。靠农业不可能使苏州一个府的赋税达全国的1/10的。那时的苏州是手工业和商贸中心。依托运河,成为南北交通枢纽。上海是苏州手工业的出口港。太平天国后,苏州衰落,上海兴起。民国时代,苏州东有上海,西有首都南京。省会又是镇江。更无法发展,只能成为上海的后花园。80年代后,邓小平的开放政策,为苏州的农村副业及手工业提供了新的机遇。现在已成为地级市的领头羊。年生产总值一直处于前六位以内。
回复 婉儿 2015-1-7 13:36
  
回复 城市达人 2015-1-8 10:39
因为堂和杭的韵母一样。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4-20 01:30 , Processed in 0.04300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