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汉山 返回首页

大千世界的个人空间 http://s541722682.onlinehome.us/?245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无锡市歌的来源与苏州市歌的遗憾(拼文+视频)

热度 7已有 1106 次阅读2016-3-26 13:54 |系统分类:原创博文 | 宽屏 请点击显示宽屏,再点击恢复窄屏 | 动漫全图 如只见部分动漫,请点击显示全图,再点击恢复窄图








       中新网无锡2003年1月16日电(记者 陈旻)“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一曲优美的歌曲《太湖美》在内地用苏州方言传唱了二十余年,已家喻户晓的苏州小调确定为地处太湖湖畔的该市市歌,以期待用动听的歌声进一步展示“太湖明珠”的城市形象。  

  无锡市委副书记韩军称,无锡地处太湖之滨,素有“太湖明珠”的美誉,经济实力雄厚,民众生活富足。无锡因太湖而驰名,太湖因无锡而更美丽。太湖是无锡的母亲湖,无锡与太湖血脉相连。市歌是一个城市的标志,能反映一个城市独具的特色和魅力,能凝聚人心。歌曲《太湖美》用诗意的语言描述了太湖美景,抒发了无锡市民对母亲湖的热爱和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经过二十余年的传唱,流传甚广,影响远及海内外,在江南更是家喻户晓,曾入选江苏“二十世纪经典音乐”作品。

  韩军表示,以此作为该市市歌,是该市打造城市品牌,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举措,对展示江南名城无锡风景如画的旅游胜地、经济发达的现代都市形象,“将起到很好的作用”。  

  无锡市副市长麻建国向专程赶来祝贺的《太湖美》词曲作者、内地著名的词曲作家任红举、龙飞颁发了无锡市市民证书。

  “水上有白帆,水下有红菱,水边芦苇青,水底鱼虾肥……”,曾在二十余年前首唱《太湖美》的内地著名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程桂兰,用其悠扬、圆润、清亮的歌声再次演唱
了《太湖美》,倾情演绎江南名城的灵秀与富足。脍炙人口的歌曲《太湖美》被确定为无锡市市歌 



2004年6月,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在苏州召, 苏州没有市歌,那支苏州小调太湖美一年多前已成为无锡市歌。苏州无法再用。时任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杨卫泽提出建议:“能否对民歌《大九连环》进行改编,且改编后在苏州打响。于是,这个任务交到了苏州市文广局的身上。市文广局召集苏州市部分词曲家开会商讨。作词家谭亚新把原曲中的“十二月”精炼为四季,通过鲜明的园林、水城等元素的描写,展现苏州春夏秋冬风土人情各种意境,其改编后的词得到众人认可。根据歌词,在保留了原《大九连环》原汁原味的基本元素后,陈勇对曲调进行改编。在第28届世遗会期间,此歌一经亮相好评如潮。它就是《苏州好风光》。

 2006年5月,在苏州市委召开的常委会上,确定原则同意将《苏州好风光》定为苏州市市歌,并要求向市人大报告,以便市人大讨论审定。同年6月,苏州市十三届人大第61次主任会议召开,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通报了《关于苏州市市歌评选活动的报告》,经过讨论后,原则同意将《苏州好风光》定为苏州市市歌。

  但是,对于《苏州好风光》能否胜任苏州市歌,苏州文艺界不少专家对歌曲提出了异议。

  综合当时的媒体记载,专家持有的反对意见大致集中在几个方面:

  第一、商榷的关键不在内容,而在形式。因为市歌不但需要好听,更需要好唱,特别还需要好合唱。而《苏州好风光》最大不足可能就在于大众诵唱的局限性。

  第二、虽然歌词和旋律十分优美柔情,但是缺少苏州古城历史的厚实和现代苏州的新面貌内容,作为市歌似乎轻了一点。虽然轻柔是苏州的风格,但苏州的轻柔是有内涵的,是举重若轻的。这个内涵,就是数千年的历史(包括今天的成就),更是创造历史的苏州人的精神。从这一点讲,《苏州好风光》稍欠缺些。

  第三、有专家认为,《苏州好风光》主题提炼不够,缺乏时代气息。要较为全面地反映一个现代的苏州,原《大九连环》曲调从气质上来说有些力不从心,并且《苏州好风光》主题还没有超越原来《大九连环》的范畴,仍停留在说风光道风光的层面上,新意不够。另一方面,是结构不够精炼。作为市歌来说,歌曲的结构应该采取分节歌的形式,一曲多段词,易记易唱,朗朗上口。《苏州好风光》在结构上没有摆脱曲艺小调的结构,有一定的随意性,不具备在多种场合、多种形式下都能演奏演唱的市歌特性。

  上述观点,基本可以概括成:专家、学者认为,民歌“不适合”作市歌。

 三、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市歌?

  衡量市歌的标准是什么?专家说,要唱出城市的精气神。

  专家还说,市歌的主要价值在于三点:首先它是一座城市的窗口,外人通过市歌便能看到这座城市的基本风貌;二是能传达一种信息,即表现城市及城市人民的精神面貌;三是一种励志,苏州人在聆听或者传唱自己的市歌时,在内心会产生自豪感,能被市歌激励起一股愿意为苏州贡献自己的冲劲。

  《苏州好风光》创作最初的参与者之一,方博先生说:“理想中的苏州市歌,既要有苏州的地域特点,也要有现代苏州气息,也就是把‘苏州的千年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包含在里面。分开来说的话,就是在旋律上要明显体现苏州特色,情绪上能传达现代苏州城市精神,内容上既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要有现代风貌,音乐语言也是如此。做到这点确实很难。目前,好像还没有哪一首现成的歌曲能够直接拿来作市歌。”

  于是,2006年6月之后,至今将近6年,我们苏州这座城市到底采用什么样的市歌,再无声音……

  四、《太湖美》、《茉莉花》的遗憾

  《太湖美》,创作于一九七九年,经苏州籍国家一级演员程桂兰首唱后,以其鲜明的江南地方特色,广受好评。

  2002年12月底,无锡市十二届人大常委第三十八次会议决定,确定歌曲《太湖美》作为无锡市市歌;并于2003年1月1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无锡用二十多万元买下歌曲的词曲版权,大张旗鼓地把《太湖美》立为无锡市市歌。

  据说,此前,苏州也曾考虑将《太湖美》定为市歌,但因为有专家认为,该曲的文化底蕴不够深厚,不能体现时代气息,是否能代表苏州城市的形象还有待商榷。因此,考虑把《太湖美》作为苏州市歌的这一想法被暂时搁置下来……

  无锡捷足先登之后,苏州决定寻找一首比《太湖美》影响更大的歌曲作为市歌。

     江苏民歌《茉莉花》是广为流传的中国名曲,苏州有关部门后来把市歌锁定在《茉莉花》上。

  不过,当时的苏州市版权局局长曾专程到南京登门拜访《茉莉花》词曲改编人何仿,提出《茉莉花》做苏州市歌的请求,但遭到婉言谢绝。

  原因是,南京市委宣传部也找过何仿,说有意推荐《茉莉花》为南京市歌;更早之前扬州市不仅提出要用《茉莉花》做市歌,而且计划支付一笔费用。何仿说:“一女不能三嫁,都是江苏的兄弟市,不能搞矛盾,研究一下再说。”之后,他又表态,称《茉莉花》属于世界人民,不卖给任何一座城市当市歌“圈”起来。

  尽管如此,2003年3月,扬州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通过把《茉莉花》定为扬州市市歌的决议,并说其它城市如果要用《茉莉花》做市歌也可以……

  五、一首市歌,我们还需要等多久?

  或许,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总结前文:“寻见城市之声并非易事”。但是,凡事都有一个度,既然上至政府、专家,下至黎民百姓,大家都认可苏州确实需要一首属于自己的、追求本土吴文化的市歌,那么,我们还需要等待多久?

  这个问题不应该无人能答。



3

鲜花
1

真棒

玩闹

同情
1

看看

困惑

震惊

bad

刚表态过的朋友 (5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回复 华盛顿人 2016-3-26 16:47
的确很遗憾!
回复 新鲜人 2016-3-26 18:12
谢谢,本文很有历史价值,说明了苏州目前还没有理想的市歌,苏州好风光是为迎接世界遗产会议的召开,临时改造了一首苏州小曲而成的,虽然很好听,但在苏州並没有传唱开。扬州的市歌是茉莉花,南京的市歌也是茉莉花,显然,苏州的茉莉花比扬州,南京有名得多,苏州虎丘山下全是玻璃顶花房。茉莉花茶一直是苏州和福州两个城市唱主角,因茉莉花在苏州不能在露天越冬,茉莉花经休眠后,第二年再开,香味远胜于福州露天种植的茉莉花茶,但成本也远高于福州的茉莉花茶,最后在市场竞争的大潮下失败。但苏州三花仍是老百姓的最爱。这点上苏州就不如扬州,南京。扬州定茉莉花为市花时有一个声明,就是不影响其他城市也采用这首歌作市歌,这就满足了作者的要求,所以南京市也采用了茉莉花作市歌。苏州就不愿意再采用。不知是傲气,还是什么?
回复 新鲜人 2016-3-26 19:05
在美国可以买到茉莉花及白兰花,但是我找不到玳玳花。茉莉花很容易养,白兰花就难找到也难养一些,这是我家种的白兰花:我自己拍摄的。

  
回复 大千世界 2016-3-26 22:56
新鲜人: 在美国可以买到茉莉花及白兰花,但是我找不到玳玳花。茉莉花很容易养,白兰花就难找到也难养一些,这是我家种的白兰花:我自己拍摄的。

  
[img]http://hansh ...
谢谢,让我欣赏到你家的白兰花! 在美国我还是第一次看见自己种的白兰花。
回复 大千世界 2016-3-26 22:57
新鲜人: 谢谢,本文很有历史价值,说明了苏州目前还没有理想的市歌,苏州好风光是为迎接世界遗产会议的召开,临时改造了一首苏州小曲而成的,虽然很好听,但在苏州並没有 ...
谢谢你的点评,很精彩。也学习了,
回复 cannaa 2016-3-27 08:51
采茶舞曲不行吗?
回复 大千世界 2016-3-30 20:54
cannaa: 采茶舞曲不行吗?
采茶舞曲的的确确很好听,也具有江南风味,但此歌由越剧改编过来,恐怕不太容易被苏州所接受。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3-29 05:36 , Processed in 0.05524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