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打到现在,无论战役的胜负,停止美国的进攻已经是不可能的了,打和不打,如何打,已经是一个战术问题。美国要求中国结构性的改变,这是战略层面的,需要探讨。本文及这个讨论系列试图做这个题目。
这是我的看法[引] 
,中国有三条路可走:美国道路,希特勒的道路,日本或俄罗斯道路;将会慢慢整理写出。
在此之前,中国大概是走新加坡的道路,政治上集权,经济上开放,和世界是相容的,如果继续韬光养晦,不急于弯道超车,也许还能在没有造成别人注意到情况下再快速发展十年。但是中国过于急于求成,走希特勒的道路,用强权来推动自己快速高速发展,触动了老牌帝国主义的利益,遭到了狙击,于是就是现在这个局面。
作为准备,我们先把过往的一些认识分析梳理一下。
关于理论: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我们通常所熟悉的是马克思主义,再加上自然科学思维方式,以及后面要用到“修昔底德陷阱”和“中等收入陷阱”,以及所有可以解释通的理论,定性的定量的。
十年前对中国的一个评估 --- 关于社会进步:
这是09年在网上的两篇回帖汇集而成的文章,总结了之前中国社会的态势:越来越进步,逐渐平稳发展。
发现这篇文章关于社会缓变的思想与胡适不谋而合(见《美国中期选举有感》,源资中筠):社会进步在缓变当中完成,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调整之中完成。 十八大之前的思考:
十八大前,薄熙来事件之后,人们对国内形势开始担心。对各种危机及接班人有“击鼓传花之说”(矛盾推给下家,不定在谁手上就炸雷了),对改革开放有“不深化改革亡国,深化改革亡党”之说,于是对中国道路走向有所探讨。
中国将来有三个模式可走:1). 新加坡模式:经济上开放,政治上集中。与目前的中国模式比较接近;
2). 前苏联模式:垮台,分裂,当然也某种程度上走向民主。这是失败之路,很可能沦为西方世界的附庸。
3). 台湾模式:和平过度到民主社会。
结论是,中国会走新加坡模式。之后的实践证明,这个预见起码在十九大之前基本正确。
这篇分析文章写于上文之前一年,由于没得到结论就没发。直到有了上文的结论,此文作为理论分析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