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汉山 返回首页

翰山的个人空间 http://s541722682.onlinehome.us/?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由奥斯卡颁奖想到的(中):中国电影的跌宕起伏之路

已有 1013 次阅读2018-3-15 08:10 |个人分类:电影欣赏|系统分类:原创博文 | 宽屏 请点击显示宽屏,再点击恢复窄屏 | 动漫全图 如只见部分动漫,请点击显示全图,再点击恢复窄图

【前注】这篇文章随笔写来,就已经太长了,原来想发(上)(下),看来还不能收笔,此为(中)。(上)奥斯卡颁奖,联想到中国电影的现像:改革开放以来冲击奥斯卡四十年未果。这篇(中)写完可以归纳为其社会原因分析,(下)则为包括影人个人原因分析。

四十年来,中国影片冲不进奥斯卡,可见中国电影已如足球般地陷入了怪圈。

我原来以为是中国看不到美国的好片子,进口的美国大片(这是中国对美国片子的叫法,以票房取之)都是如《速度与激情》般的仅仅是感官刺激的商业片,也有人称之为垃圾片。然而,我却发现,也有一些好片子,有奥斯卡片或者奥斯卡级别的片子在其中,《泰坦尼克号》,《阿甘正传》,甚至今年刚出炉奥斯卡最佳影帝影后的《三块广告牌》都引入中国,尤其是我发现中国94年引入的第一部美国分账进口片《亡命天涯》是我相当喜欢的一部由哈里遜·福特(Harrison Ford)主演的非奥斯卡获奖的奥斯卡类影片。这部影片,并没有像
《泰坦尼克号》那样震撼华美,也不像《阿甘正传》那样富有哲理,仅仅是生活中的一件事,就可以拍得绝美绝伦,在美国这样的影片很多。其实,我最推荐的是一部纯粹的非奥斯卡影片,由美国三四流演员演的,肯定评不上奥斯卡,叫做一日钟情》(One Fine Day),是由好莱坞影星乔治·克鲁尼米歇尔·菲佛1996年联袂主演的都市浪漫喜剧。这部片子,甚至连奥斯卡提名都没有,但是是奥斯卡类别的影片。和这部电影类同的,在美国俯首皆是,如《电子情书》(You've Got Mail),1998年美国的一部浪漫喜剧电影,由导演诺拉·艾芙伦执导,汤姆·汉克斯梅格·瑞安主演等。如果中国的电影达到这个水平,一年有那么几部或更多,那么冲击奥斯卡就有望了。

事实上,国内也有这样的片子,虽然显得青涩,却是在路上。比如,张艺谋拍的章子怡孙红雷主演的《我的父亲母亲》;还有我看过一个导演叫孙周拍的巩俐主演的片子
《周渔的火车》(2002年8月1日),是根据青年作家北村的小说《周渔的喊叫》改编,由孙周与北村共同编剧,巩俐梁家辉孙红雷联合主演的爱情片。这两个片子都是简单明快,没有张艺谋后来那些故作深沉,哗众取宠,但是有艺术感染力的好片子。《周渔的火车》颇有几分相似于美国片子《不忠》,由阿德里安·莱恩执导,理查·基尔黛安·莱恩主演的剧情片,于2002年5月10日在美国上映  (该片讲述原本一对生活富裕的模范夫妻,在妻子有了外遇之后,丈夫在这种打击下失去理智的故事),不仅故事情节像,甚至都是在大都会郊区以及火车上的恋情情节都像,以至于我曾经以为《周渔的火车》是模仿或抄袭《不忠》,后来发现是同年上映,显然不是,则更显得《周渔的火车》弥足珍贵。

这样的优秀的片子,为什么不能发展,占据中国电影的主流,或者哪怕成为一个支流呢?看来还是票房闹的,但是,票房不仅与电影人的个人荷包相关,而且也与中国电影的生死存亡相联系。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电影有过一段骄人的时期,像《牧马人》《芙蓉镇》《红高粱》等一些政治历史反思的片子,还有《少林寺》等一些娱乐片,不仅带来了中国电影市场的繁荣,还创造了国产片的票房奇迹。不过,当时中国电影市场没有开放,没有引进国外进口片子,或者确切地说,仅仅用
“买断发行权”引进一些外国片,时间晚1到2年,以至于中国看不到世界级的好片子,跟不上世界电影潮流,当时的中国观众被戏称为“世界电影的二等公民”。

进入90年代以后,中国电影市场急剧萎缩,濒临崩溃:据《中国电影市场》统计的数字:1979年,全国电影观众人次293亿,而到1994年下降到3亿,按照当年的全国总人口来算,全国人均每年看电影不足0.3部。

为了挽救濒临崩溃的中国电影市场,从94年开始,中国用分账的方式每年引入好莱坞电影十部,在第一个十年里,引入了超过100部好莱坞电影,这些片子一方面激活了中国的电影市场,另外一方面,也占据了几乎全国总票房60%-70%的江山。引进好莱坞大片,对中国电影市场,究竟是拯救,是激活?还是打垮?到了2004年,中国电影终于反戈一击:2004年8月29日,一部叫《英雄》的中国电影以1780万美元的票房成绩成为当时北美地区单周票房收入的冠军。中国电影终于能真正实现了“走出去”的梦想。

原来,当我们在海外,不断批评张艺谋的片子“一蟹不如一蟹”,没有了昔日的辉煌,不断批评中国电影业在第五代导演手下逐渐没落时,他们正在国内,为了中国电影事业的生存而打拼,而且成了民族英雄。的确,如果中国电影根本不能生存,哪里来的高质量片子?这就和我们的国家,如果没有GDP的增长,支撑人民的生存和生活水平提高,哪里来的好环境?这不是危言耸听。有报道称:
台湾的电影业,从80年起走下坡路,年产片量从1980年的174部一路下跌到了1988年的49部,再到1999年的14部(1989年开放外国电影进口),最终到2003年的6部,本土影片观影人次占比从20%一路下跌到了0.5%。” 这样,台湾的电影业基本已经死了。

中国的电影,也并不乐观,多有评论称在狭缝中求生长,其市场开放的重要发展阶段为:

- 1994年 《亡命天涯》成为我国第一部进口大片;

- 1995年 每年引进10部好莱坞大片;

- 2001年 加入WTO后,进口片数量由10部增加到20部;

- 2012年 中美双方签订相关协议,规定引进分账片的数额从20部增至34部;

- 2013年 分账片的票房分成比例由13%增到25%;

- 2017年 新一期谈判“配额制度”,按加入WTO的承诺,中国应该开放对美国电影的限制,分账片的票房分成比例增到40%


从94年第一次开放,第一年10部好莱坞占据了中国电影市场的80%;第一个十年,好莱坞大片占据
60%-70%的中国电影市场;近若干年,本土电影超过50%份额(2004年始),并且每年都在为了保住这个份额而努力拼搏。2017年,本来已经到了新一轮与美国的谈判,对美国彻底打开中国的电影市场。如是,中国的电影是能够顶住压力继续同步发展,还是被打垮?我Google/百度了一下,没有看到有中美变化进口电影份额的报道,也许这个谈判推到2018年?但是同时看到:去年十一月三十日,《美国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报道,也许是作为一揽子买卖,中国没有兑现其加入WTO的承诺?

无论如何,改革开放是个双刃剑。就电影来看,如果不改革(不对外开放),在1994年,
我们的电影业就已经濒临崩溃的边缘;而改革,除了拯救和激活我们的电影市场,也是引狼入室,时时有被打残打垮打死的可能。再引一段中国著名电影导演谢飞对中国电影的看法(09年):“在1978年、1979年,观影人数最高达到293亿人次,当时全国只有10亿人口,平均下来每个人每年进电影院29次。今天,在全世界都已经进入了电视娱乐统治的时代背景下,国人人均每年进电影院的次数下降到1次以下。”2017年,中国的观影人数为16.02亿(票房559亿),比16年增加18.08%新华社,即:2016年观影人次为13.72亿。可见2017年,国人观影次数自94年以来首次突破1,而2016年及之前仍在1次或以下。

如此看来,在中国电影为生存而奋斗的情况下,在中国电影目前仍旧是硕果仅存的四个能够和好莱坞抗衡而保住本土片超过50%份额的国家之一,已经是一个伟大的成就。至于进军奥斯卡,看来中国电影至少还需要一个十年,先打赢了生存这一仗,然后才能考虑发展,提高质量,从下里巴人渐进阳春白雪!

【后注】(2018.03.27)刚刚看到一篇文章,题目作为结束语《台湾影评人张靓蓓:全球只有内地电影市场走上坡路

鲜花

真棒

玩闹

同情

看看

困惑

震惊

bad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4-19 21:15 , Processed in 0.03600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