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们几个集中在空博主的博文里讨论徐焰将军的争议性文章:
http://hanshan.info/home.php?mod=space&uid=72&do=blog&id=7936
标标我也就对你们和你们的观点谈点看法:
1.
徐焰的文章很对马力博主的胃口,呵呵,不解释。按照徐将军逻辑,中国不是因为“苏武”就是因为“屈原”才抗日胜利的。非常合乎马力博主一贯的崇苏主张。 
2.老同志,老先生,不要那么善良天真,头脑僵化。你们把毛熊想成了一个淑女;标标我虽然叛逆,爱好风花雪月,文学艺术,量子物理,医学养生等(不过标标独独不爱首饰和华服,十六岁就上军大的女兵本色哦),但的确是有历史学硕士学位和科学博士学位的政治评论和经济、生活综合专栏的欧洲新报特约记者,在朝鲜半岛问题、北极问题方面,五代军人行伍出身的标标,跟你们比,肯定是专家。
我以为,朝鲜半岛问题和北极圈问题是最考验毛熊对华的真正感情的-----为什么到现在只给我们北极观察员国地位?
1925年段祺瑞政府代表中国成为《斯瓦尔巴条约》的签字国(估计你跟白胡子马大爷都不知道这个历史,算我扫盲),从那时起我们可以自由地进出游弋在那个群岛。签署《斯瓦尔巴条约》是北洋政府为数不多的“善政”之一,中国政府不但获得在斯瓦尔巴群岛的各项权利,甚至在北冰洋事务中也获得了更多的发言权。迄今,挪威政府规定,只有签订了《斯瓦尔巴条约》的国家,才有在该群岛建科学考察站的资格。
标标必须再给你们扫盲---1924年,和法国关系友好的段祺瑞政府第三次上台执政,法国政府邀请中国签署《斯瓦尔巴条约》,而《斯瓦尔巴条约》针对苏俄的用意十分明显。后来苏联虽然也签署了协议,但属于城下之盟,只能被动接受。时至今日,俄罗斯仍不承认《斯瓦尔巴条约》并暗中以此阻遏我们进入北极的脚步。俄罗斯认为,这是美英帝国主义趁着苏联大饥荒时搞的阴谋诡计。他们坚持认为斯瓦尔巴群岛是俄罗斯领土,并在斯瓦尔巴岛西岸的巴伦支堡保留原住民、煤矿企业和较大规模的考察站,但与其他国家互不来往。
标标今年写了十八集连载专栏原创,把我们中国北方家门口至关重要的国际地缘政治问题---朝鲜半岛问题(实质也是中、美、俄、日博弈的棋局)以及北极问题、台海问题、缅甸问题都用红线串起,都摆在一起条分缕析、综合梳理一遍了。
我不是不反美反日,但是我是一名训练有素的年轻一代少壮派军人,我讲理性,讲综合战略眼光,就好比下棋时候,不会听旁边观棋的一致聚焦的那个角落,而是全盘审视,唯恐在众人的起哄里漏了着,丧失了应有的战略警觉。
所以,标标送你们第一句话“丢掉幻想,准备打仗!”
3.作为一名军人、科技工作者和历史学者,标标很少读那些乱七八糟的秘史、小说,我多年来反复读的是德军“沙漠之狐”隆美尔元帅写的“步兵进攻”、
古德里安将军写的坦克与装甲战略战术经典“闪击英雄”、曼施坦因元帅的“失去的胜利”以及第三帝國興亡史(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third reich)作者:
威廉‧夏伊;小说主要读“战争与和平”、“战争风云”、“战争与回忆”,还有法国情报机关传奇人物传记“谍海孤舟”等,李德·哈特爵士(Basil H.Liddell
Hart,1895-1970),英国军事记者、军事理论家《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沙漠之狐隆美尔》等也是典藏。
俺不象你们只从阶级分析角度,把婴儿与洗澡水一起倒掉----二战时候的德国武装力量中坚德国国防军是现代“闪电攻击”、“精确打击”、“多空间立体作
战”、“潜艇集群”、“装甲集群”作战思维的鼻祖,不能因为他们为纳粹服务就忽视其本身军事学价值。
因为标标相信这句话,这是送你们的第二句“军人生来为战胜!”只要能打得赢,参考哪个阵营的优秀战略战术都行。了解敌人和他们的核心思想是打得
赢的第一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美国都快打赢日本,征服其本土时候还谨慎地请研究日本多年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以及历史学家本尼迪克特女
士专门写了一本全方位了解大和民族心理与行为的专著供军方参考,这就是著名的“菊花与刀”。估计老同志您是没有经过硝烟洗礼的政工或后勤将军吧?那就不足为奇啦。
等我下次回国时候,准备带着自己的这些原创和我的思想、外语能力、犀利观察力,去拜会下金召南将军或宋平同志之子、著名战略学家和战史专家宋
宜昌研究员。
4。批评一下小龙鱼哥哥,天天跟老先生们混在一起,也不晓得把应知应会新知识传播给他们,弄得他们的知识结构还处于文革前阶段,跟果戈理笔下
的“套中人”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