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汉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23|回复: 1

晚清民国时期的莎士比亚中文版(图文)

[复制链接]

2043

主题

4920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682
发表于 2016-4-25 22: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澎湃新闻记者 罗昕

2016-04-20 18:42 来自 文化课

字号


4月20日,上海图书馆为纪念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举办“莎士比亚在中国馆藏文献展”,展出晚清民国以来上图所藏有关莎士比亚的经典文献。

此展特别展出了第一次出现“莎士比亚”这个译名的梁启超《饮冰室诗话》,第一次翻译莎士比亚作品的文言文译本《澥外奇谭》,第一次以白话文介绍莎士比亚作品的《哈孟雷特》。还有学者王元化有关莎剧研究的手稿与藏书票、诗人屠岸翻译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手稿、徐家汇藏书楼所藏《莎士比亚经典戏剧》袖珍本的仿制品以及于今年4月23日进行上图首发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线装珍藏本。

上海图书馆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莎士比亚自19世纪30年代起进入国人视野,并对我国戏剧、文学等多个领域影响深远。一百多年来,上海是莎士比亚作品在中国翻译出版、戏剧演出和莎学研究过程中的主要中心之一。上海图书馆受地域文化之利,收藏了大量与莎士比亚相关的各类近现代中外文献。

4月20日,澎湃新闻走进上海图书馆,听工作人员讲述这些展品背后的历史故事。

早在1839年,莎士比亚就以“沙士比阿”的译名出现在林则徐编译的《四洲志》中。此后,清代外交官、曾国藩次子曾纪泽出使英国时,也曾在日记中记录观看莎剧的相关细节。

直到1902年,“莎士比亚”这个现今通用译名才出现在梁启超的《饮冰室诗话》中。看图中那一句是“言近世诗家,如莎士比亚”。


《四洲志》节选中的莎士比亚


曾纪泽在日记中记下到剧场看哈姆雷特的情景。


直到1902年,“莎士比亚”这个现今通用译名才出现在梁启超的《饮冰室诗话》中。

而国人真正开始了解莎士比亚的作品,最早是通过英国作家兰姆姐弟所作《莎士比亚故事集》的文言文译本。其中有代表性的有《澥外奇谭》和《英国诗人吟边燕语》(简称《吟边燕语》)。

早在1903年,上海达文社出版了《澥外奇谭》一书,这是《莎士比亚故事集》最早的文言文译本,第一次把莎士比亚的戏剧故事翻译给中国读者。下图是1903年《澥外奇谭》的目录页,从中可见当时题目采用了中国章回小说的形式。而目录中的“第十章 报大仇韩利德杀叔”就是我们今天特别熟悉的“哈姆雷特”呢!



1904年,林纾和魏易也用文言文合译了《莎士比亚故事集》,即《吟边燕语》。《吟边燕语》全书共二十个故事,采用古雅传奇式题目。左图这个名为《肉券》的故事其实也是我们熟悉的——《威尼斯商人》。

上图工作人员表示,《吟边燕语》不仅影响了田汉、曹禺、郭沫若等一代中国现代文学戏剧大师,更成为中国文明戏时期非常流行的莎剧蓝本。


文明戏时期,不少剧作家通过改编莎士比亚戏剧来讽刺时政。1913 年,郑正秋的新民社上演了由《威尼斯商人》改编的文明戏《肉券》,首开中国人用汉语演出莎剧之先河。

1915年12月25日,袁世凯宣布第二年改元“洪宪”,这激起了民众们的反对。在此背景下,莎士比亚经典《麦克白》于次年被改编成《窃国贼》。这部莎剧可谓轰动一时。

后来,洪深率领下的上海戏剧协社在1930 年以现代话剧的形式上演了由顾仲彝翻译的《威尼斯商人》,这是莎剧在中国话剧舞台上第一次正式公演。


1916年《申报》上的《窃国贼》广告


1937年赵丹版《罗密欧与朱丽叶》

从19世纪末起,电影来到中国。不少文学作品亦通过电影的形式来到中国,其中就有莎士比亚的作品。1935年,美国华纳兄弟影片公司拍摄了《仲夏夜之梦》,这部影片很快被大洋彼岸的中国所知。

下图是影坛杂志上《仲夏夜之梦》的剧照。影坛杂志连续两期介绍了此部影片,使国人通过影片了解了莎士比亚的作品。




2043

主题

4920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682
 楼主| 发表于 2016-4-25 22: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后来,莎士比亚的作品翻译也有了白话文版。1921年,田汉在《少年中国》杂志第二卷十二期上发表了译作《哈孟雷特》,这是中国第一部以完整的戏剧形式并用白话文翻译的莎士比亚作品,之后他还翻译了《罗密欧与朱丽叶》。

而梁实秋从1931年起开始翻译莎士比亚戏剧。1967年他完成了全部莎士比亚戏剧的翻译,转而翻译莎士比亚诗作。他是中国第一个以一人之力完成全部莎士比亚作品翻译的翻译家。

另一位翻译家孙大雨则翻译了《黎琊王》(即《李尔王》),这份集注本诗译于1948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据悉这个译本被认为在用“音组”的办法来翻译原文里的“素体韵文”方面“认真地做了实验”,具有很大的影响。

此外,曹禺、朱生豪、屠岸等大家也都翻译过莎士比亚的作品。


田汉译《罗密欧与朱丽叶》


孙大雨译《黎琊王》与梁实秋译《李尔王》


屠岸译《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十八首的手稿

当然,翻译是一方面,研究是另一方面。虽然莎士比亚早在十九世纪中叶就已在中文书籍中被提及,但直到二十世纪初年才有学者因崇尚西学和倡议译书开始对莎士比亚进行研究。1905年,著名戏剧演员、剧作家汪笑侬曾在《大陆》第三卷第一期对林纾翻译的莎剧故事以七言绝句的形式逐一品评。鲁迅也曾在《科学史教篇》、《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这三篇早期论著里提到莎士比亚,希望中国也能出现像莎士比亚那样的作家来表达民族的声音。


鲁迅在新青年上对莎剧进行评价

之后,更多国内学者开始对莎士比亚及其作品进行研究。周越然的《莎士比亚》于1929年出版,成为了中国第一本莎士比亚评介性著述。胡适还组织了一个由梁实秋、闻一多、徐志摩等人组成的“莎士比亚戏剧全集翻译会”,通过翻译和研究增加莎士比亚作品在国内的影响。

上图工作人员还透露,当时有大力提倡翻译莎士比亚的,亦有持反对意见的。比如郑振铎、茅盾等人认为莎剧只是近现代剧的一部分,没必要为其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但国内翻译与研究莎士比亚之热,还是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周越然的《莎士比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3-28 06:23 , Processed in 0.07533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