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汉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知识分子的日落

[复制链接]

2043

主题

4920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68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4-20 09:50: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知识分子的日落

2016-04-20 16:40:02
来源:《梦里犹知身是客:读书人的百年沉浮》 作者: 谢志浩

人一阔脸就变,穷怕了的第五代“学术达人”,怕别人看不起,非要把办公室弄得金碧辉煌。这种情形并不属于个案,而是普遍存在的。说句实话,只怕是积累的幽暗意识在心底作怪。

  裂
  岁末年初,一种复杂的情绪笼罩在心头,无论“大气候”还是“小气候”,都有些纠结。在法律博客上看到一篇博文:《2011 年:最值得期待的十大法律博客》(作者刘卉,刊于2011 年1 月6 日《检察日报》学术版),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刘卉列举的最值得期待的十大法律博客:何家弘、沉舟侧畔、流浪者、陈忠林、蔡守秋、未名斋主、匡庐居士、艾克斯旅人、王勇、?(这个“?”,留给不定的未来)。
  何家弘是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法学家茶座》执行主编;沉舟侧畔是北京大学法学院的张千帆;流浪者谢晖,从山东大学漂泊北京理工大学,栖息于中南大学;未名斋主是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邓正来;匡庐居士是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院长季卫东;陈忠林是重庆大学法学院院长;蔡守秋乃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会长。
  这七位法学界的“学术达人”,也是中国学术地图中的第五代学人。这一代学人,80 年代发芽,90 年代茁壮,2000 年以后收获。第五代学者已经功成名就,这里,蔡守秋为“四〇后”,陈忠林、何家弘、邓正来、季卫东为“五〇后”,张千帆、谢晖为“六〇后”。陈忠林、何家弘、邓正来、季卫东四人,属于比较典型的第五代学者。
  第五代学者,堪称中国学术史上“空前绝后”的一代。第五代学者多出生于50 年代,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亲历了“文化大革命”。他们先参加“红卫兵”,后“上山下乡”,浸淫政治运动,体会了人性的幽暗。
  “大饥荒”、“文化大革命”、“上山下乡”这三大际遇,对第五代学者影响深远。应星和郑也夫,探讨“学界新父”的朽败:一些第五代学者,如何由理想主义者堕落成犬儒主义者——这是绕不过去的一大关节。
  第五代学者独特的历史际遇,令饥荒记忆和幽暗意识始终与他们的人生如影随形。由于见过大世面,经历过大风大浪,故也能够随着历史的激流险滩,载沉载浮,与世俯仰。
  第五代学者尚在襁褓,老辈学者秉持的“学统”就已经处于断裂状态。这种断裂,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学术风格,一个是学人风度。茅于轼、陈乐民先生身上那种优雅的绅士风度,在第五代学者身上,很难有迹可寻。
  短缺和匮乏,是第五代学者的“天花板”;大饥荒,更加造就了这一代人的“饥饿感”。在单位制度下,自由的精神生态很难存在。我们改造传统的能力惊天地泣鬼神。“文化大革命”和“上山下乡”,一方面,练就了这代人的“反潮流”精神;另一方面,他们也从农民身上学到了一种“生存智慧”。
  这一代学人,依仗着“反潮流”和“生存智慧”,“土鳖”抢滩占地,“海龟”挟洋自重,攻城掠地。最后,“土鳖”和“海龟”殊途同归,成为威震一方的“学术诸侯”。
  第五代学人具有旁人所不具有的优势。1978 年之后,“千军万马闯独木桥”,顺利“过桥”的他们是成功者。民国老辈学人,对这些“隔辈”的后学,很是器重,倾其所有,言传身教。这显然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分道
  90年代后期开启的“金钱刺激”,比起五六十年代的政治批判,见效更快,一招致胜,正好满足了沉潜在一些第五代学人灵魂深处的饥饿感,恰好他们也是特别能变通的一代。因为生存智慧,讲究的就是变通。变则通,通则久。一根筋,到哪里都会吃亏。
  80 年代“穷乐呵”,那时候就讲究理想主义;90 年代后期,既然可以发家致富,知识分子也要为建设经济基础做贡献呀!课题、项目、基金,这些都是建设经济基础须臾不可离的利器。“学术诸侯”,除了以上三项,还要弄基地、站点、办班,提高属下教职员工的福利。受到北大法学院老师“弹劾”的朱苏力,其一大“错误”就是不体恤属下,没有提高大家的福利待遇。
  伴随着以上的努力,大陆大学的蜕变,自然应运而生。知识分子,特别是学术实力派,面临金钱和权力的双重诱惑时,交上了一张有意思的答卷。
  1998 年之后,一些“浮出水面”的第五代学者,由于学术上的建树,不仅具有学术话语权,而且开始掌控学术资源。当今学府的面貌,很大程度上,是由第五代学者中的一些“学术达人”塑造的。张鸣很悲愤地说,大学已经“帮派化”,依照这种比喻,那么“学术达人”岂不就是某个学术领域的“老大”?
  应星做社会学,比起张鸣,毕竟要收束些。他提出“学术新父的朽败”——应星所说的“学术新父”,指的就是第五代学者里面的一些“学术达人”。这些“学术达人”,小时候忍饥挨饿,侥幸存活,殊为不易。经过磨砺,他们特别能吃苦:上世纪80 年代,一些第五代学者“穷得像教授,傻得像博士”,住筒子楼也不改其乐。的确,有些颜回的境界。但是,自从1998 年环境改变,展露峥嵘的第五代学人,开始脱贫致富。特别是2000 年后,学术津贴和绩效工资的设立,“学术达人”们顺风顺水,拔得头筹。他们早年因为没有条件,只能吃苦;现在,物质生活丰富,谁还愿意吃苦?
  一些“学术达人”的做派,很有意思。自信真理在握,比起行政人员更加蛮横。他们乘着合校、扩招、评估的东风,鼓捣出来很多招数,折腾一般老师,弄得鸡犬不宁。前些日子,张鸣先生感叹:大学校园里面,难以寻找到安静读书的学生。这就有意思了,难道“八〇后”和“九〇后”素来不喜欢读书?在笔者眼中,更关键的问题是:安静读书的氛围,到底是怎么丧失的?
  如果我说:“一些第五代学者难辞其咎。”就会伤害那些敬业本分的老师;所以只能把责任归咎于“人民币”。80 年代,大家都没有钱,过苦日子,也不觉其苦,整天穷乐呵,这是什么精神?这就是安贫乐道。
  90 年代后期,政府想到了学府,以前能吃苦的一代人,要甩掉“穷帽子”。人一阔脸就变,穷怕了的第五代“学术达人”,怕别人看不起,非要把办公室弄得金碧辉煌。这种情形并不属于个案,而是普遍存在的。说句实话,只怕是积累的幽暗意识在心底作怪。
  许多第五代学者已到了学术收官期,这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我更关注的,是徐贲、秦晖两位先生。徐贲先生身处自由的生态,对故国的忧思却也不能自已,令人感动。秦晖先生,实乃一代通人,是王元化先生之后,大陆思想界扛鼎式的人物。
  醒思
  进入收官的第五代学者,如果真能反省自己,把精力放在教书育人上,那么还能培养一些真正的人才,而这种贡献是可以写在学术史上的。如果还在津津乐道课题、项目,未免有点太小家子气了。
  第五代学者中间,对自身所处的历史阶段比较具有自觉感受的,是上海的许纪霖先生。许纪霖先生于2010 年11 月12 日,在《南方都市报》发表《我们这一代知识分子》,见识通达,特别值得第五代学者一读。许纪霖在《我们这一代知识分子》的结尾,言辞恳切地告诫第五代学者:
  “这代知识分子的故事还远远没有结束,仍然在现实中书写着自己的骄傲或耻辱。‘新三届’知识分子开辟了何种精神传统?将给后人留下什么样的历史遗产?在人生进入收官阶段的我们这代人,或许都应该忙里偷闲,静下心来想一想。”
  笔者业余绘制学术地图,其中一大因缘,就是希望理解、体悟第五代学者。始料不及,看到的却是一代学者的“日落”。这种“日落”,首先体现在独立人格的丧失,然后才是学问的堕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可谓一代学者的真实写照。
  周有光老先生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对知识分子有深切的同情,认为他们过着“敢怒而不敢言”的生活。在我看来,周有光高估了知识分子。大陆学府,之所以如此,就是一些第五代知识分子“合谋”的结果,特别是一部分“学术达人”,拿着津贴,攥着课题,锦衣玉食,声色犬马,纸醉金迷,行时得很啊!
  2016年2月4日
  于书菜楼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4-25 21:43 , Processed in 0.05303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