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汉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9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珐琅到景泰蓝:蓝光紫影(图文)

[复制链接]

2043

主题

4920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68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3-25 11:11: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 [color=rgb(0, 155, 255) !important]贾福林

标签: [color=rgb(221, 23, 28) !important]文物故事   [color=rgb(221, 23, 28) !important]东城区   

紫铜为骨,蓝釉为肤。美得奇特,蓝得惊艳!说景泰蓝是中西文化的『混血儿』,您可能有些意外。它不是我们的国粹吗?实际上,它是古人从西方移植到中国土壤上的一朵『奇葩』,集两方基因之优长于一身。其实,只要是美好的事物,无论来自东方还是西方,都是值得向往和追求的。中国的能工巧匠们很明白这一点。

珐琅尤物
珐琅釉色多为天蓝、宝石蓝、浅绿、深绿、鸡血红、砗磲白和黄色等。今日,珐琅釉料的颜色已经极为丰富,有十多个色系120多种。清代制作珐琅器的机构是「造办处」。清代造办处鼎盛时下设42个作坊,其中就有专门负责烧制景泰蓝的作坊。图中为明代「掐丝珐琅鹦鹉纹盆盒」(摄影/动脉影),现藏于大英博物馆。



图中为明代早期作品「掐丝珐琅花卉纹玉壶春瓶」。因有了蓝地儿,其上的各色花纹才如此艳丽。


只要看一眼,你就会记住它,美的艺术品往往最先触动人的直觉。它敞口,细颈,垂腹,双凤耳,曲线优美而端庄,像个略带矜持的淑女站在那里。最难忘的还是它那一身霓裳之衣,是蓝天和碧海的混合物,除颈部两周镀金弦纹间饰紫地红白两色灵芝纹外,瓶体皆浅蓝地儿,通身饰以缠枝花卉,有栀子、梅花、菊花……

这是一尊“掐丝珐琅花卉纹玉壶春瓶”,现藏于故宫。此瓶为明代早期御用监所造,釉质细润,色泽纯正。瓶壁被打磨得光滑如镜。其装饰集多种花卉于一器,星罗棋布,繁而不乱。但它和我们常见的趋于素雅的玉壶春瓶又有所不同,带着鲜明的异域风情。它来自哪里?

有这样一个优美的传说:某天夜里皇宫失火,过后人们在清理灰烬时扒出一个金灿灿、色斑斓、谁也没见过的宝瓶。皇帝一看,爱不释手,当即传旨,限大内工匠三个月内,仿造此器。

这宝瓶铜胎上包着亮釉,釉间金丝缠绕,工匠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加工。做不出来皇上要杀头的!吉人天相,一个老工匠梦见女娲娘娘显圣。她轻启朱唇吟诗一首:“宝瓶如花放光彩,全凭巧手把花裁。不得白急(芨)花不开,不经八卦蝶难来。不受水浸石磨苦,哪能留得春常在。”这是把着手教啊!工匠们大喜,连忙开工。用白芨粘上掐好花的铜丝,以八卦炼丹之法,把各种釉料一起入炉冶炼,取出后再经过一番加工,填敷在铜胎上,然后水浸、石磨、镀金。嘿!铜上镶丝,彩釉镀金,流光溢彩,魅力无比的“宝瓶”出世啦!这“宝瓶”就是上面提及的“铜胎掐丝珐琅”,后来被誉为中国工艺美术“四大花旦”之一的“景泰蓝”。


掐丝珐琅兽面纹出戟四足盖炉
景泰蓝是宫廷艺术,从一出生就被打上了“御用”的烙印。古代朝廷彰显皇威帝尊,祈祷社稷承平,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祭天、祭地、祭祖等活动隆重频繁,景泰蓝就像它的母体艺术青铜器一样,充当着庆典和祭祀的礼器。景泰蓝礼器以大型居多。如驱邪避灾的瑞兽、威武庄严的炉鼎、吉祥平安的瓶尊等。此盖炉造型和花纹都仿造古代青铜器。
摄影/杨紫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043

主题

4920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683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3-25 11:11:54 | 只看该作者
珐琅—景泰蓝之变

民间传说表达了人们对景泰蓝的喜爱和神秘身世的寻觅,未必是真。而历史告诉我们:景泰蓝来源于烧瓷工艺(即在铜质胎体上涂敷釉料,经烧结、彩绘、镀金、磨光而制成的工艺),而烧瓷工艺有个洋名叫“珐琅”。中国古代,曾经有过这种工艺的踪迹。公元前17世纪的商周时期,诞生了用瓷土做胎,施以高温釉的“原始青瓷”,这是人类瓷器的鼻祖。烧瓷工艺用于金属的,也有发现。譬如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剑的剑柄上就嵌有珐琅釉料;河北满城出土的汉代铜壶,壶体上用珐琅作为装饰。可见,中国的金属珐琅工艺其实产生很早,可惜没有继续发展。

几乎与中国发明“原始青瓷”同时,在不产瓷土的波斯、阿拉伯一带(古称大食yi),则出现在金属胎上施低温釉的“原始烧瓷”技术。这种技术通过低温釉料施用,打破了原始镶嵌器物在色泽等艺术效果上的局限,给金属镶嵌工艺灌注了新的生命力。因此,“珐琅”最初的名字被称为“大食窑”“鬼国窑”“佛郎嵌”。而“佛郎”是珐琅的十几个中文译名中的一个。其他如:“佛林”“拂菻”“发蓝”等都是指同样的东西。这个原本是地域的名称,流传到法兰西,十九世纪末,演化为“珐琅”这个国际公认的名称。

珐琅工艺何时传入中国?学界有几种说法,主流的说法是在元代。据说元世祖忽必烈一路西征,曾经入侵波斯、阿拉伯地区,顺便掳掠了不少工匠随军,之后带回国,编入匠户。元朝设有诸色人匠总管府,属工部,下辖若干制造局,统领大批各类工匠从事生产。而战俘是匠户的重要来源。据记载,元朝有匠户二十万户以上。其中就包括许多掌握波斯烧瓷技术的阿拉伯工匠。他们不仅自身融入中国,而且带来了被称作“佛郎嵌”的珐琅烧釉技艺,并与中国传统的金、银、铜、瓷、漆、木、玉等制作技艺相融合,使珐琅工艺植根中国并自成一品。

元朝末年,诞生了一种既与佛郎嵌相似,但又有所不同的“铜胎掐丝珐琅”工艺品,这就是景泰蓝。由于缺少史料,我们已经很难了解这种工艺品在元朝的制造、传承状况,不过故宫现藏元朝末期的代表性珍品可以让我们窥见一斑:兽耳三环樽、勾莲鼎式炉、缠枝莲象耳炉——这三件宝物,是现存国内最早的景泰蓝制品。元代掐丝珐琅器的图案装饰多以盛开的缠枝莲为主题纹饰,其特点是缠枝莲花朵舒展饱满,枝叶肥厚,并衬以小花苞。图案布局疏朗,掐丝线条奔放有力。珐琅质地细腻洁净,釉面光亮,有水晶般的透明感,尤其是葡萄紫、草绿、绛黄等几种颜色更为耀眼夺目,似用进口珐琅釉料烧造。

明代的铜胎掐丝珐琅工艺当是承袭元朝。明代王佐在《新增格古要论》中记载:“大食窑出于大食(yi)国。以铜作身,用药烧成五色花者,与佛郎嵌相似。尝见香炉、花瓶、盒子、盏子之类,但在妇人闺阁之中用,非士大夫文房清玩……世又谓之鬼国窑,今云南人在京多作酒盏,俗称曰鬼国嵌,内府作者,温润可爱。”从这段记录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明初,铜胎掐丝珐琅器主要在云南烧造,后传入中原,又进入了宫廷。既是承袭元朝,怎么又是云南烧造呢?

有研究者认为,元朝的铜胎掐丝珐琅采用的蓝色钴料主要从西亚进口,当元朝政权瓦解,明朝建立后,蒙古人控制了广大西域地区,截断了中原与西亚之间的商贸往来,丝绸之路受阻。这就影响到钴料的进口,影响到景泰蓝的生产和制作。直到明朝永乐三年(1405年)郑和下西洋,中国和南亚的友好关系空前发展起来。印度西海岸的古里国处于印度洋的交通要冲,这里成为伊斯兰地区与中国物资交流中心,珐琅器和蓝钴料也在物资交流之列。而云南地处边疆,自古就是中外陆上交通的要道,也是伊斯兰教徒较集中的地区,因此,景泰蓝首先在云南复兴也是情理中事。



掐丝珐琅勾莲纹小花觚
觚通体以天蓝色釉为地,满饰勾莲纹,花头及花瓣均往小里收缩,花叶似蝌蚪状,觚口内及足内分别錾勾莲纹和十字杵纹。下腹部花纹间横嵌镀金铜片,其上镌刻阴文「大明景泰年制」。文物专家杨伯达先生认为,此件小觚嵌制铜片及款确为原配。故认为此觚即为景泰珐琅。景泰蓝工艺的艺术特点可用形、纹、色、光四字来概括。一件精美的景泰蓝器物,要有良好的造型,这取决于制胎;要有优美的装饰纹样,这取决于掐丝;华丽的色彩取决于釉料配制,辉煌的光泽完成于打磨和鎏金。



2043

主题

4920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683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3-25 11:12:34 | 只看该作者

到了明朝景泰年间(1450—1457年),铜胎掐丝珐琅器拥有了一个专用名称——景泰蓝。这种转变是怎样发生的呢?历史上也有几种说法。

常见的说法是这样的:景泰皇帝(庙号明代宗)当政期间,十分重视珐琅器的创新和生产。这大概是受其父亲的影响,其父宣德皇帝艺术素养较高,重视御用铜器的制造,著名的“宣德炉”就是他参与设计和监造的。到了景泰帝时期,他感到在铜器制作方面,已经很难超越父皇的水平,于是专门在珐琅釉料上下功夫。终于,烧制出一种惊艳四方、蓝中透绿的“蓝”釉!那是一种完全来自天然矿物质的松石绿。所以,铜胎掐丝珐琅在那时获得“景泰蓝”的称誉乃实至名归。

这一时期,珐琅工艺也发展到一个高峰。相传那时英国进贡了一架大自鸣钟,四边用搪瓷釉镶成花鸟,颜色鲜艳。景泰皇帝旨令内务府仿造。这说明景泰时期的珐琅工艺水平,大概已经可以和欧洲相匹敌。史籍记载,明朝景泰年间“景泰御前作坊”制作的掐丝珐琅“精巧远迈前古”。故宫所藏明朝珐琅器中,“大明景泰年制”款为多,亦有不少为后世托款仿制。能为后世所仿,证明景泰年间制作的景泰蓝已经成为铜胎掐丝珐琅工艺的一个“标杆”和“符号”。


乐寿堂嵌景泰蓝装饰
在宫廷,作为生活用品,到处都是景泰蓝的身影,包括在花梨、紫檀、红木等名贵的家具或建筑构建上,也镶嵌着景泰蓝的装饰,尽显豪华和尊贵。图中为故宫乐寿堂内的景泰蓝装饰,图1为装饰在槅扇上的景泰蓝,图2为装饰在墙面上的景泰蓝,图3为景泰蓝装饰物局部。乐寿堂建造于乾隆三十七年,内檐装修全部选用质坚色雅的楠木、紫檀等包镶制做,无论立柱、槅扇还是天花、都不加彩饰,而是大量运用嵌玉、嵌百宝、嵌珐琅及鎏金饰件的技艺,即所谓「周制」。雍容高贵而不落俗套。摄影/宫九


明末宫廷制作大件景泰蓝器物增多,胎体厚重。如掐丝珐琅出戟仿古尊,高达78厘米,重28.4公斤。另一件掐丝珐琅兽面纹大方炉,高64.5厘米,重达24.9公斤。此时宫中所用的器具及装饰大都是“景泰蓝”制品,种类之多,无法枚举。景泰蓝在宫廷生活中逐渐替代了玉器、象牙之类容易破碎的贵重用品。

“景泰蓝”名称的来源还有另一种说法,也与景泰皇帝有关。景帝朱祁钰,是明英宗朱祁镇同父异母的弟弟,被封为郕王。1449年7月,蒙古瓦剌部首领也先率军大举进犯明境,英宗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不顾群臣劝阻,令皇弟郕王朱祁钰留守京师,亲率大军出征。8月16日,明军在土木堡(今河北怀来)遭遇瓦剌军队包围、攻袭,几乎全军覆没,英宗亦被俘去,史称“土木堡之变”。国不能一日无君,为了打消也先欲以英宗要挟明廷的企图,兵部尚书于谦等文武官员很快拥立朱祁钰为帝,改明年年号为景泰,并尊英宗为太上皇。不久,也先果然挟持英宗前来围攻北京城了。景帝重用于谦等主战派进行了周密的部署,明军军威大震,击退了瓦剌大军,北京城转危为安。

这一天,当北京保卫战捷报传来,朱祁钰龙心大悦,深夜出宫,在卫士簇拥下,沿京城大街策马狂奔,呐喊,尽情释放他按捺不住的喜悦。正当他余兴未尽之际,内务府官员报称:“鬼国窑”为他登基而烧制的礼仪重器“佛郎嵌”已经完工。景泰皇帝回銮查看,十分喜爱,但对“鬼国”、“佛朗”这些词儿大感不爽。大臣于是建议改称“景泰蓝”,以给新朝增添吉祥,当即得到皇帝的嘉许。于是“景泰蓝”这个“中华范儿”的名称就诞生了。奇怪的是,“景泰蓝”这一名称却没有被明朝正史所记录。为什么呢?因为后来明英宗被也先放回来了。被囚禁在南宫的朱祁镇对失掉帝位一直耿耿于怀,暗藏复辟之念。有一天机会终于来了。

景泰八年(1458年),朱祁钰病重,副都御使徐有贞联合石亨、杨善、宦官曹吉祥等人发起了一场政变。正月十六日晚上,大约400名禁军赶赴南宫,将门锁砸开,将惊讶的朱祁镇用轿子抬着,夺东华门而入,进入皇宫,史称“夺门之变”。次日清晨,太上皇朱祁镇临朝复辟。改景泰八年为天顺元年。天顺元年(1458年)二月初一,朱祁钰被废为郕王,并迁居到西内,2月19日,薨于西宫。他统治明朝7年的历史(1450—1457年),最后在明代国史修撰中却只是以《废帝郕戾王附录》融入到《英宗实录》之中。

英宗的私怨成为历史的偏见,一切有关景帝的言行事物就都成了禁忌。甚至景帝为景泰蓝命名的事也被“屏蔽”了。“景泰蓝”这一称谓最先见诸正史是清宫造办处档案,雍正六年的《各作成活计清档》。至道光年间景泰蓝制品始有外销之时,“景泰蓝”的名字才逐步流传。清朝后期,景泰蓝走出深宫,作为商品在市场上流通,“景泰蓝”之名遂广为人知。


景泰蓝工艺之点蓝
景泰蓝的工艺有「五步曲」:掐(丝)、点(蓝)、烧(烘烧)、磨(光)、镀(金)。这「五步曲」就如一首动听的长歌,而其间,制胎、选丝、掰丝、掐丝、粘丝、焊丝、点蓝、烧蓝、补蓝、打磨、镀金等近百道工序,正是编织在独具匠心的设计理念上的律动的音符。右页图是未完工的景泰蓝瓶子表面,。下半部分能隐约看到掐丝,上半部分为点蓝。点蓝即依照图案所标示的颜色,由铜丝锤制成的小铲形工具,将釉料填充入焊好的铜丝纹饰空隙中。摄影/杨



2043

主题

4920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683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6-3-25 11:13:02 | 只看该作者
紫骨蓝韵

旧时北京的景泰蓝匠师们每天开工之前要先给行业祖师爷禹王上香。禹王铸九鼎。景泰蓝亦是“铜匠”(匠是指一种手艺)。这说明西方珐琅技艺本土化,中国古代青铜器文化,成为景泰蓝的文化母体。看似单一的技艺,包含了中西文化基因的交融。其工艺过程可以高度地概括为:紫与蓝融合的艺术奇观。

“紫”从何说起?首先,制作景泰蓝必须用紫铜。紫铜是纯净的铜,颜色紫红,亦称“红铜”“赤铜”,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古代用紫铜制器皿,和骑马有关。古代波斯人、阿拉伯人经常骑马,身上携带的水壶酒瓶一定要不怕摔打,坚固耐用。易碎的陶瓷、玻璃显然不行。因此,用紫铜打造器皿,就成为呼啸奔驰的骑士的必备用品。在中国,也是一样。唐代“舞马衔杯纹包银鎏金铜壶”就是有力的证明。此壶仿游牧民族的皮囊式水壶造型,便于外出骑猎征战携带。古代波斯、阿拉伯聪明的工匠,利用本地丰富的钴蓝材料(化学成分主要是铝酸钴),把金属的掐丝技术和瓷釉的烧结技术结合,这就是中国景泰蓝的源头。

但一个“蓝”字如何就能代表“掐丝珐琅”工艺及其所有的色系呢?原来,蓝色钴料是珐琅器的主色调。地处“亚非欧三角洲”的古代波斯、阿拉伯,沙漠连绵、天气炎热,因此对蓝天碧海,情有独钟,以“蓝”为贵。在古代波斯的釉陶和烧瓷制品上出现最早、最多、最有特色的也是蓝色釉料。


景泰蓝珍赏



中国古代也颇喜蓝色。蓝色分成三种:一种是深青色,近今之藏青(藏蓝),用蓝草叶汁直接染成。一种是青色,即亮而鲜的蓝色,用蓝草制靛染,恰似“孔雀蓝”。一种是天蓝色,即浅青色,用靛水浅染,恰似“宝石蓝”。唐代的“秘色瓷”,宋代的青瓷,那种纯净的天蓝,是青瓷颜色的极品。蓝色釉料在古代中西异地几乎同时出现。也许不是巧合吧?

景泰蓝制作之初就沿袭波斯烧瓷多用钴蓝料,后经演化,所有色质釉料就统称为“蓝”了。故称施釉为“点蓝”、补釉为“补蓝”、焙烧为“烧蓝”、崩釉为“崩蓝”。一个“蓝”字,涵盖了原料和工艺的全部特征,铜胎掐丝珐琅之名怎能不被景泰蓝给取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4-26 15:20 , Processed in 0.06141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