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汉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36|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猴年春晚歌曲《六尺巷》掌故

[复制链接]

2043

主题

4920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68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2-7 11:53: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标标按:我亲爱的大表哥就是桐城人,而且是桐城派姚鼐的直系后裔---他们家的人都很高大,而且面貌与老祖宗很相像,给姚鼐塑像时候,大表哥还充当模特儿呢。他母亲,我的表姨是当地的黄梅戏大青衣名伶。我很小的时候,在北京后海第一次邂逅这位表哥,他就给我讲六尺巷故事。
在此我也遥祝在黑非洲公干的大表哥猴年吉祥!顺便说下,赵薇与我基本是同时代人,她、孙俪、姚晨、小宋佳是我全家尤其我母亲十分喜爱的电影明星。这次看赵薇越来越美。

“我家两堵墙,前后百米长。德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

又一个以安徽桐城六尺巷典故为题材的文艺作品火了,这次是歌曲《六尺巷》。


在2月7日晚的2016央视猴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安徽籍知名艺人赵薇演唱了这首歌。

歌曲《六尺巷》取材于桐城六尺巷的典故,由安徽宿松籍知名军旅词作家贺东久作词,安徽桐城籍青年歌手张正扬作曲并作为原唱。

从一个多月前接到春晚团队通知时起,张正扬就参与了歌曲的演出准备工作。他甚至曾以为除夕之夜在春晚舞台演唱这首歌的人就是自己,其后,他才得知将由赵薇来演唱这首歌。

“这确实也符合六尺巷礼让包容的精神内涵。我们都让出了美德,让出了境界。”2月1日,当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问及,“让”出自己的歌由别人演唱,这与六尺巷所代表的礼让精神是否有共通之处时,张正扬思考了一会儿说,“大舍即大得。让出我的作品换来的是一座千年文都前所未有的关注热潮,唤醒了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相比之下我的个人得失又算得了什么呢?”

安徽安庆下辖的县级市桐城曾是清代最重要学术流派桐城派的故地,有“中国文都”之称。

张正扬的这一想法与桐城当代作家、安庆市作协副主席白梦的感受有相似之处。

在得知《六尺巷》将登上春晚舞台后,白梦在微信朋友圈写道,“我大六尺巷已从桐城名片晋升安庆名片,再晋安徽名片了。”

在2014年11月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低调造访后,位于桐城的六尺巷知名度再度走高,以其为题材创作的文艺作品也集中涌现。诸如新创黄梅戏舞台剧《大清名相》、歌曲《六尺巷》等,都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歌曲《六尺巷》直接取材于六尺巷典故,融合了黄梅小调、京剧及现代流行音乐等元素,是一首展示六尺巷互敬礼让、和谐包容文化内涵的民族调式歌曲。

2016年2月初,澎湃新闻记者曾就在春晚演唱歌曲《六尺巷》一事多次约访赵薇团队,但截至发稿仍未获得回应。自幼在六尺巷边长大




张正扬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对《六尺巷》这首歌,他倾注了很多感情。
作为桐城人,张正扬自幼在六尺巷边长大,一直到18岁高中毕业才离开家乡。很小的时候,他就从长辈们那里听过说六尺巷的故事。

位于安徽桐城的六尺巷,其得名源于康熙朝宰辅张英对邻居“让出三尺”的故事。

据史料记载,清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张英(1637—1708年)的桐城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问题上发生争执,两家各不相让,将官司打到县衙。因双方都是官位显赫的名门望族,县官不敢轻易了断。

于是,张家人千里传书给在京城的张英求援。收书后,这位当朝宰辅批诗一首寄回老家,便是这首流传至今的打油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一见回信,张家人豁然开朗,将围墙退让了三尺。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让出三尺,形成了一个六尺宽的巷子。

从此以后,这条六尺宽的巷子就以“六尺巷”之名闻名乡里,成为民间佳话。

时至今日,虽然张吴两家的老宅都已在300多年的时光里走进了历史,但这条巷子却依然安静地伫立在那里,并引得一位位平民百姓、官场要人慕名而来,领悟体会其互敬礼让、和谐包容、进退有度的文化内涵。

六尺巷题材文艺作品集中涌现

最近一位造访过六尺巷的大人物,是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

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2014年11月14日下午,王岐山低调造访了六尺巷。

其后,借六尺巷的典故,中纪委监察部官网廉政文苑栏目又发表了《让人三尺又何妨——安徽桐城“六尺巷”的启示》一文,以图片加文字的形式专门介绍“六尺巷”。

文章指出,六尺巷的故事彰显了儒家修身、齐家、仁者爱人的博大内涵,更在为官修德方面,留下了最好的文化传承遗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知古鉴今,坚持他律和自律相结合,发挥礼序家规、乡规民约的教化作用,让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关于王岐山此行的主题和具体行程,未有权威报道见诸官方媒体。

不过,结合六尺巷的典故由来和中纪委官网刊文,外界舆论多将王岐山此行解读为告诫官员“为官当知进退”。

王岐山此行之前,六尺巷虽然知名但倒也平静。这次造访虽然低调,却让六尺巷再度声名鹊起:当地市民人尽皆知,外地游客纷至沓来,不仅媒体关注度空前提高,以其为主题的文艺作品创作也被当地迅速提上日程。

这些文艺作品中,比较大手笔的项目主要是黄梅戏舞台剧《大清名相》及上述歌曲《六尺巷》。

新创黄梅戏舞台剧《大清名相》讲述的是张廷玉为整顿吏治、惩治贪腐,在丧子之痛下不惜让出阁揆甚至是被收回配享太庙这一至高荣誉,也要跟朝廷贪墨集团斗争到底的故事。

张廷玉(1672—1755年),就是六尺巷家书作者张英的儿子,康雍乾三朝重臣,也是清代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张累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军机大臣、太保,封三等伯,历三朝元老,居官50年。

为打造好这部戏,安庆官方请出了堪称豪华的编导和主创团队:由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等单位出品,编剧由国家一级编剧、曹禺剧本奖两度获奖者余青峰及其夫人、国家二级编剧屈曌洁担任,导演由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卢昂担当,主角张廷玉(A组)由国家一级演员、安徽省戏剧家协会原主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黄新德出演。

2015年10月,《大清名相》在第七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期间首演;12月,该剧又在安徽省会合肥连续公演三场,并启动了赴海南、深圳等地的全国巡演计划。

“早日让这部戏进北京是我们的目标和心愿。”合肥公演后,该剧主演、已70岁高龄的黄新德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曾表达了这样的愿望。

回乡在田间地头采风一年多

和黄梅戏《大清名相》的豪华制作和主创团队相比,作为歌曲的《六尺巷》不需耗费那么多的人力物力,其主创人员仅张正扬与贺东久两人。

作为桐城籍歌手,张正扬写这首歌有不少先天优势。

张正扬很看重《六尺巷》所承载的家乡情结和美德传承。他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创作这首歌花了他三年多时间,“这是代表我家乡的歌,要写我就要把它写好。”

据张正扬介绍,他开始写这首歌的时间,其实要大大早于王岐山去参观六尺巷的时间。2014年11月王岐山造访六尺巷的时候,歌曲的小样已经制作完成,只不过MV的拍摄是在王岐山参观六尺巷后的2015年6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043

主题

4920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682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2-7 11:54:17 | 只看该作者




张正扬演唱《六尺巷》

写这首歌的初衷来自于张正扬从北京返乡后,对六尺巷的一次回访。

他告诉澎湃新闻记者,2012年在参加央视“星光大道”栏目并取得周冠军后,他回乡探亲。一个细雨飘洒的午后,正在六尺巷散步的张正扬突然想起了戴望舒的著名诗作《雨巷》,便萌生了为六尺巷写一首歌的想法。

对生于斯长于斯且又从事音乐工作的张正扬来说,这一想法一旦产生,便“一发不可收”。

“受《雨巷》的影响,刚开始写的歌叫《六尺雨巷》,但我很快就发现这种写法承载不了六尺巷厚重的文化内涵,决定推翻重写。”张正扬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为了充分表达六尺巷的内涵,回到北京后,张正扬找到既为同乡、又是亲戚的知名军旅词作家贺东久,力邀他为六尺巷作词。

跟新生代的张正扬比起来,贺东久早已是一位“大牌”词作家。他的头衔包括原总政治部歌舞团创作员、国家一级编剧、中国作协会员、中国音协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等,发表过1000多首(篇)文学作品。作为军旅词作家,他要求自己“握刀剑而狂歌,捧玫瑰而低吟”,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写出了《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莫愁啊,莫愁》等代表作。

但这位“大牌”词作家并没有看不起晚辈后生的意思。面对张正扬,他倾力相助,不仅在短短三个月时间里就写出歌词,还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充分听取张正扬的建议,在歌词中加入R&B说唱等元素,让整首歌曲更易被年轻人接受,传播效果更好。

“在歌词创作上,贺老师几乎完全听我的。”张正扬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开始时,他也担心说唱会影响整首歌的民族曲风,导致不伦不类,但我有信心让它们融合好,贺老师也相信我有这个能力。”

虽然很有信心,但拿到词后的张正扬,其谱曲的过程却依然艰难而漫长。

为了让这首歌充分体现家乡风貌,张正扬特地回到桐城,在田间地头采风一年多,搜集到大量家乡的原生态音乐,经加工融合写进歌中。于是,由他和贺东久创作的《六尺巷》,就成了一首融黄梅小调、京剧和现代流行音乐等多种元素于一体的家乡情民族风歌曲。

2014年年底,歌曲《六尺巷》的小样制作完成。半年多后,在桐城六尺巷、文庙和东作门等景点实地取景的MV也拍摄完成——便是如今仍在央视网“中国梦主题新创作歌曲展”专题页面上展播的版本。

凭借《六尺巷》这首歌,刚刚30岁的张正扬,可以说是既实现了自己的家乡情结,也向外界交出了他从事音乐创作以来最有影响力的一首作品。

贺东久对这一看法也表示认同。他指出,“在北京搞音乐,没有一首自己的代表作怎么行。”

“比任何人都渴望能亲自站在春晚的舞台演唱我自己的作品”

事实上,在搬上春晚舞台前,张正扬的《六尺巷》就已经小有名气了。

和《大清名相》一样,2015年10月,这首歌也在张正扬家乡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上亮相。2016年元旦前,《六尺巷》又以乡愁题材入选中宣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的中国梦主题第三批新创作歌曲。

中国梦主题新创作歌曲是中宣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从2013年开始,为了讴歌中国梦、唱响中国梦,凝聚各方面智慧和力量,激励人们积极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开展的主题歌曲创作推广活动。

活动期间,相关部门和单位会通过各种媒体、多种形式集中传播、传唱中国梦主题新创作歌曲。比如,在央视网开设的“中国梦主题新创作歌曲展”专题上,《六尺巷》就和其他79首歌曲共同位列其中。

只不过在央视网专题上,《六尺巷》的演唱者是张正扬本人,而非赵薇。


赵薇现身央视猴年春晚彩排现场。

“用音乐回报家乡,让六尺巷的精神发扬光大是我创作它的初衷。今天我做到了,没有遗憾!”对于春晚团队选择赵薇而不是自己来演唱《六尺巷》,张正扬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我要代表家乡感谢赵薇姐姐!我还年轻,继续努力,多写好歌,多唱好歌,积蓄人气,争取明年上春晚。”

事实上,由赵薇在春晚演唱《六尺巷》,对张正扬来说是一个很“突然”的消息。在此之前,他已于2015年12月底开始,在央视参加了一个多月的春晚节演出准备。

“我一直不知道。突然有一天一大早起床微信爆满,许多朋友发来短信和截图问我情况,我才知道是赵薇姐姐演唱我的作品。”张正扬说,“之前我问过导演谁来演唱这首歌,导演就说保密,到时会给我一个惊喜。事实上确实给了我‘惊喜’。因为赵薇姐是我非常喜欢的歌手和演员,最关键的她是我的家乡人,她能唱出六尺巷的韵味来。”


尽管已经接受了这样的安排,但作为《六尺巷》的曲作者特别是原唱,张正扬还是经历了一个较为“矛盾”的过程。

此前,他在接受安徽一家电视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得知《六尺巷》可能要换人唱时“我的心情一下子就‘跌到了谷底’。我是曲作者我更是一个歌手,歌唱我的家乡是我的中国梦。我比任何人都渴望能亲自站在春晚的舞台演唱我自己的作品!”

只是这样的机会,这次并没有直接落在这位1986年出生、依然是“新生代青年歌手”的张正扬身上。

他表示,自己能理解“春晚不是一般的舞台,导演这样安排一定有他们的道理”。

不过,虽然张正扬这次无缘登上春晚舞台,但贺东久对其前景依然看好。他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张正扬)这孩子还很年轻,肯努力,歌也唱得不错。我跟他说了,明年(2016年)我还会给他写歌。只要他好好努力,以后不会差,会有机会上春晚的。”

贺东久还指出,尽管这次张正扬本人上不了春晚,但央视让赵薇来演唱他的歌,而不是“随便找个人”,这也是对张正扬的一种肯定,“赵薇一唱,这首歌肯定就更火了啊。”

2016年1月底,春晚进入倒计时的最后阶段,张正扬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很期待赵薇姐唱我的歌是什么样子。如果我在现场,等她唱完我要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

2043

主题

4920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682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2-7 11:55:14 | 只看该作者
《六尺巷》背后桐城张英家族故事:贵胄满朝,却始终清白传家
歌曲《六尺巷》登上春晚舞台,让安徽桐城六尺巷背后的张家故事再度进入公众视野。

“我家两堵墙,前后百米长。德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

在2月7日晚的2016央视猴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安徽籍知名艺人赵薇演唱了这首歌。


赵薇在猴年春晚彩排时演唱《六尺巷》。

歌曲《六尺巷》取材于桐城六尺巷的典故,由安徽宿松籍知名军旅词作家贺东久作词,安徽桐城籍青年歌手张正扬作曲并作为原唱。

在2014年11月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低调造访后,位于安徽安庆下辖县级市桐城的六尺巷知名度再度走高,以其为题材创作的文艺作品也集中涌现。诸如黄梅戏舞台剧《大清名相》、歌曲《六尺巷》等,都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安徽桐城六尺巷。  东方IC 资料图

歌曲《六尺巷》直接取材于六尺巷典故,融合了黄梅小调、京剧及现代流行音乐等元素,是一首展示六尺巷互敬礼让、和谐包容文化内涵的民族调式歌曲。

事实上,作为六尺巷故地主角的张英、张廷玉一家,其为前朝及后世所称道的,除了以六尺巷为代表的礼让精神外,张家数代人的高洁致远、老成谋国和家族式清廉同样殊为难得。

时至今日,以张英十世孙张泽国为代表的张家后人,依然坚信并坚守着家族传承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并十数年如一日为此孜孜以求。

张家后人相信,作为桐城派文化一部分的张家家训,即便是在当代社会仍有其重大现实意义。

比如清代桐城籍高官的“家族式清廉”,对于此前以山西、江西官场为代表的“家族式贪腐”治理,以及由此衍生出的为官之德,就有很强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2014年11月,除六尺巷外,王岐山还曾至桐城文庙参观。在向王岐山介绍清道光朝都察院左都御史姚元之的书法作品时,张泽国就曾言及:“(姚元之)算是您的同行。”

王岐山曾低调造访,六尺巷张家后人全程解说

王岐山的桐城之行被媒体视为“低调造访”。

目前为止,关于王岐山桐城之行的主题和具体行程,并没有见诸官方媒体的权威报道。

但2014年11月14日当天,王岐山到访安徽桐城六尺巷的消息,就开始在当地网友中流传。




2043

主题

4920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682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6-2-7 11:55:55 | 只看该作者
11月17日晚间,借六尺巷的典故,中纪委监察部官网廉政文苑栏目又发表了《让人三尺又何妨——安徽桐城“六尺巷”的启示》一文,以图片加文字的形式专门介绍“六尺巷”。

文章指出,六尺巷的故事彰显了儒家修身、齐家、仁者爱人的博大内涵,更在为官修德方面,留下了最好的文化传承遗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知古鉴今,坚持他律和自律相结合,发挥礼序家规、乡规民约的教化作用,让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第三天,也就是11月19日,桐城市政府官网又以《中纪委网站刊文:安徽桐城“六尺巷”的启示》为题,全文转发了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上述文章。

在无官方权威报道的情况下,中纪委监察部官网的刊文,于民间而言无疑“加持”了王岐山桐城之行的重大意义。

安徽桐城,位于安徽西南偏中部腹地。历史悠久,文风昌盛,为江淮文明的发祥地和集中地。春秋时期称桐国,唐至德二年(757年)正式建县,1996年撤县设市(县级市),隶属安庆。

作为一座文化名城,历史上的桐城并不缺乏关注。尤其是在“天下文章其出桐城乎”的有清一代,文人士子“言必称桐城”,桐城对全国的影响甚至达到了举国学界“家家桐城,户户方姚”的历史巅峰。

于今时之桐城而言,那曾经是一个“天下高文归一县”的梦幻时代,桐城“文都”之名也由此而来。

桐城之行,张泽国可谓“最接近”王岐山的人,这缘于他张英十世孙和原桐城市博物馆馆长的双重身份。

张英(1637—1708年),字敦复,号乐圃,安徽桐城人,清朝官员,张廷玉之父,六尺巷典故主角。张英于康熙六年中进士,选庶吉士,累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康熙四十七年卒,谥文端。雍正年间,赠太子太傅,入祀贤良祠。乾隆年间,加赠太傅。

张泽国,1951年生,张英十世孙,文物保护专家。1996年开始担任原桐城市博物馆馆长,2012年4月退休,现居桐城。

因为张氏家学与桐城派文化的长年积淀和专家身份,张泽国成为王岐山桐城之行“解说员”的不二人选。

张泽国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2014年11月14日当天,除六尺巷外,王岐山在桐城还参访了另一处重要景点——桐城文庙,且在那里逗留的时间比六尺巷更长。

桐城文庙,亦称“圣庙”,始建于元延佑年间,距今已有700年历史。桐城文庙既是元、明、清时期祭孔的礼制性建筑群,又是一座学宫,是桐城县学和儒学教官的衙署所在,属“庙学合一”的文教活动场所。

1986年7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桐城文庙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桐城文庙经国务院核定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桐城派陈列馆位于桐城文庙内。该馆以清代最大的散文流派——桐城派的兴衰为主线,以重要代表作家的师承关系为顺序,纵线排列;以重要代表作家生活的时代背景、文学交流、学术贡献为块面,横向展开,汇文物精粹、历史遗存、著作版本、学术研究于一炉,为了解桐城、认知桐城派和研究古代文学史的重要窗口。

“王书记对传统文化很感兴趣,看得很仔细。”张泽国事后向澎湃新闻记者回忆。

“王书记本就是历史专业出身,对桐城派的历史相当熟悉。”张泽国介绍道,“他还非常幽默地称‘我们是同行啊’。”

1970年代,王岐山曾在陕西省博物馆工作。

“王书记对书法也很有研究。在观赏清朝左都御史姚元之的书法作品时,王书记曾提到西安有类似的作品。”张泽国回忆,“我就跟王书记说,姚元之也算是他的同行。”

姚元之(1773—1852年),清代官员、书画家。字伯昂,号荐青,又号竹叶亭生,晚号五不翁,桐城人。嘉庆十年进士,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内阁学士。善画人物、果品、花卉,书法尤精隶书。

清代都察院负有监察百官之责。

“参观时,王书记没有谈及工作方面的事情,不过看得出来他很重视传统文化,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及其教育意义。”张泽国说道。

上述中央纪委监察部官网刊文曾指出,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知古鉴今,坚持他律和自律相结合,发挥礼序家规、乡规民约的教化作用,让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2015年1月1日,澎湃新闻记者在桐城文庙遇到一位当地官员前来“闲逛”。这位官员称,正逢元旦放假,他出来走走,不知不觉就走进了文庙,“来这里随便看看,就觉得心情特别平和。”

张氏家族清白传家,备受同僚和后辈称道

在发挥礼序家规、乡规民约的教化作用方面,清康乾年间的张英、张廷玉家族可被视为一个“范本”。

“读书者不贱,守田者不饥,积德者不倾,择交者不败。”这20字,即为桐城张氏家族传承至今的家训。

张泽国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据族谱记载,张氏家族“源自豫章。洪永年间,一迁鸠兹,再迁桐城”。张英为桐城张氏家族的九世祖。

六世祖张淳,是张氏家族留有明确文字记载的较早走上仕途之人。

张淳,字希古,号琴怀,明隆庆二年(1568年)进士,曾任浙江永康知县、建宁知府,累官至陕西临巩道参政,善断案,清冤狱,其“计擒卢十八”、“临行捕盗”等事迹被载入《明史•循吏列传》。

自张淳以降,繁衍至九世祖张英、十世祖张廷玉这两代时,张氏家族不仅在官阶品级上达到了桐城历史上的最高峰,同时也在更重要的修身之道和为官之德层面留名青史。

张英虽官居高位,但生活俭朴,史载他除官服外,日常生活中要求自己“誓不著缎,不食人参”,不饮酒,不观剧,对于当时官场流行的请客吃酒和请戏子“唱堂会”一概不参与,好与茗茶、山水为乐。

张英《聪训斋语》有言:“余昔在龙眠,苦于无客为伴,日则步屟于空潭碧涧、长松茂竹之侧,夕则掩关读苏陆诗,以二鼓为度,烧烛焚香,煮茶延两君子于坐,与之相对,如见其容貌须眉然。”其嗜茶之深可见一斑。

张英虽好茶,“终日不离瓯碗”,但告诫自己“为宜节约耳”,节约方法之一就是多饮家乡茶。

在谈及山水之乐时,张英说:“山色朝暮之变,无如春深秋晚。四月则有新绿,其浅深浓淡,早晚便不同;九月则有红叶,其赭黄茜紫,或暎朝阳,或回夕照,或当风而吟,或带霜而殷,皆可谓佳胜之极。其他则烟岚雨岫,云峰霞岭,变幻顷刻,孰谓看山有厌倦时耶?放翁诗云‘游山如读诗,浅深在所得。’故同一登临,视其人之识解学问以为高下、苦乐,不可得而强也。”可谓深得游山之味,将山水看作友人,视为知己。

张英次子张廷玉的为官往事,也备受同僚和后辈称道。

张廷玉(1672—1755年),字衡臣,号研斋,桐城人,累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军机大臣、太保,封三等伯,历三朝元老,居官50年。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中进士,雍正元年(1723年)升礼部尚书,次年转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国史馆总裁,太子太保。雍正四年(1726年),晋文渊阁大学士、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雍正六年(1728年),转保和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雍正七年,加少保衔。乾隆二十年(1755年)去世,配享太庙,赐祭葬,谥文和。

李鸿章曾有言论及张廷玉,颇具代表性:“桐城张文和公,以硕学巨材历事三朝,为国宗臣,而中更世宗皇帝御政一十三年,辅相德业,冠绝百僚,至于配食大烝,颁诸遗诏。盖千古明良遭际所未尝有。论者谓汉之萧张,唐之房杜,得君抑云专矣,视公犹其末焉。”

对于廉政之道,张廷玉在其所著《澄怀园语》中说:“为官第一要廉,养廉之道,莫如能忍……人能拼命强忍不受非分之财,则于为官之道,思过半矣。”

张廷玉不仅如是要求自己,也以此教育儿孙。

张廷玉之子张若霭,少年早慧,书画修养非常高,深得乾隆喜爱,经常出入内府帮乾隆鉴定字画。

一次,张廷玉在一位官员家中看到一幅名人山水古画,珍贵异常,回家后将此信息告知了张若霭。张廷玉的意思是这样难得一见的珍品画卷,应该让儿子去鉴赏鉴赏,不料没过几天这幅画却悬挂在了自己家中。

在家中见到此画,寻常不动声色的张廷玉忍不住黑下脸来,责骂张若霭“我无介溪之才,汝乃有东楼之好矣!”

介溪为明朝丞相严嵩号,其子严世藩号东楼。严嵩一家为明朝著名的贪腐家族。

听到父亲如此责怪,张若霭立即将此画归还原主。

更早之前,传承祖辈礼让之风,张廷玉还将张若霭曾高中的探花之位“让”了出去。

雍正年间,张若霭曾在殿试中博得一甲第三名,但张廷玉以张氏子弟恩隆过盛为由不受,向雍正皇帝两次坚辞,请求将探花之誉“让于天下寒士”。雍正力挽不成,只得将张若霭由一甲第三名降为二甲第一名。

这两段往事,也在2015年被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改编为新创黄梅戏舞台剧《大清名相》的情节主线。

2043

主题

4920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682
5#
 楼主| 发表于 2016-2-7 11:56:23 | 只看该作者




2015年9月28日,安徽安庆,新创黄梅戏舞台剧《大清名相》上演。  东方IC 资料图

张廷玉一生淡泊名利,不为物欲所困。他认为,“人生之乐,莫如自适其适。以我室中所有之物而我用之,是我用物也;若必购致拣择而后用之,是我为物所用也。我为物用,其苦如何?”

张廷玉不仅在朝为官清廉,在家,张廷玉也为夫有德,与其妻姚氏感情甚笃,相携同进。

据《安庆晚报》刊登的《张廷玉:六尺巷走出的相国》一文所载,姚氏曾因结婚多年未有生育,而屡劝张廷玉置妾室,但均被其拒绝。

姚氏为张廷玉同乡长辈姚文然之女。姚文然曾官至刑部尚书,生前很喜欢聪敏的张廷玉,便将小女加以许配。张廷玉夫妻相守11年,感情笃坚。当时长兄张廷瓒为官京师,桐城家事全由姚氏料理,迎娶三位弟媳、一位侄媳妇,均一手操办,可谓贤内助。只是姚氏一直未有生育,常戚戚不乐,屡劝张廷玉置妾室,但均被拒绝。

张廷玉中进士前一年,姚氏病亡,生前感叹说:“君非常人,将来何可量?惜逮予身仅见此耳。”张廷玉“心酸肠断,双泪欲枯”,回忆生平,写下了悼亡诗20首。其中有云:“自怨自怜还自悼,如醒如梦复如痴。家人相劝无多哭,浑未思予不哭时。”

三年后,张廷玉陪同父母南归,抵家次日就哭于姚氏殡所,作诗四首,有“视膳惟余心最苦,不堪回忆作羹人”之句。雍正十一年(1733年)冬,张廷玉奉旨回乡祭父,又酹酒姚氏殡所,撰诗有云:“昨向妆楼检遗墨,班昭犹有未残篇”、“重将不尽安仁泪,寄与鸡鸣戒旦人”。

而当古稀之年的张廷玉为姚氏作传时,犹痛惜地说:“如果夫人今日健在,也是七十余岁的人了。五十年来,朝廷给予的诰赠荣誉,只能使夫人在泉下荣光,却让我抱憾终生。”

11年相守,50载相思,张廷玉夫妇其情坚贞可见。

贵为父子双宰相(张英、张廷玉),一门三世得谥(张英、张廷玉、张若渟)、六代翰林(张英、张廷玉、张若霭、张曾敞、张元宰、张聪贤)的张家,簪缨世族,贵胄满朝,却始终能清白传家。

在桐城当代作家、安庆市作协副主席、小说《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父子为主角)作者白梦看来,这与张氏家族长期以来高洁致远、严于律己的家传身教密不可分。

“张家的人品如茶品,唯有清清白白,方能福泽绵长。”白梦指出。

张英墓地遭破坏废弃,曾主导桐城文博馆项目的官员被查落马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无论是“天下高文归一县”的“文都”辉煌,还是张家六代翰林的荣誉,于桐城而言都已成过去。

今日之桐城,也与全国大多数中小县城一样,经历着同样的发展困惑,面临着类似的发展难题。

作为曾经的“文都”古城,桐城境内的名人故居、古墓古建众多,但其中不少并没有得到有效修复和保护。

2014年9月16日至19日,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深入当时身处反腐“风暴眼”的吕梁市调研,曾专程来到于成龙廉政文化园。

于成龙是与张英同朝的清代知名廉吏。

当得知于成龙墓冢曾两次被严重破坏、一片荒芜时,王儒林深感痛心。他说,吕梁的传统文化重德重廉,历史上出了那么多清官廉吏,而且出了“天下廉吏第一”,现在为什么出了这么多贪官污吏,成了全国发生腐败问题最出名的地方呢?忽视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是一个重要原因,这也是一种痛苦的教训。

王儒林更要求,要按照符合政策、勤俭节约、尊重历史、教育后人的原则,修复于成龙墓地和故居。

和于成龙墓所遭遇的落寞类似,六尺巷主角张英的墓地,迄今也是一片废弃且毫无保护措施的荒地,被拆坏的石像石材随地散落。荒地一侧,还有当地农民开垦出的一小片菜园。

据张泽国此前了解,在可预见的未来,张英墓的修复都不会收到来自政府的直接投资,只能依靠社会捐赠和民间资本。

但澎湃新闻记者也了解到,并非所有文物都未受到桐城官方的“重视”。由桐城市博物馆升级而来的中国桐城文化博物馆(以下简称“桐城文博馆”),此前就得到了政府的大规模投入。

桐城市外宣办提供给澎湃新闻的资料显示,桐城文博馆前身为安徽省桐城市博物馆,为全国重点博物馆,也是地域性综合博物馆,是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总投资近3亿元。

同时,桐城文博馆还是安徽省第三家冠以“中国”字样的博物馆。

桐城文博馆占地面积3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7600平方米,其中展出面积9200平方米,库房面积1000平方米,辅助功能区面积6000平方米,分四个功能区块:一是文庙核心展区,主要是明清桐城科举文化(仕文化)展区;二是新博物馆展区,包括桐城历史文化综合陈列、桐城派主题陈列、馆藏文物陈列;三是翰墨街文化综合服务区;四是桐城世家大族文化展区。

桐城文博馆项目于2008年11月立项,2011年6月正式开工,主体建筑于2012年6月正式封顶。

但正是这样一座投资近3亿元的国字头博物馆,却为当地民众和文保专家所普遍诟病。

张泽国更是向澎湃新闻记者直言,“这个博物馆开放不了,也无法补救,除了拆除重建别无他法。”

桐城市政协委员、桐城派文化研究者胡堡冬也曾向澎湃新闻记者指出,桐城文博馆的现代性设计及其白色主色调,与桐城文庙以红色为主色调的传统古建筑风格很不协调。

“此外,文物保护单位的周边建筑在高度上都有相关限制,但桐城文庙附近高楼林立,身处闹市商业区。文庙大门前广场也被种上各种树木,直接影响了文庙的观赏效果。”胡堡冬认为。

澎湃新闻记者曾在桐城文庙广场现场看到,桐城派三大家之一的姚鼐名篇《登泰山记》被镌刻于广场地面,来往行人不时从其上走过。

“这简直就是对姚鼐的一种践踏,令人汗颜。”张泽国认为。

上述问题都还不是桐城文博馆的“致命缺陷”。

张泽国指出,桐城文博馆的内部设计不符合博物馆的展出规范,这才是其无法补救而必须推倒重建的根本原因。

据张泽国介绍,他本人曾牵头负责桐城文博馆的设计和筹建,但其上报方案未能获得时任桐城市委书记王强的同意。后来,王强将项目设计委托给另外一家单位。

张泽国认为该单位的设计方案根本就不符合要求,在向王强力争无果后,张泽国愤而退出项目团队,还一并辞去了桐城市博物馆馆长一职。

“领导干部的个人风格和任期制度,对一个城市的文保工作影响很大。我们只能希望领导们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并遵循文保工作的自身规律。”张泽国指出。

2015年10月16日,已在安徽池州市委副书记任上的王强,被安徽省纪委通报接受组织调查。

更早前的2015年2月,提名为池州市长人选的王强,因在提名公示期间遭遇举报而未能如愿。

张泽国还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尽管基层文保工作困难重重,但只要政府和社会需要,他愿意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起码要干到70岁”。

胡堡冬也认为,桐城有如此之多的文化遗存和文物古迹,完全应该花大气力好好保护利用起来。“文物保护和经济发展并不天然矛盾。文物保护属于‘无烟工业’,文保工作搞好了,反而可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一个令人欣慰的消息是,张泽国不久前已又被当地文保部门请回,重新投入到桐城文博馆的开放和恢复使用工作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4-19 01:32 , Processed in 0.06090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