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汉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49|回复: 1

历史背影中的姚依林

[复制链接]

2043

主题

4920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682
发表于 2016-2-2 12:33: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吕陈君


愈发觉得姚是一个“迷”,他是党史、经济史上的一位“潜伏者”,一位不露声色的“经济操盘手”,一位善于藏势的“政治谋略家”。我认为,如果解开这个历史之“迷”,就会搞懂当前中国经济改革面临的诸多深层次问题究竟在哪。

  我原来从未听说过姚依林这个人,也没有专门研究过党史。去年姚氏宗亲会有人找我策划一部姚的传记(2017年是他百年诞辰),我就上网查了查,这才知道姚是何许人也,尤其查到他竟是“老王”的岳父时,顿时让我产生了好奇。此后,我便查阅了网上几乎所有姚的资料,对其历史地位也作了一番分析,结果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料。真是不说不知道,说出来吓一跳。我就先简单概括成以下三个方面来讲:
  第一,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久,就成为分管经济的副总理,并兼任了国家计委主任,主持编制了“六五”、“七五”、“八五”规划,十三届进入常委,主管经济工作,一直到十四大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确定后才退下来。姚任副总理这差不多14年的时间里,可以说是中国改革开放“摸着石头过河”的重要探索阶段,也是计划经济向商品经济、市场经济过渡的关键转型时期,他虽然不是经济政策的最终决策者,但却始终都是其主要执行者,很多重大经济决策也都是通过他的“下传上达”来形成的。所以,从经济史的角度来看,姚的历史地位无疑是非常特殊的、重要的。
  第二,在副总理任期内,姚推荐了很多专业经济人才进入了政府序列,这一点也非常关键,它微观上改变了党对经济工作的传统领导方式,相当于最终形成了一个技术化、职业化的政府经济内阁,我把这个转变称之为“政治经济学向行政经济学的制度变迁”。因为,在计划经济时代,指导思想是政治经济学,经济是为政治目标服务的,但市场经济转型要求政府必须按照经济规律来管理经济事务,行政是为经济发展服务的。这就是一个巨大的思想观念转变。由于姚的职务关系,他对此政府职能的历史大转变无疑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三,由上述两点,就可推知,姚在政治上无疑也是一位相当厉害的人物,因为在中国,最大的政治就是用人。姚是陈云在经济政策上的代言人,在中共元老里,陈在经济与人事这两个方面是具有很大决策权的,甚至比邓小平的影响还要大,姚深得陈的信任,他在党内的人缘又颇佳,亦能被各派势力所接受,这就是他自己的本事。所以,姚在推荐部长、副部长这个层次上,还是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这些人后来多数成为了中国经济的实际掌权者。姚担任副总理的这14年,是元老们逐渐交班并形成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过程,这一段政治转折历程也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元老们设定的政治权力格局就决定了此后中国的大致走向,并一直影响至今。在姚大力推荐的后来进入核心权力圈的人里,我只提朱镕基、王岐山两位就足够了。这至少说明,姚看人还是很准确的。



2043

主题

4920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682
 楼主| 发表于 2016-2-2 12:35:20 | 显示全部楼层

 但让我更加感到奇怪的是,就是这么一位理论上看来非常重要的党内元老级人物,在网上却很难查找到有关姚的有价值的研究材料,除了千篇一律的官样文章外,根本就找不到姚自己写的文章,也很难找到别人研究他的文章,他就像是一位隐藏在历史皮影戏幕后的“拉线者”,观众们是看不到其身影的。唯一公开出版的一本书就是其堂妹姚锦跟他的访谈录《姚依林百夕谈》,但这本书是以谈家常的形式来进行的,对他的思想谈得不够深入,且只谈到“文革”结束为止,对他担任副总理这段最重要的经历完全没有谈到,这是一个很大的遗憾。但看得出来,姚本人是想通过这个访谈来表达自己某些思想观点的。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梦奎曾是姚的下属,他回忆说:姚的性格就是“老练沉稳、寡言慎行”,“他很少讲话,但所讲必深思熟虑,往往言简意赅,击中要害”。姚属于那种纯粹技术型或事务型的领导人,他很少讲话,也从不写文章,因此他做过什么,内心究竟有何想法、思想,就几乎不为外界所知,这或许是他被研究者忽视的原因,但这也可能恰恰是他所乐见的:有些政治家就愿意躲在幕后,而不愿意在前台表演。

  现在,学术界对姚依林经济工作思想的研究基本上还是一个空白,所以我下定决心来写一篇探索性的文章,争取描绘出一幅较为清晰的、完整的其个人历史肖像。姚的资料很少,要写一部大传很难,但写一篇小传还是可行的。我逐渐就被这个想法吸引住了,愈发觉得姚是一个“迷”(估计是心理暗示作用),他是党史、经济史上的一位“潜伏者”,一位不露声色的“经济操盘手”,一位善于藏势的“政治谋略家”。我认为,如果解开这个历史之“迷”,就会搞懂当前中国经济改革面临的诸多深层次问题究竟在哪,其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是一个历史形成的大传统,它大致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一是革命战争时期的管控经济,二是建国后的计划经济,三是改革开放后的市场经济,但无论哪种经济形式,其核心结构却是始终不变的,这就是经济和政治的关系。如果不理解中国经济运行的核心机制,我们就不可能正确理解当前中国经济改革的价值取向,也就很难真正解决好市场和政府的界限。所以,要写好姚,关键就是要写出其背后的经济史,他是党内这套经济领导制度历史形成的重要参与者之一,我称他为“新中国行政经济学的主要奠基者之一”。建国后,姚就一直担任财贸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可以说是经历了新中国历次重大的经济变迁,我希望通过写姚,来把党史中的经济制度变迁大致梳理清楚。

  历史的背影渐渐远去,但其幕后的真相从未被人遗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3-28 19:32 , Processed in 0.09662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