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汉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石油,现代战争总是为你而存在!(原创)

[复制链接]

2043

主题

4920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68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2 14:24: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标标按:文章是一年多以前写的。但不管怎么说海湾国家、北约(尤其最近的土耳其)、俄罗斯、IS在黑海-小亚细亚-波斯湾-大叙利亚一带的这场博弈的焦点依然是石油,尤其美国的页岩油打压了全球传统产油国的油价以后、、、、、、、、、、、
关于页岩油气我们应该知道的

按:最近经常与朋友讨论冬季到来后,德国与俄国之间的关系为何会突然进入冰点,因为从德国一向奉行的实用主义外交政策来讲是难以诠释的,而俄国不仅是德国天然气的传统供应国,同时也是世界上页岩油气储备最多的国家,虽然默大娘大力推行德国的“新能源”政策,但貌似从技术与供应链层面讲,德国还没有腰杆硬到能在能源上对俄罗斯说“不”的地步。应朋友们的再三邀请,我抽时间利用手边资料写了这份科普作为自己新一期专栏文章(尚未发表)。今天我们就先从了解页岩油开始。2013年6月,美国政府公布史上第一份各国页岩油蕴藏评估报告,俄罗斯的蕴藏量居世界之冠,全球页岩油估计可支应至少十年的石油消耗。   美国能源资讯局(EIA)估计,全球42个国家的页岩油可开采蕴藏量达3,450亿桶,可使目前全球石油蕴藏量增加11%至3兆3,570亿桶。   报告也估计,各国的页岩天然气资源相当于7,299兆立方呎,也可使全球天然气蕴藏量提高47%。   十年前美国率先发明水平导向与水力压裂钻勘后,全球掀起油页岩开采热潮,使页岩油产量大增。但EIA说,只有美国和加拿大利用油页岩量产石油与天然气。   报告指出,俄国的可开采页岩油蕴藏量达750亿桶,排名全球第一;美国的蕴藏量为580亿桶,名列第二;中国以320亿桶排名第三,阿根廷和利比亚排名第四与第五。   页岩天然气可开采蕴藏量前六大的国家依序为中国、阿根廷、阿尔及利亚、美国、加拿大与墨西哥。   可开采蕴藏量无法保证供应量,只是根据最新技术估算可开采的石油量,且并未考虑经济可行性。EIA警告,由于地面情况不同,「全球页岩油可开采蕴藏量有多少属于经济可开采蕴藏量,目前仍不清楚」。
可开采蕴藏量无法保证供应量,只是根据最新技术估算可开采的石油量,且并未考虑经济可行性。EIA警告,由于地面情况不同,「全球页岩油可开采蕴藏量有多少属于经济可开采蕴藏量,目前仍不清楚」。   受惠于页岩油产量大增,国际油价得以维持在每桶120美元以下。全球每日石油需求量约为9,000万桶,意味这些页岩油蕴藏可供全球消耗10.5年。   地质学家与外交官员也很好奇其他国家能否复制美国开采页岩油的成功经验;美国原油进口已降至16年低点,正改写全球原油交易市场的面貌。 全球油价下跌利好美国经济,而支持油价下行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美国本土产量大增,不但自身外需减少,也推动全球供应增加。  由于页岩开采技术革命提升了美国北达科他州和德克萨斯州的采掘能力,美国产油量已经增至每日850万桶,这是1986年以来最高水平。过去六年来,美国的产油量增长将近三分之二,虽然产量还未超过俄罗斯,但已是伊朗或加拿大的两倍多。  美国能源情报署(EIA)今年9月公布数据显示,2008年以来,美国页岩油的日产量从不足50万桶增至接近400万桶,仅北达科他一个州产量都超过了利比亚。上述华尔街见闻文章也提到,包括液化天然气在内,美国的产油量几乎持平沙特。  罗列数据也许还不能具体展示美国产油的现状,《财富》的上图可以让大家看到,假如把美国分割为几个地区,某个地区的日产油量就已超过某个主要产油国。比如,西海岸和阿拉斯加合计产油量超过了英国,阿联酋全国的产量还不及美国一个德克萨斯州。但目前页岩油唯一现实开采国美国其通用的开采方式存在着致命缺陷---油沉在底层,油井需要先烧掉天然气,这个过程称作“扩口井”(Flaring the Well)。为了从4000多眼井里争分夺秒抽出页岩油,这里每个月不得不烧掉一亿美元价值的天然气。所以美国一直想方设法企图了解页岩气储量世界第一、页岩油储量世界第三的国家---中国有没有突破这个瓶颈,掌握更先进的开采方式而秘不示人。
世界能源研究所(WRI)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中国页岩气储量高达30万亿立方米以上,居世界第一,几乎是美国的两倍。然而,受水资源限制,尽管中国坐拥世界第一大可再生页岩气资源和第三大页岩油资源,将其全部开采会成为一场灾难。




对世界头号能源消耗国中国而言,页岩气储量全球第一无疑是个好消息。一方面,国际能源总署此前表示,到2035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或将增长五倍;另一方面,中国能源消耗总量的70%是煤,对煤电的依赖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  但世界能源研究所(WRI)在公布这个好消息的同时,也泼了一盆冷水:超过五分之三的中国页岩油气资源位于水资源缺乏地区,而开采页岩气离不开水。现有的页岩气开采过程,是将以百万升计的水、沙子和化学药剂一起注入页岩井下,压裂岩层,使页岩气溢出。作为研究可持续资源管理的非政府研究机构,WRI表示,在美国,仅钻井就需要20万至250万升水,水力压裂环节对水的需求量则高达700万至2300万升。



 并非所有的开采用水都会永远消失。在钻井和水力压裂过程中,有十分之一至四分之三的水会回流到地表,而这些回流水中都包含有毒化学药品。开采公司可以将这些水回收,用于下次水力压裂,也可以将其储在废水池内,还可以将其直接排入地表水。这样一来,如果回流水没有被妥当处理,就有可能污染当地地下水,进一步增加当地水资源供应风险。  WRI表示,中国并不是唯一受此困扰的国家,储量大的页岩油气资源有很多都位于水资源匮乏地区。不幸的是,中国是受此困扰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在中国,南方水资源更加充足,但页岩油气资源大部分位于北方。中国页岩气储备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和塔里木盆地,这两个区域水资源供应均已非常紧张,油气开采面临巨大挑战。雪上加霜的是,页岩油气资源储量大的地区全都人口密集,这意味着如果企业想要开采,除了要挤占灌溉水源外,还要和工业用水及生活用水竞争。一旦处理不当,开采页岩油气资源将酿成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的双重灾难。传统石油生产国沙特的日子最近不太好过,国际油价已经跌到了70美元一桶,相比6月时的价格,降幅达到40%。《经济学人》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美国北达科他州和德克萨斯州的页岩气开发商。”

其封面的漫画也更生动地展现了这个事实:背靠背的阿拉伯酋长和美国工人各自手持油枪,用轻蔑的余光瞄着对方,一副剑拔弩张的架势。  页岩气企业的来势汹汹让人再次想起了美国一直标榜的“页岩气革命”,外界也一直有“阴谋论”的猜测。那么,页岩气是否真是美国精心策划的“大阴谋”?面对沙特的“打折促销”,页岩气产业又能扛多久呢?  “60美元”油价或成页岩油企业可承受下限  《经济学人》的文章指出:OPEC成员国想缩减产量,借此将油价拉上去。但沙特阿拉伯似乎想采用另一种战术:坐看油价下跌,将高生产成本的页岩油企业挤出石油界。针对这种态势,发改委能源研究所高级顾问周凤起表示,欧佩克本身是一个“保价联盟”,但现在其内部对于是否减产的回答也不一致,这是因为各个成员的产油成本也不一样。另一方面,美国页岩气的开采减少了自己对世界原油的依赖,其开采成本也会随着技术进步而降低。“所以说某一方什么时候‘扛不住’,要取决于竞争的过程。目前来看,各方正在趋向达到一个新的平衡,而这个平衡大约将出现在50~60美元每桶的水平上。”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所教授林伯强认为,目前的低油价是暂时的,但如果持续1~2年,就会对页岩气产业产生较大的冲击。至于页岩气产业可以承受的油价下限,他的估计是“60美元”。  美国页岩气“阴谋论”没有根据  2012年,美国页岩气产业显示出了颓势,许多企业濒临破产。《纽约时报》、《外交政策》等媒体曾先后提出质疑,甚至将页岩气产业下一个“两房危机”。他们认为,美国页岩气产业掩盖了巨大资源递减率(一些气井的寿命往往只有一至两年)这一隐患。  国内媒体和业界人士也有“页岩气革命是美国试图让中国接盘的阴谋”、“向中国兜售页岩气是为了能够让资本解套,也使我国的转型资金都套在页岩气上”的声音。  林伯强则认为这是完全没有根据的:“美国仅仅去年一年开采并使用的页岩气已经达到3000亿立方!而我国历史上所有的开采量才1600亿立方,还不及美国一年的量。这是一个极大的数量差,人家已经有了那么巨大的投入和产出,阴谋论也就是无稽之谈了。”  周凤起也表示,外界确实流传各种“阴谋论”的说法,但这些并不是主流,油价下跌也是遵循客观经济学规律的。  我国页岩气产业还有很长路要走  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EIA)此前的估计,中国页岩气储量为31.57万亿立方米,占全世界总量15%,居全球之首。但另一方面,我国页岩气资源的分布很分散,而且地质结构复杂,不利于大规模集中开采。  周凤起强调,真正对产量有意义的并不是地质储量,而是探明的可开采储量,实际的产能还取决于生产规划、管道建设等众多因素。我国的地质结构与美国大不相同,页岩气在美国的地下埋藏较浅,其开采成本也低于我国。  另一方面,虽然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已累计投资200亿元,钻井达到400口。但对于页岩气开采的目标也并未定得太高,根据《页岩气发展规划》,2020年我国力争达到页岩气年开采量为600亿至1000亿立方米,这与美国的产量相比仍然是个很小的数字。因此,周凤起认为,页岩气在我国需要走的路还很长,“只能说有一定的期望,目前来说,油价大跌也并不会对我国的页岩气产业产生什么影响。”近6个月以来,国际油价总体下跌了近25%,对俄罗斯和委内瑞拉等产油国形成直接影响。有国际阴谋论者称,油价大跌正是美国与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合谋的结果,为的是打击对手俄罗斯、伊朗和委内瑞拉等国。  不过多数专家认为,这轮油价下跌是中长期内市场供需变化的结果,是能源主体、能源技术带动格局变化使然。油价暴跌尚不会对俄罗斯构成致命威胁    俄财政高度依赖能源出口,2013年石油和天然气占俄财政收入的48%和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9%。根据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的计算,原油价格需要维持在104美元/桶,才能维持收支平衡;若降至90美元/桶,2015年俄罗斯财政收入就将减少1.2%。  最近半年,受油价下跌等影响,俄罗斯卢布贬值已经近20%,跌破1美元兑40卢布心理关口。这一局面逼迫俄央行随即实施大规模外汇干预,这使得俄罗斯央行外汇储备大幅缩水至4568亿美元,与2013年末相比已减少11%。  尽管俄罗斯央行斥巨资力挺卢布,并有望升息至8.5%,但仍不能阻止投资者的逃离。据悉,2014年上半年俄资本外流已达746亿美元,俄罗斯经济部已将今年的预期外流金额从900亿美元上调至1000亿美元。目前,俄央行正考虑采取临时性的资本控制措施。  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首席研究员阿丰采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最近几个月的油价暴跌尚不会对俄罗斯构成致命威胁。俄罗斯虽严重依赖石油,但其积累的巨额外汇储备以及卢布汇率自由浮动将缓解油价下跌的打压,在未来两年内俄罗斯有能力抵御油价跌至每桶80美元带来的冲击。    委内瑞拉经济学家布鲁斯科认为,国际市场油价持续下跌,使“委内瑞拉处于危险的困境,因为国家外汇收入的96%来自石油出口收入”。他认为,如果每桶石油降价1美元,就意味着委内瑞拉全年收入将减少6亿美元。去年,委内瑞拉一揽子石油均价从2012年每桶103.42美元跌落到99.49美元,使今年国家预算中的外汇批拨数量比前一年减少了16%。  对委内瑞拉来说,石油跌价可谓“不是时候”,因为市场供应不足正需要有更多石油外汇进口生活用品,每年大量社会性住房建设也需要石油收入的支撑……所以,委内瑞拉政府坐不住了,委内瑞拉外长拉米雷斯要求欧佩克召开特别会议,讨论全球石油跌价的问题,稳住油价下跌之势。  阴谋论高估了美国和沙特联手的能力  美国智库“美国安全项目”高级研究员安德鲁·霍兰德对本报记者说,油价下跌,是中长期内市场供需变化的结果。一方面,来自于美国、伊拉克、利比亚和其他国家的石油供给增长,另一方面,欧洲、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经济减速导致对需求减少。这些中长期因素,加上最近沙特宣布接受更低的油价和不限产,触发了市场的卖空潮。    事实上,市场走势越来越清晰地显示出,过去几年内的大宗商品超级周期已经结束。世界银行日前发布的报告说,大多数大宗商品,特别是石油价格的下行可能持续到2015年。报告说,对欧元区和新兴经济体减速的日益担忧、强劲美元和石油供给充足,已经导致今年夏天以来多数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尽管地缘政治局势紧张,但是,石油价格从6月份开始下跌,反映了市场供应充足和需求的疲软。”世界银行说,最近国际油价降至90美元/桶以下,今年全年国家油价平均大约为102美元/桶,价格低迷可能延续至2015年的大部分时间。  近年来,美国页岩油开采的繁荣,是受到了高油价的刺激。而油价持续下跌,将打击美国页岩油开采和钻探商。媒体援引美国银行——美林的分析报告称,美国页岩油开采成本为每桶50—75美元,油价低至85美元,可能是对页岩油的重大打击,对页岩油的投资将显著下降。  美国页岩油开采的主要投资者来自于华尔街,这些金钱是逐利的。德意志银行的分析报告说,如果油价低于90美元,北美的页岩油就不大可能吸引投资。  俄罗斯全球化问题研究所所长杰利亚金博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欧佩克生产的石油只占全球市场的1/3,不足以影响石油市场之大局,况且委内瑞拉还是该组织成员。另外,俄罗斯自身石油产量增长也是推动石油低价的原因。彭博社报道称,俄罗斯原油产出已接近苏联解体以来的最高纪录。  委内瑞拉前驻欧佩克组织代表埃利认为,“我们进入了新的能源时代,出现了新的时代主角。全球正面临石油能源市场格局的大变革。”他说,游戏规划、时代背景、能源主体和能源技术推动能源格局的改变。这些综合在一起,引发了我们所看到的国际油价变化。
俄罗斯第二大油企OAO Lukoil副总裁Leonid Fedun称,美国石油生产商面临成为自身成功牺牲品的危险。在目前略高于70美元/桶的价位,一些开采商接近亏损。  他称:“2016年,在欧佩克达到清洗美国边缘市场的目的后,油价将再次开始上涨。页岩油繁荣和科技泡沫一样,强者生存,弱者灭绝。”  Fedun称,在俄罗斯国内,油价下跌对石油业影响有限,石油公司受到低成本和卢布贬值的保护。  但Fedun也表示,由于油价下跌迫使生产商控制投资,明年俄罗斯石油产量或略降。--------------------------
按:最近经常与朋友讨论冬季到来后,德国与俄国之间的关系为何会突然进入冰点,因为从德国一向奉行的实用主义外交政策来讲是难以诠释的,而俄国不仅是德国天然气的传统供应国,同时也是世界上页岩油气储备最多的国家,虽然默大娘大力推行德国的“新能源”政策,但貌似从技术与供应链层面讲,德国还没有腰杆硬到能在能源上对俄罗斯说“不”的地步。应朋友们的再三邀请,我抽时间利用手边资料写了这份科普作为自己新一期专栏文章(尚未发表)。今天我们继续了解页岩油等新能源能否真正终结传统化石燃料时代或者石油时代,撼动固有的全球财富与权力格局。清洁能源与石油的关系究竟是此消彼长还是优势互补?如果油价暴跌不止,美国页岩油气又是否可能“自食其果”?而油价下行又是否会如世界银行所言持续到2015年?多位专家和业内人士向财新-无所不能(caixinenergy)表达了看法:  “国际油价将在未来若干年从当前价位明显下挫,石油时代已终结。”这是知名独立市场评论员兼交易商Dennis Gartman在本周一接受CNBC采访时表达的观点。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在3个月内急速下跌了40%左右,震惊全球市场。究其影响,众说纷纭。    油价下跌,美新能源股全线重挫,但好像也没那么吓人?  业内的一种观点认为, 发展包括光伏在内的可再生能源的原始动力是对化石能源价格不断上涨的预期。受到油价下跌影响,美股市场中的部分新能源股全线下跌。  花旗集团分析师认为,美国天然气已经削弱了煤电的价格优势,随着风电和太阳能的价格降低,这一优势会被更加削弱。而高盛集团大宗商品分析师指出,人们以前选择太阳能、氢能源等新能源作为燃料,更多是考虑其成本较低,而如果原油价格持续下跌,前者的优势将不再明显,更多的使用者或被“分流”。  但对此,迈哲华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The Martec Group)咨询总监曹寅则持有不同观点。在接受财新-无所不能(caixinenergy)采访时,曹寅表示:“券商这样的分析更多的是从卖方的角度考虑,观点有时比较片面。事实上,氢能或其他新能源的成本一直比化石能源高,而且作为燃料所占比重本来也少。” 彭博新能源财经中国能源研究首席顾问应俊在接受采访时称,“即使油价不下跌,美国未来的电力市场也将由低价天然气决定,而大型光伏和风电站与天然气发电相比并没有成本竞争力。”  曹寅还指出,新能源主要用于电力输出,以起到减少排放和能源再生的作用,而石油则更多是用于交通运输,两者没有直接关系,因此油价下跌并不会把新能源发展的“根”刨掉。对此,无所不能专栏作家翟永平也曾撰文称: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属于间歇性能源,与常规能源不存在替代关系。  新能源在各国都还是以政策导向为主,与油价关系不是特别密切。“新能源从03、04年从欧洲开始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发展,那时候的油价其实更低(能注:03-04年原油价格约在30美元/桶上下),而新能源的成本比今天更高”,曹寅说。翟永平也认为,可再生能源的补贴有多大,市场就有多大,而中国在可再生能源市场发挥的作用超过了油价走向的影响。  委内瑞拉前驻欧佩克组织代表埃利同样看好新能源。埃利说,“我们进入了新的能源时代,出现了新的时代主角。全球正面临石油能源市场格局的大变革。”他说,游戏规划、时代背景、能源主体和能源技术推动能源格局的改变。这些综合在一起,引发了我们所看到的国际油价变化。  油价跌跌跌,页岩油、页岩气去哪?  许多外界猜测认为,美国页岩油气的繁荣对油价暴跌负有“直接责任”。独立经济学家何志成认为,能够让全球市场战胜能源恐慌的唯一可能性,就是人类能够实现能源市场多元化,而现实的突破口正是美国页岩气。  但是,油价如果暴跌不止,页岩行业是否可能“自食其果”?外界对此看法不一。  此前高盛和美林分析称,油价一旦跌破85美元/桶,页岩行业将面临严重打击,甚至带来页岩油泡沫的破灭。 德意志银行的分析报告说,如果油价低于90美元,北美的页岩油就不大可能吸引投资。  一位石油公司人士在接受财新-无所不能(caixinenergy)采访时表示,此次油价下跌对美国页岩油市场有较大影响,“根据一些机构的统计,北美页岩油的成本大约在75美元/桶左右。而即使油价没有下跌,这几年美国页岩气的日子也不好过。”但是,上述人士特别指出,美国页岩气与页岩油市场需要分开看待:“北美页岩气的价格形成机理并没有和石油挂钩,是一个完全竞争性的市场。从美国最早的天然气市场中心是“Henry Hub”的交易价格可以看出,天然气价格下降幅度没有油价那么大。”  也有分析者认为,即使油价跌破80美元/桶,包括Bakken和Eagle Ford这两大最重要页岩油产区在内的页岩油仍然可以实现盈利,甚至Eagle Ford地区的部分项目在油价跌至50美元时也能盈利。以下是一张页岩项目的盈亏平衡点示意图↓↓↓  曹寅在接受财新-无所不能(caixinenergy)采访时表示,不能简单地为页岩行业设定一条盈亏线:“因为页岩气是一个成本构成比较复杂的油气品种,从便宜的20-30美元/桶到100美元都有,像中国的话就相当贵,每立方米要2元。”中国页岩气开采一直承受着高成本的压力,因为地质条件复杂,而且开采技术落后于美国。但曹寅认为,中国页岩气市场不会受到油价影响,“因为国内的页岩气完全没有市场经济性,不会受到价格信号导向。中石油和中石化对页岩气的态度很明确,把页岩气作为长期的战略性投资,而不是为了盈利。”  和曹寅一样“乐观”的还有美国页岩油行业大佬: Contiental Resources公司CEO Harold Hamm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称:所有的页岩油公司都在重新评估它们的计划,部分公司已经决定减少开采,但今天的页岩油行业不会陷入危机。相似的,页岩油产商 Pioneer Natural Resources的CEO Scott Sheffield在近期的会议上称:“如果跌至70到60美元,你将会看到(页岩油产能)显著的削减。”不过,他预计油价下跌不会持续太久,“油价将会调整,然后会回升。”  你猜油价下跌还会持续多久?  对于本轮油价下跌的周期,各方说法不一。  领先的页岩油产商 Pioneer Natural Resources的首席执行官Scott Sheffield预计油价下跌不会持续太久:“油价将会调整,然后会回升。”  但高盛在周一发布的报告中看空油价,大幅下调了2015年油价预估:预计2015年第一季度美国指标西德克萨斯中质油(WTI)CLc1将跌至每桶75美元,布伦特原油将跌至每桶85美元,分别比之前的预估价格下调了15美元/桶。这并不是2015最糟糕的时刻,高盛认为WTI在明年第二季度最低可能跌至70美元,而布伦特每桶可跌到80美元。高盛认为,WTI油价需要降至75美元/桶以减缓美国页岩油的增速,使之达到一个不破坏长期协议价格的速度,这样才不会打乱市场长期再投资的步伐。  根据世界银行日前发布的报告,大多数大宗商品,特别是石油价格的下行可能持续到2015年。报告说,对欧元区和新兴经济体减速的日益担忧、强劲美元和石油供给充足,已经导致今年夏天以来多数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尽管地缘政治局势紧张,但是,石油价格从6月份开始下跌,反映了市场供应充足和需求的疲软。”世界银行认为最近国际油价降至90美元/桶以下,今年全年国家油价平均大约为102美元/桶,价格低迷可能延续至2015年的大部分时间。  而曹寅认为:“现在国际石油供应还是很脆弱的,有很多潜在的政治风险:比如会受到中东局势、北非局势、美欧对俄制裁的影响。一旦发生什么大的变故,油价还是会上涨的。”就欧佩克是否会通过调整产能以控制油价的问题,曹寅认为不太可能发生:“欧佩克内部已经分成了以沙特和伊朗为代表的两个‘帮派’,而且这两方不仅在对待油价的态度上有分歧,在其他的一些问题上都有分歧。”油价暴跌带来正面经济效应油价暴跌带来正面经济效应  油价大幅下跌就好比给世界经济注射了一针肾上腺素。油价每桶40美元的降幅相当于把1.3万亿美元从生产商手中转移到消费者钱包里。比如,在美国,一个普通司机2013年加油的花费为3000美元,而今年这项开支可能会减少800美元,相当于薪水增加2%。欧元区、印度、日本、土耳其等石油进口大国正在享受从天而降的意外横财。由于这部分钱很有可能被花掉而不是躺在主权国际基金中,所有全球GDP势必将得到提升。持续下跌的油价将进一步拉低早已处在低位的通胀(夺标注:我和朋友讨论的结果是中国和德国2015年不会借势输出通缩,只是缓解通胀与产能过剩问题,因为中国与欧盟的货币政策依然宽松流动且就业政策十分积极,其实中德都面临劳动力供应趋紧张且人力资本上涨问题---套用中国俗语,一切的工作与变革都还是人的工作与变革,是拉起自己队伍的问题,廿一世纪最紧缺的是人才),因此有可能会鼓励各国央行采取更加宽松的货币政策。美联储可能会把加息时间延后;欧洲央行或许将采取更加大胆的行动—通过购买主权债来避免通缩。  当然,油价重挫也会让一些国家成为输家。产油国,尤其是预算严重依赖高油价的产油国,将会深陷麻烦之中。卢布上周暴跌,俄罗斯经济前景越发黯淡。尼日利亚已被迫加息并贬值本国货币。委内瑞拉看上去离债务违约又近一步。违约担忧与油价暴跌的速度和深度让金融市场感到神经紧张。但是,油价更加便宜对总体经济效益是积极的,这一点十分明显。  积极效应的大小将取决于油价处于低水平的时间长短。这正是欧佩克与美国页岩油开采商之间纠缠不休的关键所在。欧佩克的多位成员国想要削减产量,希望将油价再次推升至上涨轨道。但是,以沙特为代表的成员国似乎对上世纪70年代的遭遇记忆尤新。当时,油价大幅上涨促使大量资金投入新油田的钻探,导致了长达10年的供过于求。如今的沙特似乎正在推行不同的策略—放任油价下跌,淘汰掉高成本的生产商。这应当很快会抑制供给,导致油价上涨。  种种迹象表明,这种淘汰策略已开始实施。专门生产页岩油的公司的股价持续低迷,许多公司甚至已经债台高筑。即便是在油价开始下跌之前,大多数页岩油公司投入新油井的资金就已经高于从现有油井中获得的收入。随着它们的收入正在快速减少,这些公司将会发现此前过度扩张。一波破产潮很可能将会来临。而这反过来又会损害页岩油在投资者中的声誉。幸存下来的企业可能会发现,价格更高的页岩油将在一段时间中没有市场,这将迫使它们不得不量入为出,减少投资。由于页岩油油井寿命不长(在第二年中,产量甚至可能减少60%至70%),因此投资减速将会快速转化为产量下降。   石油经济或将不再脆弱不堪  这种淘汰策略注定是痛苦的。但是,从长期来看,页岩油行业的未来似乎是有保证的。将水、沙子和化学物品的混合物注入页岩层以释放石油的水力压裂法是一项相对新颖的技术,这项技术仍然在高效地带来大笔财富。据全球著名能源咨询公司IHS计算,在过去一年中,由于产油公司掌握了更加快速的钻井技术和从页岩层中提取石油的技术,一个一般项目的产油成本已经从每桶70美元降至57美元。  走出当前这场价格风暴的公司将会去开采更多的页岩油。比如,在科罗拉多州的奈厄布拉勒页岩层(Niobrara formation),在沿着俄克拉荷马州和堪萨斯州边界的密西西比河石灰层,开采才刚刚开始(而且周期有可能更短)。此外,对于页岩油的饥渴也不仅仅是美国所特有的现象:从中国到捷克,全世界各地有着同样的地质结构。尽管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像美国那样同时拥有饥渴的投资者、经验丰富的石油开采公司、以及圆滑的官僚,但页岩油的财富效应最终势必会引发世界各地的开采热潮。  最为重要的是,投资于页岩油的资金是以便利的小额增量形式进入。尚未被开采产的大型传统油田往往位于难以进入的地方,要么在深海,要么在高海拔的北极。不久前,美国的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和俄罗斯的俄罗斯石油公司在北西伯利亚的喀拉海(Kara)中,花费两个月时间,耗资70亿美元,却仅仅打了一口油井。尽管他们发现了石油,但是开发时间将长达数年,开发成本将达到几十亿美元。相比之下,页岩油油井的开采最短一周就能完成,而开采成本只需150万美元。页岩油开采公司清楚页岩层的分布,而且很容易租到新设备。唯一的问题是:到底有多少页岩油油井可以开采?整个业务变得越来越像生产饮料:不管世界何时口渴了,你只需开启灌装厂设备就行。  因此,世界石油市场格局已经改变。当然市场仍将受各种政治事件影响,如中东的战争,或者普京统治的终结等等,这些事件都会令油价飙升。但是,即便是在不出现这些事件的情况下,油价对于政治事件或者操控事件的反应也不会像以前那样脆弱不堪。虽然,相对全球每天消耗的9000万桶原油来说,美国日产量增加的300万桶只是很小一部分,但做为一个边际生产者(marginal producer),美国的页岩油却是沙特真正的挑战者。这不仅会降低油价的波动性,而且会降低世界经济的波动性。石油业与金融业已证明,它们是唯一能让世界陷入衰退的行业。而在未来,它们之中至少有一个将会变得更加稳定。


深海石油  石油威胁着环境,破坏了自然平衡,而且其储量正在迅速耗尽。但尽管如此,我们今天使用的能量中有35%都是由石油提供的。我们不可能永远依赖石油,但是在我们全面转向更绿色的经济之前,至少在几十年内这个世界还必须依赖石油来满足能源需求。在今天和绿色的明天之间,最合理的过渡方式是什么?  当我们讨论未来人类社会的联系的时候,即使不考虑物理定律的限制,在经济活动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下,真实的人体和物资也仍然需要移动,而且常常需要被移动很长的距离。如果没有史前碳氢化合物的稳定供应,这种移动将是无法实现的。地球上95%以上的运输工具—从轿车到卡车,从货轮到喷气式飞机—都以石油制品为燃料,如果没有这些石油制品,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无法前往工作地点,货物无法流通,甚至无法保证蔬菜和粮食从田地走进我们的厨房。至少到目前为止,人类必须要依靠石油。  我们之所以如此依赖石油,里面确实有石油工业施加了政治影响的原因,但这并不是问题的关键。最关键的因素是,石油是一种了不起的能源。与其他常规能源相比,它在更小的体积内储存了更多的能量,而且开采石油本身需要的能源也要少得多。在拥有大量易于开采石油的中东地区,只要一桶原油的能量就能开采出30桶原油。在地球上所有目前能够利用的能源中,石油是能量产出投入比(EROEI)最高的能源之一。(以生产生物乙醇为例,一桶原油的能量只能获得能量接近两桶原油的生物乙醇。)正是石油不可思议的高效率让我们对它如此依赖(尤其是交通运输行业),也让寻找替代能源之路显得如此艰难。  但是我们必须找到一种替代能源。我们几乎已经将所有易于开采的石油消耗殆尽,现在不得不面对那些更难以发现、开采的油田(例如页岩中储存的石油),以及重油这样更难以提炼的石油种类。与此同时,石油开采的环境代价也在与日俱增。石油生产依然是地区生态环境最大的威胁—就像不久前在山东蓬莱发生的泄漏事故—而且石油消耗产生的巨大碳足迹也在整体上威胁着全球的环境。  弥补我们今天的石油经济与尚不明确的未来清洁能源经济之间巨大的差距并不容易。可替代能源系统,例如使用由海藻提取的生物燃料的混合动力汽车,也许在有一天将会被大量使用。但是“可持续性”与“环保”一样,同样只是个巨大的概念。现实中几乎所有人都更乐于使用相对便宜的能源,实际上,在经济困难地区,很多人需要廉价的能源来满足生存的需要。让可再生替代能源系统变得廉价是一个长期而且充满变数的过程,这部分原因在于它们要与之竞争的以石油为基础的系统(例如内燃机)过于强大,部分原因也是它们自身需要变得更高效、更有吸引力。  此外,就算我们已经开始准备大规模使用某种新型能源,比如在2020年量产使用生物燃料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而且我们还能以今天生产汽油车同样的速度生产这种新型汽车—这实在是一个理想得不能再理想的局面—也仍然还需要15年时间才能把已有的汽油汽车完全替换掉。与此同时,汽油的消耗量依然在不断攀升—新兴经济体对汽油的需求将完全超过发达经济体在绿色能源上的努力。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国际能源政策专家大卫•维克特认为,至少在这之后再过20年,汽油的消费量才会开始下降。届时,全世界每天的汽油消耗量将从85mbd(百万桶/天),增加到100mbd。现实情况是,斯坦福大学Precourt能源效率中心的主管詹姆斯•斯维尼认为,要将全世界的石油消耗降低到一个更经济、对环境更友好的数量(大约是30mbd),至少还需要40年时间。在那之前,“我们将消耗大量的石油。”他说。  大量是多少?按照维克特的预计,石油消耗的峰值将在2030年之后出现,而在此之前世界将消耗掉1万亿桶原油。而在抵达峰值右侧的某一点—石油仅占人类能源消耗的一小部分—之前,还需要另外1万亿桶原油。为了满足这个需求,我们将必须在未来40年间生产出两万亿桶原油,差不多是自1859年宾夕法尼亚“打野猫井”的家伙宣布人类进入石油时代以来生产的石油总量—1.2万亿桶—的两倍。  科罗拉多矿业学校的石油工程教授豪森•凯泽米称,在这最后的两万亿桶石油中,有半数储量处于已经探明或者等待确认的状态,能用今天的技术以一定的收益进行开采。而另外的一半的得到则不会这么容易。据估计,地球上的石油储量超过8万亿桶,但是这些石油以多种形式存在。其中的某些,例如存在于页岩中的石油,开采或者提炼的成本将会非常高昂。随着我们逐渐转向那些开采困难的石油,我们还将不得不支付一些额外的成本,一些在油井之外必须付出的巨大成本。在社会动荡的国家和地区进行开采需要支付这种成本,在环境脆弱的地区进行石油开采同样也要支付这种成本。  这也意味着我们面对着一系列复杂的选择,不仅仅是去哪里开采何种类型的石油,还靠考虑什么时候去进行开采。现在就开始尝试所有可能的开采形式听起来像是个好主意,尤其对于投资于特定石油资源的企业和政治家来说更是如此。但是在技术人员找到新的开采和提炼技术之后,今天开采起来成本高昂或者对环境破坏巨大的石油资源也会变得更廉价、更清洁。考虑到这些,如果我们不是从政治家和商人的短见观点、而是从石油工程师的长期观点来开采这最后的两万亿桶石油,情况会怎么样?哪些种类的石油我们应该首先开采,又有哪些种类的石油应该留到最后呢?    将其留到最后  页岩    总储量:3万亿桶等效原油  由于对石油进口的安全感到焦虑,制定政策的政治家们希望能开采距离我们最近、储量最丰富的石油资源是可以理解的。而这些政治家中的很多人希望开采的就是页岩油。页岩油的储量非常丰富,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页岩油的开采一直饱受争议,反对的声音从未停止。  页岩油是用所谓的油原制造的。远古时代的有机物积聚在岩石结构中,但是没有受到足以将其完全变成石油的热量,就形成了油原。石油工程师很早之前就知道如何将这个未完成的过程进行完全—对油原加热使其蒸发,然后将蒸发得到的蒸汽制成合成原油,最后再将合成原油提炼成汽油和其他油品。  但是这个过程的成本非常高。油原需要在地面上进行加热和转换(需要泵送到地面),或是在地下用电加热器进行加热。这两个步骤使得页岩油的生产成本高达90美元/桶。当然,随着全球原油价格的猛涨,这个价格看起来仍然是可以接受的。而且如果页岩油制造工业能够规模化—目前都是小规模的试验性开采—那么这个数字还会降低。  问题是,页岩油开采的额外代价也是非常高的。它的能量密度不高(一吨岩石只能生产出113升油原),因此开采的公司必须在巨大区域内移动数以百万吨计的岩石,而这种移动会使大量的重金属进入到水循环系统中。在地下加热的方法同样会污染地下水—尽管石油公司称通过在地下进行冷冻的方法能够解决这个问题。而且这两种方法同样都需要大量的资源。生产一桶合成原油需要3桶水,仅此一项就让已经处于干旱威胁下的世界无法接受。利用在地下生产的方法,油原必须在高达370摄氏度的温度下保存两年多时间,在地面上生产的方法同样需要大量的热量。对资源的这些要求,加上油原的低能量密度,让页岩油的产出投入比非常低—从最高的10∶1到低得让人无法接受的3∶1。    煤炭    总储量:1.5万亿桶等效原油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油料极度短缺的德军就已经证实了能将煤制成合成原油。将煤转换成合成原油的方法非常简单:工程师将强烈的蒸汽流通过煤炭,将其分解为能够进行转换的气体,再经过费-托过程将其制成汽油和其他油料。众多的能源公司正在着手研发各种煤炭液化(CTL)工艺,作为石油的替代品,尤其是在煤炭储量丰富的国家,这种技术被广泛使用。  用煤炭生产合成原油的吸引力是难以抗拒的。每吨煤炭差不多能合成出两桶原油,理论上全世界8470亿吨煤炭能够合成出约1.5万亿桶合成原油,能为人类需要的最后1万亿桶原油提供可靠的保障。  但是与页岩油一样,CTL也有显著的缺点。它的能量回报率不高—一桶原油的能量只能获得4~7桶CTL燃料。更重要的是,煤中的碳含量要比石油高20%以上,而转化过程让碳含量进一步提高,这导致CTL燃料的碳足迹几乎是传统石油的两倍—燃烧每桶CTL会产生750千克二氧化碳,而一桶普通原油燃烧造成的碳足迹只有430千克。  即使制造商安装巨大、昂贵的系统去捕捉并封存转换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环境工程教授爱德华•罗宾说,由于煤炭生产需要耗费大量的能量,因此来自CTL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依然不会少于传统的石油开采。因此即使在最理想情况下,用煤制造油料也不会为我们带来一个对环境更友好的能源系统。  即使抛开上面这些问题不谈,煤炭的供应本身也是有限的。美国兰德公司的研究人员2008年公布研究结果称,如果将美国运输用油的10%用CTL代替,那么每年也需要4亿吨标准煤—已经超出了美国目前煤炭工业生产量的40%(很大程度上美国的煤炭生产受到环境问题的限制)。“即使在像中国这种煤炭生产几乎不受环境因素制约的国家,我认为这也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罗宾说。    过一段时间再说  重油    总储量 :1~2万亿桶等效原油  随着新型工艺和方法的出现,一些非传统的资源尽管存在很多缺点,也开始逐渐变得有吸引力起来。重油就是其中的一种。无论是委内瑞拉出产的那种糖浆一样的原油,还是加拿大亚伯达省出产的那种沥青一样的油砂都属于重油。几十年来,石油行业都将重油看作是一种劣质原油—轻质原油更易于开采,而且其小分子链结构更容易进行炼制。与轻质原油相比,重油含有更多的分子,主要被用于炼制低利润的产品,例如船舶用油或者是沥青。但是新型炼制工艺的出现让重油能更容易地炼制出汽油,新式开采方法也让它能更容易地被从地下开采出来。例如,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贝克斯菲尔德的重油田,雪佛龙公司通过计算机控制,将蒸汽注入重油内,将其稀释以更易于抽取到地面。  亚伯达省的油砂则更有希望。石油公司将沥青状的重油与沙粒和泥土分离开来,并将其制成合成原油。即使按照传统的两吨沙子能提炼出一桶石油的比例,仅亚伯达省的油砂就能生产出超过3150亿桶原油。随着炼制成本的降低,这里的原油产量已经达到了1.5mbd,而且在2035年有望再翻两番,达到6.3mbd。  当然,重油生产也需要付出大量额外的成本。与页岩中的油原一样,重油处理同样既可以在地下、也可以在地面进行。这两种方法每生产一桶原油都需要4.5桶水,而且能量产出投入比也只有不很好的7∶1。此外由于重油中含有大量的碳,重油的碳足迹要比传统原油高20%以上—虽然不像煤炭那么差,但是同样对环境谈不上友好。  碳捕捉和封存技术在重油生产的过程中所能起的作用非常有限。由于对油砂的操作是非常混乱而无序的,因此只有很小部分的二氧化碳能够被封存。(一项研究表明,即使到2030年人们也只能捕获重油生产过程所产生二氧化碳的40%。)但是如果碳捕获技术能得到有效发展,那么重油将会成为人类需要的最后两万亿桶原油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至少比页岩油和煤化油的碳含量少,而且一些富含重油的国家在政治上也比今天的一些产油国更稳定。    深海石油  总储量:0.1万~0.7万亿    桶等效原油  深海石油这个词中的“深”指的是钻探平台的垂直高度,或者换句话说是钻探平台下面海水的深度。但是,对于深海石油开采来说,更重要的是海床到石油之间的深度。在海底,要向下钻探两三千米非常不容易,要比在地面上向下钻探困难得多。(目前的纪录是2009年在墨西哥湾创造的,深度约1万米。)但是现在一只前所未有的强大钻探队伍正在利用水平钻井新技术、深海机器人和“四维”地震技术(地质学家用这种技术分析石油和天然气的实时储量),来迅速增加深海石油的产量。尽管到目前为止人类只探测了不到一半的海床,但是在过去10年中深海石油的产量已经提高了3倍,达到了5mbd,而且预计到2015年还会再增加一倍到10mbd。  但是随着去年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灾难的发生,开采深海石油的额外成本将会大幅增加。深海油田的压力是海平面压力的2000倍以上,导致储藏的石油温度非常高(超过200摄氏度),而且充满了腐蚀性物质(包括在水中能溶解金属的硫化氢)。而且由于将石油从海底送到海面的管道长而且沉重,导致海面上的钻井平台必须非常巨大才能确保在海面上漂浮。  在人们几十年来已经发现的深海油田中,储量最高的是巴西的“盐下油田”。在这座油田的上方覆盖着2400米厚的盐层。这厚厚的一层盐有很大益处—它吸收了周围了的热量,避免了石油分解。但是它同样也带来了不利之处—让下面的石油凝结成了果冻状,以至在将这些石油抽出来之前,技术人员必须首先注入化学物质将其稀释。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深海石油是开采成本最高的几种石油资源之一。仅仅石油平台的价格就高达6亿美元甚至更多(如果是在北极圈内,由于平台还必须能抵抗10级冬季风暴和浮冰的冲击,这个数字还会飙升),而钻探一口深海油井的成本也会轻易超过1亿美元。所有这些努力的结果也只能获得中等水平的能量产出投入比—从15∶1到3∶1。  尽管各个石油公司也在设法提高安全性,但是在深海石油开采方面进行的绝大多数研究和开发都是针对如何降低成本、节约能量。例如,遥控、可转向钻头让石油公司能在一个石油平台上钻探多口油井(这样可以降低成本,减少地面上的碳足迹),并紧跟狭窄的石油存储区,极大地增加产量。(目前水平钻探的纪录是由埃克森公司在俄罗斯库页岛附近创造的,长度约11.2千米。)为了进一步降低钻探成本,石油公司还在逐渐采用更强力的钻探电机、用超硬材料制造的钻头来提高钻探效率。最终,钻头将在钻探系统中彻底消失。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进行的试验表明,高能激光通过加热岩石使其炸裂甚至熔化,能比传统钻头更有效地穿透岩石。  随着石油公司开发出更精确的“多通道”地震勘探技术,深海石油的开发成本还将进一步降低。这种技术能综合对比数以百万计的地震信号,避免钻探到下面空无一物的岩石。此外为了更好地测量油田里石油的储量,石油公司正在开发能承受高压高热的“孔下”传感器(类似于美国航空航天局监控火箭发动机工作状态的传感器),这些传感器通过光纤与地面上的电脑之间进行通信。  随着数据量的增加,石油行业还将开发能更好地对数据进行分析的工具,其中既包括高压缩率算法(好莱坞的动画公司参与了这项工作),也包括全新的计算机架构。“假如要同时处理100万个通道的数据,那么就需要海量处理能力的计算机,这是我们目前尚未具备的能力。”壳牌公司的首席地质科学家布鲁斯•瑞维尔说。为了获取这种能力,石油公司正在与英特尔、IBM和其他硬件厂商进行合作。在未来,瑞维尔说,石油公司“将依靠高性能计算机而不是钻头进行石油开采。”    今天最好的选择  天然气    总储量:1万亿桶等效原油  天然气,或者用这个行业惯用的说法称其为“气”,长期以来一直是石油最大的潜在竞争对手。天然气比石油更洁净—它的燃烧产物中各种颗粒的数量更少,而且输出同样的能量碳排放也要比石油少1/4,但是尽管如此,目前在中国的交通运输中天然气燃料仅仅占非常小的一部分,只有非常少量的公交车使用压缩天然气(CNG)燃料。日后随着天然气供应量的增加,也许这个比例会有所增加。  随着一种名为液压致裂技术的钻探技术的出现,石油公司现在已经能在之前难以抵达的页岩结构中抽取天然气。全世界目前已探明的页岩气的储量为6662万亿立方米,差不多相当于8270亿桶石油,其中还不包括那些在油田中与石油一起发现的部分。此外,石油公司确信,还有一些储量巨大的深海天然气田目前没有被发现。  天然气的储量如此丰富,而且在输出同样能量的情况下,它的价格只有石油的1/4,这也导致人们正在认真考虑将它的应用从极少数的公交车扩展到通用运输行业。例如,在美国一家名为Valero的公司将很快开始在美国一些新建的加油站中提供CNG燃料。  但是,天然气开采同样要付出一些额外成本。液压致裂技术对当地环境来说是非常危险的,这种技术是通过高压液体将地下封闭着天然气的岩石压裂,将天然气释放出来。所使用的液压液经常含有有毒物质,很可能污染地下水。但是这种被媒体广泛报道的危险也许是可控的。天然气通常储存在地下上千米深的地方,而地下水要靠近地面得多,因此污染主要会发生在钻孔与地下水储存区发生交叉的地方,通过强制开采公司更仔细地密封钻井壁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也有人认为,将天然气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行业也许会带来令人惊异的副作用。首先,天然气使用量的增加将会带动其价格的上升,从而抵消天然气目前所拥有的价格优势 ;其次,在目前天然气供应量一定的情况下,将更多数量的天然气用于交通运输业,将导致其他行业—尤其是能源领域—的天然气供应减少,而这些行业为了填补这个缺口将不得不转向碳排放高得多的煤炭,导致二氧化碳排放增多。但是,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将适当比例的天然气用于交通运输业,既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也能减少对石油的依赖。    原油强化回收    总储量:5000亿桶等效原油  所需的额外成本最低的资源还是那些在石油的价格还很便宜的时代我们留下的石油。通常情况下,石油公司在一处油田只会开采石油储量的1/3。导致这种情况的部分原因是,随着石油被逐渐开采,油田中的压力也会降低,将石油送到表面变得更困难,导致剩余石油的开采成本大幅上升。在全世界范围内,被开采过的油田中残留的石油储量也许有上万亿桶。从经济角度讲,将所有这些石油都开采出来是不现实的。但是一种名为原油强化回收(EOR)的新技术,能够将开采的比例提高到70%。  在世界范围内,EOR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增加5000亿桶石油储量,还有潜在的环境上的好处。一种最有希望的EOR方法是用二氧化碳使石油“溢出来”—二氧化碳会溶解在石油中,将石油变得更稀薄、更易于抽取。在石油被抽取到地面之后,含有的二氧化碳被再次分离并重新注入油田,永久封存在地下。利用这种方法,人们可以在火力发电站或者精炼厂捕获二氧化碳并将其泵入油田,这样不仅将带来数千亿桶石油,还能封存几十亿吨二氧化碳。而且EOR方法的能量产出投入比能高达20∶1。  EOR技术并不能完全填补石油的缺口,但是在理想情况下,我们至少能通过利用这种技术获得一部分额外的石油,加上能够开采出的天然气,在一段时间内以对环境最小的损坏满足人类对能源的需求,而将那些开采过程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破坏的资源留到以后。等到未来的技术人员找到更安全、更高效的开采方法之后,再开采并利用它们。  当然,我们不是生活在一个理想中的世界。到目前为止,石油公司的行为仍然与过去没有任何区别,那就是用尽可能便宜的方法开采石油。石油消费者也遵循着同样的方式,购买可能获得的最便宜的能源。也许有朝一日,石油的市场价格将能够反映所有的额外成本,也许是通过碳排放税或者是通过其他的气候管理方法。但是也许这一切根本不会发生,因为能源政策从来都缺乏远见。让通向清洁能源未来的道路保持完全清洁几乎是不可能的。它需要各种各样的贸易协定和妥协,而且随着我们对摆脱石油依赖的焦虑的与日俱增,这些协定和妥协的代价也会越来越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4-25 00:08 , Processed in 0.08734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