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汉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英国《金融时报》:预防新冠病毒,选两米还是选一米?

[复制链接]

8244

主题

9798

帖子

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841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6-19 19:46: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各国政府均面临着艰难的选择:在疫苗问世之前,是否要缩小社交距离限制以扩张经济?问题在于权衡风险和目的。





    2020年6月19日 01:49 英国《金融时报》 安贾娜•阿胡贾 报道


  本文作者是科学评论员


  只有傻瓜才会打破两米规则。这已经成了英国的箴言,在英国的人行道上和超市内都设有标识,敦促人们保持两米距离,以防止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目前,英国正在重新审视这项规定,这令那些预见到酒店业和娱乐业前景黯淡的英国大臣和商界人士松了一口气——这些行业目前没有足够多的顾客。他们更乐于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的一米安全距离,中国、香港和丹麦已经采纳了这一建议。英国政府将于今年7月初做出决定,届时英国经济中更多的领域将重新开放。


  对社交距离的执着有力地突显出,在关于风险的公众讨论中存在一个永恒的主题:安全与危险之间错误的、非此即彼的区别。这两种社交距离规定都不具有魔力:包括澳大利亚、比利时和德国在内的一些国家选择了1.5米作为规定的社交距离。


  现在并不是要在保持两米距离就安全和保持一米距离就不安全这两者中做出选择,而是我们是要承担更大还是更小的风险,为了达到怎样的目的。在征服新冠病毒之前重新开放经济意味着,政府要就社会如何在充满不确定风险的环境中运转做出艰难的决定。


  然而,考虑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即2019冠状病毒病)仍在引发人们未曾预料到的健康问题,这种不确定性不应意味着放弃预防原则。例如,既然我们知道存在一些无症状感染者,我们就必须假设他们也可以传播病毒,直到证实事实并非如此。


  这是说服人们遮挡面部或戴上口罩的最有力论据,在室内或是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尤其要这样做,因为在这些地方很难保持社交距离。这主要是一种为他人着想的行为:口罩可以防止携带病毒的飞沫溅到他人身上或其他物品表面,进而防止他人沾染病毒(世卫组织建议如不使用医用口罩,则应使用由三层不同材料制成的织物口罩)。


  口罩十分重要的原因还在于,人们对空气传播(通过比咳嗽和打喷嚏时喷出的飞沫更细的气溶胶颗粒传播,后者可以在空气中停留更长时间)这个问题一直存在分歧。上周发表的一篇备受争议的论文指出,空气传播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一种主要的病毒传播方式。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那些将感染率保持在相对较低水平的国家对戴口罩行为持支持态度:效仿那些似乎有理论依据支持的预防措施并不可耻。


  在谈及社交疏离时,时间和距离都很重要。英国政府首席科学顾问帕特里克•瓦兰斯(Patrick Vallance)表示,在距离感染者1米的地方停留6秒钟,与在距离其2米的地方停留1分钟,传播病毒的风险大致相同。这种风险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持续下降。


  室外比室内更安全,因为微风可以驱散飞沫和气溶胶。根据记录,超级传播事件大多发生在室内,如夜店、健身房和教堂(高声叫喊、大口呼吸和唱歌都会使飞沫进一步扩散)。避免召开室内会议可以减少被感染访客在物体表面留下病毒,从而导致他人感染的几率。


  这些预防措施以及其他措施如此重要,是因为病毒要感染人必须通过口、鼻或眼睛进入人体。每一项强制措施或建议——包括社交疏离、遮挡面部、户外会议、室内通风、洗手、遵守咳嗽礼仪——都是为了降低发生这种情况的几率。虽然公众讨论往往只关注其中的个别措施,但这些措施应该结合起来使用,并且应配备一个强大的疾病监测系统,以探测新的疫情爆发。


  尽管如此,在已连续50多天没有本地报告新增确诊病例的北京,新冠病毒又死灰复燃,这也预示着未来我们将生活在不确定性之中。在疫苗问世之前,是否要缩小社交距离限制以扩张经济,只是摆在桌面上的众多不完善的风险计算之一。


  译者/何黎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一直被朋友称为小博士。其实就是书读得多一些而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4-19 01:28 , Processed in 0.06715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