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汉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16|回复: 2

屠呦呦:争议中的获奖者(图文)

[复制链接]

2043

主题

4920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682
发表于 2015-10-5 06: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地时间10月5日,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和美日科学家分享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大屏幕上投影着屠呦呦的头像。

“我想这个荣誉不仅仅属于我个人,也属于我们中国科学家群体,”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2011年9月23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独家专访时如是说。

因为在发现青蒿素过程中的突出贡献,屠呦呦成为获得美国拉斯克临床研究奖的首位中国科学家。她认为,成绩是集体智慧和努力的结晶,“这是中国人、中国科学事业、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誉”。

屠呦呦说,疟疾是世界性传染病,在上世纪60年代,疟原虫对常用的奎宁类抗疟药产生了耐药性,影响很严重。1967年5月23日,在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的亲自指示下,中国政府启动“523项目”,旨在找到具有新结构、克服抗药性的新型抗疟药物。

在这一项目中,中国7个省市、60多家科研机构、超过500名科研人员协力攻关。屠呦呦所在的团队于1969年参加“523项目”。1971年,屠呦呦提出用乙醚低温提取青蒿有效成分,并且报告了青蒿提取物的抗疟效果。次年,“523项目”研究人员成功提取了高效抗疟成分青蒿素。

“这是军民大联合的项目,大家都是很协作、不分你我的,”屠呦呦说,“荣誉也不是我个人的,还有我的团队,还有全国的同志们,这是属于中医药集体发掘的一个成功范例,是中国科学事业、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誉。”

屠呦呦表示,发现青蒿素是中国的科学原创,获得拉斯克奖是国际社会对中国发现的肯定,她很高兴。

“对我来讲,我们到底把世界上一年几亿人发病却无药可治的疾病问题解决了,我觉得这是最欣慰的事情,”屠呦呦说,“现在国际上认可,我觉得也是为国争光。”

当时的科研条件非常艰苦,屠呦呦团队凭借顽强的意志和巨大的努力才最终取得突破。她考虑到疟疾在中国古代也有,于是开始系统地研究,从中医药的医学本草、地方药志、采访南方的老大夫等,搜集了2000多张有关抗疟候选药的卡片,这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殊为不易。

屠呦呦透露,与中国“523项目”大致同时,美国也在进行新抗疟药物的研究,筛选了20多万药物,但多数还是奎宁类,容易使疟原虫产生抗药性。

由于中国当时科研条件落后,西方人觉得不会做出什么高精尖的成果。然而,凭借不屈不挠的毅力,中国团队“到底把世界关注但没做成功的事情做得比较好”。根据当时的规定,发表的有关青蒿素研究的很多文献都没有署个人的名字,作者都是协作组。“当年就是这样,事情做成了就很欣慰,”屠呦呦说。

屠呦呦对国家常存感恩之心,觉得自己为国家作贡献理所应当。“我在北京大学的学历是国家培养的,后来进修也是国家培养的,我的中西医知识都是国家培养的,”屠呦呦说,“国家需要我做什么,我就应该努力去做好。”(本文原载于新华网,2011年9月)





旧闻重读|屠呦呦:争议中的获奖者

时代周报

2015-10-05 18:10 来自 绿政公署

字号



美国拉斯克奖将其2011年临床研究奖颁发给屠呦呦。
2011年9月23日,国际医学大奖—诺贝尔奖的风向标—美国拉斯克奖将其2011年临床研究奖颁发给屠呦呦,以表彰她为挽救数百万疟疾患者所作的巨大贡献。这是拉斯克奖设立65年来首次授予中国科学家。

消息传到国内,荣耀背后,一个和“两弹一星”齐名的“523”项目开始浮出水面,同时伴随的还有对屠呦呦本人的质疑。

争议从未停止

有关青蒿素的发明一直饱受争议,2009年,屠呦呦发表了由她编著的《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后,同样参加“523”项目,并在改造青蒿素分子结构中作出关键贡献的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研究员李英曾撰文称:这本书是为了宣扬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和屠呦呦的功劳而写的,并不是为了全面介绍中国的青蒿素类药物而写的。“许多部分歪曲历史、无视当今现实,严重误导读者,影响极坏。应当给予揭露和澄清”。

李英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也表示这一发明此前曾获国家发明二等奖,并获香港、泰国等奖项,“但都是颁给集体”。

“因为‘文革’,中国的所有文章(无论是论文还是报刊上的文章),除了毛泽东的出版物和马列经典外,有段时间几乎都不标明作者,特别是个人作者,要么不标作者、要么用集体作者。为了平等而取消标明作者,带来其后更多争论,颇具讽刺意味。”饶毅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李英认为,屠呦呦用青蒿的乙醚中性提取物证明了青蒿的有效,是重要贡献,但屠呦呦对其他发明环节很难出力。

李英接受采访时表示:“屠呦呦的乙醚提取物有效确实再次激发了‘523’研究人员对青蒿的研究热情。1973年,云南省药物研究所和山东省寄生虫病研究所利用当地植物资源,也先后用溶剂汽油等其他有机溶剂从黄花蒿中分离出有效单体,一种白色的针状结晶,以后正式命名为青蒿素。”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医研究院用屠呦呦提取的结晶做临床实验结果不够理想并有毒副作用。而云南药物所罗泽渊等人提供的结晶通过李国桥等人的临床验证,证明确实对恶性疟尤其是脑型疟有效。

那么,青蒿素到底是谁发现的?

有关这一点,李国桥说,据说后来变得私底下都说是自己提取出的结晶,但是提取出结晶不见得就是青蒿素。因为青蒿里面有7种结晶,只有一种是青蒿素,只有肯定了临床效果的才是青蒿素。如果临床上拿不出效果来,这种结晶就不是青蒿素,问题就出在这里。

不仅如此,李国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事实上云南方面并没有采用屠呦呦的乙醚提取方式,他们只是受到北京中药所的启示。因此双方的“提取的方法完全不一样,各有各的方法,云南当时选用的是溶剂汽油等有机溶剂,使用以后就有粗结晶出来了”。

有关得奖之后的争议,屠呦呦的助手—中国中医研究院杨岚教授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屠教授尚未回国,获奖后也没有联系。”

而中国中医研究院院长办公室在记者说明采访意图后也挂断了电话。

但面对疑问,屠呦呦曾对媒体表示,青蒿素的事乱了,大家都要说是自己弄的,实际上这可能吗?科学就应该讲究实事求是的,所以呢我就不想再谈这些问题了,你要是信任的,就相信我的那本书,那里面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我这本书实事求是,是根据事实写的。

“屠呦呦创造了用乙醚来制取青蒿素的方法,这是最原创最重要的发现,后来对青蒿的研究贡献也很多,但都是‘锦上添花’。”全球最大的、以研究开发为基础的跨国制药企业之一的葛兰素史克(GSK)中国研发中心副总裁鲁白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就在不久前,葛兰素史克授予屠呦呦“GKS创新日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此前,屠呦呦她已经收到拉斯克基金会的授奖通知。(编者注:本文原载于《时代周报》, 2011年10月)


14

主题

646

帖子

297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975
发表于 2015-10-7 19: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屠呦呦的奖就是屠呦呦的! 。。。  

她是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作出这一工作的,仅此而已。

为什么老要上纲上线呢,看得这么重又是何必呢?

回国工作最烦的就是公私不分。。。

14

主题

646

帖子

297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975
发表于 2015-10-7 19: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一位法国数学家朋友曾经说过一句满不客气的话,“中国人什么都想抢,连数学结果也要抢,有必要吗?”

用到这里也挺合适,这会是咱自己人互相抢,让人笑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3-29 06:42 , Processed in 0.07719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